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达60%~90%,是个非常棘手的临床问题,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本病可以是对称性多发植物神经病变或非对称性单一或多发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有肢端麻木、发冷、感觉异常、肢痛等。后期可累及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进展衡先培,导师,张发荣(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成都610075)关键词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中药疗法,综述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N)是地尿病(DM)最多见的合并症,在DM早期即可发生。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病率可达90%~100%[1...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常可累及中枢神经、颅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及自主神经。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分类迄今尚未完全统一,但无论任何类型在躯体神经受累的同时均不同程度的累及自主神经,包括各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传入和传出纤维均可受累。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就是糖尿病较常见的神经病变表现之一,其发生率约占糖尿病的26%~87%。  相似文献   

4.
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糖尿病并发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率达20%-5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研究可概括为:高血糖所致小血管病缺氧缺血和代谢异常两个方面。我门采用既扩张血管又营养神经的药物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忠梁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0):474-477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有很大一部分病人在糖尿病早期即可发生。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病率可达90~100%"、"。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并可单独或合并存在,严重者导致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性恶病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主因不甚明了,可能与山梨醇一肌醇代谢异常、蛋白质糖化一棕色产物、微血管病变和组织缺氧、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据文献报道及临床观察,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在控制症状、改善客观指标及远期疗效方面,都显示了一定的优势。现对运用中医药防治本病的进展综述如下。1活血通络糖尿病一般…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依帕司他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临床选取确诊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54例,随机、双盲分人依帕司他组和腺苷钻胺组,在血糖控制的前提下,采用除原发病治疗药物外单独给予治疗神经病变的药物口服3个月,观察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治疗前后和两组平行对照数据。结果两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从总体上有改善,治疗前、中、后神经症状和体征总体情况比较的P值均小于0.01,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依帕司他组有45.16%的患者神经病变症状明显改善,有41.95%的患者神经病变体征明显改善。治疗前、后两组在改善外周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依帕司他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有一定疗效,与其他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25%~90%,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已存在的神经病变发生率在10%左右。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弥可保即甲钴胺注射液,是一种内源性辅酶B2。笔者观察了本院2005年8月-2006年3月应用弥可保治疗DPN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47%91%,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肢体麻木疼痛、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甚至痿废失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临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近年……  相似文献   

9.
弥可保和脉络宁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多见的并发症,在其早期即可发生,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病率达90%~100%[1]。本病治疗棘手、疗效不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以西药弥可保和中药脉络宁联合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6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参照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诊断参照1996年贝政平主编的《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辨证符合阴虚热盛兼血瘀型。1…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者下肢组织坏死的一种病变。患者肢体的供血发生障碍,表现患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以及趾(指)或足发生溃疡或坏疽。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为2.8%~1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