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胎头高直后位的产程特点与误诊原因 ,加强对此类头位难产的重视 ,减少误诊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4例胎头高直后位产妇分娩资料。结果 :胎头不入盆、产力异常、产程延长或停滞、胎膜早破为高直后位的主要产程特点 ;以枕后位进行试产和作为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为高直后位的主要误诊原因。结论 :重视临产前的检查和临产后的早期确诊 ,掌握此类头位难产的产程特征 ,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减少误诊和母婴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胎头高直后位的超声辅助下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预防母婴并发症.方法 将144例胎头高直后位产妇分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8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产程和产后婴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 胎头高直后位很难从阴道正常分娩,超声早期诊断并及时恰当处理能够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的识别、处理及预防.方法 对头位难产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头位异常难产中枕前位15例占25.00%,而枕后位25例占41.67%,枕横位18例占30.00%,高直位2例占3.33%.而枕前位难产中原发性宫缩乏力9例继发性宫缩乏力6例,共15例.结论 胎头位置异常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大多数胎头位置异常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可以试产;而严重的胎头位异常,必须行剖宫产结束分娩.及时诊断、维持较好的产力并及时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是预防头位难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部因强有力的宫缩,绝大多数能向前转135度或90度。由于枕后位的胎先露不易紧贴宫颈及子宫下段,常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及宫颈扩张缓慢,又因枕骨压迫早期易出现便意感,产妇疲劳,影响产程。产妇往往因试产时间较长,宫缩乏力,使头位难产率升高。本文探讨胎位异常产妇产程特点与临床行为特征,以利于早期识别。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处理方式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头位难产初产妇(难产组)和36例正常分娩初产妇(正常分娩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正常分娩组产妇胎头下降停滞30例(83.33%),胎膜早破18例(50.00%),宫颈水肿20例(55.56%),第二产程延长7例(19.44%),原发宫缩乏力导致的潜伏延长24例(66.67%);正常分娩组胎头下降停滞11例(30.56%),胎膜早破2例(5.56%),宫颈水肿2例(5.56%),第二产程延长1例(2.78%),原发宫缩乏力导致的潜伏延长6例(16.67%),难产组各临床表现发生比率均高于正常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难产组产妇行剖宫产17例(47.22%),经阴道分娩19例(52.78%),无产妇死亡。结论对初产妇的临床表现进行识别,及时纠正胎头异常情况,能够帮助产妇顺利分娩,降低剖宫产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头位梗阻性难产在产程中的特点以提醒重视,尽早适当处理,减少母婴损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6月我院产科住院分娩101例头位梗阻性难产行剖宫产和104例同期头位自然阴道分娩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组产程中的特点及胎儿的愈后情况.结果 2组中出现活跃期延长或停滞、宫缩乏力、尿潴留、宫颈水肿的比例有显著性意义(P<0.05),发生巨大儿及新生儿窒息的比例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2组中出现潜伏期延长、胎膜早破的比例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产程中要加强监护,判定产妇是否存在活跃期延长或停滞、宫缩乏力、尿潴留、宫颈水肿,尤其是估计胎儿巨大的,预测梗阻性难产的信号,及时处理,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且因难产以手术(剖宫产、阴道助产)结束分娩者为头位难产。分析我院2007-01/2009-01的初产头位难产124例,将头位难产原因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中有30例存在明显的头盆不称,临产前即做剖宫产术。其中15例宫高≥40 cm,胎头双顶径≥9.6 cm,估计胎儿为体重≥4 100 g的巨大儿。10例产前测量骨盆存在异常(均小骨盆5例,扁平骨盆3例,佝偻性骨盆2例)。临产后出现胎头不入盆及跨耻征阳性。5例产妇存在不可逆转的严重胎头位置异常(额位1例,前不均倾3例,颏后位1例)。其余94例产妇均采用国内凌氏头位评分法进行产前评分,骨盆与胎儿体重2项评分之和≥7分,临产后给予试产,同时绘制产程图观察产程进展。2结果2.1产程异常的临床表现94例中因原发性宫缩乏力出现潜伏期延长14例,占14.9%。因继发性宫缩乏力,胎头下降与内旋转受阻出现活跃延长或停滞60例,占63.8%。其中宫颈扩张延缓或停滞25例,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伴胎头位置持续异常35例。因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出现第二产程延长20例,占21.3%。2.2分娩方式本组中剖宫产92例。其中巨大儿、骨盆异常,  相似文献   

8.
贾秀明 《全科护理》2009,7(25):2304-2304
产程延长是难产的一种重要表现,会增加分娩期母婴并发症,严重者可直接危及母婴生命,在处理过程中既不能过早干涉,又不能无限制地任其自然发展^[1]。临床上以总产程超过24h诊断为产程延长;潜伏期超过16h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超过8h为活跃期延长;减速期后胎头下降停止〉1h为胎头下降停滞^[2]。产程延长常见于初产妇,主要是精神过度紧张、体力消耗、胎儿相对过大、宫缩乏力、胎膜早破、  相似文献   

9.
胎头前不均倾发病率在胎头位置异常占第 4位[1] 。其特点是胎头侧屈 ,往往有产程活跃期阻滞的产程特征 ,难以经阴道分娩 ,处理不及时 ,给母婴带来严重危害。本研究将我院 12 1例胎头前不均倾的产程特点进行分析 ,以加深对此类型头位难产的重视 ,及早发现、早处理 ,防止产程延长 ,减少母婴严重并发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分娩产妇总数2 46 73例 ,其中前不均倾 12 1例 ,占分娩总数 0 49%。产妇年龄 2 0~ 40岁 ,平均2 9 8岁 ,孕周在 38~ 42之间 ,初产妇 86例 ,经产妇 35例。1 2 结果分…  相似文献   

10.
孙青  赵洁 《现代护理》2007,13(5):445-445
目的探讨头位梗阻性难产在产程中的特点以提醒重视,尽早适当处理,减少母婴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6月我院产科住院分娩101例头位梗阻性难产行剖宫产和104例同期头位自然阴道分娩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组产程中的特点及胎儿的愈后情况。结果2组中出现活跃期延长或停滞、宫缩乏力、尿潴留、宫颈水肿的比例有显著性意义(P<0.05),发生巨大儿及新生儿窒息的比例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2组中出现潜伏期延长、胎膜早破的比例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要加强监护,判定产妇是否存在活跃期延长或停滞、宫缩乏力、尿潴留、宫颈水肿,尤其是估计胎儿巨大的,预测梗阻性难产的信号,及时处理,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阴道助产手术中胎头吸引术改产钳术在处理头位难产中的作用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40余年来共77064例分娩产妇中,胎头吸引术7899例,胎头吸引失败改产钳术593例,分析胎头吸引术改产钳术主要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结果:胎头吸引术改产钳术中以胎儿窘迫居首位(38.21%),其次分别为胎头异位及产程延长(29.43%、16.45%)、宫缩乏力(6.03%);巨大胎儿23例,发生产妇Ⅲ度会阴裂伤3例,不完全子宫破裂1例,宫颈严重裂伤4例,新生儿骨折2例,及发生面神经麻痹、头颅颜面损伤等。结论:应用胎头吸引术改产钳术应严格掌握指征,胎儿窘迫、宫缩乏力应以产钳术为首选,所有阴道助产手术都应视为尝试性操作,若发现困难及早改变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位联合乳头刺激治疗胎头位置异常引起的协调性宫缩乏力的效果。方法将胎位异常(枕横位、枕后位衔接)且已确诊进入产程,并发宫缩乏力的126例初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程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采取胎背同侧侧俯卧体位联合乳头刺激的方法,比较两组产妇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并发症及产程用药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缩宫素及镇静剂使用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位联合乳头刺激可有效改善胎头位置异常引起的协调性宫缩乏力。  相似文献   

13.
产程活跃期继发宫缩乏力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程活跃期出现继发宫缩乏力多提示有难产的可能,对母婴均有影响,且母婴并发症明显增加.现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7年6月我科分娩产妇在活跃期发生继发宫缩乏力40例的原因,处理方法及对母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取胎背对侧卧位联合阿托品肌肉注射在加速产程进展、提高分娩质量中的效果.[方法]于2007年1月-2008 年12月,选择单胎、头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并发症,出现产程活跃期延长或停止的初产妇174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其中 A组60例,协助产妇取胎背对侧卧位并给予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B组56例,协助产妇取胎背对侧卧位,不使用阿托品;C组58例,产妇采取自由体位且不使用阿托品进行临床观察.[结果]3组产妇在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新生儿窒息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妇采取胎背对侧卧位并给予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可促进胎头内旋转过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和分娩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胎头高直位属严重的胎头位置异常。尤其是高直后位。多难以经阴道分娩,如不早期识别,恰当处理,会给母子带来严重危害。现将我院处理的20例高直后位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淑娟  胡燕  张小英 《护理研究》2006,20(20):1838-1839
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部因强有力的宫缩,绝大多数能向前转135度或90度[1]。由于枕后位的胎先露不易紧贴宫颈及子宫下段,常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及宫颈扩张缓慢,又因枕骨压迫早期易出现便意感,产妇疲劳,影响产程[1,2]。产妇往往因试产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分娩的13582例产妇中产后出血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产妇共207例,出血的发生率为1.52%,其出血原因主要是宫缩乏力,占72.35%;其次是胎盘因素,占14.11%;软产道裂伤占11.02%;凝血功能障碍占2.52%.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娩方式、孕胎次、双胎及三胎、巨大儿、妊娠并发症等.结论:加强孕期检查、减少高危因素;严密监护产程,防止宫缩乏力,提高产科技术是降低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特点,并对其分娩方式进行研究。方法:对68例头位梗阻性难产患者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将其分为A组34例(采用剖宫产分娩)与B组34例(经阴道分娩),对比两组难产产程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发生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主要原因为持续性后枕位或枕横位、宫缩乏力、产程异常与胎头位置移动等,两组在发生原因对比中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6%,胎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3.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9%,胎儿并发症发生率为8.8%;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及时发现头位梗阻性难产征象,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加强对高危产妇的关注,并给予有效的应对措施解决,以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较好的分娩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工破膜在原发性宫缩乏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潜伏期因宫缩乏力宫口不能如期扩张、无明显头盆不称、胎膜完整病例142例行人工破膜,破膜后确定可继续阴道试产者观察产程进展,必要时加用催产素引产。结果142例病例,人工破膜均成功,人工破膜后1h内出现规律宫缩133例(占93.66%)。结论人工破膜用于潜伏期宫缩乏力、产程长病例中,有显著作用,减少了催产素的使用,减少因原发性宫缩乏力造成的剖宫产。对产妇及新生儿未发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蹲式体位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16例经阴道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分为蹲式体位组517例与平卧体位组299例,蹲式体位组在第二产程采用蹲式体位,平卧体位组在第二产程采用平卧体位用力,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和胎头下降速率。结果:蹲式体位组产妇的第二产程平均时间短于平卧体位组(P0.05),胎头下降速率快于平卧体位组(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开始后宫缩时产妇应用蹲式体位用力可显著缩短第二产程的时间,这对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以及胎儿宫内窘迫等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均有间接的控制效果,在保护母婴安全方面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