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转移瘤的CT影像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50例肝转移瘤的CT影像资料和病理资料,所有病例都经手术和(或)穿刺病理证实,均进行了腹部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见42例病灶为多发的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结节影,8例病灶为单发的低密度结节影.增强CT扫描见35例(70%)病灶表现为门静脉期明显的环形强化,即典型的“牛眼征”;8例(16%)病灶CT表现为动脉期环形强化或均匀强化;7例(14%)病灶CT表现为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无强化.以上肝转移瘤的CT表现均以其病理特点为基础的,并与癌灶的大体观相一致.结论 肝转移瘤的原发灶以消化道为主,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其特征性CT表现是门静脉期病灶明显的环形强化,故CT增强扫描对肝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胰头癌并肝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收集的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患有胰腺癌并肝转移患者的CT检查资料,针对性分析CT增强扫描对胰腺癌并肝转移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43例患者通过CT平扫和增强扫描有39例患者被检出胰腺癌并肝转移瘤,检出率达90.70%。胰头癌并肝转移瘤的病灶部位在CT图像上显示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且病灶边缘显示不清,增强扫描时病灶边缘可见不规则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胰头癌并肝转移诊断中,有较高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临床医生实施外科干预,因此,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首选为胰头癌并肝转移的检查方法,为临床手术提供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3.
肝炎性假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炎性假瘤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经病理确诊为肝炎性假瘤病例的CT平扫及增强检查表现。结果  9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 ,边缘清楚或模糊 ,增强表现在门脉期强化 ,呈病灶边缘部分强化或病灶内结节状强化。其中 5例表现病灶周围肝组织强化 ,4例见病灶内纤维间隔。结论 平扫加螺旋CT双期扫描所表现出的CT特点对肝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但由于特征性尚不是很强 ,确诊仍需要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4.
肝转移瘤的螺旋CT双期扫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肝转移瘤在螺旋CT平扫、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双期扫描)中病变检出的效果,分析病灶在双期扫描中的表现特点.方法33例肝转移瘤患者平扫后行全肝双期扫描,计算平扫、肝动脉期、门静脉期显示的病变数目;比较各时相病灶显示率的差异,观察病灶在双期扫描中的强化方式.结果33例共检出病灶156个,平扫显示76个,动脉期显示89个,门静脉期显示145个,门静脉期病灶显示率明显高于平扫和动脉期,而动脉期与平扫的病灶显示率无明显差异.动脉期51个病灶呈边缘环状强化,5个病灶均匀强化,门静脉期15个病灶仍表现边缘环状强化,其余所见病灶边缘与周围肝组织呈等密度,中央为低密度.结论螺旋CT门静脉期病灶显示率明显高于平扫和动脉期,但对病变的血供情况显示门静脉期不及动脉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转移性肝癌的CT平扫及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转移性肝癌的CT表现复杂多样,但多发性为肝转移瘤的特点,"牛眼征"和环形强化应视为转移瘤较具特征性的表现,门静脉期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最清晰。结论转移性肝癌的典型CT表现是弥散分布的多发低密度或高密度病灶,增强可见环形强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螺旋CT检查中各期扫描的CT表现.方法对经过螺旋CT检查诊断为转移性肝癌且临床证实为肝转移瘤的36例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病灶检出率以门脉期扫描最高,动脉期次之,平扫最低,病灶的增强主要反映在门脉期,环形强化灶内囊性坏死及"牛眼"征为转移瘤的基本表现.结论肝转移瘤表现多样且交叉出现,增强扫描必不可少,螺旋CT双期扫描更有利于显示病灶组织学及血供特点,有利于病灶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及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10例患者共发现14个病灶。CT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肝脏炎性假瘤的强化方式多样,其中动脉期呈轻微强化(3例)或无强化(7例);门脉期及延迟扫描常有一定程度强化,常见强化形式为边缘环状强化(6例)或中心点状强化(3例)或偏心状强化(1例)。结论:肝脏炎性假瘤的强化方式反映了其病理学特征,CT动态增强扫描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瘤(NET)肝转移患者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化疗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162例NET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90,化疗+TACE)和对照组(n=72,化疗)。比较2组疗效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MSCT表现。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CT平扫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稍低密度,部分患者病灶边界不清或部分病灶无法显示;增强扫描对不同直径病灶表现不同,动脉期和门脉期持续强化,门脉期以等密度强化为主,延迟期病灶强化程度多低于肝实质;(3)治疗后,治疗有效者表现为增强扫描病灶较治疗前体积缩小,SD、PD者表现为增强扫描病灶较治疗前无缩小或增大,肿瘤边缘部分强化。结论 TACE联合化疗治疗NET肝转移效果显著,MSCT在鉴别诊断和指导NET肝转移方面有较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转移瘤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肝转移瘤患者的资料,并观察其螺旋CT平扫及动脉期(HAP)和门脉期(PVP)增强的征象。结果:CT平扫44例中39例为多发病灶[以结节或(和)巨块出现,而结节可以低密度、等密度、高密度、钙化及囊肿等多种形式出现],5例单发病灶[1例单发巨块型瘤灶(>3 cm),1例等密度灶,3例低密度结节]。HAP和PVP增强扫描36例,HAP瘤灶边缘部出现不均匀强化,密度高于同层肝实质低于主动脉,PVP瘤灶边缘部的环形强化范围不扩大,密度高于或等于同层肝实质,此种方式见于4例巨块型瘤灶及16例低密度结节灶,或PVP瘤灶边缘部的环形强化下降,密度低于同层肝实质,见于2例巨块型瘤灶及10例低密度结节灶;2例低密度结节灶HAP等密度强化而PVP密度下降低于肝实质;7例低密度结节HAP、PVP无强化;10例低密度结节HAP全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PVP密度下降;2例囊性转移瘤为囊壁不均匀强化及结节样强化,6例等密度灶及1例高密度结节瘤灶呈结节样或边缘环形强化。结论:肝转移瘤常见征象为多发低密度结节,瘤灶大于1.0 cm时以动脉供血为主,表现为HAP边缘环形强化或全瘤均匀、不均匀强化而PVP强化密度下降呈等或低密度,其中典型征象表现为"瞳孔征"或"牛眼征";而少见征象为平扫病灶以高密度结节或等密度结节存在,HAP、PVP则表现为少血供/乏血供征象;不典型征象表现为单发转移瘤灶、全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及囊性瘤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瘤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表现及病理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腮腺Warthin瘤的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所有病灶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CT特征表现为腮腺浅叶后下极圆形?椭圆形肿块,平均最大径约2.2 cm,多数边缘光整,仅4个病灶边缘模糊,手术证实合并感染?12个病灶可见囊变?坏死,但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多呈明显或中度强化,均无延迟强化?21个病灶内见小血管通过或包绕,10个病灶呈“贴边血管征”?结论:腮腺Warthin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CT诊断卵巢癌肝周转移的表现及准确性进行研究。方法以45例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CT结果,记录是否存在肝周转移,并分析转移特点。以最后病理检验结果作为最终判断标准。结果 45例卵巢癌患者,有18例、25处肝周转移,其中2处肝实质被侵蚀。肝周转移灶CT检查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能够准确的判定卵巢癌远处转移情况,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尤其是对于卵巢癌肝周转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林昌能  陈杜芳 《吉林医学》2013,(8):1410-1411
目的:探讨CT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提高脑内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脑转移瘤CT表现。结果:28例中共检出102个病灶;多发19例,占68%;单发9例,占32%;CT平扫呈等、低或等低混杂密度20例,占71%,高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灶8例,占29%;全部病例平扫后均行增强扫描,等密度部分均有中度或明显变化,呈环状或结节样;18例有明显灶周水肿,6例有轻度水肿;19例原发灶在肺,4例原发灶为乳腺癌,2例为鼻咽癌,4例为胃癌。结论:资料表明,CT对脑内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可靠的准确性;颅外肿瘤的查找有助于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特别是肺部的CT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见肝转移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方法:收集了40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转移癌的CT及临床资料。其原发灶包括:胃癌11例、结肠癌19例、直肠癌7例、胰腺癌3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平扫:34例为多发的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结节影,5例为单发的低密度结节影,1例为囊性病变为主的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29例(72.5%)表现为门静脉期病灶呈明显的环状强化,即典型的“牛眼征”;6例(15%)病灶呈动脉期环状或均匀强化;5例(12.5%)动脉期、门脉期病灶均无强化。结论:常见肝转移癌以消化道来源为主,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门脉期病灶呈明显的环状强化是肝转移癌的特征性CT表现,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肝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与B超在原发性肝癌首诊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9月经临床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59例,均接受B超、CT检查,对比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检查符合率为91.53%显著高于B超76.27%,结节型病灶的检出率为93.75%显著高于B超62.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影像学显示巨块型有低回声区,以圆形和类圆形为主,结节型病灶为低密度,无清晰边界;CT影像学显示巨块型和结节型病灶为低密度,以圆形和类圆形为主,无清晰边界;部分为不规则,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结果显示病灶密度增强,与周围组织有清晰边界。结论 CT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较高,可作为首诊的重要影像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肝转移MSCT三期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影像学特征及病灶转移灶分布情况。结果原发病灶位于左侧55例,右侧20例。癌肿位于升结肠9例,横结肠10例,降结肠9例,乙状结肠16例,直乙交界处5例,盲肠5例,直肠21例。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27例,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的患者有31例,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的患者有17例。共发现了320个转移病灶;经MSCT诊断正确的病灶有279个,总的诊断正确率为87.19%。原发病灶有25例位于右侧,50例原发病灶位于左侧,左右结直肠癌肝内转移灶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8例肝内占位性病变的病人进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98例病人中肝癌48例,肝转移瘤19例,肝血管瘤31例。结论 螺旋CT扫描速度快,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完成全肝扫描,弥补了一般动态扫描的缺点,对肝内病灶的检出和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脏少见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少见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和CT图像。分析内容包括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密度、周围情况及远处转移等。结朵4例中,肝脏血管肉瘤2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倒。祸灶多发,同时累及左右叶3例,直径0.9~15.0cm不等:病灶单发1例,大小约10.7×13.4cm。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3例,不规则形1例。病灶边界不清2例,边缘清楚2例。4例肿瘤平扫时均表现为稍低或低密度,其中2例肿瘤内部出现明显坏死灶,1例病灶内出现片状出血:动脉期2例病灶出现强化,强化明显区域位于病灶中心区:2例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其中1例病灶中见点状血管影:静脉期2例痛灶强化区域较动脉期增大,另2例强化程度较动脉期未见明显变化。1例肿瘤出现肺内多发转移灶和脾脏转移灶。结论肝脏少见血管源性肿瘤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其他疾病,需不断积累经验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5例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CT资料,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例中肿瘤呈多发4例,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囊实性病变,1例为单发。CT平扫均表现为肝内低密度占位,病灶中央见较大范围的不规则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晰;1例单发者为囊性占位。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轻度强化,中心更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结论:CT在显示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上有一定的特征性,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两种大肠癌细胞株小鼠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人、鼠大肠癌细胞肝转移动物模型,为研究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筛选、评估抗转移药物提供工具.方法 选取鼠大肠癌细胞株CT26和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及裸鼠脾脏内,观察其成瘤情况、肝脏转移率及生存期,并对两种模型进行初步比较.结果 两种细胞株均能复制出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病理结果证实肝转移肿瘤符合典型的低分化腺癌特征.CT26细胞在免疫功能完整的小鼠体内,仍具有良好的成瘤性和转移率,较LoVo细胞建立的裸鼠肝转移模型转移率更高,成瘤时间更短.结论 成功复制出两种人鼠大肠癌细胞株肝转移动物模型,均能较好模拟大肠癌体内肝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