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电生理分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1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了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测定。根据电生理特征将结果分成了三种类型。Ⅰ型提示运动神经脱髓鞘病变,Ⅱ型提示运动神经轴索损害,Ⅲ型尚难确定是脱髓鞘变还是轴索损害。由此说明格林-巴利综合征有二种类型,即脱鞘型和轴索损害型。  相似文献   

2.
电生理检查在格林—巴利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春华  时苗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76-1976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为探讨电生理对GBS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对1995年以来收治的32例确诊为CBS患的电生理检查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电生理改变特点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F波异常率大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电生理动态观察显示,临床症状恢复较电生理恢复快,MCV恢复较SCV恢复快。肌电图(EMC)出现自发电位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36例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改变并探讨肌电图对评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意义。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6年10月间的3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肌电图分析。神经传导检测时,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末端运动潜伏期、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和感觉传导速度。肌电图同心圆针电极检测时,主要观察静息状态下肌肉的异常自发活动,运动单位电位(半)定量分析。还进行双上肢F波检测。结果:180条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有171条异常(95.0%);144条神经感觉传导检测有64条异常(44.4%);218块肌肉中125块符合神经源性损害(57.3%)。72例F波检查共63例异常(93%)。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主要病变在脊神经根,尤其是前根,伴有神经节和周围神经不同程度的节段性髓鞘脱失,继之而产生轴索变性。肌电图检测在其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格林—巴利综合征12例的肌电图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彩霞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875-2875
  相似文献   

5.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为探讨电生理对GBS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对1995年以来收治的32例确诊为GBS患者的电生理检查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电生理改变特点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F波异常率大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电生理动态观察显示,临床症状恢复较电生理恢复快,MCV恢复较SCV恢复快。肌电图(EMG)出现自发电位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分析209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GBS的发病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71.3%,149/209)。临床类型以颅神经型和变异型少见,仅占全部GBS患者的5.3%,脊神经和周围神经型最多(54.5%,114/209),混合型次之(34.9%,73/209)。认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正确地使用人工呼吸器,防治心血管功能障碍,大剂量、短程甲基强的松龙或氢化可的松冲击方法与呼吸兴奋剂联合应用,对重症病例,特别是有呼吸肌麻痹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7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做针极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和分析,观察静息状态时自发电位,测定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MUP)的时限、波幅,大力收缩时的慕集相。测定运动、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MCV、SCV)及动作电位的末端潜伏期(ML)、波幅(AMP)、F波等。结果共检测164条肌肉、276条神经。EMG提示57例患者均呈神经原性改变;运动神经在下肢的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胫后神经异常率分别为:DM-lat 69.64%,AmP 66.07%。腓总神经异常率分别为:DM-lat 75.51%.MCV 55.10%,AmP 61.22%。所有被测运动与感觉神经的SCV、MCV异常率分别为54.79%与55.43%;10例(17.54%)F波未引出,38例(63.16%)F波潜伏期延长。结论GBS存在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肌电图和神经电图检查对GBS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肌电图及神经电图在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2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进行肌电图和神经电图检测,为GBS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急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周围神经、神经根的炎症改变并伴有脱髓鞘为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是导致急性弛缓性瘫痪的常见病。我们对32例GBS患者进行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v,DML)以及F波传导速度(F-wave conduction velocity,FWCV)等检测,  相似文献   

10.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临床上急性弛缓性瘫痪的常见原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感染所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36例成人GBS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改变进行分析,并对其病因及疗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和电生理参数异常分布情况,明确电生理对GB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8例GBS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肌电图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观察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低于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P〈0.05);上肢MCV异常率(24.40%)低于下肢(34.52%)(P〈0.05);50%神经F波出波率降低或未引出波形;神经传导异常程度与脑脊液蛋白升高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51.35%患者肌电图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四肢远端肌肉正锐波、纤颤电位出现率(31.25%)与近端(21.57%)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组患者在电生理上既有神经脱髓鞘损害,亦有继发性轴索损害表现,远端运动神经损伤较感觉神经损伤重,下肢神经损伤较上肢重,神经损伤程度与病情相关,与病程未体现出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神经电生理各项参数的异常分布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各项参数及检测时间、疾病严重程度对其影响情况。结果50例患儿运动传导速度异常296条,占74.0%;感觉传导速度异常108条,占54.0%;F波异常173条,占86.5%;H-反射异常91条,占91.0%。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H-反射在儿童中尤为重要,是早期诊断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叶爱萍 《中国康复》2007,22(2):115-116
目的:探讨神经电图、肌电图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GBS患者(GBS组)进行神经电图及肌电图检测,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30例患者的神经电图、肌电图异常检出率为100%。结论:GBS患者引起广泛周围神经及脊神经根的改变,通过采取中西医结合及康复治疗能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神经电图和肌电图检查可对GBS患者有一定的特异性,为临床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提供客观的电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63例临床确诊的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进行了连续电生理观察,发现与经典的GBS不同。而本组病例表现,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F波潜伏期、运动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微异常,运动诱发波幅明显降低,感觉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电位正常,符合运动轴索的损害。病理证实为周围运动神经的瓦勒氏样变性。  相似文献   

15.
张金花 《天津护理》2002,10(5):223-224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早期并发症的预防监测,提高急性期救治质量。方法:对4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的31例进行了预见性评估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1例遗留轻度吞咽障碍,4例遗留心肌缺血改变,其余早期并发症均得到控制。结论:运用预见性护理可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并发症的危险信号,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对3例中国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尸检的前根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粗纤维的超微结构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溃变(degeneration),而细神经纤维结构正常.神经纤维间有大量巨噬细胞,并在一些神经纤维的轴突内见到了巨噬细胞.结合文献对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对46例低钾性麻痹患者和9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进行了临床和电生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低钾麻痹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运动诱发电位波幅降低。GBS组又分为两种类型,即脱髓鞘型和运动轴索损害型。脱髓鞘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运动诱发电位波幅降低.而运动轴索损害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运动诱发电位波幅亦降低,但病后波幅恢复时间不同于低钾性麻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进一步明确与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1)将 47名病人分为A组 (恢复较快 ) 9例和B组 (恢复较慢 ) 3 8例 ,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进展期、最大Hughes评分、颅神经受累和腱反射等方面的差别。 (2 )根据电生理表现将 2 2例病人分为急性感染性脱髓鞘多神经根病 (AIDP)组 14例和急性运动性轴索型神经病 (AMAN )组 8例 ,比较其Hughes评分的动态变化。 (3 )根据治疗措施将 47例患者分为单纯激素组 3 9例和激素合并IVIg组 8例 ,比较两组用药后症状好转时间的差异。结果 A组病人最大Hughes评分低于B组 (P <0 .0 1) ,腱反射保留和IVIg治疗的人数较B组多 (P <0 .0 5 )。AMAN组患者的最大Hughes评分高于AIDP组 (P <0 .0 5 ) ,且第 3、4周改善的评分 (较病情高峰 )亦少于AIDP组 (P分别 <0 .0 1,<0 .0 5 )。IVIg合并激素组症状好转的时间早于单纯激素组 (P <0 .0 5 )。 结论 大剂量IVIg治疗、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腱反射存在及较低的Hughes评分等因素可能与较良好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9.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神经电生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电生理改变,并对其临床意义作初步评价。方法已确诊的36例ALS患者常规进行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重复频率刺激试验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LS的EMG表现为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如运动时限延长、波幅增高、纤颤电位、巨大电位等。小部分患者可出现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减慢。部分患者存在重复频率刺激试验异常。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并对了解其病生理机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铊中毒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确诊率。方法回顾分析误诊为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的铊中毒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四肢麻木、疼痛、无力16d,脱发6d人院。曾于当地医院就诊,经肌电图等检查诊断为格林一巴利综合征,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后出现大量脱发转入北京朝阳医院。经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及相关医技检查结果(尿铊1650μg/L),确诊为急性铊中毒。行血液灌流结合血液透析治疗,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1个月后好转出院。结论铊中毒临床较为少见,早期表现不典型,且多数患者铊接触时间及途径较为隐匿,易误诊,临床工作中应予以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