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血管疾病患者超敏反应C蛋白(hs-CRP)、胆红素(TB)、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脑出血52例(脑出血组),脑梗死40例(脑梗死组),选取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且正常的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hs-CRP、TB和D-D水平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的hs-CRP和D-D水平高于对照组,而T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脑血管疾病患者hs-CRP和D-D水平较高,而TB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脑血管疾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脑血管疾病(CVD)患者共68例,其中脑梗死(CVI)组36例,脑出血(ICU)组32例,正常对照组35例作为研究对象。hs-CRP测定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PETIA),并对hs-CRP进行统计学比较(t检验)和ROC分析,分析hs-CRP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脑血管疾病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hs-CRP水平相对高者病情转归及预后差,相对低者病情转归及预后良好。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CRP含量与常规检验指标(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hs-CRP水平升高与急性脑卒中患病呈显著相关,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干预后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分别予以瑞舒伐他汀钙、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用药6周后检测血清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降低(P<0.05),从而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hs-CRP水平,对预防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第1、3、7、10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比浊法测定hs-CRP,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IL-10。结果脑梗死组hs-CRP和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s-CRP和IL-10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且与疾病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于我院急诊内科确诊并收入院治疗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取急性脑梗死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治疗,连续治疗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及NIHSS分数,进行疗效对比,并观察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不同方案治疗6月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hs-CRP及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NIHSS评分、hs-CRP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相比于常规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效降低血清hs-CRP、IL-6含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脑梗死患者(轻型脑梗死组20例、中型脑梗死组37例、重型脑梗死组21例)血清hs-CRP、Hcy、Cys-C水平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的4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s-CRP、Hcy、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轻、中型脑梗死组血清hs-CRP、Hcy、Cys-C水平均显著低于重型脑梗死组,轻型脑梗死组血清hs-CRP、Hcy、Cys-C水平均明显低于中型脑梗死组(P<0.05);且脑梗死组血清hs-CRP、Hcy、Cys-C两两之间均呈正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Hcy、Cys-C水平对患者病情评估及治疗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D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对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分组,梗死面积:5cm~3 38例,5~10cm~3 38例,10cm~3 34例;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估:轻度37例,中度43例,重度3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个月测定患者ADPN、hs-CRP和IL-6水平。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ADPN、hs-CRP、IL-6水平。比较各组研究对象ADPN、hs-CRP、IL-6水平,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清ADPN、hs-CRP、IL-6的动态变化,并进行MESSS与血清ADPN、hs-CRP、IL-6的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ADPN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hs-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面积越大、病情越严重患者血清ADPN水平越低,hs-CRP、IL-6水平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个月hs-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DPN水平治疗后1周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SSS与ADPN呈负相关(r=-0.367,P0.05),与hs-CRP、IL-6呈正相关(r=0.239、0.217,P0.05)。结论血清ADPN、hs-CRP和IL-6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状态及病情变化,对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ACS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和20 mg)治疗15 d后血脂、hs-CRP及肌酸激酶(CPK)等的变化.方法:对住院确诊为ACS的15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对照组(50例),不接受任何调脂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分别接受10mg(50例)和20mg(50例)瑞舒伐他汀治疗15 d.并测定各组治疗前后TC、LDL-C、HDL-C、hs-CRP及ALT、CPK的变化.结果:治疗15 d后进行分析,瑞舒伐他汀组患者TC、LDL-c和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10 mg组TC、LDL-C和hs-CRP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0 mg组的TC、LDL-C、hs-CRP水平降低较10 mg组明显(P<0.05).3组治疗前后ALI、CPK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 mg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AcS患者15 d后,可明显控制血脂及血清炎症hs-CRP,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出血、脑梗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酶谱(AST、LDH、CK、CK-MB)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1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5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hs-CRP和心肌酶谱水平的检测。结果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清中hs-CRP、心肌酶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意识障碍组和无意识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s-CRP和心肌酶水平明显升高,其检测水平与疾病的性质无关,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对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的进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血液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叶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63例,其中脑出血组24例、脑梗死组39例,同年龄健康体检人群的对照组40例,应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叶酸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cy和叶酸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的血清叶酸的水平随着血清Hcy的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呈负相关关系(r=-0.14和-0.17)。结论脑血管疾病组患者血清Hcy升高,而叶酸水平降低,说明高Hcy血症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对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Hcy和叶酸水平检测,通过补充叶酸等治疗措施,使Hcy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主要是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变性质、严重程度与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87例急性脑血管病人血浆ET-1浓度并与42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与脑梗塞组血浆ET-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脑梗塞组血浆ET-1浓度比脑出血组升高,但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血管病重型者比轻型者血浆ET-1浓度明显升高(P<0.01),合并高血压者血浆ET-1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而与血压正常组相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ET-1浓度升高与病变严重程度、血压升高有一定关系,与病变性质虽无统计学意义,但脑梗死者也较脑出血组升高,表明ET-1作为一种内源性血管活性肽在急性脑血管病的预后和发病机制方面是一种有害的介质。  相似文献   

12.
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及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1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性脑卒中组,其中脑梗死86例,脑出血32例)和67例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hs-CRP水平,分析hs-CRP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卒中组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CRP值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年龄、体质指数、腹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显著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值与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hs-CRP与急性脑卒中患病显著相关;血压、空腹血糖与血脂是影响hs-CRP的主要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表达水平,探讨Hcy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91例,设为脑血管病组,其中60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脑梗死组,31例脑出血患者设为脑出血组,另选择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受试者空腹血浆Hcy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及脑出血组患者血浆Hcy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患者与脑出血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脑血管病患者需要及时检测Hcy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三种神经肽的含量 ,分析其含量水平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同时测定 9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及 37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神经降压素 (N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肽Y(NPY)的含量。结果 :脑梗塞组CGRP含量显著低于脑出血组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早期诊断老年冠心病并判断其急危重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122例老年冠心痛患者,分为4个亚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1)组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新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OMI+ACS)组34例.3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的hs-CRP,应用免疫散射法测定各组的D-二聚体,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组间患者D-二聚体水平进行两两比较,OMI组[(0.25±007)mg/L]与SAP组[(0.27±0.08)mg/L]、OMI+ACS组[(0.58±0.80)mg/L]与ACS组[(0.56±0.72)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M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组间患者hs-CRP水平进行两两比较,OMI组[(3.76±0.61)mg/L]与SAP组[(3.90±0.81)mg/L]、OMI+ACS组[(6.57±2.09)mg/L]与ACS组[(6.19±1.84)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老年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与hs-CRP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1,P<0.01).结论 D-二聚体和hs-CRP可作为判断老年人冠心病发生或存在的指标.D-二聚体和hs-CRP可作为临床判断冠状动脉斑块是否处于稳定期,是否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指标;可作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否新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指标.但不能用于鉴别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是否已经存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老年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与hs-CRP水平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PTM)水平在脑血管病中的变化。方法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79例脑血管病急性期(脑梗死81例、脑出血5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7例)与48例恢复期(脑梗死26例、脑出血22例)的PTM水平,并以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结果对照组PTM水平与性别及年龄分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脑梗死与脑出血急性期PTM水平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健康对照组(P<0.01)及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恢复期(P<0.01,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则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TM是一种稳定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对脑血管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积极降压在老年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大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共40例,随机分成积极降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积极降压组在开始治疗后的l h内首选静脉降压药物使收缩压<140 mmHg,并维持7 d;对照组早期控制收缩压<180 mmH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d测定CT血肿体积,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和28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治疗后90 d进行Rankin最表(mRS)评分.所得结果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积极降压组患者3 d时血肿体积增加绝对值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积极降压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 d的NHISS评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 d的NHIS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8 d的NHISS评分差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90 d轻度以下残疾及中重度残疾患者例数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降压对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促通拮抗针刺法促进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促通拮抗针刺法治疗脑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首次发病的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促通拮抗针刺组(A组)和传统针刺组(B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和MBI指标评定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A、B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A组疗效优于B组(P<0.01或P<0.05).结论促通拮抗针刺法在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早期康复方面疗效肯定,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神经反射刺激对脑出血急性期康复的临床疗效及早期康复的方法。方法:6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神经反射刺激,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1月后随访,治疗组仍然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反射刺激对脑出血急性期的康复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及其对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水平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对护理健康宣教的启示。方法选取脑血管病患者92例,其中急性脑梗死30例,急性脑出血31例,脑梗死后遗症31例,另外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瘦素和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组脑血管病患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1,3组高密度脂蛋白则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的血清瘦素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31,r=-0.39,P<0.01)。结论血清瘦素水平在急性脑血管病中起重要作用,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应通过健康宣教进行积极干预,有效防治急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