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距跟关节的内稳定结构和不稳定的矫正办法。方法 观察7只尸体足和40融距跟骨的距跟关节(距下关节)。结果 发现维护距跟关节的内在稳定机制在三:(1)距跟关节的鞍状镶嵌作用;(2)短粗有效的距跟骨间韧带;(3)有限的活动度。对距跟骨间韧带的位置、形态和三束韧带纤维等特点进行运动学观察。结论 发育障碍和病损、破坏距跟关节的稳定机制是造成该关节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AO钢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切开复位AO跟骨修复钢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30足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AO跟骨钢板内固定。结果:23例经平均18个月随访,参照有关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91.5%。结论:切开复位AO修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SandersⅡ、Ⅲ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距下关节不稳常由踝关节内翻扭伤或距骨、跟骨相对移位引起,可与踝关节不稳同时发生,也可能单独存在。距下关节骨性结构和韧带结构复杂,生物力学稳定性较踝关节好。跟腓韧带、距跟外侧韧带、距跟骨间韧带、颈韧带、下伸肌支持带和分歧韧带对距下关节稳定起着不同作用,距下关节活动轴决定关节活动方向,与受伤机制密切相关,但活动轴是单一还是多变的,尚无定论。该文就距下关节周围韧带对关节稳定的作用、距下关节生物力学及距下关节不稳发病机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镜下治疗陈旧性下胫腓关节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胫腓关节是保证踝关节正常运动的重要稳定结构。下胫腓分离除可以导致踝关节不稳外 ,由于距骨和外踝向外移位可引起距上关节接触面的改变而使其压力发生变化 ,继发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加重踝关节损害。尤其是陈旧性下胫腓分离较长时间造成踝关节半脱位和不稳 ,更易引起关节继发损害而严重影响功能。目前 ,急性下胫腓分离的早期手术内固定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并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但由于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分离治疗不当所造成的陈旧性下胫腓分离的治疗、尤其关节内病损的处理等仍存 ,均需切开关节进行关节内处理方能进行内固定 ,手术创…  相似文献   

5.
跟骨骨折的损伤机制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部分跟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主要为高能量损伤所致。跟骨解剖结构复杂,有4个关节面,跟骨后部包括距下关节面和载距突的中关节面。跟骨前部包括距下关节小的前关节面和跟骰关节鞍状关节面。跟骨的前后部分由跗骨窦和跗骨管分开。治疗以恢复跟骨的高度、宽度、轴向长度、Bo。hle  相似文献   

6.
由于跟骨呈不规则形状,其关节而有跟距、跟骰关节,故跟骨骨折的类型差异很大.以往大部分跟骨骨折都选择保守治疗,但随着各种类型跟骨钢板的推广应用,目前倾向于手术治疗。1994年7月~2003年3月,我院共收治58例66足跟骨骨折患,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之间的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71,自引:1,他引:171  
跟骨是足部诸骨中最大的一块跗骨,由跟骨后关节面与距骨距下面构成跟距关节(又称距下关节),承担着约45%左右的人体体重。当跟骨发生骨折时,如果骨折线累及到跟距关节面称为跟骨关节内骨折。如果骨折线未累及跟距关节面,则称为跟骨关节外骨折,后者治疗方法简单,且预后良好,本文不予赘述。跟骨骨折中85%~90%以上均为跟骨关节内骨折,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结果一直令人失望。Magnuson[1]在总结了大量病例后曾指出:没有一种骨折象跟骨关节内骨折那样带来30%~70%的足部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生物…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距下、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累及距下、跟骰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复位方式及内固定选择上的分岐也较大,作者有选择地手术治疗涉及距下、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31例(35足),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跟距关节内跟骨骨折移位变化的CT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量跟距关节内跟骨骨折移位的具体数据 ,分析其移位规律。方法 :对 6 6例跟骨骨折患者双侧跟骨同时行冠状面CT扫描 ,以健侧跟骨CT冠状面上能完整显示后距下关节面、载距突和跟骨体的一幅扫描面图像为基准 ,分别对健侧和患侧跟骨进行测量 ,包括冠状面上跟骨最远端的宽度、跟骨中部的宽度、跟骨长度及Perie角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侧前跟部宽度较健侧增宽 9 6 6mm(P <0 0 1) ;冠状面中央部跟骨平均增宽 8 81mm (P <0 0 1)。Perie角患侧 32 15° ,健侧 17 4 0°,两者相差 14 75°(P <0 0 1)。跟骨的长度患侧为 5 5 6 7mm ,健侧为 6 0 5 9mm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跟距关节内跟骨骨折以最远端横向移位最大 ,故此在治疗上应高度注意这种病理变化 ,彻底矫正其横向移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正常新鲜足标本在正常情况下进行距下关节融合后对跟骰、距舟关节和踝关节的三维运动度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新鲜足标本12例,将距下关节融合后,通过加载使足产生某种形式的运动,用三维数字化坐标仪测量跟骰、距舟关节和踩关节各关节组成骨在某种运动状态下的相对三维坐标位移,通过矩阵转换和求解非线性函数方程计算其三维旋转角度,了解跟骰、距舟关节和踝关节在距下关节融合前后2种状态下的相对运动范围,确定距下关节融合后对于周围足踝关节运动的影响程度。结果距下关节融合前后跟骰、距舟关节和踝关节在背屈一跖屈、内翻一外翻、内收一外展轴的三维运动范围之间的统计学分析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各关节平均三维运动范围受限程度分别为36.14%、38.36%、21.84%。结论距下关节融合后对跟骰、距舟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度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降低了前足与后足的协同性,可能增加足跗关节间退行性关节炎发生,但保留了距舟、跟骰关节的大部分活动。  相似文献   

11.
轴向跟距反牵器结合横向螺钉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应用跟距反牵器轴向撑开结合螺钉横向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疗效。[方法] 对29例34足跟骨骨折采用跟距反牵器加螺钉固定治疗,术后进行综合评分。[结果] 本组29例34足优8足,良22足,可4足,优良率88.2%。[结论] 根据反牵器撑开结合螺钉固定治疗关节内蹋骨骨折创伤小,复位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治疗(附23例报告)仲文军,柳国信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类型复杂,极不规则,治疗比较困难,方法不一。本文就我院1987~1994年收治此类骨折获随访的2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28足,男19例,女4...  相似文献   

13.
随着建筑业、交通业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足跟部创伤明显增多,而且跟骨骨折往往严重而复杂,大部分骨折都累及距下关节面,属关节内骨折。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故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致残率高。自2003年10月至2008年10月,共治疗以后关节突移位为主的跟骨骨折45例(50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距骨骨折     
距骨是连接下肢和足部的枢纽,肩负重力传递和运动的耦联,是足部重要的功能单位。距骨位于踝穴内,分别与胫骨远端关节面,跟骨前、中、后关节面和舟状骨形成胫距关节(踝关节)、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周围韧带附着众多,外形不规则,解剖结构相对复杂。其表面约超过2/3的区域为关节软骨所覆盖,  相似文献   

15.
足外侧柱延长术(lateral column lengthening,LCL)是治疗平足畸形的重要方法之一。LCL分为两种术式:Evans手术,即跟骨前部截骨植骨延长外侧柱,勿需融合跟骰关节;跟骰关节撑开融合术(calcaneocuboid distraction arthrodesis,CCDA)。目前,关于LCL术式选择存在较大争论,而焦点则是跟骰关节是否应融合。本实验通过测量跟骰关节围定对距下关节三维运动度的限制程度,为LCL的术式选择及中后足跗骨三维运动学的测量方法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跟骨骨折手术中的螺钉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总结钢板螺钉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的螺钉问题。方法 应用解剖型AO跟骨钢板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60例。对术后早期出现的螺钉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22个月,螺钉松动1例,螺钉位置不当2例。结论 解剖型AO跟骨钢板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能充分恢复跟骨形态,但需充分术前准备增加螺钉固定位置的准确性,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继发病损及其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本组行手术解剖重建外踝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106例,观察其继发病损在关节镜下的表现。结果 对本组患者随访12~111个月,平均31.2个月,术后所有踝关节均达到功能稳定,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没有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发生。运用美国AOFAS足踝评分系统对患者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术前与术后AOFAS后足评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有效地矫正了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和距下关节不稳定,是治疗踝关节慢性前外侧严重不稳定的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研究,观察植骨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中是否有益。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需要手术治疗的闭合性关节内跟骨骨折110例,随机分为植骨组和非植骨组。采用“L”形外侧延长切口,直视下显露整个跟骨外侧壁、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及跟骰关节,给予跟骨骨折复位。对于植骨组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填充复位后的骨缺损,而非植骨组则不进行植骨。随后将塑形良好的跟骨解剖重建板放置于跟骨外侧壁以固定跟骨骨折。手术前后摄片测量Bohler角,术后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患者的功能评价。结果手术前后植骨组和非植骨组的Bohler角增加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Bohler角的丢失也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1年及2年的足功能评价也没有差异。结论在手术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中植骨并不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入路治疗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的跟骨骨折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3月,对36例同时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的单侧闭合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暴露,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男27例,女9例;年龄19~58岁,平均38.7岁。按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2例,Ⅲ型20例,Ⅳ型4例。B hler角(6.21±10.48)°,Gissane角(89.85±12.34)°。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d,平均4.2 d。结果术后1例切口皮缘浅表坏死,1例切口渗液,均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5.2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6周。关节面复位满意,跟骨高度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折断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术后3个月B hler角为(29.64±5.33)°,Gissane角为(121.75±6.6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800,P=0.000;t=33.200,P=0.000)。术后9~20个月取出钢板,平均11.2个月。在取跟骨钢板术前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获优17例,良15例,中4例,优良率88.9%。结论跟骨外侧U形切口能充分暴露及复位跟骨骨折,恢复跟骨解剖形态,结合跟骨解剖钢板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关节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关节不稳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寰枢关节不稳患者行前路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脊髓、椎动脉和食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3例获4~45个月随访(平均18.4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寰枢关节稳定性良好,21例寰枢关节螺钉位置满意,17例获得植骨融合。结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寰枢关节不稳的有效方法,能使寰枢关节即刻稳定性获得良好恢复,同时达到植骨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