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腰维管狭窄症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椎管狭窄导致马尾神经或/和神经根受压所出现的一组综合征。脊椎随年龄增大而发生退行性变化,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改变。除狭窄外,异常的脊椎可进一步增加神经压迫的程度。随着退行性改变和神经压迫程度的发展,椎管狭窄症的症状出现或加重,但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影像学上神经压迫的程度并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1 腰椎管狭窄症的分类腰椎管狭窄症分为先天性椎管狭窄(发育性椎管狭窄)、后天性椎管狭窄(获得性椎管狭窄)和混合性椎管狭窄[1]。先天性狭窄常见于软骨发育不良或其他身材矮小综合征(short-sta…  相似文献   

2.
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构成椎管、神经根管的骨或纤维结构,由于退变等因素造成其容积或形态的变化,并产生椎管内容纳的神经、马尾及血管等受压,所致的相应临床表现,是导致腰腿痛或腰痛的常见病之一。自Verbiest(1954)首先提出“腰椎管狭窄症”这一疾病诊断,迄今为止骨科界对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腰椎管狭窄可  相似文献   

3.
腰椎管狭窄症病理形态学基础及椎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的中央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管容量减少,导致马尾及神经根受压而产生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椎间盘突出及其它软组织占位性病变通常不视为椎管狭窄症’‘’。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对该症的病理形态学基础及椎管造影表现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l黄韧带肥厚黄韧带是中央椎管后外侧壁和神经根管后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弹性纤维构成,连接相邻椎骨的推板和椎间小关节,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内侧部位于椎板之间,参与构成中央椎管的后壁和后外侧壁,该处韧带自上一椎骨椎板的前下线连接到下…  相似文献   

4.
马尾神经根松弛症的椎管造影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了15例马尾神经根松弛症(RNR)的椎管造影结果。发现RNR均发生于腰椎管狭窄症的基础上,在椎管梗阻上方造影剂呈不规则充盈缺损,马尾神经根呈现波浪状或蛇形卷曲,甚至"打结"。腰椎屈曲时,上述影像缓解或消失,而伸展位时又重现或加重。造影检查发现RNR的程度与椎管狭窄程度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系统(MED)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 对4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MED下椎管减压术.结果 责任间隙神经根及硬膜囊充分减压松解,疗效按Macnab标准,优良率92.15%,无并发症.结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MED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混合型腰椎椎管狭窄综合征手术疗效观察张普国,颜嘉麟,何炳根,黄明光,廖巨雄,曾秋涛,黄必留,林联铎混合型腰椎椎管狭窄综合征,常造成马尾神经和神经根受压,因而产生腰腿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我科自1982年3月~1993年3月共施行腰椎管狭窄症手术...  相似文献   

7.
腰椎管潜行扩大桥式椎管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不仅影响脊柱的稳定性,还可能并发腰椎管继发狭窄.作者采用腰椎管潜行扩大桥式椎管成形术治疗15例,优良率为93.4%。本术式特点:1.充分扩大椎管,包括神经根管。2.不破坏脊柱稳定性。3.保持原腰椎活动范围、4.不再形成新的压迫.  相似文献   

8.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化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方法: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有限减压。咬除病变间隙上位椎板下缘、肥厚的黄韧带和下位椎板上缘,摘除突出椎间盘髓核,松解神经根粘连,侧隐窝减压,必要时切除部分关节突。结果: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迟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椎管有限减压87例,减压彻底。82例得到随访,优良串92.7%,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的适应证。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病人选择适当,术中操作精细,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1年6月至2008年3月间对45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病人的手术治疗效果并总结。结果侧隐窝及椎间孔部位的减压不充分是神经根压迫症状不能解除的重要原因。结论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在手术治疗时宜采取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的彻底减压,部分或全部切除1/3~1/2椎小关节,对神经根进行彻底松解,对可能引起的医源性不稳要施以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对完全解除腰椎管狭窄症状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功能定位检查对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非完全随机法进行临床功能定位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对8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临床功能定位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结果:术前腰椎管造影和CTM检查,显示受累共181个间隙及315条神经根。经物理检查和步行负荷试验,部分患者经神经根造影,诱痛和阻滞试验,精确定位诊断并经手术证实,腰椎管狭窄病实际累及123个间隙和178条神经根。结论:对于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可以精确定位受压间隙和神经根。对无临床症状而仅有腰椎管狭窄影像学征象的间隙和侧间隙无需进行“预防性手术”。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选择性椎管减压治疗行性腰椎管狭窄症68例,经术后平均27个月的随访、优良率94.1%。文中将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分为中央性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混合性狭窄。分别采用中央开窗、潜行扩大减压、一侧或双侧扩大开窗、侧隐窝扩大,蝶形扩大减压术。文中还对选择性腰椎管减压术的理论依据及减压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本组采用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32例。术中无神经根、脊髓及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从临床疗效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标准,本组优19例,良8例,可5例,优良率为84.4%。结论腰椎滑脱症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横突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满意,腰椎管减压、横突间融合和脊柱固定可以改善腰椎管狭窄临床症状,彻底减压以及获得术后植骨部位的骨性融合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椎板截骨腰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椎板截骨腰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方法。自1995年8月~2001年6月共施行本手术33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管狭窄症,该术式是切除内侧部分关节突、扩大侧隐窝,将截下的椎板再植、椎管后壁稍后移,扩大椎管。结果:33例中27例获得1.5~7年随访,优良率达88.9%。结论:适用于确需行椎管彻底减压时的一种好术式。  相似文献   

14.
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由于切除了腰椎后部结构,常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疤痕粘连、医源性椎管狭窄等〔1、2〕。近年来一些作者〔3、4〕采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我们自1995年以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式的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取...  相似文献   

15.
腰椎管狭窄症较多见,多数是退行性变所致。椎管周围软组织退行性变和骨质增生是造成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的主要原因。其手术治疗尚存在一些争议,较多采用的广泛全椎板切除术,疗效并不十分满意。但很多学者很重视该症的治疗〔1〕。从1989年3月~1997年2月作者...  相似文献   

16.
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待讨论的问题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王沛 《中华骨科杂志》2002,22(12):763-767
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概念、术语目前还不统一,在其解剖、发病原因、病理类型及治疗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争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明确。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定义众所周知,但两者的概念仍有易混淆之处。许多作者[1-3]强调,椎间盘后突在退变性椎管狭窄中对神经组织的受压起重要作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不是上下均匀一致的狭窄,狭窄病变总是发生在椎间盘-椎间关节水平。构成狭窄椎管前壁的是椎间盘,后壁是黄韧带,后外侧壁是椎间关节。椎间盘的退变性膨出或突出引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合并神经根松弛症(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5-12本院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98例,依据磁共振T2序列腰椎椎管内马尾神经迂曲团状的信号影,分成单纯椎管狭窄组195例,椎管狭窄合并RNRs组103例。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椎管狭窄水平及RNRs等方面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但椎管狭窄合并RNRs组的年龄显著高于单纯椎管狭窄组(P0.05),提示年龄较大者更易合并RNRs;椎管狭窄合并RNRs组的L2-L4节段椎管狭窄比例更高(P0.05),提示该节段椎管狭窄者更易合并RNRs。位于椎管狭窄节段水平之上的马尾神经长度,显著大于狭窄节段水平之下者,提示其更易发生RNRs(P0.05)。结论高龄、狭窄段L2-L4的腰椎管狭窄患者,以及狭窄节段水平之上的马尾神经更易合并RNRs。  相似文献   

18.
腰椎板截骨再植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张燕 《护理学杂志》2001,16(1):41-42
腰椎板截骨再植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椎管扩大成形术,我科1998年2月至2000年2月对92例患者实行腰椎板截骨再植术,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2例中男64例、女28例,年龄23~56岁,平均39.0岁。病程4个月至3年。92例均有不同程度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直腿抬高试验均阳性。其中间歇性跛行46例,单侧下肢麻木、冷感36例,伴会阴部麻木10例。经CT扫描确诊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32例,并神经根管狭窄5例;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并假性滑椎8例;单纯腰椎管狭窄症4例;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及后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痛风病变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经保守治疗无效、术中及病理证实为痛风性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椎管神经根管扩大及神经根松解、椎弓根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患者临床表现、手术前后血尿酸水平、影像学特征及手术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及神经根性间隙性跛行,伴或不伴全身其他部位痛风病变及疼痛,血尿酸高低不一,CT检查可见关节突增生破坏,伴或不伴黄韧带钙化,椎管骨性狭窄。术中见关节突关节囊及黄韧带尿酸盐结晶沉着,关节突增生及骨质破坏,椎管显著狭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55个月。随访期间患者腰腿痛均消失,Barthel指数及VAS评分较术前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无显著变化,术后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痛风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主要是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结果相结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35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估术后腰、腿痛,采用ODI和MacNab评分评价术后腰椎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中未出现大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等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