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ancerLi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相关数据库,纳入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结果共纳入7篇RCTs,共483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相比,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未显著提高有效率,但可提高临床受益率(RR=2.37,95%CI:1.42-3.95,P=0.001)及化疗后的Karnofsky评分(RR=2.29,95%CI:1.74-3.02,P=0.000 01),并可降低白细胞减低和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可显著提高化疗后外周血CD3、CD4阳性、NK细胞百分比,并显著提高化疗后外周血CD4/CD8比例,未显著提高化疗后外周血CD8阳性细胞百分比。结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较单用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可增加临床受益率、减轻血液及胃肠不良反应,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第三代化疗药含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患者耐受性,以及化疗前后沙利度胺对血清中VEGF的影响。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对66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初治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联合组35例:接受沙利度胺联合第三代含铂方案治疗;单化组31例:接受第三代含铂方案化疗。并用 ELISA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浓度。结果:联合组有效率(CR+PR)45.7%,临床受益率(CR+PR+SD)77.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14d;单化组有效率38.7%,临床受益率58.1%,中位TTP为89d。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临床受益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5);TTP高于单化组(p=0.033);两组治疗2周期后血清VEGF浓度均显著下降(P=0.000),但是沙利度胺干预后患者血清VEGF浓度的下降与单化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13);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低,恶性/呕吐、乏力、便秘等,联合组I-II级乏力、便秘、及外周神经炎发生率高于单化组(P=0.000)。结论:沙利度胺与第三代化疗药含铂方案联合,可能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收益率,但未观察到沙利度胺干预能使血清VEGF浓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第三代化疗药含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患者耐受性,以及化疗前后沙利度胺对血清中VEGF的影响.方法 通过前瞻性研究,对66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初治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35例,接受沙利度胺联合第三代含铂方案治疗;单化组31例,接受第三代含铂方案化疗.并用 ELISA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浓度.结果 联合组有效率(CR+PR)45.7%,临床受益率(CR+PR+SD)77.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14d;单化组有效率38.7%,临床受益率58.1%,中位TTP为89d.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临床受益率较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5);联合组TTP高于单化组(P=0.033);两组治疗2周期后血清VEGF浓度均显著下降(P=0.000),但是沙利度胺干预后患者血清VEGF浓度的下降与单化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13);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低,恶心/呕吐、乏力、便秘等,联合组Ⅰ~Ⅱ级乏力、便秘及外周神经炎发生率高于单化组(P=0.000).结论 沙利度胺与第三代化疗药含铂方案联合,可能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收益率,但未观察到沙利度胺干预能使血清VEGF浓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单用沙利度胺或联用VAD方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入院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地塞米松、阿霉素与长春新碱)化疗,对照组单独使用沙利度胺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沙利度胺与VAD方案化疗联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能够有效提高其骨髓MVD与血清VEGF水平,相比单用沙利度胺治疗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背景 进展性IgA肾病(IgAN)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然而,目前关于进展性IgAN的诸多治疗方案存在不良反应大、长期治疗收益不明显等特点。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案,对进展性IgAN的治疗至关重要。目的 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干预进展性IgAN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网数据库中关于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干预进展性IgA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03-31。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0和GeMTC 0.14.3统计软件对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干预进展性IgAN的总有效率、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8个RCTs研究,包括3 034例患者,包含10种干预方案:激素(Pred)、霉酚酸酯(MMF)联合Pred、环磷酰胺(CTX)联合Pred、来氟米特(LEF)联合Pred、环孢素(CsA)联合Pred、中药疗法(TCM)联合免疫抑制剂(ISD)、单用TCM、单用MMF、单用LEF及支持治疗。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总有效率:TCM联合ISD优于单用TCM治疗〔RR=2.27,95%CI(1.14,4.65)〕、LEF联合Pred〔RR=2.14,95%CI(1.05,4.45)〕、CTX联合Pred〔RR=3.92,95%CI(2.06,7.37)〕、单用Pred〔RR=3.57,95%CI(2.11,6.32)〕、单用LEF〔RR=5.88,95%CI(1.03,37.17)〕及支持治疗〔RR=6.25,95%CI(2.86,13.82)〕;CsA联合Pred〔RR=3.73,95%CI(1.54,9.10)〕及MMF联合Pred〔RR=2.37,95%CI(1.33,4.44)〕优于CTX联合Pred,CsA联合Pred〔RR=3.37,95%CI(1.52,8.13)〕及MMF联合Pred〔RR=2.13,95%CI(1.24,4.13)〕优于单用Pred(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MMF联合Pred〔RR=0.21,95%CI(0.09,0.49)〕、LEF联合Pred〔RR=0.16,95%CI(0.08,0.34)〕、TCM联合ISD〔RR=0.31,95%CI(0.13,0.72)〕、单用TCM〔RR=0.05,95%CI(0.01,0.22)〕、单用Pred〔RR=0.37,95%CI(0.18,0.73)〕及支持治疗〔RR=0.24,95%CI(0.06,0.87)〕均低于CTX联合Pred,LEF联合Pred低于CsA联合Pred〔RR=0.28,95%CI(0.09,0.90)〕(P<0.05)。(3)24 h尿蛋白定量:MMF联合Pred优于CTX联合Pred〔MD=0.55,95%CI(0.25,0.85)〕、LEF联合Pred〔MD=0.53,95%CI(0.10,0.97)〕、支持治疗〔MD=0.72,95%CI(0.24,1.20)〕、单用TCM〔MD=0.66,95%CI(0.16,1.15)〕、单用MMF〔MD=0.62,95%CI(0.02,1.22)〕,TCM联合ISD优于CTX联合Pred〔MD=0.42,95%CI(0.09,0.75)〕、LEF联合Pred〔MD=0.40,95%CI(0.03,0.79)〕、单用Pred〔MD=0.41,95%CI(0.15,0.67)〕、单用TCM〔MD=0.53,95%CI(0.08,0.98)〕及支持治疗〔MD=0.59,95%CI(0.19,0.99)〕,CsA联合Pred优于CTX联合Pred〔MD=0.55,95%CI(0.04,1.06)〕、单用Pred〔MD=0.53,95%CI(0.07,1.01)〕及支持治疗〔MD=0.71,95%CI(0.11,1.32)〕(P<0.05)。(4)肌酐水平:TCM联合ISD优于LEF联合Pred〔MD=19.69,95%CI(0.68,39.49)〕及单用Pred〔MD=14.50,95%CI(1.49,28.04)〕,MMF联合Pred优于单用MMF〔MD=45.66,95%CI(0.40,91.16)〕(P<0.05)。结论 MMF联合Pred、TCM联合ISD、LEF联合Pred方案治疗进展性IgAN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魏萍  刘淑红 《中外医疗》2011,30(35):1-3,5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变化。方法 60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联合组:EP+沙利度胺治疗。静脉滴注依托泊苷(Vp-16)100mg/m2,d1~3,顺铂(DDP)70~80mg/m2,d1;沙利度胺200mg/d,第1天起连续给药。化疗组:单化疗,用EP方案,剂量同上。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6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结果联合组有效率(CR+PR)为76.6%(23/30);化疗组有效率为63.3%(19/30)。2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血清VEGF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血清VEGF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化疗无效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EP能改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率;沙利度胺能够抑制肿瘤细胞VEGF的产生,从而降低血清VEGF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紫杉醇(paclitaxel)联合奥沙利铂(oxaliplatin)(PO方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cisplatin)(PC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CBM-disc、VIP、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关于对比PC和PO治疗中晚期NSCLC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截止时间设为2013年10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RCT(929例患者)。PC方案和PO方案在客观缓解率(RR=1.10,95%CI=0.91~1.32,P=0.33)、疾病控制率(RR=1.02,95%CI=0.93~1.11,P=0.65)、1年生存率(RR=1.03,95%CI=0.81~1.31,P=0.84)和脱发率(RR=0.96,95%CI=0.76~1.22,P=0.75)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方案在白细胞减少(RR=0.66,95%CI=0.48~0.91)、消化道毒性(RR=0.37,95%CI=0.29~0.48)、肾毒性方面较PO方案明显(RR=0.10,95%CI=0.04~0.23)(P<0.05)。PO方案在神经毒性方面较PC方案明显(RR=3.73,95%CI=1.99~6.98)(P<0.05)。结论:PO方案与PC方案治疗中晚期NSCLC的疗效相当,但PO方案的毒副作用相对较低,可考虑作为诊疗指南与规范之外的一种超常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李云 《华夏医学》2009,22(5):826-828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MPT)与单用MP方案比较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23例)沙利度胺起始剂量100mg/d,每1~2周增加50~100mg,最高剂量为400mg/d并维持治疗,同时联合MP方案化疗,每月1个疗程。对照组(22例)单用MP方案化疗。两组在6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23例治疗组部分缓解14例(60.9%),进步6例(26.1%),无效3例(13%),总有效率为87%。22例对照组部分缓解7例(31.8%),进步5例(22.7%),无效10例(45.5%),总有效率54.5%。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χ^2=6.174,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MM较单用MP方案疗效更明显,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给药方便,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PD-1单克隆抗体与含铂类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电子数据库,搜集 PD-1单克隆抗体与含铂类化疗方案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对照研究相关文献,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并使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分析。共纳入5篇文献,1 467例病例。结果:显示单用PD-1抑制剂与铂类为基础化疗方案相比,患者PFS(HR=0.76,95%CI:0.34~1.72,P<0.0001)及OS(HR=0.81,95%CI:0.51~1.30,P=0.02)未显示优势,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OR=0.29,95%CI:0.15~0.54,P=0.05),安全性较高。PD-1抑制剂联合铂类为基础化疗方案与单用铂类为基础化疗方案相比,可明显提高患者PFS(HR=0.52,95%CI:0.43~0.63,P=0.89),OS(HR=0.51,95%CI:0.41~0.65,P=0.57)及ORR(OR=3.64,95%CI:2.56~5.16,P=0.46),且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OR=1.23,95%CI:0.77~1.96,P=0.22)。结论:PD-1抑制剂联合铂类为基础化疗方案与铂类为基础化疗方案相比,可明显提高疗效,且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晚期NSCL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医学生物服务系统(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及ClinicTrails.gov中有关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相关文献(建库至2022年6月23日)。按照纳入既定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后采用RevMan5.4及Stata14.0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8项研究,865名滤泡性淋巴瘤患者被本文纳入。Meta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单用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客观缓解率(RR=1.43,95%CI 1.26~1.61)及完全缓解率(RR=1.67,95%CI 1.27~2.21)均显著提高。然而,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组发生不良反应(中心粒细胞减少、腹泻、恶心呕吐、皮疹)的可能性较大,但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相较于单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滤泡性淋巴瘤,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可显著提高病人的客观缓解率和完全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Meta分析评价以第三代化疗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检索第三代化疗方案联合YH-16治疗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进行Meta分析。结果:12篇文献(616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联合化疗方案与单纯化疗方案组在部分缓解率(P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进展(PD)上存在差异(OR=2.20,95%CI=1.56~3.09,P=0.98;OR=2.20,95%CI=1.48~3.28,P=0.97;OR=0.46,95%CI=0.31~0.69,P=0.97)。结论:治疗晚期NSCLC使用联合方案组优于单纯化疗方案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使用EGFR-TKI药物一线治疗非选择性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对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CBM等数据库(截止2015年4月)进行检索,从中纳入所有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纳入3篇文献、共326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与长春瑞宾、紫杉醇单药或双药联合化疗等治疗方案相比,有效率(RR=0.91,95%CI:0.56~1.49,P=0.72)及肿瘤控制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I:0.79~1.17,P=0.68),且在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GFR-TKI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其消化道和血液系统毒性与化疗相比较轻。结论在未行基因检测的非选择性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给予口服EGFR-TKI药物(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安全性较好,可获得与化疗药物相似疗效。  相似文献   

13.
吉西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晚期鼻咽癌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一线及二线治疗中的地位。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MEDLINE、EMBASE、OVID、CBM、CNKI和EBSCO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08年3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4.2.8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482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分析结果表明,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与FP方案(氟尿嘧啶+顺铂)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相似,但GP方案具有更高的总缓解率[相对危险度1.13,95%可信区间(1.02,1.25),P=0.02];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比GEM(单药吉西他滨)有更高的缓解率[相对危险度1.81,95%可信区间(1.06,3.08),P=0.03]和1年生存率[相对危险度1.78,95%可信区间(1.03,3.06),P=0.04],但3年生存率相似;GEM+CBP方案(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与DOC+DDP方案(紫杉醇联合顺铂)相比,具有更高的缓解率P〈0.01;吉西他滨不同的给药方式比较,动脉灌注的缓解率(P=0.013)、1年生存率(P=0.018)、中位生存时间均(P=0.013)高于静脉滴注。结论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鼻咽癌有确切临床疗效,无论是单药还是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均具有与当前一线经典方案相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左乙拉西坦(LEV)治疗老年性癫痫(SE)的疗效。方法检索近10年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研究者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行系统评价。结果 6个RCT共283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使用左乙拉西坦)144例,对照组(使用拉莫三嗪、托吡酯、奥卡西平、加巴喷丁等药物)139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系统评价结果表明:3个月内癫痫发作次数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RR=-1.40,95%CI为-1.73~-1.08,P<0.01);6个月内癫痫发作次数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RR=-2.07,95%CI为-2.44~-1.70,P<0.01);6个月内肝功能受损人数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RR=0.39,95%CI为0.19~0.84,P<0.01);6个月内肾功能受损人数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RR=0.36,95%CI为0.15~0.84,P<0.01);6个月内因神经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6,95%CI为0.64~1.77,P>0.05)。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治疗组仅3例),皮疹(对照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LEV可提升SE的疗效,并且不增加患者因神经系统疾患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胃癌患者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晚期胃癌及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有关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胃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12月。由3位研究者按Cochrane Reviewers'Handbook 4.2.2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个RCT。其中8个RCT结果显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RR=1.37,95%CI:[(1.04),(1.79)],P=0.02};6项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化疗方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能明显提高{RR=1.40,95%CI:[(1.26)-(1.57)],P0.00001};5项研究显示,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WMD=4.23,95%CI:[(3.71),(4.76)],P0.00001},但尚不能说明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及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时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骨髓抑制,同时对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效果。但鉴于纳入研究较少,样本量小,且质量不高,各研究评价方法变异性较大,并且存在评价时间的不同,故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科学和规范的高质量RCT,以求进一步验证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晚期胃癌及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l,ERCC 1)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 1(Subunit mL of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RRM 1)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化疗药物选择在晚期NSCLC病人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8例III或IV期NSCLC病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子标志物的蛋白表达。将晚期NSCLC病人分为分子标志物指导治疗组(A组)及对照组(B组)。A组用分子检测方法检测ERCC 1、RRM 1分子标志物,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化疗方案。B组为未经分子标志物检测的经验治疗组。经过化疗后,观察两组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ve-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基于分子标志物检测指导下选用的化疗方案比经验性化疗方案的有效率明显提高(χ^2=5.707,P=0.017),PFS明显延长(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OS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化疗方案能够提高化疗有效率,显著延长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在分子标志物指导药物选择的策略下应用,将取得更高的治疗缓解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老年(≥60岁)晚期NSCLC患者62例,所有病例均为初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给予TP方案化疗,并于化疗第1天起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如患者能够耐受,1周后加量至200 mg/d,21 d为1个周期,连续口服3个月;对照组31例,给予,TP方案化疗。入组的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43.3%,对照组为38.7%(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7%和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评分好转率、食欲增加率及体质量增加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治疗组为7.97个月,对照组为5.9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治疗组为12.71个月,对照组为11.23个月,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Ⅰ级脱发、白细胞减少、肌肉关节痛及恶心呕吐,ⅢⅡ级脱发、白细胞减少、肌肉关节痛及恶心呕吐,Ⅲ级发生率均较低,2组除恶心呕吐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沙利度胺相关的出血、血栓及ⅢⅣ级发生率均较低,2组除恶心呕吐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沙利度胺相关的出血、血栓及Ⅲ级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沙利度胺联合TP方案治疗老年晚期NSCLC,提高了患者的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胡萍  高金锋  张海  封革 《中国厂矿医学》2011,(12):1079-1081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顺铂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治疗晚期复发或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总结接受培美曲塞二线治疗的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用药情况分为单药治疗组22例及联合铂类治疗组28例。评价2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2组均无CR病例。单药治疗组PR2例,SD10例,PD10例,有效率(CR+PR)9.1%,疾病控制率(CR+PR+SD)54.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8个月;联合治疗组PR3例,SD13例,PD8例,有效率7.1%,疾病控制率71.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8个月。2组比较,有效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铂类治疗组疾病控制率较高(P〈0.05)。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I/II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疹,与联合铂类治疗组比较,单药治疗组的副作用(红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较低(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方案可选择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顺铂,安全性相对较好,但是两药联合治疗方案毒副反应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