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致命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接诊的82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心电图、CK-MB(肌酸激酶同功酶)、肌钙蛋白T、D-二聚体检查,回顾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82例患者最终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45例、肺栓塞6例、肺炎3例、主动脉夹层10例。D-二聚体对肺栓塞的阴性预测值最高,为100.0%,同时对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主动脉夹层、肺炎的阴性预测值也较高,分别为66.67%、77.78%、80.00%、66.67%。结论:对致命性胸痛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可快速筛选出疑似肺栓塞患者,其在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的表达水平与急性胸痛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表现为急性的胸部 和/或背部疼痛,入院时均检测血浆D-二聚体,FIB和FDP,均通过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确诊。比较3种疾病患者的D-二聚 体,FIB和FDP的水平和阴性率。结果:共纳入234例患者,包括主动脉夹层患者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和肺栓 塞患者41例。主动脉夹层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肺栓塞组的D-二聚体阴性率依次分别为13.68%,70.41%和4.88%;FDP 阴性率依次分别为24.21%,81.63%和 24.39%。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组中D-二聚体和FDP阴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但心肌梗死组的D-二聚体和FDP阴性率显著高于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组(均P<0.001)。急性心肌梗死组D- 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主动脉夹层组和肺栓塞组(均P<0.001),而主动脉夹层组与肺栓塞组之间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间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的FDP水平显著低于主动脉 夹层组和肺栓塞组(均P<0.001),而主动脉夹层组与肺栓塞组之间的FD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 聚体和FDP在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导致的急性胸痛中表达水平升高,并可能作为二者初步诊断的标志物;但不适于 诊断疑似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超敏肌钙蛋白I比值和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和急性主动脉夹层3种致命性胸痛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月因胸闷或胸痛至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胸痛中心就诊,经冠状动脉、肺动脉或主动脉造影最终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或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共81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51例,急性肺栓塞19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70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既往病史等临床基本信息,收集血常规、肝肾功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超敏肌钙蛋白I等实验室数据。计算所有患者D-二聚体与超敏肌钙蛋白I的比值和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比值。分析2个比值在3种致命性胸痛疾病中的差异,利用ROC曲线分析2个比值在3种致命性胸痛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817例致命性胸痛患者中,D-二聚体与超敏肌钙蛋白I的比值在心肌梗死组最低(P<0.001),在主动脉夹层组最高(P=0.027)。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心肌梗死组最低(P<0.001),在主动脉夹层组最高(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在3种胸痛患者中,D-二聚体与超敏肌钙蛋白I的比值在诊断心肌梗死时,理想界值为28.523×103,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88.2%,在诊断肺栓塞时,理想界值为20.500×103,灵敏度为87.7%,特异度为79.0%,在诊断主动脉夹层时,理想界值为59.428×103,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79.1%。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诊断肺栓塞时,理想界值为0.342×10-3,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78.0%,在诊断主动脉夹层时,理想界值为0.917×10-3,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81.2%。结论D-二聚体与超敏肌钙蛋白I比值和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鉴别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和急性主动脉夹层3种致命性胸痛疾病中有一定应用价值,有利于床旁早期快速筛查出需进一步影像检查的患者,缩短致命性胸痛患者的确诊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指导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3年6月203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二聚体的结果。结果:97.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二聚体值<0.5 ng/ml,仅有3.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二聚体值≥0.5 ng/ml。结论:D-二聚体值在97%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0.5 ng/ml水平,有利于在胸痛患者诊断中急性心肌梗死与D-二聚体值较高的疾病如肺栓塞及主动脉夹层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武巧月  赵立安   《中国医学工程》2013,(8):46-46,48
目的研讨血清D-二聚体检测能否作为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疾病危急程度的预警信号,及时发觉可能会立即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患者,以帮助急诊医师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全自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11年3月-2012年3月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174例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并追踪其最终的结果。结果 174例患者中,除外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37例外,其余心电图检查正常,血清D-二聚体检测升高者58例,其中最终确诊肺栓塞8例,主动脉夹层13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肺转移癌1例。结论血清D-二聚体检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中可用于疾病危急程度的分层,有助于急诊科医师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8例AAD患者与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所有入选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 AAD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而AMI组D-二聚体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中Stanford A型和Stanford B型患者在D-二聚体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阴性有助排除AAD,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鉴别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4年5月共30例确诊AAD患者(AAD组),以同期住院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对照组(AMI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0.3mg/L为阳性)。结果 AAD组29例血浆D-二聚体升高,检测阳性率达97%,AMI组4例D-二聚体升高,检测阳性率达13.3%,AAD组D-二聚体检测水平明显高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中Stanford A型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Stanford B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内死亡的AA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阴性有助于排除AAD的诊断,D-二聚体的水平与AAD夹层撕裂的程度和范围相关,并可能是AAD患者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刘文娟  杨凯 《吉林医学》2015,(4):665-66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I)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干式免疫散射色谱法检测71例急性胸痛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其中28例为AAD患者,43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通过检测急性胸痛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从而判断血浆D-二聚体对AAD的诊断价值。结果:AAD患者D-二聚体检测在(5.4±2.2)mg/L(参考值为0.1~0.3 mg/L),ACS患者组D-二聚体检测值在(0.3±0.2)mg/L,AAD患者组明显高于ACS患者组(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筛查AAD的有效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9.
郭木恭  蔡若琳  蔡朝庚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297-1298
目的探讨行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及急性肺栓塞(APE)所致致命性胸痛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致命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因分析将患者分成AMI组(27例)、AAD组(27例)与APE组(26例),三组患者均予以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指标检测,评价诊断价值。结果结果显示,AMI组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均显著低于AAD组与APE组,AAD组低于APE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作为评估指标,显示当D-二聚体为526.36 ng/mL、肌钙蛋白Ⅰ为0.32 ng/mL时,诊断不同病因的致命性胸痛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最佳。结论临床中检测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可以有效鉴别诊断因AMI、AAD与APE所致的致命性胸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D -二聚体在致命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接诊的82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心电图、CK -MB(肌酸激酶同功酶)、肌钙蛋白 T、D -二聚体检查,回顾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82例患者最终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45例、肺栓塞6例、肺炎3例、主动脉夹层10例。D -二聚体对肺栓塞的阴性预测值最高,为100.0%,同时对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主动脉夹层、肺炎的阴性预测值也较高,分别为66.67%、77.78%、80.00%、66.67%。结论:对致命性胸痛患者进行 D -二聚体检测,可快速筛选出疑似肺栓塞患者,其在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心脏肌钙蛋白I(cTnI)及血压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间以剧烈胸痛为首发症状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主动脉夹层患者154例.根据出院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12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组33例.入院后10 min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  相似文献   

12.
D-二聚体监测对冠心病患者诊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静芳  沈国荣 《右江医学》2009,37(6):665-666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探讨D-二聚体含量与CHD危险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11例不同类型的CHD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43例,稳定型心绞痛(SA)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6例和58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AMI与U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而SA患者未见明显升高(P>0.05)。结论各种类型的CHD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不同,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采用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并已经确诊的54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组,此外选择本院收治的由于其他原因而引起的60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种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研究组中的D-二聚体平均值以及其DeBakeyⅠ、Ⅱ、Ⅲ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着患者病情的增加,其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会升高,并且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DeBakey的分型呈现为正相关性(P〈0.05)。在研究组中,其Ⅰ、Ⅱ、Ⅲ型相互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诊断时D-二聚体是一个非常好的排查性标志,对患者的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林青 《海南医学》2006,17(3):106-107
目的探讨D-二聚体、FDP和TNT在心肌梗死患者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2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采用乳胶凝集法进行D-二聚体及FDP检测,采用干化学分析法进行TNT检测.结果AMI组与UAP组、SAP组、对照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AP组与对照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参考指标及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心绞痛鉴别的参考指标,TNT能对AMI做出早期诊断,并且有特异性,且灵敏度高,其检测迅速、方便,与D-二聚体、FDP联用有助于提高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唾液酸联合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150例作为实验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中唾液酸和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结果验组血浆中的SA和D-二聚体单独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A和D-二聚体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A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的灵敏度为95.5%,特异性为72.3%,明显高于SA和D-二聚体单独检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唾液酸联合D-二聚体有助于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检出率,降低漏诊与误诊的可能,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秦进 《四川医学》2004,25(4):407-408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在各种类型冠心病及其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 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 ,3 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 3 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1)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1) ;预后差的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血浆中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血浆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对监测冠心病患者血液纤溶和凝血状态 ,反映病人溶栓治疗情况 ,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方姗 《中外医疗》2010,29(32):98-9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对肺栓塞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9例经临床确诊的肺栓塞,36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结果肺栓塞组D-二聚体含量测定均升高(阳性率100%)。如设定0.5mg/L为2种疾病的鉴别临界值。肺栓塞组阳性率为93.10%(有假阴性存在),肺心病组假阳性率为8.33%(有假阳性存在)。D-二聚体含量肺栓塞(1.213±0.485)mg/L,肺心病组(0.231±0.192)mg/L,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D-二聚体含量测定可作为肺栓塞和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鉴别的初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田麦  刘贺 《中国医疗前沿》2012,(19):59-59,7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急性心梗溶栓治疗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59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与10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做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梗溶栓治疗后治疗有效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短时间内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伴有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其测定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有一定意义,可作为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药物用量和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肺栓塞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肺栓塞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共10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其中肺栓塞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分别50例,定义为疾病组与健康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总计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以及阳性率。结果疾病组患者的D-二聚体定量结果与阳性例数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肺栓塞诊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借助D-二聚体实现对肺栓塞疾病的准确诊断,同时可以一定程度显示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弹性蛋白片段、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D患者12例,同时对照组为排除AD的胸痛患者22例,检测血浆中可溶性弹性蛋白片段与D-二聚体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组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弹性蛋白片段与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s ELAF、D-二聚体对AD有良好的诊断价值,相关分析表明它们有显著相关性(r=0.79,P=0.023)。结论:联合检测s ELAF、D-二聚体对AD的诊断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