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扬  李招兵 《吉林医学》2011,(21):4328-4329
目的:探讨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就诊的66例60岁以上老年不典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发病诱因、临床及心电图表现、梗死部位及预后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以同期〈60岁不典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劳累诱发不典型AMI患者为21.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别有75.8%和24.2%分别表现为非ST段抬高型和ST段抬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部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69.7%的患者治愈或好转,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常不典型,死亡率高,早期的正确诊治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延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107-108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2010年2月收治的≤35岁的6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机选择同期收治的〉35岁的3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比较两组Survivin、P27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青年组早期宫颈癌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Х^2=6.54,P〈0.05);瘤体直径≥4cm,青年组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Х^2=8.62,P〈0.01);腺癌比例,青年组明显高于对照组(Х^2=7.93,P〈0.01);青年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深间质浸润和HPV感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Х^2=4.79、8.85、9.46,P〈0.05和P〈0.01);青年组脉管累及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Х^2=0.75,P〉0.05);Survivin的表达量青年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Х^2=5.28,P〈0.05);P27在两组之间的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Х^2=0.24,P〉0.05)。结论35岁以下宫颈癌具有临床期别早、腺癌比例高及瘤体大的临床特点和相对高危的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龙先丽  杜红心  彭必江 《海南医学》2010,21(4):109-109,104
目的了解健康中老年人的血脂水平。方法采用罗氏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3280例中老年人(除有传染性和器官性疾病外)进行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观察血脂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TC、TG、LDL—C三项指标中40-49岁组分别与50—59岁组和≥60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TC、TG两项目中50-59岁组与60岁以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人的血脂水平随年龄增高,处于危险水平的程度越高,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我院符合溶栓标准且资料完整的48例AMI患者按年龄段分成<60岁(18例)和≥60岁(30例)两组,并对其中30例老年AMI患者的近期预后进行分析(以同期未接受溶栓治疗的76例老年AMI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年龄<60岁与≥60岁其溶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病死率和溶栓副作用有升高趋势;老年溶栓组治疗后主要并发症梗死后心绞痛、再梗塞发生率极显著高于低龄组(P<0.005或P<0.01);老年AMI患者溶栓组的病死率及治疗后主要并发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地低于未溶栓组(P<0.05或P<0.005)。提示老年(≥60岁)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有效,并可显著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995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高龄(≥75岁)浸润性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1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76岁。从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生存率等方面与同期40例浸润性膀胱癌(〈75岁,对照组)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高龄组平均手术时间360min,平均术中输血150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0d,对照组分别为316min,1200ml,16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和对照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分别为6例(60%)、10例(25%),P〈O、05。高龄组7例获随访,1、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57.1%。对照组40例获得随访,1、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65.0%。高龄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可以安全地应用于适当选择的高龄患者,年龄不应成为高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6.
胡涛  罗志勤  熊甲赛 《海南医学》2014,(11):1584-1586
目的探讨危重创伤患者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提高危重创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前来就诊的200例危重创伤患者,依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14岁组、(15-25)岁组、(26-45)岁组、(46-60)岁组、61≥岁组五个组,应用MEWS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准确评分,以各组患者出院或死亡为观察终点,记录各组患者MESW评分情况以及不同MESW评分患者救治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岁组与≥61岁组MEWS≥9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岁组与15-25岁、26-45岁、46-60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1岁组与15-25岁、26-45岁、46-60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WS评分0-4分痊愈率最高,与5-8分及≥9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有利于临床医师对不同年龄段的危重创伤患者依据MEWS评分采取不同的救治措施,可以更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便秘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梅 《中外医疗》2010,29(11):18-18,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糖尿病便秘者随机分为干预及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腹部按摩、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通便药物治疗,比较2组通便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88%,P〉0.05(u=1.68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腹痛腹泻、反复便结应发生率高于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见P〉0.01(χ^2=29.678,8.57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改善住院糖尿病患者便秘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患者血清钠尿肽(BNP)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探讨早期COPD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AECOPD患者分为〈75岁和〉75岁两个年龄组,检测治疗前后血清BNP含量,设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两组AECOPD患者在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BNP含量均有明显升高(P〈0.05),其中高年龄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患者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早期COPD患者左心功能即开始受损,且高龄患者更为敏感,急性加重后经积极治疗获得缓解仍不能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75岁)中重度癌痛患者接受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的止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49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按年龄随机分为三组:A组〉175岁,B组60~74岁,C组〈60岁。均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初始剂量从25ug/h开始,连续使用15d后评价疗效、生活质量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病人用药后止痛效果明显,总有效率为87.3%;其中A组为87.5%;B组为86.4%;C组为88.3%。三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不良反应轻,主要为:头晕,嗜睡,便秘,恶心,呕吐等。三组中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高龄(≥75岁)中重度癌痛患者方便,安全,有效,能提高生活质量,经济实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马文良 《包头医学》2013,37(4):213-215
目的:了解南宁市中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及治疗状况,为开展慢性病管理干预提供资料。方法i对南宁市社区2个居委会50岁以上居民1654A.(男657例,女997例)高血压患病及控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中老年人男性组高血压患病率为28.16%(185,657)〉女性组23.17%(231/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 P〈0.05)。≥70岁组高血压患病率32.12%(106/330)〉60-69组27.23%(143,525)〉50-59组20.90%(167/7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9P〈0.05)。高血压痛患者服降压药治疗者占69.47%,正确规律服药患者占30.53%;高血压治疗迭标占50.48%。结论:高血压病患不服降压药治疗比率较高,大多数患者服药时间、服药剂量、服药次数等均不合理,应加强社区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高龄老年冠心病(CAD)介入治疗的特点和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2010-06完成的12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不包括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和比较高龄老年组(≥75岁)与年轻老年组(60~〈75岁)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不宜或未能置入支架以及术中、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结果 高龄老年组(48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高于年轻老年组(7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老年组多见冠脉多支病变和复杂病变(P〈0.01);高龄老年组即刻治疗成功率(95.8%)与年轻老年组(9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并发症及远期随访严重不良心脏事件高龄老年组(12.5%)均高于年轻老年组(5.4%),除1例死亡病例外,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结论 高龄老年CAD患者常有重要脏器的功能减退,其冠脉病变的特点常为多支和复杂病变,PCI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虽然较高,但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预后良好,PCI是治疗高龄老年CAD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老年心力衰竭1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特点,为诊治老年心力衰竭提供依据。方法:将心力衰竭患者分成中青年组、老年组、高龄组三组,分别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心力衰竭患者为Ⅲ级和Ⅳ级的比例增加;引起心力衰竭的前三位病因分别为冠心病(63.2%)、肺心病(37.9%)、高心病(26.4%),老年组及高龄组常为2~3种疾病同时存在;各组心衰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58.7%),心律失常(35.3%)也是一常见的诱因;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症状、体征不典型,易致漏诊误诊;老年心力衰竭死亡率高(13.4%)。结论:老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年龄越大,临床症状越不典型,心力衰竭程度越重,预后越不良,治疗上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患者共432例,依据左室肥厚及年龄,分别分为左室肥厚、非左室肥厚及年龄≥60岁、〈60岁各两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推荐的方法测量]和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结果合并左室肥厚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33.76%,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的9.82%;在≥60岁患者中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P〈0.01);有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者常合并缺血性ST段改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早期积极控制血压是减少发生左室肥厚,进而预防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②方法 对93例肺栓塞病例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60岁)46例,平均年龄(71.6±6.8)岁;非老年患者(<60岁)47例,平均年龄(44.8±9.9)岁.③结果 老年组危险因素依次为:下肢静脉血栓(DVT)、心脑血管病史、手术史、骨折、肿瘤.心脑血管病史、肿瘤在老年组比非老年组高(22/46:10/47)、(8/46:1/47)差异有显著性(P〈0.005).老年组病死率高(13/46:4/47),差异有显著性(P〈0.005).④结论 老年肺动脉栓塞患者伴随疾病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吴自昌  蔡杰  梁月娥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0):158-160,163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老人慢性心力衰竭病因及基础心脏病构成的特点。方法:按NYHA标准选取80岁以上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6例,均符合心功能≥Ⅱ级心力衰竭,按发病机制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75例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组231例,每组按年龄又细分为80~89岁组(HFrEF组51例,HFnEF组170例)及90~98岁组(HfrEF组24例,HfnEF组61例),进行心功能、病因及基础心脏病构成的分析。结果:在HFnEF组不同年龄组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P〈O.05),心功能整体好于HFrEF组;HFrEF组中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高血压性心脏病(P〈0.01),而HFnEF组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病率高于冠心病(P〈0.01);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多种心脏病合并情况较普遍,单一心脏疾病患者较少(P〈0.01)。结论:高龄心力衰竭病因复杂,以多种心脏疾病伴随出现为突出特点,应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待,临床中要多因素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功能减退、行为能力受限、工作角色及部分社会角色消失,逐步与社会网络脱节,易发生社会隔离。社区作为老年人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在此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情况,探讨社区功能和社区公共服务对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方法 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便利选取河北省唐山市6个典型老年社区内1 526例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将社区老年人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分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组),采用社会网络量表简版(LSNS-6)评价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情况,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社区功能及社区公共服务调查问卷调查老年人一般情况、社区功能及社区公共服务情况。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 526例社区老年人中,发生社会隔离者371例(24.31%),LSNS-6得分为(16.32±5.429)分。其中651例60~69岁社区老年人中,发生社会隔离者155例(23.81%),LSNS-6得分为(16.25±5.257)分;639例70~79岁社区老年人中,发生社会隔离者126例(19.72%),LSNS-6得分为(16.71±5.197)分;236例≥80岁社区老年人中,发生社会隔离者90例(38.14%),LSNS-6得分为(14.41±6.231)分。不同年龄阶段社区老年人LSNS-6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77,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80岁社区老年人LSNS-6得分低于60~69岁与70~79岁社区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退休前职业、居住楼层、慢性病数量、婚姻状况、社区功能、社区文化娱乐服务、社区公共服务可适应性是60~69岁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P<0.05);退休前职业、居住楼层、慢性病数量、婚姻状况、社区功能、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公共服务可适应性、社区服务中心可达性是70~79岁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P<0.05);退休前职业、居住楼层、婚姻状况、社区功能、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是≥80岁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80岁老年人群发生社会隔离的可能性最大;社区功能和社区公共服务对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的影响存在差异,社区工作人员应对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心电图特点,分析异常心电图发生的规律及病因。【方法】采用12导联心电图对26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体检,分析异常心电图与其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260例老年人中心电图异常者205人共227例次。随着年龄增加,异常心电图比例增加;各年龄阶段男性异常者比例均高于女性;异常心电图以S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多见。常见基础疾病为高血压、冠心病及肺心病。【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心电图异常及心血管疾病比例明显增加;心电图检查应该列为老年人体检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对老年艾滋病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52013年百色市460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9例接受抗病毒治疗,251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Kaplan-Meier进行生存比较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影响分析。结果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组和未治疗组艾滋病相关病死率分别为5.34/100人年和19.21/100人年,抗病毒治疗对60岁2013年百色市460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9例接受抗病毒治疗,251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Kaplan-Meier进行生存比较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影响分析。结果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组和未治疗组艾滋病相关病死率分别为5.34/100人年和19.21/100人年,抗病毒治疗对60岁65岁、65岁70岁、70岁龄组的生存影响高于未治疗组,其死亡风险比分别为0.255、0.445和0.309,但对75岁及以上年龄组的生存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引入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时,年龄在65岁及以上且CD4+≤100个/mm3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对其生存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病毒治疗对老年艾滋病患者的生存影响是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对于高年龄低CD4+计数水平的患者生存影响作用并不显著,从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经济负担,减轻患者服药、就诊等医疗负担,节约医疗卫生资源的角度考虑,对年龄在65岁及以上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患者和75岁及以上的老年艾滋病患者,可考虑放弃接受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而重点做好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及临终关怀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发热门诊患者中年龄≥60岁老年人发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4~5月禽流感三级防控期间.于我院发热门诊就诊年龄≥60岁老年患者193例(老年组)及同期年龄15~〈60岁非老年患者438例(非老年组)的上呼吸道感染(上感)、肺部感染、急性扁桃体炎三种发热常见病因患病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中,确诊为上感、肺部感染和急性扁桃体炎的分别为102例(52.85%)、74例(38.34%)和5例(2.59%):非老年组患者中,确诊为上感、肺部感染和急性扁桃体炎分别为276例(63.01%)、97例(22.15%)和49例(11.1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发热由上感、肺部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比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肺部感染率升高16.19%,上感及急性扁桃体炎发病率分别降低10.16%以及8.51%。结论上海市年龄≥60岁的老年人发热病情较重.需倍加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