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发生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多数学者主张将发病后1h内死亡定义为猝死标准[1].有文献报道猝死约有70%发生于院外[2],为尽量降低院外猝死人数及尽早采取急救干预措施,本研究利用克拉玛依市急诊科2010年11月至2014年7月间294例院外猝死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克拉玛依市区院外猝死患者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10例猝死病因分析--附尸体解剖病理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猝死大多发生在院前或急诊室[1].由于猝死的发生率上升,猝死的研究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文献[2]报道5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外,且大多在症状发生后2小时内死亡.若现场心肺脑复苏,包括运送途中的复苏及时、准确、有效,就可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因此,猝死的病因探讨仍是急诊急救医学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院对10例急诊猝死患者进行尸体解剖(尸解)及病理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558例院外猝死及现场复苏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省急救中心 2 0 0 1年 1— 12月共接诊 144 7例院外呼吸、心搏停止患者 ,参照 Ustein模式〔1〕的资料报告统计方法 ,对其中经现场医生确诊需要并进行了现场心肺复苏 ( CPR)的 5 5 8例猝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院外猝死的发生及现场 CPR成败的原因 ,为追赶 Seattle的复苏成功率而努力。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5 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 1.5 2∶ 1;年龄 0~ 92岁 ,平均 5 4.6岁(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见表 1)。院外猝死的诊断参见文献〔2〕标准。现场心肺复苏效果判断 :CPR有效指恢复自主循环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室上性心动…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间期心室晚电位及QT离散度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 2 4倍 ,在所有死亡的患者中有 10 %~ 15 %的患者为不明原因的猝死 ,尤其见于难治性癫痫患者[1] 。晚近一些研究认为恶性心律失常是癫痫患者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2 ] ,心室晚电位 (VLP)和QT离散度 (QTcd)是目前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我们检测 3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间期VLP和QTcd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对象选择 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2月在我院就诊的难治性癫痫患者 36例 ,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16~ 49(31 4± 10 5 )岁 ,病程 3~ 2 7(15 …  相似文献   

5.
心脏性猝死发病现状及其防治动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世界卫生组织 (WHO)猝死定义 :不能预测的突然性内因性死亡 (suddenandunexpectednaturaldeath) ,通常死亡时间为瞬间或 2 4h以内[1] 。有关猝死时间 ,各家规定不一 ,WHO(1976年 )规定在 6h ,Goldstein(1982年 )建议在症状起始后 1h以内死亡称猝死 ,我国采用WHO规定在 6h以内[2 ] 。随着急救医疗的进步 ,近年认为也包含 4 8h以内死亡。一般死亡不含交通事故、外伤、中毒、他杀、自杀、其它事故等。猝死病因中循环系约占 2 / 3,其中缺血性心脏病约占 4 0 % ,80 %~90 %于发病后 1h死…  相似文献   

6.
围生期胎婴儿 (围生儿 )病死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卫生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作者分析了江苏省常州地区 2 0 0 0~ 2 0 0 2年围生儿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围生儿 1 4731例 ,围生儿死亡 2 1 7例 ,病死率为 1 4 7‰ ,其中死胎 1 47例 ( 9 98‰ ) ,死产 1 9例 ( 1 2 9‰ ) ,新生儿死亡 5 1例 ( 3 46‰ )。围生期是指从妊娠满 2 8周至出生后 7d之内 ,围生儿体重达 1 0 0 0g或身长≥ 35cm[1 ] 。结果 :围生儿病死率的区域性见表 1 ,围生儿死亡原因与顺位表 2~ 4。表 1 围生儿死亡情况的区域分布地…  相似文献   

7.
院前猝死的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我国院前猝死的现场复苏成功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1 ] 。因此 ,有必要深入研究院前猝死的特点及有效防治措施 ,从而不断提高院前工作质量。一、资料回顾厦门市 1998年 1月~ 2 0 0 0年12月 3年间院前死亡病例 ,对资料完整且附合猝死诊断标准[2 ] 的 2 86例院前猝死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其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1.2 86例猝死年龄分布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院前猝死 2 86例 ,占同期院前急救病例的 1 46 %。 2 86例中 ,男性 185例 (6 4 6 9% ) ,女性 10 1例(35 31% ) ,男女之比为 1 83∶1。最大年龄 93岁 ,最小年龄 17岁…  相似文献   

8.
心源性猝死临床特点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杨彦君  孙飞  王倩  李敏华  马孔永 《护理研究》2003,17(10):572-573
心源性猝死 (suddencardiacdeath ,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美国每年约有 40万人发生SCD ,其中 80 %为冠心病 (CHD)猝死[1] 。减少SCD对于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故此 ,将我院心血管内科 1995年 1月—2 0 0 0年 12月期间发生的SCD 5 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初步探讨其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1 临床资料1.1 对象 入选标准 ①全部病例为住院病人 ,发病 6h内死亡者 ;②排除非心脏病所致猝死的病例[2 ] 。 5 1例病人中 ,男 44例 ,女 7例。年龄 37岁~ 97岁 ,平均 65岁。其中 ,49岁以下 …  相似文献   

9.
猝死绝大多数发生于院外,患者通常在症状发生后1 h内无明显征兆突然发生心脏停搏[1],因此,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本院急诊室收治的236例院外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现场干预措施对复苏效果的影响,旨在改善现场急救成功率,提高院外猝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874例院外猝死临床分析与急救干预   总被引:54,自引:4,他引:50  
目的 分析探讨院外猝死及现场复苏成败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现场复苏成功率,强化院外猝死的急救干预。方法 收集1999年1~12月经本中心院外急救的874例猝死病历,参照Utstein模式进行资料报告方法统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猝死前有心血管病史者占70.44%;猝死高发年龄为60~84岁,占64.48%,且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地点以家庭为主,占93.8%;先由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CPR)的24例中16例复苏有效,有效率66.67%,而后再由医生进行CPR的815例中43例复苏有效,有效率仅为5.28%,二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呼叫~到达现场平均间期在复苏有效组与无效组中分别为8.16分钟和9.90分钟;经除颤、气管插管后复苏有效率分别为12.59%和28.22%,面未用除颤、气管插管的有效率仅为5.89%和1.92%,二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现场复苏有效58例(6.91%),复苏成功1例(0.12%)。院外猝死率在12个月中的高峰期为冬季。在平均一昼夜中的高峰点为早晨7点。结论 降低院外猝死发生率的急救干预①要识别、防治猝死的高危因素;②在人群中普及以CPR为主的初级救护知识;③努力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即呼叫~到达现场间期;④要针对不同季节和时间,及时调整急救力量。  相似文献   

11.
陈纯波  吴粤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2):1284-1284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间我院急诊室共发生 5 1例心脏性猝死 (SCD ) ,猝死时间从急性症状发作至死亡均在 2 4h内 ,符合文献[1] 诊断标准。现对其作一回顾性分析 ,探讨急诊室SCD的临床特点及相应防治措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 35例 ,女 16例 ,男  相似文献   

12.
心肺复苏的方法学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前心肺复苏的理论有很大的提高 ,但是院外大多数心搏骤停的病人终归死亡 ,甚至在高度发达 ,急救系统较完善的地区 ,其院内抢救成功率仅为15 %~ 2 0 % ,而院外常小于 5 % ;鉴于大多数心搏骤停者往往发生在医院外(占 70 % ) [1] ,因此必须就地、就近立即组织抢救 ,切忌观望等待或远距离传送 ,以免耽误抢救时机 ,这迫使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标准心肺复苏法或积极寻找有效的标准复苏替代方法。根据“评估—呼救—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的现场标准心肺复苏方法和体外按压使胸内压与器官灌注压产生变化的“胸泵”和“心泵”机制[2 ] ,人…  相似文献   

13.
术后猝死7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猝死尤其是围手术期猝死是家属和社会难以接受的 ,往往导致严重的医疗纠纷 ,现就我院发生的术后猝死 7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猝死诊断 按照 WHO规定从症状或体征出现后 6~ 2 4 h内死亡者称猝死或急死 ,在数分钟、数秒钟乃至来不及出现症状即迅速死亡者称即刻死亡。1982年我国吉林猝死专题座谈会上定为突然死亡的时间不超过 6 h为准。1.2 一般情况  1995 - 0 8~ 2 0 0 1- 10我院共完成手术 1万余例 ,其中术后猝死 7例 ;男 3例 ,女 4例 ,年龄 31~ 72岁 ,平均 5 8.9岁。术前贫血 1例 ,肺部感染 1例 ,高血压 2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住院精神病人猝死的病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猝死是指死亡前 2 4小时无任何先兆的非预期性突发死亡 ,它可见于临床各科。精神科患者猝死及猝死倾向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应用 ,国内外有关精神病人猝死的报道不断增多 ,与精神药物及处理有关。本文对49例猝死的住院精神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以探讨猝死与精神药物应用关系 ,以便提高医护质量 ,避免或减少猝死发生。1 资料分析1.1 一般资料 调查我院 1987年 1月~ 1998年 1月间猝死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历档案 ,并符合猝死的诊断标准[2 ] 。共 49例 ,占同期住院病人的 3.0‰ ,其中男 2 9例 ,女 2 0例 ,男∶女 =1∶0…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宁波市猝死院前急救现况。[方法]对2010年1月—12月宁波市急救中心122例猝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结果]猝死病人男女之比为2.3∶1,平均年龄61.97岁;冬春季节和每日08:00~12:00是猝死发生的高峰期;94.26%的猝死发生在家中;第一目击者呼救反应时间(病人发病到呼叫"120"的时间)和救护车到达时间分别为12.87min和8.12min;57.38%的猝死病人有明确的原发病史,其中心血管疾病排在第一位。[结论]猝死的预防和急救工作应该立足于社区,将早期预防、早期监测和早期心肺复苏与社区护理工作密切结合,进一步完善社区预防和急救网络,从而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首程根治量放疗后鼻咽或 /和颈转移灶复发率约在 2 0 %~ 4 0 %。对该类患者可考虑再程放疗[1] 。而再程放疗会加重放疗后遗症。鼻咽大出血大多发生于再程放疗患者多为肿瘤侵润至蝶腭动脉或其较大分支引起破裂之故[2 ] 。现将我科 1990年~ 2 0 0 2年 1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中发生鼻咽部大出血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35~ 6 7岁。均为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再程放疗患者。抢救成功 6例 ,2例在外出散步中发生大出血窒息死亡 ,2例死于再次大出血。1.2 临床表现 先有鼻腔…  相似文献   

17.
喉罩:一种新型的气道管理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喉罩( L MA)是由Brain发明并且首先提倡使用的一种新型气道。我中心自2 0 0 3年7月引进L MA应用于院外急救。下面就L MA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院外急救复苏安全有效地应用L MA提供资料。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35例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骤停需行心肺复苏术成年患者,男性2 0例,女性15例;年龄19~79岁,平均5 8岁;均无明显张口活动受限。表1 不同型号L MA的特征及选择方法LMA型号内径(mm)长度(cm)通气罩容量(ml)能通过的导管直径(mm)患者体质量(kg)1 5.2 5 1 0 .0 2~4 3.5 <6.52 7.0 0 1 1 .5 1 0 4 .5 6.5~2 0 .02 .5 8.4…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据统计 ,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高达 130 0多万 ,而其中约 10 %~30 %是猝死 ,心脏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SCD)约占5 0 %。如按病种发生率统计 ,则冠心病为首位 [1 ] 。为了给临床提供预防猝死发生的依据。作者对 2 8例猝死  相似文献   

19.
186例院外猝死分析及急救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猝死是指一个看来健康的人,或病情平稳的人或病情正在好转的人,在症状起始后1 h内的死亡[1].猝死约有70%发生于院外[2].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间的186例院外猝死者的特点及初步复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猝死是指一个看来健康的人,或病情平稳的人或病情正在好转的人,在症状起始后1 h内的死亡[1].猝死约有70%发生于院外[2].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间的186例院外猝死者的特点及初步复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