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假体松动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方法:收集分析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均有患侧髋部及腹股沟区疼痛,部分病例出现大腿前方及膝部疼痛;X线表现为假体周围>3 cm的连续透光影,或假体发生移位,手术中发现假臼、假体柄移位。4例患者的假臼用手指轻轻取出,假体周围软组织呈现浅黑色。清除浅黑色组织,取出假体,清除骨水泥,重新安装新的人工全髋。结果:35例假体松动患者,经全髋翻修术后,疼痛消失,恢复功能,效果良好。结论:THA术后假体松动与患者自身原因、假体的选择和手术技术操作有密切关系,早期翻修手术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本组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术前及术中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8例患者单纯行抗生素治疗2例,清创加抗生素治疗2例,假体取出1例,一期假体置换2例,二期假体置换1例。结果:患者髋关节评分平均提高37.6分(Harris评分),经随访无1例感染患者复发。结论:正确诊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的假体周围感染,采用彻底清创和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后,进行一期或二期全髋关节翻修术,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改善患肢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严武  王伍贵 《广州医药》2006,37(3):46-4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对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髋部疾患的手术效果,术后随访1~5年,平均3年.对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38例平均随访5年,无1例感染,无关节严重疼痛,功能阻碍及DVT发生.无术后关节早期脱位,无假体松动,断裂,下沉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表明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良率达92.1%,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可解决患髋的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是一种治疗髋部疾患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王叙进 《吉林医学》2006,27(5):480-48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对老年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2005年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随访1~3年,平均2.4年。对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38例平均随访2.4年,无1例感染,无关节严重疼痛,功能阻碍及DVT发生。无术后关节早期脱位,无假体松动、断裂、下沉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表明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良率达92.1%,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患者可解决患髋的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是一种治疗老年髋部疾患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髋关节脱位的易发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7例THA术后髋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采用手法复位、外展皮牵引6例,切开复位1例。术后经3年随访,5例未再发生脱位;1例患者术后并发多发性脑梗塞,患侧臀中肌无力,反复出现脱位而放弃治疗;1例患者牵引治疗出院后再次出现脱位,入院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3年未再出现脱位。结论:全髋关节术后脱位主要是由于术前、术中、术后因素综合影响术后髋关节假体的稳定性.其中术中假体安装位置不当及术后周围软组织失衡是术后髋脱位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过程中积极的预防可减少术后脱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综合分析我院4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经验教训。方法 选择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48例,平均随访5年,回顾性分析手术措施及并发症,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经验教训。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结果 48例患者均进入随访结果分析,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1分。其中3例股骨头置换由于假体松动疼痛行全髋置换翻修术。2例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翻修,1例感染疼痛清创旷置翻修。结论 适应症和假体的选择,围手术期的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及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手术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HG生物复锁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HG生物复锁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5例单髋关节疾病患者,术后随访8~30个月,根据Haris评分法及X线照片结果评定早期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早期疗效佳,术后Haris评分平均为94分,优良比例达14/15。无出现假体松动、下沉,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大腿中段疼痛,发生比例为3/15。结论:HG生物复锁型人工髋关节初期固定牢固,假体钛丝层面骨长入良好,生物学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作用、手术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应用美国Biomet公司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及手术器械,对100 例患者(112髋)施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78髋,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22髋,杂交固定型人工全髋关节12髋,平均随访5年。结果:患者平均术后3-4周离床活动,1例术后发生关节脱位,3例发生手术侧肢体深静脉栓塞,所有患者经5年随访,假体无松动,无翻修,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优良。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很大程度地改善了病人关节功能,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陶-陶全髋关节假体行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应用体会,指导临床合理规范应用该技术。方法对42例(53髋)陶对陶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随访,给予Harris评分以评估髋关节功能,记录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14~27)个月,53髋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从术前47(33~52)分到术后1年的86(57~97)分,最后一次随访时为94(62~100)分,3例患者术后轻微疼痛,无严重疼痛的发生。结论陶-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笔者对163例采取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5月~9年,发现共有5例患者早期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结论手术的方式、术后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不当,假体位置不良,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肌力不平衡,是本组病例发生早期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的原因。一旦发生早期脱位,应及早复位,对于反复出现的脱位,明确病因,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患者病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本文研究数据来自本院2013-2016年期间收治确认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52例相关基线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措施进行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并归纳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与推广价值。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切口呈现一期愈合状态,在随访期间患者Harris平均评分提示为93.3分;对患者用X线片检查,提示假体周围未发生骨溶解状况;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感染、翻修事件。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案随着关节的外科技术以及假体材料等不断发展完善,该方案已经成为对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在手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及考虑患者临床具体情况,对于手术出现的状况采取及时措施处理,保障手术疗效及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各类髋部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手术要点,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患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们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各类髋部疾病患者16例,其中股骨颈骨折4例、股骨头坏死5例、骨性关节炎5例、先天性发育不良2例,并在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本组16例患者术后住院14-24 d,出院时均已下地。术后Harris评分较之术前均有明显提高(表1)。1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2个月,平均随访23.2个月,后X线照片示:假体无移位且无髋见髋臼边缘骨赘增生。结论 HR是治疗髋部痰患的有效方法 ,术中精心操作和术后康复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缓解关节疼痛,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对3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临床随访,分析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结果 3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随访1-6年.36例患者疼痛3例,假体松动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1例.结论 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患者的不正确使用,以及手术者的手术操作、金属假体质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张运生 《中外医疗》2010,29(13):89-89,9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切口在人工全髓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徽创小切口,使用钛合金实施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79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时间平均80min,手术切口长约7.5cm,术中出血量减少平均350mL,所有患者术后经过X线摄片示下肢长度等长。无塌陷或松动、无大腿疼痛、无切口感染和假体周围骨折。结论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减少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关节可早期负重活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通过对4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临床随访,分析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结果4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随访1-8年。45例疼痛5例,假体松动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2例。结论并发症的原因与手术操作、金属假体质量、患者个体差异及患者不正确使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1年的髋臼角度。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术前VAS评分和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术后3、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时的假体髋臼前倾角和假体髋臼外展角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更好,虽然该术式具有手术时间长和术中出血量多的缺陷,但不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且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且还能缩短...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通过23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分析术后假体脱位发生原因并阐明不同的治疗对策。结果术后发生假体脱位9例(3.8%),其中后脱位8例,前脱位1例,经过处理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假体安装位置欠佳、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不平衡是造成术后脱位的主要原因;防治策略为术前局部肌肉锻炼,术中正确安装假体及周围软组织的修复,术后功能锻炼体位恰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陶瓷对陶瓷(COC)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COC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3例髋关节疾病患者,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24~49个月,平均34.7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27.48±11.76)分,低于末次随访的(92.66±3.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优57例,良10例,优良率为100%。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无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切口感染、假体松动移位、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出现术侧髋部肿胀伴术肢麻木,1例出现轻度关节异响,2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患者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COC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并在翻修过程中针对导致并发症的因素作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对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均出现假体松动的患者进行翻修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对假体柄部髓腔松质骨充分的刮除,假体周围用足够的骨水泥填充。结果:经过12个月随访,本组患者未发现假体松动、脱位情况发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部分患者出现髋部疼痛、功能障碍,究其原因为骨质疏松以及髓腔内假体周围骨水泥填充不足导致假体松动、髋臼磨损、假体磨损及柄体脱落所致,术中正确的技术操作会相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陈新新 《中外医疗》2012,31(29):177-178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总结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该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的护理经验。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月~1年,平均时间(8.5±2.5)月。患者术后14~22d出院。优32例,良6例,尚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95.00%(38/40)。无一例出现假体松动,骨溶解。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有效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加强患者关节的活动灵敏程度,避免合并发生其他并发症,加快髋关节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