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乳腺癌改良根治及根治术,仍是我国最常用的手术方法。由于手术范围大,皮瓣分离广,皮瓣下积液及皮瓣坏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影响病人切口美观,更主要的是延误了化疗、放疗的及时进行,并影响综合治疗效果。为降低此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胸壁复发,我院于1992年以后,对施行乳腺癌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的60例病人进行回顾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女性,年龄32岁~65岁,平均年龄51岁。原发灶为T_2期25例,T_3期35例,无锁骨上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行根治切除术51例,改良根治术9例。病理分型:单纯癌  相似文献   

2.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发病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 65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5年生存率为 78 5% ,1 0年生存率为30 8%。Ⅰ期的生存率显著高于Ⅱ期 ,Ⅱ期生存率显著高于Ⅲ期 ,非浸润性癌的生存率显著高于浸润性特殊型癌 ,浸润性特殊型癌生存率显著高于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行根治术的生存率显著高于未行根治术者 ,术后行放疗和化疗的生存率显著高于术后未行放疗和化疗者。结论 :男性乳腺癌预后取决于期别 ,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男性乳腺癌应以根治术为主 ,术后配合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龙飞 《江苏医药》2000,26(6):473-473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0%~60%。若发生皮瓣坏死,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延误术后后续综合治疗的时机,进而影响病人的预后。我科1989年~1998年行乳腺癌根治术93例,现将皮瓣坏死的防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3例乳腺癌根治术,均为女性,年龄28~72岁,平均49岁。发生皮瓣坏死28例,其中取纵切口42例中,发生皮瓣坏死18例,发生率429%;取横切口51例中,发生皮瓣坏死10例,发生率196%。对皮肤缺损过大者,从切除的标本上取中厚皮片行一期植皮5例,移植皮片均成活,且无皮瓣坏死。讨  论一、皮瓣坏死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不规范乳腺癌根治术后再次手术情况 ,文献报道较少。 1997年 3月~ 2 0 0 4年 6月 ,我科对 35例不规范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施行了补充根治术 ,再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女性 ,年龄 2 3~ 5 9岁 ,中位年龄 4 3岁。病理分类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15例 ,单纯癌 10例 ,硬癌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3岁,2010年7月8日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Ⅲ级(多灶),乳头及皮肤未见特殊,腋窝淋巴结转移性癌(5/19)。免疫组化结果:雌激素(ER,-),孕激素(PR,-),P53蛋白(-),CerbB-2基因(+++),Ki-67基因(+:约50%~60%),雌激素调节蛋白  相似文献   

6.
乳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现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手术范围广,创面大,术后并发症并不少见。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6例乳癌患者根治后发生的近期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意见。本组86例乳癌患者年龄25~78岁,平均53岁。其中45~60岁为最多,占51%。TNM 分类:Ⅰ期9例(10.8%),Ⅱ期36例(41.9%),Ⅲ期41例(47.6%)。根治术71例,扩大根治术5例,单纯乳房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0例,无手术死亡。近期并发症有皮瓣坏死、皮下积液、上肢浮肿、切口感染、术后出血、伤口裂开等。其间又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相继发生两项以上并发症的计62例,占48.7%。术后平均住院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1980年~1995年收治60岁以上乳腺癌86例,本文就临床特点、生物学特征、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治疗,予以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86例均为女性。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63.5岁。病史7天~1年,平均4.3月。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37例,Ⅲ期27例。病理检查:单纯癌23例,浸润性导管癌29例,乳头状癌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3岁,2010年7月8日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Ⅲ级(多灶),乳头及皮肤未见特殊,腋窝淋巴结转移性癌(5/19).免疫组化结果:雌激素(ER,-),孕激素(PR,-),P53蛋白(-),CerbB-2基因(+++),Ki-67基因(+:约50%~60%),雌激素调节蛋白(PS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手术病例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以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导管内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最多见,占73.7%;其次为非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和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占18.4%。结论乳腺癌的确诊需要有病理组织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繁文  刘占杰等 《河北医药》2000,22(12):920-920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根治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自 1993年 3月~ 2 0 0 0年 3月收治的乳腺癌病例中 ,52例行根治术。由于我们在术中采取多种措施 ,使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降低。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 52例 ,均为女性 ,年龄 32~ 76岁 ,平均 4 6.4岁。其中右乳腺癌 2 7例 ,左乳腺癌 2 4例 ,双侧乳腺癌 1例。全组 4 4例术前病理已证实为乳腺癌 ,8例术中经冰冻切片检查诊为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型 :非浸润性癌占 3.8% ,浸润性特殊癌占 19.2 % ,浸润性非特殊癌占 76.9%。根据 1988AJCC和UICC联合制定的PTNM分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的方法 .方法 对9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A组)采用了预防皮瓣坏死的综合措施,其结果 与以往实施的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例(B组)进行比较.结果 B组皮瓣坏死15例(18.6%),皮下积液27例(33.7%).A组皮瓣坏死2例(2.0%).皮下积液3例(3.1%),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合理的皮瓣厚度,避免皮瓣缝合张力,防止淋巴管漏,有效双管引流和合适包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临床病理分析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确诊的52例乳腺癌病例,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2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4岁,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乳腺肿块。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41例,导管内癌4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黏液癌2例,小管癌1例,富于脂质癌1例。雌激素受体(ER)阳性35例(67.3%),孕激素受体(PR)阳性34例(65.4%),C-erBb-2阳性20例(38.5%),E-cadherin在41例浸润性导管癌中39例(95.1%)阳性,E-cadherin在3例浸润性小叶癌表达均为阴性,P 53阳性23例(44.2%)。结论: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加强宣传和普及预防乳腺癌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进行手术、化疗及内分泌等综合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寸英丽  胡黎娅 《云南医药》2000,21(3):238-239
乳腺肿块常作为患者的第一主诉而就诊,往往将乳腺的恶性肿块当作良性而在局麻下做单纯肿块切除导致不良后果。我科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32例乳腺癌单纯肿块切除后再次手术的病人,分析报告于下。一般资料 32例均为女性,年龄25~72岁,平均485岁,35岁以上26例,35岁以下6例,其中左侧18例,右侧14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19例,单纯癌11例,粘液腺癌及腺样囊腺癌各1例。再次手术方式:根治术10例,Patey手术18例,Auchincloss手术4例。术后病检结果:乳腺组织中见癌残留14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共25例,转移率占7813%。较Ⅰ期根治术3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60岁以上(包括60岁)老年女性乳腺癌及同期随机选取的60例青年乳腺癌(年龄≤35岁)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60例老年女性乳腺癌中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44例,Ⅲ期4例;浸润性导管癌49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32例;雌激素受体阳性48例,孕激素受体阳性43例,CerbB-2受体阳性表达18例;与青年组比较,在临床分期、肿块大小及ER、PR受体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0.040、0.044、0.038);而在淋巴结有无转移、病理类型及CerbB-2受体阳性表达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99、0.178、0.404);老年组LuminalA 29例、Luminal B 19例、TNBC(三阴性乳腺癌)5例、CerbB-2过表达7例,与青年组乳腺癌分子分型比较,P值为0.035.结论 老年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点,临床分期以Ⅰ、Ⅱ期为主,ER、PR受体阳性较多,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分子分型以Luminal A、Luminal B较多.  相似文献   

15.
马涛  陆肖玮  王嘉园  丁云 《淮海医药》2012,30(2):119-120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7月共581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资料,其中18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进行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3.1%,患者平均年龄53.2岁,无特殊的主诉、病史和体检,B超一般提示为低回声结节或实性占位,肿块多有丰富彩色血流信号(9/10)。钼靶BI-RADS分级高I,V级以上的有15例(15/18)。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脉管浸润的有10例,占55.6%。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有13例,占72.2%;术后病理分期I,期的有5例I,I期的有4例I,II期的有9例。术后根据病理情况行化放疗和内分泌治疗。随访16例,时间2~45个月,均未发现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但B超和钼靶多有恶性表现。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术后病理分期,术后适当的综合治疗可能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冯江  陈志斌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2959-2960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年龄≤35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并随机抽取同期非青年乳腺癌58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差异.结果:60例中病程为10天~35个月;病理分型以浸润性癌为主,占93%(56/60);39例有腋下淋巴结转移,占65.1%;有8例为妊娠、哺乳期患者;随访率100%,青年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6.4%、55.7%;而对照组分别为92.7%、77.1%.青年组根治术后3年、5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36%、58%;而对照组分别为14.9%、33.9%,两组预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病程长,以浸润性癌为主,淋巴结转移率高,加之合并妊娠哺乳,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 1992年 9月~ 2 0 0 0年 11月间收治的 5 0例乳腺癌根治术 (其中经典根治术 2 8例 ,改良根治术 2 2例 ) ,术中、术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发生范围不同的皮瓣坏死 5例 (其中坏死皮瓣宽度在 1cm以内者 2例 ,超过 1cm小于 2cm者 2例 ,达 3cm者 1例 )占全部病例的 10 % ,低于国内文献报道 5 1%~ 71% [1 ,2 ] 。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 ,术中、术后对手术区采取有效措施 ,可明显降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根治术后防止皮瓣坏死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升高 ,我科住院病人5 0 %以上为乳腺癌 ,90 %以上为 ~ 期癌 ,手术仍以根治术为主 ,因创面大、渗血多 ,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感染导致延期愈合 ,一度困扰着我们 ,同时影响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心理等一系列问题 ,延长住院日 ,增加经济负担。1995年后我们改进某些方法 ,伤口甲级愈合率明显增加 ,现统计1995年前后各 30 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 ,年龄 2 4~ 80岁 ,均为标准根治术。1995年前 ,术后于背阔肌与胸壁间隙放置一根 0 .6~ 0 .8cm乳胶管作为引流管 ,前端剪 3~ 4个侧…  相似文献   

19.
皮瓣坏死是乳癌根治术后最常见并发症,我院1990—1996年施行乳腺癌根治手术182例,发生各种皮瓣坏死52例,占28.6%。现将皮瓣坏死的原因及早期处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均为女性,年龄17~72岁。根治术28例,简化根治术21例,单纯乳腺切除术3例。皮瓣坏死5cm以上18例,2~5cm11例,2cm以下15例,表皮坏死出现水疱8例。术后早期酒精湿敷8例,切痂后换药15例,切痂并植皮29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分析14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14例,其中18~30岁2例,31~50岁8例,50岁以上4例,平均45.9岁。光镜下癌细胞小,细胞界限清楚,粘附性差,嗜酸性,核圆、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少见,癌细胞排列呈单行串珠状或围绕残留导管呈同心圆样浸润。免疫组化:ER75%~95%,PR60%~72%,C-erb多为阴性。结论以往文献中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多发生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占乳腺浸润性癌的5%~10%,但我地区近6年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发病年龄来看,有所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