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支扩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33例支扩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结束后分别以8 mm~10 mm层厚及1 mm~2 mm薄层重建图像,其中15例有普通CT检查资料.对不同CT扫描及不同层厚的多层螺旋CT重建图像进行评价.结果:33例患者共检出支扩肺段75个.其中15例同时有普通CT检查资料,共48个支扩肺段,普通CT仅检出24个(50 %).1 mm~2 mm薄层重建图像检出支扩肺段75个,而8 mm~10 mm常规厚层重建图像仅检出54个(72 %),且有6例(18 %)常规厚层重建图像显示阴性.结论:多层螺旋CT较普通CT在支扩诊断上很大的优越性,尤其是1 mm~2 mm的薄层图像价值更大.对临床疑支扩患者,应首选多层螺旋CT检查,以便及早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应用于支气管扩张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于我院纳入确诊支气管扩张症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MSCT组和普通CT组。两组均采用MSCT及普通CT检查。并对两种方法检出的支气管扩张肺段进行比较,并比较在不同厚度重建图像时检出的支扩肺段数。结果 90例患者共检出支扩肺段219个。MSCT检出支扩肺段156个(71.23%),普通CT检查共68个支扩肺段(31.05%)。1~2 mm薄层重建图像检出全部支扩肺段,而8~10 mm常规厚层重建图像仅检出54个(83.11%)。结论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上较普通CT有更多优越性,以1~2 mm薄层图像的诊断价值更大。对临床疑似支气管扩张患者,应将多层螺旋CT首选检查方法,以便及早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6例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分别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与普通CT扫描,重建图像后,分析各自的检出存在支扩肺段数及其图像质量.结果 多层螺旋CT共检测出存在支扩肺段数153个,其中普通CT扫描仅检出79个(51.63%)(P<0.05).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普通CT扫描(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较普通CT在COPD合并支扩病情判断上有优越性,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与常规螺旋CT和薄层CT重建图像比较,评价最大密度投影(MIP)对肺弥漫性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经常规螺旋CT或临床检查怀疑有肺小结节浸润的病人,行螺旋CT平扫,利用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和多层厚MIP重建,比较各种图像对小结节的显示情况.结果 5种图像中,5mm和10mm层厚MIP对小结节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5mm和10mm层厚扫描(X2=5.10~9.5,P<0.05)和1.25mm薄层重建(X2=5.10、7.5,P<0.05),常规5mm、10mmCT扫描、1.25mm薄层重建图像对小结节的显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0,P>0.05),横轴位5mm和10mm层厚MIP重建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23,P>0.05).结论 螺旋CT的MIP重建图像对肺部小结节的显示优于常规CT和薄层CT重建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58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X线平片、CT及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为支气管扩张肺段数86个,X线平片检出率34.9%,CT及多层螺旋CT检出率96.5%,差异显著(P<0.01);8 mm~10 mm薄层重建检出支气管扩张肺段数58个(67.4%),1 mm~2 mm薄层重建检出支气管扩张肺段数86个(100%),差异显著(P<0.01).结论 CT及多层螺旋CT检查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与X线平片相比诊断价值更高,且1 mm~2 mm薄层重建支气管扩张肺段检出率明显高于8 mm~10 mm薄层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本院临床发现隐匿部位的局限性支气管扩张病例,评价螺旋CT局部薄层连续高分辨扫描,对诊断隐匿部位支气管扩张症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随访观察确诊支气管扩张症14例患者的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先行螺旋CT常规扫描(10mm层厚,10mm或6mm重建),未能明确诊断,同时经螺旋CT薄层连续局部扫描(1.25mm或2mm层厚)诊断支气管扩张症19个肺段。结论:螺旋CT对可疑部位薄层连续扫描,对隐匿部位局限性支气管扩张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可提高对隐匿部位局限性支气管扩张症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蒋钢  殷泽富 《齐鲁医学杂志》2007,22(1):23-25,28
目的通过与常规螺旋CT和薄层CT比较,评价最大密度投影(MIP)对肺弥漫性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经常规螺旋CT或临床检查怀疑有肺微小结节浸润的病人,行多层螺旋CT平扫,利用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和多层厚多方位MIP重建,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微小结节的显示情况。结果6种图像中,3种MIP重建图像对结节的显示最好,5mm和10mm层厚MIP对微小结节的显示显著优于常规5和10mmCT和1.25mm薄层CT(χ2=4.20~9.20,P<0.05)。冠状位10mm与横轴位10mmMIP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χ2=1.33,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的MIP重建图像对肺部微小结节的显示优于常规CT和薄层CT,它不仅能明确显示结节的存在,还可更为准确地显示结节的分布特点。冠状位重建可作为横轴位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中不同层厚的MIP、MPR、VRT重组图像对于肺动脉栓子的检出率.方法 对于42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利用原始数据分别行1 mm、2mm、5 mm、10 mm MIP、2 mm MPR及VRT重建图像重建.显示叶、段、亚段肺动脉内有无栓子,并行χ2检验.结果 32例患者显示肺动脉栓塞91支,其中肺动脉主干11支、肺叶动脉29支、肺段动脉29支、肺亚段动脉22支.对于肺动脉主干及肺叶动脉栓塞的检出,6组图像检出结果 无明显差异.对于肺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的检出,1mm、2mm MIP、2 mm MPR组检出率明显高于5mm、10 mm MIP组及VRT组;2 mm MIP组与1 mm MIP、2 mm MPR组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443,1.000).2 mm MIP组与5 mm、10 mm MIP及VRT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4,0.001,0.000).结论 多层螺旋CT,2mm层厚MIP重建图像能明显提高段、亚段肺动脉栓子的显示率,又能减少图像数目,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两种型号螺旋CT机对临床拟诊肺动脉栓塞的39例患者进行检查。以不同层厚进行胸部增强螺旋扫描并行平面重建(MPR),对重建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32例。对于主肺动脉及肺叶动脉栓塞,3种图像检出结果一致,对于肺段以下动脉栓塞的显示,层厚1mm优于3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观察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围,而且检查及时、方便、无创,便于复查对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对肋骨微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常规X线平片显示阴性的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采用薄层重建,常规采用骨算法重建、层厚1mm的横断面图像,然后调入3D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8例DR X线摄影均未见明显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检出81处骨折,其中,多发骨折40例,单发骨折8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显示肋骨微细骨折优于数字化X线摄影,可作为肋骨微细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及高分辨率CT(HRCT)对肺部感染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35例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肺部感染性病变均作螺旋CT扫描及HRCT扫描。SCT扫描,层厚3mm~10mm,Pitch=1,重建间隔1mm~2mm;HRCT扫描:120kV,120mA,2s,1.5mm层厚,1.5mm间距,512×512矩阵,用BoneALGRITHM算法重建图像。结果:20例肺结核病例SCT扫描15例显示了树芽征及周边卫星病灶,HRCT扫描20例均显示了树芽征及卫星病灶。12例支气管扩张病例,10mmSCT扫描显示支气管扩张10例、印戒征(Signetringsign)8例。HRCT12例均可见支气管扩张及印戒征。3例肺曲霉菌感染SCT及HRCT均有很好显示。结论:SCT及HRCT对肺部感染性疾病及其细节具有良好的显示,以HRCT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MS)CT多平面重建诊断腰椎小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及扫描中的技术。方法:腰椎MSCT扫描172例,扫描重建层厚2栅,层距1mm,将数据行多平面重建处理;对所得重建图像分析整理后,与常规以椎间盘为中心、横断轴位重建的对照组(17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平面重建后图像可在不同角度清晰显示腰椎小关节病变,对细小关节面及椎间盘显示清楚。结论:MSCT多平面重建能清晰显示腰椎小关节病变全部细节,较常规检查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牙齿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4例牙齿正畸患者行螺旋CT扫描,层厚2mm,薄层重建后,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建(CPR),并联合运用横轴面图像进行术前诊断。结果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晰地显示牙齿畸形,尤其对颌骨内埋伏阻生牙的数目、形态、唇鄂侧位置及与邻牙关系,54例牙齿畸形患者术前与术后诊断一致,均得到有效的治疗。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牙齿正畸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牙齿正畸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遮盖(SSD)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骨盆及髋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MSCT行骨盆及髋关节损伤42例扫描,重建层厚为1.25mm,间隔1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MPR及SSD重建处理,并对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42例骨盆及髋关节损伤患者MPR及SSD图像可清楚显示骨折位置、范围及骨碎片移位情况,SSD能显示三维空间关系,可以从各个方位准确显示表面骨结构的空间改变。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及SSD三维重建相结合能够清晰立体地显示骨盆、髋关节骨折及脱位的全部细节,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肺穿刺活检及临床随访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35例均常规5mm层厚、1.5mm螺距扫描,其中17例行增强扫描,并采用骨算法及软组织算法1.5mm薄层重建。结果本组35例病例中,恶性病变23例,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主要表现密度不均、深分叶、边缘细短毛刺、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而良性病灶大部分密度均匀、无或浅分叶、粗长毛刺、胸膜凹陷征、钙化等。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优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讨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成像技术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的MscTA表现。图像采用标准函数重建方法,重建层厚1.25ram,间隔1.2mm。图像后处理包括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结果MSCTA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内膜片的形态、破口的位置、真假腔和附壁血栓以及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结论主动脉MsCTA成像技术成熟,图像后处理技术多,能够快速、准确、简便及多层次显示主动脉夹层,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3种不同的重叠率所获得的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图像质量,以获得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MSCTA)理想的重建参数。方法:随机选择45例临床推荐行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纳入研究,选择3.0 mm×2.5 mm的扫描参数,对横断面扫描图像的原始数据分别用重叠率0%,50%和75%进行层厚3.0 mm轴面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两种后处理成像方法。根据腹腔动脉及分支血管边缘的清晰度、腹腔动脉的分支级别显示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用双盲法评分,所有统计工作应用SPSS软件完成。结果:3种不同重叠率对腹腔动脉血管成像的总体质量以75%与50%重叠率图像质量最佳,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75%、50%重叠率图像质量高于重叠率0%(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腹腔动脉血管成像选择3.0 mm层厚、50%重叠率能很好显示腹腔动脉及分支,VR比MIP重建的血管图像更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多层(4层)螺旋CT胸部常规扫描参数.[方法]采用不同扫描参数给60例正常成年人进行胸部CT扫描,A组采用8.0 mm采集层厚、3.5 mm螺距、8.0 mm重建层厚,B组采用5.0 mm采集层厚、6.0 mm螺距、8.0 mm重建层厚,对获得的轴位和后处理图像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B组参数匹配可获取较高质量的肺纹理及纵隔图像,降低辐射剂量,延长X线管球寿命,但对肺门伪影及图像噪声的产生有一定影响.[结论]采集层厚5.0 mm,螺距6.0 mm,重建层厚8.0 mm是4层螺旋CT胸部常规检查效果较佳的参数匹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19例受检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层厚为1.25mm或0.625mm,pitch值0.325,注射速度3ml/s~5ml/s,所得的原始轴位图像传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通常采用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现(VR)和模拟血管内窥镜(VE)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结果:心率的快慢、心率的波动及后期重建的时相都会对心脏的最终图像质量产生影响,心率波动产生较多阶梯状伪影;心率平稳,心率在55次/min~75次/min,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主干主要分支85%以上达到诊断要求;心率>75次/min时,选取40%~50%时相图像质量最好;心率>90次/min时,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显示欠清。结论:心率平稳且<75次/min,使用合适的重建相位窗、对比剂及扫描参数,MSCT可得到满意冠状动脉影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