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单独使用与合并奎硫平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门诊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被随机分为单一用药组(丙戊酸钠治疗)和联合组(丙戊酸钠+奎硫平),疗程8周。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8周进行杨氏躁狂量表(YM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采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Y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与治疗8周末联合组的YMRS减分值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HAMD均<8分;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奎硫平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较单独使用丙戊酸钠症状改善更明显,且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或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对单用丙戊酸钠疗效欠佳的双相障碍躁狂/混合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64例经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疗效欠佳的双相障碍Ⅰ型躁狂/混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2),对照组添加奥氮平,研究组添加齐拉西酮,治疗6周,分别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临床整体印象疾病严重程度量表-双相障碍版(CGI-BP)、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的YMRS、CGI-BP、MADRS和PANSS评分均有显著改变,第1、3、6周末,对照组YMRS的平均减分率分别为26.7%,45.8%、60.5%,研究组分别为27.0%、42.4%、57.6%,两组YMRS评分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基线后,两组的YMRS、CGI-BP、MADRS、PANSS评分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缓解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8.8%和21.9%,对照组分别为71.8%和21.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有明显的食欲和体重增加(43.8%,+4.34 kg,P<0.01),研究组却没有变化.结论 齐拉西酮可提高丙戊酸钠对双相障碍Ⅰ型躁狂/混合发作的疗效,对肥胖患者特别适用,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掌握齐拉西酮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伟 《天津药学》2009,21(2):33-35
目的:比较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与改良电痉挛治疗(MECT)对双相障碍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58例双相障碍急性躁狂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用药组给予喹硫平(2次/d口服,最大剂量达到700mg/d)联合丙戊酸钠(3次/d口服,最高剂量达1200mg/d),MECT组采用MECT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从基线至治疗第28日YMRS总分的改变(末次观察值结转);以副反应量表(TESS)和相关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YMRS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减分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的有效率80%,MECT组的有效率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与MECT治疗双相障碍急性躁狂疗效相当,且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杨健  宋义波  邓荣 《中国药业》2011,20(19):72-73
目的 观察奎硫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3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奎硫平组51例和丙戊酸钠缓释片组52例.观察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以及治疗2,4,6周末采用Young躁狂评定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Young躁狂评定量表减分值比较显示,奎硫平组有效率为70.59%,丙戊酸钠组有效率为71.15%,疗效相近(P>0.05),但奎硫平组治疗2周末Young躁狂评定量表减分较丙戊酸钠缓释片组下降更快(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丙戊酸钠组的脱落率大于奎硫平组.结论 奎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效果相同,安全性高,起效更快,更适合躁狂急性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3例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41),研究组应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单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均治疗6周。应用Bech-Rafaelsen躁狂评定量表(BRM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减分率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前后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RMS分值明显下降,基线为(27.7±7.8),第6周末(6.0±3.4),对照组BRMS分值也下降,分别为(28.5±5.5),(7.8±2.1),但是研究组的改善一直比对照组明显。研究组第6周末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2.9%、28.6%,χ^2=5.0,P=0.03)。但对血脂和体重的影响上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比单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控制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疗效好和快速,可用于急性期病情的控制,但出现的血脂和体重异常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健  宋义波  于家成  邓荣 《中国药业》2012,21(15):87-88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利用随机对照方法,将79例双向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阿立哌唑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和对照组39例(奎硫平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观察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末采用Young躁狂评定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安全性指标包括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结果 Young躁狂评定量表减分值比较显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72.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36%,但研究组治疗2周末Young躁狂评定量表减分较对照组下降更快(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与奎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疗效相同,且安全性高、起效快,适用于躁狂急性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单/多次口服盐酸头孢卡品酯片的药动学。方法将3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男女各半,一组进行盐酸头孢卡品酯片低剂量(100 mg)的单/多次给药人体药动学试验,受试者每天服药3次,每次100 mg,一共服药12次;一组进行盐酸头孢卡品酯片中剂量(200 mg)的单次给药人体药动学试验;一组进行盐酸头孢卡品酯片高剂量(300 mg)的单次给药人体药动学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HPLC MS/MS)法测定活性代谢产物头孢卡品的血浓度,采用DAS 2.0版软件计算其主要药动学参数,采用SPSS 17.0版软件对主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次空腹口服盐酸头孢卡品酯片100,200和300 mg后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1.42±0.54),(1.80±0.59)和(2.10±0.81) h;t1/2分别为(1.45±0.17),(1.60±0.22)和(1.44±0.18) h;MRT0 12 h分别为(2.75±0.42),(2.99±0.33)和(3.31±0.57) h;Cmax分别为(1 419±384),(2 128±366)和(2 438±655) μg&#8226;L-1;AUC0 12 h分别为(4 369±1 078),(7 477±1 616)和(9 091±3 735) μg&#8226;h&#8226;L-1;AUC0 ∞分别为(4 389±1 080),(7 528±1 640)和(9 146±3 749) μg&#8226;h&#8226;L-1;V/F分别为(52.13±21.81),(63.60±14.78)和(76.06±23.29) L;CL/F分别为(24.27±7.06),(27.61±5.42)和(36.49±10.31) L&#8226;h-1。多次口服盐酸头孢卡品酯片100 mg后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为(1.90±0.70) h;t1/2为(1.63±0.16) h;MRT0 12 h为(2.87±0.52) h;Cssmax为(1 133±200) μg&#8226;L-1;AUCss为(3 607±730) μg&#8226;h&#8226;L-1;AUC0 12 h为(3 731±775) μg&#8226;h&#8226;L-1;AUC0 ∞为(3 757±785) μg&#8226;h&#8226;L-1;V/F为(66.15±20.29) L;CL/F为(27.85±6.66) L&#8226;h-1,Cssmin为(105.4±57.17) μg&#8226;L-1;Cav为(450.9±91.2) μg&#8226;L-1;DF为(2.33±0.47);观察蓄积比Ro为(0.870±0.131)。结论盐酸头孢卡品酯片在剂量为100~300 mg范围内呈线性药动学特征,口服盐酸头孢卡品酯片,每日3次,每次100 mg,未发现蓄积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或齐拉西酮联合治疗Ⅰ型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5年10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86例Ⅰ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到观察组(n=43例)和对照组(n=43例),观察组患者施以丙戊酸钠与齐拉西酮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施以丙戊酸钠与奥氮平联合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12周,采用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YMRS量表评分、BPRS量表评分比较,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YMRS量表评分、BPRS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Ⅰ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施以丙戊酸钠与齐拉西酮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躁狂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应用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Y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两组Y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观察组YMRS评分分别为(24.16±5.01)、(13.89±4.00)、(7.96±3.12)分,低于对照组的(27.56±5.41)、(18.26±4.54)、(10.89±3.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采用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丙戊酸钠缓释片(心境稳定剂)与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方法,对157例患者分别进行丙戊酸钠缓释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组)和碳酸锂(碳酸锂组)治疗,其中丙戊酸钠缓释片组78例,碳酸锂组79例;观察疗程均为4周。以Young躁狂评定量表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丙戊酸钠缓释片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8.8%,碳酸锂组的有效率为68.4%。Young躁狂评定量表减分值的比较显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急性躁狂的疗效与碳酸锂相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均为22%,因不良事件导致脱落的发生率丙戊酸钠缓释片组(2.5%)低于碳酸锂组(7.6%)。结论 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的疗效与碳酸锂相当,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丙戊酸钠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氯氮平400~700 mg&#8226;d 1,po,治疗组加用丙戊酸钠800 mg&#8226;d 1,po。治疗期间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均治疗8周。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治疗组有效率(70.59%)显著高于对照组(52.94%)(P<0.01)。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钠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奥卡西平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探讨奥卡西平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躁狂发作患者70例,随机分为奥卡西平组34例,碳酸锂组36例。奥卡西平组给予奥卡西平0.6~1.8 g&#8226;d 1,碳酸锂组给予碳酸锂0.5~1.5 g&#8226;d 1。两组均联合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用Beck Rafaelsen躁狂评定量表(BRMS)观察6周。结果两组治疗后BRMS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奥卡西平组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的BRMS评分均显著低于碳酸锂组(均P<0.05),减分率显著高于碳酸锂组(P<0.05),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碳酸锂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控制躁狂发作的疗效优于碳酸锂,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阿立哌唑治疗舒必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7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治疗舒必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60例男性、80例女性舒必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男性: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 女性: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 维持舒必利治疗不变,分别加用阿立哌唑(5 mg)、维生素C治疗,疗程6周. 于治疗前和6周末检测催乳素(PRL); 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不良反应量表. 结果 6周末,治疗组男、女性PRL分别为(21.5±6.4)和(26.9±7.1) μg&#8226;L-1,较基线(84.8±15.9)和(136.5±38.2) μg&#8226;L-1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 对照组男、女性PRL分别为(79.3±15.5)和(122.8±34.0) μg&#8226;L-1,与基线(85.1±16.7)和(129.8±37.9) μg&#8226;L-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 治疗组男、女性PRL的下降率分别为(74.7±5.9)%和(78.3±9.5)%,高于对照组PRL的下降率[分别为(6.5±5.8)%,(4.9±4.3)%](均P<0.01). 治疗组和对照组男、女性BPRS评分与基线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 两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 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舒必利所致男、女性高催乳血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何金珠 《北方药学》2016,13(4):39-39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及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行丙戊酸钠治疗,比较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等指标。结果:治疗半个月后,两组CGI-S-BP评分、YMR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及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均疗效理想,但阿立哌唑起效快,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石朗  杜冰  张婷婷  金兰  顾媛媛  陈大忠 《医药导报》2013,32(9):1122-1124
摘要目的观察3’ 大豆苷元磺酸钠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①假手术组;②卵巢切除组(模型组);③卵巢切除加尼尔雌醇组(阳性对照组);④卵巢切除加3’ 大豆苷元磺酸钠低剂量组(25 μg&#8226;kg-1);⑤卵巢切除加3’ 大豆苷元磺酸钠中剂量组(50 μg&#8226;kg-1);⑥卵巢切除加3’ 大豆苷元磺酸钠高剂量组(100 μg&#8226;kg-1)。连续给药6周,末次给药24 h后实验,麻醉后取血清,测定血清中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孕酮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和3’ 大豆苷元磺酸钠高剂量组骨钙素分别为(5.04±0.05)和(4.82±0.05) ng&#8226;mL-1 ;碱性磷酸酶分别为(47.31±0.02)×10-2和(36.90±0.21)×10-2 U&#8226;mL-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分别为(1.72±0.11)和(3.02±0.13) U&#8226;L-1;孕酮分别为(49.72±2.00)和(53.41±1.12) ng&#8226;mL-1。3’ 大豆苷元磺酸钠可明显降低血清中骨钙素及碱性磷酸酶的含量(P<0.01),可明显升高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P<0.05)和血清孕酮含量(P<0.01)。结论3’ 大豆苷元磺酸钠可促进骨形成,从而对骨代谢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郭兰  吴爱萍  赵志宇  韩淑英 《医药导报》2013,32(11):1421-1424
目的观察荞麦花叶提取物(EBFL)对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EBFL辅助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小鼠H22实体瘤模型,随机分为EBFL低(0.2 g&#8226;kg-1&#8226;d-1)、高剂量组(0.4 g&#8226;kg-1&#8226;d-1)和环磷酰胺(CTX)组(0.025 g&#8226;kg-1)、EBFL高剂量(0.4 g&#8226;kg-1&#8226;d-1)+CTX 组(0.025 g&#8226;kg-1)、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设正常小鼠为对照组。EBFL和0.9%氯化钠溶液灌胃给药,连续14 d;CTX 腹腔注射,隔日1次。停药次日称瘤质量,检测血常规。碳廓清法检测吞噬细胞功能,噻唑蓝法观察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EBFL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不明显,与CT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FL能增加荷瘤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淋巴细胞转化率,EBFL高剂量组吞噬指数(0.079±0.020),淋巴细胞转化率(0.298±0.033),与模型组、CTX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BFL可提高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减轻CTX所致小鼠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7.
潘静  曾健  陈敏  金晓燕 《医药导报》2014,33(3):331-334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咳嗽变异性哮喘糖皮质激素控制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首次确诊并以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为初始治疗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43例。随机分成两组,肺功能(CON)组(n=21)根据CON指标,FeNO组(n=22)根据FeNO检测值,评判ICS减量的时机。每3个月为一随访阶段,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肺功能、FeNO值等基本特征,以及各阶段ICS使用量、平均使用量和复发率。结果第6个月~第9个月CON组ICS使用量为(204.76±31.23)μg&#8226;d-1,FeNO组为(131.82±16.63)μg&#8226;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阶段ICS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个随访过程中,平均ICS使用量,FeNO组[(249.55±15.58) μg&#8226;d-1]明显低于CON组[(310.00±22.60) μg&#8226;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比较,FeNO组复发率轻度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eNO可作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指标,对糖皮质激素的减量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雷小光  陆华  何成章  蒋伟哲 《医药导报》2013,32(11):1435-1438
目的建立人血浆伏立康唑浓度测定方法,研究伏立康唑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男性受试者20例,采用随机自身交叉给药法,单剂量口服国产伏立康唑胶囊(受试制剂)和进口伏立康唑片剂(参比制剂)。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LC MS/MS)法测定人血浆伏立康唑浓度,DAS2.0软件估算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两种制剂生物等效性。结果单剂量口服伏立康唑胶囊和片剂tmax分别为(1.35±0.66)和(1.38±0.79)h;Cmax分别为(1 122.91±225.70)和(1 157.13±348.37)μg&#8226;L-1;t1/2分别为(6.22±4.19)和(6.18±2.71)h;AUC0~24h分别为(6 294.59±3 209.73)和(6 310.87±3 150.27)μg&#8226;L-1&#8226;h;AUC0~∞分别为(7 084.89±5 262.36)和(6 918.43±3 993.69)μg&#8226;L-1&#8226;h。与参比制剂相比,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F0~∞分别为(99.7±12.3)%和(102.4±14.5)%。经统计学分析,两种制剂中伏立康唑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伏立康唑胶囊与进口伏立康唑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丙戊酸钠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至2009年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因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急性发作住院患者70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丙戊酸钠组,两组分别接受喹硫平(一日400~800mg)与丙戊酸钠缓释片(一日500~1500mg),治疗4周,以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种药物均能有效缓解躁狂发作,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喹硫平组起效较丙戊酸钠组快,治疗l周喹硫平组患者症状即获得有效缓解。喹硫平组不良事件病例数较丙戊酸钠组少,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短期治疗中,喹硫平比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急性发作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舍曲林联合氯硝西泮治疗氯丙咪嗪无效的强迫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占玲 《医药导报》2003,22(10):682-683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氯硝西泮对氯丙咪嗪治疗无效的强迫症的疗效.方法: 对52例氯丙咪嗪治疗无效的强迫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给予舍曲林50 mg&#8226;d 1,3 d后增至100 mg&#8226;d 1,氯硝西泮4 mg&#8226;d 1,3 d后增至8 mg&#8226;d 1,均口服;对照组仅给予舍曲林,用法同治疗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Yale Brow强迫量表(Y Bocs)和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4.5%,对照组显效率38.5%;治疗第4,8周末Y Boc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舍曲林并氯硝西泮治疗氯丙咪嗪无效的强迫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