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平 《临床医药实践》2004,13(6):445-446
伤寒、副伤寒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血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为特征。伤寒、副伤寒病致肝损害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国内外早有报道。现将2003年7月~2003年11月收治的20例甲型副伤寒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3年1月至今玉溪市甲型副伤寒流行,在我院住院324例血培养加药敏测定确诊,及近2年来有21例出院后再次发病到我科住院,并再次血培养证实是甲型副伤寒复发。现将复发病例的临床特征,抗菌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阳区首例甲型副伤寒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对甲型副伤寒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例甲型副伤寒患者为输入性病例,以发热、黄疸为主要症状,肝功明显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经血培养和其他检查确定为甲型副伤寒。结论甲型副伤寒可造成肝功能损害,同时伴有血嗜酸性粒细胞减低或消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左氧氟沙星治疗组患者和19例洛美沙星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体温、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做血培养及免疫学检查。结果:左氧氟沙星用药5~7d内可见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血培养未见活菌生长,免疫学检查阴性。结论:左氧氟沙星可有效治疗甲型副伤寒,疗效与洛美沙星相近。  相似文献   

5.
副伤寒仍是近年来临床上较常见的传染病[1],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因此诊治有一定难度。笔者对我院收治的经血培养证实为甲型副伤寒患者286例临床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甲型副伤寒患者286例,均经血培养和骨髓培养证实。其中男167例,女119例;年龄12~67(35.6±1.4)岁。春季发病57例,  相似文献   

6.
32例甲型副伤寒临床与沙门菌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临床特征及耐药动态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2月32例甲型副伤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是甲型副伤寒最早出现和最典型的症状;药敏试验发现甲型副伤寒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氯霉素等敏感率达81.2%以上,环丙沙星、复方磺胺、庆大霉素等耐药率上升。结论发热是甲型副伤寒主要症状,但无特异性,相对缓脉、表情淡漠、玫瑰疹、肝脾肿大等特异性较少见,三代头孢、左氧氟沙星、氯霉素仍为治疗甲型副伤寒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7.
甲型副伤寒全血象及药敏检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毅  陈应华  周安婵 《贵州医药》2002,26(11):1037-1038
近几年来 ,甲型副伤寒杆菌感染已成为我市主要的肠道传染病 ,特别是在夏秋季发病呈小范围流行趋势。为了进一步了解甲型副伤寒疾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的特点。现将我院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10月收治的 2 6 8例甲副的临床表现、全血象及细菌药敏观察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6 8例甲型副伤寒均系我院血培养或骨髓培养证实的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115例 ,女性15 3例 ;年龄 5岁~ 5 7岁。其中 186例 (6 9 4 % )为在校的大、中、小学校的学生。1 2 症状与体征 全部病例均有 3天以上持续性发热史 ,15 2例 (5 6 7% )T≥ …  相似文献   

8.
罗燕  孙善碧  宋晓清 《贵州医药》2006,30(11):1034-1034
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贵阳市伤寒病例数明显减少,而甲型副伤寒病例数却相对明显增多。现就我科2002~2003年期间收治的确诊为甲型副伤寒,住院天数在10天以上病例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5例病人均为我科住院病例,经血培养出甲型副伤寒杆菌,住院天数在10天以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9~2003年收治的小儿不典型甲型副伤寒20例,现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甲型副伤寒112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焰 《贵州医药》2001,25(9):853-854
伤寒在遵义市一直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近5、6年来甲型副伤寒也同时在遵义市出现,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这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为更好地对该病进行有效的防治,本文对我院第一附属医院1996-2001年上半年的甲型副伤寒病例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病的有效防治积累一定的资料。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病例均来自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6至2001年6月的住院病例,其中甲型副伤寒病人均为血或大便细菌培养确诊的阳性病例。另随机抽查了2000年细菌培养为阳性的伤寒病例26例与之进行症状、体征对比。1.2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早期彩包多普勒超声声图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8年经血培养证实的25例甲型副伤寒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结果:25例甲型副伤寒患者中回盲部或回肠末端肠壁增厚18例(72%),肝肿大10例(40%),脾肿大23例(92%),胆囊炎症性改变13例(52%),肝门淋巴结肿大6例(24%),脾门淋巴结肿大5例(20%),肠系膜淋巴结肿大8例(32%)。结论:甲型副伤寒患者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网有一定的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甲型副伤寒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项检验结果对临床诊疗甲型副伤寒患者的意义。方法对113例甲型副伤寒患者进行血细胞计数、血培养、肥达试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13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减少者不明显,但其中以嗜酸细胞减少者明显,占80.26%。从患者血培养瓶中分离培养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06株,占93.1%。肥达试验阳性率为40%。106例甲型伤寒沙门菌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头胞二代、氨基糖苷类、红霉素100%耐药,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头胞哌酮98.17%敏感,痢特灵99.10%敏感,头胞诺嗪、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头胞噻肟100%敏感。结论通过多项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现来综合对是否为甲型副伤寒患者做出正确判断,通过药敏实验对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甲型副伤寒是由副伤寒甲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近年来我市甲型副伤寒呈中高度流行状态,我们对住院的346名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甲型副伤寒是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东南沿海伤寒、副伤寒每年均有散发病例发生[1],近年来,由于Vi多糖菌苗的广泛接种,副伤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以甲型副伤寒为多[2],且副伤寒临床特征不典型,对临床诊治造成极大的困难.本文分析了25例甲型副伤寒患者的临床特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院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治疗且经血培养确诊的230例甲型副伤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型副伤寒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数表现为高热,畏寒而无其他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困难。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减少或消失有提示意义。氟喹诺酮类和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高。该病预后良好。结论在甲型副伤寒流行区,对无明显系统感染而发热3天以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者,应考虑甲型副伤寒并尽早行血培养,以便及时确诊和治疗。治疗可选用氟喹诺酮类和三代头孢菌素。该病预后良好,未见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吴伟 《云南医药》2007,28(3):275-276
为探讨本地区甲型副伤寒临床特点,对2005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细菌学确诊的甲型副伤寒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甲型副伤寒103例肥达氏反应阴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云红 《贵州医药》2003,27(10):907-908
我院自1997年7月至2002年11月收集98例血培养、5例骨髓培养证实为甲型副伤寒的患者,回顾所有病例在整个病程中所做的肥达氏反应结果均为阴性,对肥达氏反应用于甲型副伤寒的辅助诊断价值就提出了异议,现将有关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37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火刚  何谊 《贵州医药》1996,20(5):281-281
我们自1996年2月至4月间,从临床发热患者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37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现将生化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株37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均从本院门诊和住院发热患者的血、骨髓培养标本中分离。1.2培养基生化培养基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其它培养基按常规配制。1.3诊断血清购自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1.4药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药品生物制品技术开发公司。互.s分离培养和鉴定临床发热患者。抽取静脉血sml接种胰陈大豆陈培养液,35C孵育,于24h及第7天或在液体出现混浊时转种血和麦康凯琼脂…  相似文献   

19.
刘银梅 《贵州医药》2007,31(9):846-846
肥达反应作为一种常规诊断副伤寒的主要实验方法,临床上已普遍应用。但肥达反应要在发病1周后才能逐渐检测到抗体,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甲型副伤寒抗原酶免(ELISA)检测有较高的检出率。现将我院近4年经血培养确诊为甲型副伤寒的280例甲型副伤寒患者的抗原和肥达反应结果进行比较分析。1临床资料280例中138例为住院患者,142例为门诊患者;静脉采血时病程<1周者186例,1~2周者60例,2~3周者34例。ELISA检测试剂盒由郑州博赛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肥达反应所用试剂由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血培养瓶自制。营养琼脂由杭州天和微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甲型副伤寒杆菌对药物敏感变迁及抗生素联用的疗效对比。方法对60例血培养证实的副伤寒甲患者进行药敏分析对比,并将抗生素二联和二联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甲型副伤寒杆菌抗药高低依次为: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菌必治、氧氟及环丙沙星、妥布霉素、氟霉素。抗生素疗效单用优于联用,二联优于三联。结论氟霉素、妥布霉素、喹诺酮、菌必治为治疗副伤寒病首选药,抗生素应用尽量避免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