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对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相关心理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为网络成瘾的预防、诊断、咨询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网络成瘾诊断问卷、青少年网络行为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UCLA孤独量表、内在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为工具,依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在长沙市的三所大学中抽取605名大中专学生作为被试进行调查.结果:①所测被试中,网络成瘾65人,检出率为10.7%.②网络满意度、孤独感、内控性、平均单次在线时间、平均每天在线时间、是否独生子女这6个变量可以较好地预测青少年是否网络成瘾.结论:通过青少年网络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可以较好地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大学生为被试编制上网诱惑情境量表(ISTS),用以评估不同情境诱发大学生上网的程度,从而为有针对性的干预奠定基础。方法:在前期访谈的基础上,并参考Velicer等有关吸烟行为的诱惑情境量表编制ISTS。方便选取1174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n=444)确定因子结构后,再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n=730)。从某高校选取33名大学生(有效被试31人),间隔两周后进行重测。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每周上网时间作为效标。结果:上网诱惑情境量表共22个项目,由无聊放松、刺激暴露、交流与信息和消极情绪4个维度构成;量表的模型拟合良好(χ2/df=4.48,RM SEA=0.07,SRM R=0.06,NNFI=0.96,CFI=0.97)。无聊放松、刺激暴露和消极情绪与每周上网时间呈正相关(r=0.20、0.11、0.17,P0.05),而交流与信息维度和每周上网时间无相关(r=0.06,P0.05)。除交流与信息维度外,网络成瘾者的ISTS得分均高于正常群体。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92,4个维度的α系数0.80~0.86;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3,4个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46~0.75。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上网诱惑情境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网络使用特点对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网络成瘾中小学生网络使用特点,探讨网络使用特点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全国10个省(市)抽取36000名中小学生被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和自编的人口学资料、中小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表及其相关信息调查表对被试进行施测.结果:①中小学生网络用户网络成瘾总体发生率为6.6%,网络成瘾发生率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如性别、年级等有显著差异(P<0.05).②网络成瘾中小学生主要在网吧(45.1%)和家里(37%)上网;上网休闲娱乐(玩游戏、聊天等)的人数最多,占网络成瘾总人数的77.2%;平均每周上网的时间为16.83小时(SD=10.21).③上网地点、上网内容和上网时间是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P均小于0.001).结论:中小学生在上网地点、内容和时间上的特点是导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上网时间、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探讨高校学生网络成瘾的诱导因素与心理机制.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法对4所不同类型高校的部分班级(年级不作限制),使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成瘾率检测,以50分为界将被试划分为成瘾组(n=49)与正常组(n=308).对比两组在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   总被引:233,自引:13,他引:220  
目的:了解大学生上网行为特点,对网络成瘾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探讨。方法:293名福州大学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230名,女生63名,平均年龄20.98岁。使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9.6%。上网成瘾的发生与上网时间、上网参与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16PF的推理能力(B)、支配性(E)与非成瘾者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宿舍上网行为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宿舍上网情况调查表和Bread网络成瘾测查表,对闽粤两省1200名对象进行调查,并重点对时常在宿舍上网的392名大学生及其所受影响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宿舍上网的人数比率高、上网频率高、通宵上网率高的“三高”现象严重;大学生的上网时间绝大部分都用在交往娱乐活动上;宿舍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业、人际交往、日常生活、情绪状态、生涯规划、爱情观等6个维度造成了非常显著的消极影响;宿舍的上网机会为网络成瘾提供了便利条件,宿舍网络致使成瘾率上升,成瘾率为3.05%。结论宿舍上网对大学生的心理维度造成了消极影响,并增加了其网络成瘾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大学生上网成瘾现象越来越多.网络成瘾对大学生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不同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其防治进行了探讨,但有关网络成瘾与气质类型关系方面的研究少见.本文探讨大学生上网成瘾与其气质类型的关系,为预防和早期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后果.方法 2007年10-12月,以职校学生作为目标人群,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结果 ①网络成瘾32人,检出率为6.7%;②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性别、城乡及是否独生子女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网络成瘾组在网龄、每次上网时间上高于正常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网络成瘾组在上网次数、在线时间、每天/每周上网时间上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网络成瘾组在线时间更长,上网次数更多;④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的上网内容比较,两组在信息与技术、性与游戏、娱乐放松、网络人际关系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网络态度上,两组的网络效能感、对网络的积极评价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对网络的消极评价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瘾组的得分高于正常组.两组的网络情感上的比较显示,成瘾组的网络满意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⑤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抑郁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瘾组的得分高于正常组.两组在焦虑、生理后果、行为后果、经济后果、心理一社会后果方面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成瘾组后果更严重.结论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花更多的时间上网,而且产生了更消极的生理、行为、经济和心理—社会后果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件及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生活事件及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ng KS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4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20名网络成瘾者与413名非成瘾者进行测评.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占被调查人数的4.6%;对生活应激源各个维度的整体分析中,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成瘾大学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考试失败、迷恋上网、形成不良习惯、自我评价发生较大变化、重修或重考等成为影响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区别于非成瘾大学生的主要生活事件;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校园生活分量表得分均低于非成瘾大学生(3.1±0.7/3.4±0.7、2.8±0.6/3.2±0.6、2.8±0.5/3.3±0.7,P均<0.05);网络成瘾得分与大学生适应量表各分量表得分均呈负相关(r=-0.249~-0.304,P<0.01或0.05),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际关系(β=-0.153),其次是自我适应、性别、学习适应(β=-0.215,-0.126,-0.104).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后果。方法 2007年10-12月,以职校学生作为目标人群,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结果①网络成瘾32人,检出率为6.7%;②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性别、城乡及是否独生子女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网络成瘾组在网龄、每次上网时间上高于正常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网络成瘾组在上网次数、在线时间、每天/每周上网时间上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网络成瘾组在线时间更长,上网次数更多;④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的上网内容比较,两组在信息与技术、性与游戏、娱乐放松、网络人际关系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网络态度上,两组的网络效能感、对网络的积极评价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对网络的消极评价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瘾组的得分高于正常组。两组的网络情感上的比较显示,成瘾组的网络满意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⑤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抑郁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瘾组的得分高于正常组。两组在焦虑、生理后果、行为后果、经济后果、心理-社会后果方面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成瘾组后果更严重。结论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花更多的时间上网,而且产生了更消极的生理、行为、经济和心理-社会后果等。  相似文献   

11.
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网络相关行为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网络相关行为特征.方法:在湖南长沙和永州市抽取有过上网经历的大学生1096例,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网络成瘾测验和网络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在本研究抽取的1096名青少年中,网络成瘾102例(9.3%).网络成瘾组开始接触网络的年龄较正常网络使用者小,网龄更长,上网更频繁,每次/每天/每周上网时间更长.成瘾组每周用于上网的时间(23.73±24.25小时)约为正常组(7.57±8.52小时)的3倍.网络成瘾组在学生宿舍拥有个人电脑和上网条件的多于正常上网组;成瘾组在宿舍和网吧上网者较正常组多.网络成瘾组更多选择成人(色情)网站、网络游戏或网络双向沟通(聊天、电子邮件、网络电话等)等内容;网络成瘾组体验更多的上网快感和上网焦虑;成瘾组对网络有更多的消极评价.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在网络认知、网络情感和网络活动等方面与一般网络使用者具有差异;上网时间和网络内容偏好可能对网络成瘾具有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潜在类别及其与人口学变量的关系。方法:选取559名大学生(男208人,女351人,年龄17~28岁),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TIASU)进行测试,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特征进行潜剖面分析。采用R3STEP法的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与人口学变量的关系。结果:潜剖面分析结果支持3个潜类别的模型,分别定义为"高危型"(21.6%)、"中间型"(53.0%)和"低危型"(25.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较于低危型而言,网龄每大一岁属于中间型的发生比要高出5.8%;相较于低危型而言,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每多一小时属于中间型和高危型的发生比分别要高出21.3%和23.6%。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存在3种不同潜类别;网龄、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有助于预测大学生所属的类别组。  相似文献   

13.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上网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上网特征。方法:对某大学近2000名学生(含研究生)进行网络使用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①在学年的各时间段,网络成瘾者的上网时间都多于非网络成瘾者;②所有学生在假期中的上网时间均少于平时,寒假期间的上网时间最少,但网络成瘾学生在寒假中的时间减少更明显;③除学校公寓外,网络成瘾者倾向于选择网吧而非自家上网,非网络成瘾者与此相反;④与非网络成瘾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学生在网上的交友、自我调节、自我展示或自我塑造的动机较强,学习或工作动机较弱。与此相应,网络成瘾者的聊天、发帖、打电子游戏、浏览与性有关的网站、当网络黑客等网上行为更多。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在上网时间、场所、动机和行为上均表现出不同于非成瘾的大学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网络使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网络使用行为及其特征。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网络使用行为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在校高中生网络成瘾者进行测试,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使用年限多在2~3年以上;平均上网时间在每日5小时;上网地点集中在网吧和家里;其上网行为以聊天和游戏为主;上网目的表现为娱乐和交友为主;网络体验表现为寻求感觉刺激和心理释放。结论关注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密切注重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加强对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分布情况,找出其成瘾特点。方法采用个案分析法、问卷法,运用自编问卷、Y oung的网络成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网龄3年以上的占57.3%,网络成瘾在城乡、网龄和学习成绩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上网目的这个影响因素下,网络成瘾呈现显著性差异(F=2.423,P<0.05)。结论大学生对网络成瘾的概念并不了解,以"看电影"和"聊天"为主要目的的上网,更容易产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团体箱庭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干预过程及效果。方法:采用干预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被试为19名低心理复原力大一学生,干预组9名,控制组10名;干预组被试进行8次团体活动,2-6次为团体箱庭活动;效果评估采用问卷、箱庭、文本三角评估,干预前后所有被试填写《自我复原力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UPI)》,并做个体箱庭,每次团体箱庭活动后填写自编《团体箱庭自我反思问卷》。结果:1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的《自我复原力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UPI)》分数前后测变化显著,控制组不显著;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箱庭的各个心理复原力评估指标及总分上,干预组和控制组前测不显著,后测干预组均显著高于控制组;3文本分析结果发现,团体箱庭能通过影响自尊、压力应对、社会支持和人际交往技能四个常见的心理复原力成分来提高低心理复原力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结论:团体箱庭能有效干预低心理复原力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水平,进而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团体箱庭活动中加入心理复原力常见组成成分自我反思的设计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自尊量表、孤独量表、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调查表、自编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调查问卷,对145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38份。结果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网络使用特征及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建立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模型。结论①大学生网络成瘾呈轻度、重度两种水平,这两种水平总流行率达到14.84%;②网络使用时间、娱乐上网、交易上网、人际上网与网络成瘾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③自尊、孤独、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对网络成瘾有很好的预测作用;④网络成瘾是特定的个体心理特征与特定的网络使用行为、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阻抗、父母网络监管与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信阳市和汝州市某2所普通中学596名具有网络游戏使用经验的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网络监管问卷、心理阻抗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倾向量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心理阻抗与网络游戏成瘾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网络监管呈显著负相关;父母网络监管与网络游戏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父母网络监管在心理阻抗与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之间起调节作用,高水平父母网络监管能降低心理阻抗对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不利影响。结论:父母网络监管作为一种保护性因素,在心理阻抗与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之间起"雪中送炭"式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   总被引:74,自引:4,他引:74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以武汉市某些高校17~25岁的大学1~4年级学生共1712人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网络使用率为94.5%;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9.9%;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因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学业受影响、人际关系受损、遭家人朋友抱怨、放弃重要活动等;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体感受到的来自网络的吸引力、男性、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焦虑性、抑郁性、社交恐怖性是个体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自信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治疗与预防要从性别、个体的心理特点出发.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网络成瘾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 在某大学医科类学生中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个小班(每班40人左右)3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S.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查阅学生成绩档案的方式获得学生的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成绩及大学英语四级的通过情况.结果 32名大学生被诊断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率为8.37%,81.25%的网络成瘾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在38小时以上,59.4%的网络成瘾人学生每月上网费用在100元以上,网络成瘾大学生内、外、妇、儿、传等5门专业课考试成绩均较非网络成瘾大学生低(P<0.01),网络成瘾大学生大学期间有课程不及格需要重修的学生比例较非网络成瘾大学生高(χ2=56.50,P<0.001),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较非网络成瘾大学生低(χ2=24.60,P<0.001).结论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学习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