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老年冠心病患者中60%~70%伴有高血压,血压升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冠心病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等呈正相关。笔者就血压及降压治疗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策略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 老年冠心病患者中60%~70%伴有高血压,血压升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冠心病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等呈正相关。但是血压降到多少适宜?如何选择降压药物?目前仍有争议。笔者就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和治疗药物的选择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是导致心脑血管损害和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患病率逐年增加;据2006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估算,高血压罹患人数已达2亿。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高血压防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高血压治疗的观念亦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最初阶段以控制血压、降压达标为主;到以后以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为主;目前降压治疗理念为控制血压、最大限度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降压治疗后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方法选取215例正在联合服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且诊室血压达到降压标准,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MP)。根据患者服用药物情况分为A组77例[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B组85例[CCB+β受体阻滞剂治疗]、C组53例[CCB+ARB+β受体阻滞剂治疗],计算各组患者血压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患者24 h收缩压(24hSBP)、白天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均显著低于A组及B组,A组、C组患者24 h舒张压(24hDBP)、白天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均显著低于B组,C组夜间平均心率(nHR)低于A组,以上指标相应组间比较,P均<0.05。全部患者24 h血压节律中杓型23例(10.7%),非杓型101例(47.0%),反杓型85例(39.5%),超杓型6例(2.8%)。A、B组清晨血压升高的发生率较C组升高(35.1%、27.1%vs 11.3%,P均<0.05)。结论使用联合降压后诊室血压达标的患者血压存在不同的节律变化和峰值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2型糖尿病的心血管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4倍,50%~80%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病[1]. 相似文献
10.
高危患者降压达标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为我国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治疗和人群防治提供了指导和依据。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具备以下情况者列为高危或很高危病人:1,2,3级高血压并存脑血管病,冠心病,心衰,外周血管病,肾脏病及眼底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疾病;伴发3个或3个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任何一项或几项靶器官损害(左室肥厚,颈动脉增厚,血肌酐轻度升高,微白蛋白尿)或糖尿病;3级高血压也归为高危病人。本文的高危患者主要指高血压伴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和危险度较高的患者。对于某些高危患者的降压目标尚有争议,本文试图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既往的实践证明,单纯降压治疗可以比较好地解决高血压导致的心力衰竭和脑卒中;单纯降压治疗可以减少部分冠心病事件,但往往获益不足。高血压患者往往比较复杂,常合并血脂异常、年龄增加、吸烟、肥胖、高血糖、心血管病早发家族史等其他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协同作用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ASCOT-LLA研究证实,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对血脂不高当时认为不需要治疗的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5 mg/dL(3.51 mmol/L)但合并多项危险因素的高血压人群,联合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10%的基础上,使致死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再降低36%。 相似文献
12.
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管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足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临床试验已证实,适度降压治疗可降低卒中首发及再发的概率。但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异常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及处理原则却仍未明确。作者就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药物是新一代的调脂药,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减少动脉壁炎症和氧化反应,来稳定、逆转斑块[1]。动脉内中膜厚度(ITM)能反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ITM异常增厚的血管部位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明显增高。降压治疗对高血压大动脉ITM的增厚有一定的抑制和逆转效应。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降低LDL-C和调脂外作用抑制动脉斑块形成和ITM增厚[1-2]。有研究报道,联合使用降压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3]。本文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联合使用降压药物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IMT和斑块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HYVET试验为老年高血压的管理带来新的启示。该研究的结论扩展了降压治疗获益患者年龄范围的上限,显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可降低全因死亡率,为医生选择合理方案治疗高龄老年高血压提供了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年龄本身不是拒绝降压治疗的理由,高龄人群开始降压治疗为时不晚。有选择地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进行适度降压仍能获益。高血压作为一个强力、独立、可调控的危险因子,极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周围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痴呆和死亡。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D多态性与抗高血压治疗血压反应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药物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晓寒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5,5(4):591-591
背景 已有研究报道抗高血压治疗的降压反应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变异的影响,但尚没有临床试验来证实是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影响到不同的药物治疗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肾脏表型的关系。方法与结果采用双盲-阳性对照-随机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试验,研究对象为年龄≥55岁,至少有一个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37939例研究对象被随机分到利尿剂(chlorthalidone),钙离子拮抗剂(amlodipin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lisinopril),和α受体阻滞剂(doxazosin)四个药物治疗组,并随访4~8年;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 相似文献
17.
吴平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2,18(1):10-11
既往的实践证明:单纯降压治疗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导致的心力衰竭和卒中,特别是出血性卒中;单纯降压治疗可以减少部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事件,但往往获益不足。这一现象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2型糖尿病的心血管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4倍,50%~80%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然而,当分析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发生关系的时候,发现无论血糖水平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大血管病的关系都不如收缩压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更强力,尽管血糖水平或 HbAlc 水平与微血管病发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