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眩晕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岳阳石油化工总厂职工医院(414014)蔡超群,王芳红本文运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58例眩晕患者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对象和方法1.对象58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男...  相似文献   

2.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超声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诊断,对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包括椎基底动物 频谱、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及脉冲指数(PI),并与正常组52例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TCD异常率为95.2%(61/64),单侧椎动脉(VA)血流异常53.12%(34/64),双侧VA血流异常23.43%(15/64),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BA)血流异常18.75%(12/64)。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降低。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TCD改变主要为椎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的流速降低。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文华  林洪全  邓海波  李春华 《广西医学》2003,25(11):2231-223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个亚型 ,是由于颈椎肥大、增生骨质突入椎动脉孔压迫椎动脉 ,或颈椎肥大性改变刺激椎动脉 ,引起椎动脉的反射性收缩等使管腔变小 ,供血减少 ,而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可根据临床症状 ,影像学改变做出诊断。BAEP是一项无放射性、无创、无痛性的客观检测手段。我国自 2 0世纪 80年代起开展这项检测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应用研究有不少报道〔1、2〕,但是具体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异常检出率、特殊体位检测及对预后的评价方面的研究报道仍不多见〔3、4〕,为此我们对一组患者进行了检测观察。1 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循环和脑干神经电位的影响。方法:将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手法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CD异常率为72.5(29/40),BAEP异常率为75(30/40);②治疗后两组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与常规组比较,手法组椎动脉流速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功能均有改善,与常规组相比,手法组V波的峰潜伏期(PL)、Ⅲ~Ⅴ和I~Ⅴ波的峰间潜伏期(IPL)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手法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循环的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5.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亚型,是由于颈椎肥大增生,增生的骨质突入椎动脉管,压迫椎动脉或使椎动脉官腔狭窄,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本文对我科自2007年3月至2008年7月期间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71例门诊和住院患者用TCD检测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AEP与TCD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 64例前庭性眩晕者进行了BAEP与TCD检查 ,并与 5 0例正常健康受试者作对照。 结果 :64例中BAEP、TCD异常率分别为 5 6.2 5 %、81 2 5 % ,BAEP表现分为两型 :①内耳型 12例 :表现为Ⅰ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 ,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 ,LID相应增大 ,②脑干型 2 4例 :表现Ⅰ波正常 ,Ⅲ、Ⅴ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 ,Ⅲ波或Ⅴ波、PL、Ⅰ~Ⅲ及Ⅲ~ⅤIPL延长 ,ILD相应增大。TCD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低 ,有或伴有血管张力异常。二者诊断符合率为 5 4 69%。 结论 :BAEP有助于前庭系统性眩晕的定位诊断 ,是鉴别前庭系统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比较敏感的方法。TCD则有助于前庭性眩晕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用径颅多普勒(TCD)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牵引治疗前后的效果,对12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TCD检测左右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牵引治疗前后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值、阻力指数(RI)值.结果,两侧VA、BA的Vp、Vm值经牵引治疗后明显加快,恢复或接近正常范围,PI、RI值明显下降.用TCD可以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经牵引器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红颅多普勒检查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洪全 《广西医学》1998,20(5):778-780
为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测的改变。本文对100例动脉型病患者与50例正常人进行了TCD测定。结果表明:(1)患者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峰血流速度,舒张末血流速度的均值较对照组减慢。(2)患者组常规体位检测62例异常;对38例无异常再行转颈位检测,其中34例出现异常,总异常率为9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后循环缺血(PCI)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CD和BAEP技术对128例临床诊断为PCI的患者进行检测,评价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供情况,同时对BAEP各波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进行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中TCD异常率为75.0%(96/128);BAEP异常率为68.7%(88/128)。TCD和BAEP总异常率为87.5%(112/128)。TCD、BAEP、TCD+BAEP 3种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D、BAEP在PCI诊断中各具优势,分别从神经电生理和血流动力学方面为PCI的诊断和定位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联合应用能更全面地反映病情,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院近一年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TCD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中医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80.0%)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更优(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MFV和PSV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I和R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脑部血液供应,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瞿浩  邵礼武  武恒斌 《吉林医学》2012,33(25):5406-5407
目的:探讨美式脊椎矫正手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中药热敷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美式脊椎矫正手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组)30例。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8.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式脊椎矫正手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及推拿和中医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临床疗效。[方法]针刺及推拿和中医辨证连续治疗4周,采用自身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对比进行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及体征分级记分。疗效判断以临床症状及体征分级积分,积分减少≥75%为显效;积分减少≥30%为有效。[结果]经针刺及推拿和中医辨证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针刺及推拿和中医辨证治疗在治疗椎动脉颈椎病方面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诊治的5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5例单独采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6.O%,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对照组为12.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获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