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浆甘油三酯(TG)主要存在于乳糜微粒(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密切相关。机体内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RL)含量可以反映血浆TG水平,其代谢过程异常可引起TG水平升高,进而影响CVD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TRL本身及其残粒通过促进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泡沫细胞形成及诱发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本文主要针对TG与CVD的关系及高TG致As机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推动TG在CVD中的研究,为CVD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芳  李兴升 《山东医药》2024,(4):110-114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是世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及残粒可通过参与泡沫细胞形成、诱发炎症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TRL、残粒水平及其变异性的升高与ASCVD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以甘油三酯为标志物的新型降脂药物可显著降低TRL及残粒水平,并且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血脂参数作为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子的预测指标已被流行病学所确定,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学研究,目前所采用的血脂参数都是空腹状态下测定的结果,但由于人体大部分时间处于餐后(食物消化及其后6~8h内)状态,因此,空腹状态的血脂参数难以准确地反映血脂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而结合餐后血脂参数的测定能更准确地反映血脂的代谢状态。餐后血脂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餐后状态下以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RL)在血浆中聚集为主,餐后甘油三酯(TG)水平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未见增高,这种变化可能与HDL-C、TC、LDL-C的吸收,合成速度较慢有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餐后阶段脂代谢异常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时期”,冠心病患者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个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餐后TG代谢紊乱,餐后TG的代谢情况反映人体对TG的代谢能力及清除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循环杂志》2023,(2):116-130
众所周知,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可带来显著的心血管获益,但仍存在心血管剩余风险。有证据提示甘油三酯(TG)或富含TG的脂蛋白(TRL)胆固醇(TRL-C)水平升高是剩余风险发生的原因之一。Omega-3脂肪酸虽能有效降低TG,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其在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获益结果不一,同时,其在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血压、心脏性猝死等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价值仍存困惑。据此,本专业委员会综合有关Omega-3脂肪酸的现有认知,从诸多方面对Omega-3脂肪酸进行全面而科学的阐述,以期为中国人群Omega-3脂肪酸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虽然研究反映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冠心病(CHD)危险增高,但并非所有高甘油三酯者的危险都相同。从临床医生的角度看,高甘油三酯血症者CHD危险常增高。最高危者甘油三酯水平为200~800mg/dl,高甘油三酯者伴有高LDL(混合性高脂血症)和低HDL(脂质triad)时,CHD危险加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RL)中载脂蛋白(apo)CI的含量与已确定的冠状动脉心脏病(CHD)危险因素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TRL与TRL残余颗粒构成在餐后发生的改变使它们更容易从健康人的循环内清除。但是,在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或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症状的健康研究对象体内,TRL 残余物中apoCI与胆固醇的含量会相对增加。许多CHD患者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抵抗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用于评价胰岛素抵抗的传统方法大多较为复杂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较为局限。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是一种新兴反映胰岛素抵抗水平的指标,被大量实验证实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本文就胰岛素抵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旨在为早期发现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甘油三酯,血糖对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照组43 人,糖尿病组45例,测定空腹及早餐后2 小时的内皮素、胰岛素、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计算体重指数。结果 糖尿病组内皮素比对照组显著性增高( P<0 .01)。糖尿病组:空腹、餐后的内皮素与胰岛素正相关( P<0.05 ,P< 0.01)。空腹内皮素与甘油三酯无显著性相关,餐后内皮素与甘油三酯正相关( P< 0 .01) 。空腹、餐后内皮素与血糖正相关( P< 0.01) 。空腹、餐后内皮素与胆固醇均无显著性相关。内皮素与体重指数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比健康人增高。胰岛素、甘油三酯、血糖是刺激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增高的重要因素。餐后上述三种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甘油三酯水平与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甘油三酯水平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44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空腹和餐后4小时甘油三酯(TG和TG4h)水平分组:空腹及餐后TG正常组(19例)、空腹正常餐后增高组(14例)、空腹增高组(10例)、分析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按上述分组次序,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05%、42.85%和70%,大血管并发症分别为10.52%、57.14%和80%。前两组微血管  相似文献   

10.
甘油三酯(TG)是重要的血脂相关心血管剩余风险之一。然而, 在他汀基础上、以TG为降脂靶点、以心血管结局为主要终点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却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研究表明, 由富含TG脂蛋白(TRL)代谢转变而成的残粒中的胆固醇即残粒胆固醇(RC)是TG相关心血管风险的罪魁祸首。本文针对源于TRL的RC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研读、思考和汇总, 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血甘油三酯浓度升高与冠心病的关系长期以来备受争议。明确甘油三酯与冠心病之间关系及其致病机制,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从流行病学及病理生理学角度对有关甘油三酯与冠心病关系及其致病机制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归纳,以进一步明确甘油三酯在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甘油三酯(TG)主要存在于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s)中,TRLs代谢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脂蛋白脂酶(LPL)是一种由实质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可将TRLs中的TG分解为游离脂肪酸。许多因子通过调控LPL表达与活性影响TRLs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因此,阐明TRLs代谢及调控机制对于心血管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餐后血脂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型糖尿病患者异常的餐后血脂反应表现为餐后血清甘油三酯(TG)及富含TG的脂蛋白(TRL)水平明显升高,尤以富含TG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升高为著;脂蛋白组成改变,并存有清除障碍。餐后血脂反应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餐后TRL的平均水平、峰值水平及晚期水平,而糖尿病患者均有异常。上述代谢紊乱破坏内皮完整性,影响与AS相关的氧化应激、内皮内分泌功能及凝血功能,过度的中性脂质交换使脂蛋白的理化特性更具致AS危险性,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1年北京市中年职业人群2915人的年度体检资料,结合作者以往对血脂临床研究的经验,定量地观察了血清甘油三酯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和新提出的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探讨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合适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危险水平。结果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0.9mmol/L者少于5%,低于美国白人;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呈梯度升高,甘油三酯为1.14mmol/L时相应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论男女都在合适水平,甘油三酯>1.7mmol/L时,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已略有降低,甘油三酯>2.27mmol/L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偏低。因此我们主张参考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ATPⅢ)指南,将中国人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诊断界限以<0.9mmol/L代替过去制定的<1.03mmol/L。此研究提示以前所定甘油三酯合适水平(<1.7mmol/L)是恰当的,但应以甘油三酯1.7-2.26mmol/L作为边缘性增高(即临界范围),>2.27mmo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合适比值为2-3(mg/mg)。这些意见可供今后讨论我国血脂分类诊断标准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甘油三酯与冠心病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多年来,人们一直误认为中国人的血脂异常主要是甘油三酯(TG)升高,是中国人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结构所致,故认为TG升高似乎和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和冠心病(CHD)的发生没有可信的关联。国际上,对TG是否致AS作用也长期没有定论。但近年来,国外大病例数流行病学调查如前瞻性心血管病Munster(PROCAM)和赫尔辛基(Helsiniki)研究表明,血浆(清)TG增高也是男、女发生心肌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高TG血症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  相似文献   

16.
杨舟  邓有辉 《内科》2008,3(5):727-728
血脂是血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O)的总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都是形成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过低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较多的冠心病(CHD)患者血清TG并无明显增高,而表现为其他血脂或脂蛋白水平的异常。我们比较了TG/HDL-C比值水平与CHD的关系,分析该比值对CHD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血浆甘油三酯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在血浆中均与载脂蛋白(Apo)和磷脂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在血循环中运输。外源性(膳食)TG和TC在小肠形成乳糜微粒(CM,TG>90%,颗粒直径80~500nm)通过淋巴管进入血循环。而内源性TG则由肝实质细胞合成,以极低...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家族史对人群血浆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人群血浆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方法在NGT375例、IGT328例、NIDDM315例人群中询问高血压家族史,测定血浆甘油三酯、血糖、胰岛素水平。测量身高、体重,分析阳性高血压家族史与血浆甘油三酯水平的关系。结果阳性高血压家族史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组(1.85±0.01mmol/L,1.46±0.01mmol/L,P<0.0001),但年龄(55.1±0.7岁,473±0.4岁)、体重指数(27.9±0.29,25.4±0.13)、血糖水平(8.39±0.27mmol/L,7.19±0.08mmol/L)前组也显著高于后组(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甘油三酯水平与高血压家族史、年龄、性别、BMI、血糖水平、胰岛素敏感性显著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性别、胰岛素敏感性及糖耐量状态影响后,高血压家族史与血浆甘油三酯水平独立相关(P<0.05)。结论阳性高血压家族史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该人群是筛查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已被提出可作为胰岛素抵抗的简易灵敏的替代指标,且已有研究表明其与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呈正相关,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早期筛查、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有潜在能力。因此本文就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冠心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 4 0余年的研究 ,高胆固醇血症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已取得巨大进展。高甘油三酯 ( TG)血症在冠心病中的作用仍未确定 ,多数研究结果认为空腹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但在多因素分析时其与冠心病的独立相关性较差。随着脂代谢的深入研究 ,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正在被逐步认识。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 ( TRL)包括乳糜微粒( CM)及极低密度脂蛋白 ( VLDL) ,CM的半衰期为 5~ 2 0分钟 ,禁食 12~ 14h所测的空腹 TG浓度为VLDL中的 TG,即内源性 TG,它不能反映 CM及其残粒的水平 ,高脂餐后形成大量的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