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对射频消融术前房颤患者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房颤拟行射频消融术患者同时进行经胸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和经食道超声检查,比较分析左房和左心耳血栓检出情况。结果52例房颤患者经胸超声检出左房血栓4例(7.69%),左心耳血栓3例(5.77%),其中1例假阳性,左心房自发显影(spontaneous echo contras, SEC)2例(3.85%);经食道超声检出左房血栓8例(15.38%),左心耳血栓9例(17.31%),左心房SEC 8例(15.38%),左心耳SEC 6例(11.54%),两种方法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超声图像显示:左心房及左心耳内可见异常回声团块,附着于心房或心耳内壁,形态不规则,不活动,提示为左房或左心耳血栓形成,左房或左心耳内漩涡状或云雾状回声为血流自发显影现象,提示血流高凝状态。结论经食道超声明显提高了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检出率,是房颤射频消融治疗前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内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心房震颤患者120例为本研究观察组,其中阵发性震颤107例、持续性震颤13例;选取同期入该院体检的心功能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20例为本研究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接受肺静脉隔离(PVI)治疗,并于术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及左心耳内血栓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左心房/左心耳超声心动图参数、伴有和不伴有自发性显影的房颤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超声心动图对左心房/左心耳内血栓的诊断价值。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左右径和左心耳最大的排空速度(Le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阵发性房颤组患者左心耳面积变化率以及左心耳最大的充盈速度(Lfv)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左右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患者(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左心耳Lev以及左心耳Lfv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患者(P0.05);120例房颤患者中有自发性显影41例,无自发性显影79;有自发性显影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左右径均明显大于无自发性显影组患者(P0.05);有自发性显影组患者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左心耳Lev以及左心耳Lfv均明显小于无自发性显影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敏感度为90.63%,特异度为92.05%,阳性预测值(PPV)为80.56%,阴性预测值(NPV)为96.43%;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13(0.846,0.980)。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有效评价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的状况,对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内血栓的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食道超声(TEE)及经胸超声(TTE)在检测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中的价值。方法对7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同时进行TEE和TTE检查,比较左心耳血栓的检出情况。结果74例房颤患者中,TTE检出左心耳血栓9例(12.16%),其中假阳性3例;检出左心耳自发显影(SEC)5例(6.76%),其中假阳性2例;TEE检出左心耳血栓24例(32.43%)、左心耳SEC18例(24.32%),两种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超声表现:左心耳血栓表现为左心耳内壁异常回声团块附着,为低回声或稍强回声,左心耳SEC表现为左心耳内漩涡状或云雾状回声,提示血栓形成高危状态。结论 TEE对左心耳血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TTE,对房颤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估测左心耳功能及血栓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维军  刘霞  游树荣  郄占军  王琴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8):472-473,F003
目的 评价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估测左心耳功能及诊断左房血栓的价值。方法 采用TEE对33例伴有或不伴有房颤患者检测左心耳容量及收缩功能,探测左房和左心耳内有无明确血栓征象。并与经胸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TTE)比较。结果 33例患者中左房血栓6例,左心耳血栓6例,排除左房血栓3例。根据左心耳面积测定计算出左心耳射血分数(Efv)与左心耳峰值血流排空速度(Per)相关性良好(r=0.84)。结论 TEE不仅可定性诊断左房血栓,还可测量左心耳射血分数,房颤患者左心耳面积扩大,左心耳射血分数减低,评价左心耳功能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自发显影和左房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二尖瓣狭窄患者的经食管超声和经胸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对左房自发显影和左房血栓检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8例二尖瓣狭窄患者经胸超声检查发现4例左房自发显影,3例左房血栓;经食管超声检查发现54例左房自发显影,9例左房血栓.结论:经食管超声检查明显提高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自发显影和左房血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联合组织速度成像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持续性房颤患者55例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5名纳入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组织速度成像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常规左心房指标、左心耳前后壁中间段、基底段的峰值速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心率、左心房最大容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房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中,共检出左心耳内血栓20例,其中血栓位于左心耳入口处6例,左心耳顶部6例,左心耳中部8例。无血栓组和血栓组患者左心耳壁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期峰值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栓组患者左心耳壁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期峰值速度均显著低于无血栓组(P<0.05)。无血栓组和血栓组患者的左心耳最大容积(left atrial appendage maximum volume,LAAVma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eft atrial active ejection fraction,LAAEF)、左心耳排空速度(left atrial appendage emptying velocity,LAA-EV)、左心耳血流平均排空速度(left atrial appendage average emptying flow velocity,LAA-AEV)、左心耳血流峰值充盈速度(left atrial appendage filling peak flow velocity,LAA-F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栓组患者的LAAVmax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5),LAAEF、LAA-EV、LAA-AEV、LAA-FV均显著低于无血栓组(P<0.05)。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组织速度成像单项诊断相比,联合诊断对左心耳血栓形成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均更高(P<0.05)。结论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联合组织速度成像可全面评估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左心耳功能,在预测左心耳血栓的形成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特发性房颤左心房/左心耳的评估及意义.方法: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特发性房颤和对照组左心房/左心耳检查,检测左心房大小和回声、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左心耳血流最大排空速度和最大充盈速度,比较这些参数的改变.结果: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清晰显示所有患者左心房/左心耳及其它相关结构声像图和准确测量有关参数,不良反应轻微.特发性房颤患者中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患者之间及其与对照组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伴有和不伴有左心房自发性显影的特发性房颤患者之间及其与对照组的年龄、病程、左心房左右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左心耳血流最大排空速度及左心耳血流最大充盈速度参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能够客观地评价特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左心耳,发现自发性显影、血栓和血流速度异常,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左房形态重构,并探讨左房球形指数(LASI)在NVAF患者血栓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住院拟行房颤射频消融和(或)左心耳封堵治疗的NVAF患者241例,其中自发显影/血栓(SEC/TH)组92例(38.2%),无SEC/TH组149例(61.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分析影响SEC/TH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血栓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SEC/TH组左房内径、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房二维球形指数(2D-SI)和三维球形指数(3D-SI)均高于无SEC/TH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D-SI为SEC/TH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7.911,95%CI:4.168~15.019,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3D-SI预测SEC/TH的灵敏度为86.96%,特异度为64.43%。3D-SI预测SEC/T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95%CI:0.794~0.889),大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评价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的容积和功能改变。方法 选取55例笔者医院准备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病例组分为高血压房颤组和孤立性房颤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RT3D-TEE观察左心房及左心耳内有无自发显影(SEC)和血栓,同时获取左心耳相关参数,并对各组中左心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中共有15例出现LA及LAA自发显影,其中孤立性房颤组占5例,高血压房颤组占10例且2例伴血栓形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患者LAD、ML、MA、EDV及ESV均增大,而PEV和EF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例组中,高血压房颤组与孤立性房颤组比较,上述参数中MA、EDV、EF及PE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ML、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EC组患者,LAD、MA、ML、EDV、ESV均增大,而PEV和EF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RT 3D-TEE定量分析左心耳容积参数及功能的改变是可行的。不论是否合并高血压,房颤患者左心耳功能均较正常人减低,合并高血压时左心耳功能的减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左房左心耳血栓的作用。方法应用TEE对35例房颤患者进行检查。结果15例有左心耳血栓,7例有左心耳自发造影现象发生,35例患者均有左心耳血流缓慢。结论TEE在诊断左房左心耳血栓及对临床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房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及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前,应用64层螺旋CT检测患者左心耳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需行房扑、房速、房颤射频消融术或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患者204例,术前常规行左房及肺静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有左房血栓的病例作为实验组,未提示左房血栓的病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经食道超声检查(TEE).结果 204例患者中,64层螺旋CT检查显示左心耳血栓形成者32例,未见血栓征象者172例,TEE检查显示左心耳血栓形成者26例,无血栓征象者178例,CT显示的32例血栓中,22例经TEE证实,10例TEE显示为自发超声显影(SEC).CT显示的未见血栓征象者172例中,168例经TEE证实,另4例TEE显示为血栓形成.64层螺旋CT诊断左心耳血栓的敏感性84.6%,特异性94.4%,阳性预测值68.8%,阴性预测值97.7%,准确度93.1%.结论 64层螺旋CT检测房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及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患者左心耳血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未来有可能成为临床上检测左心耳血栓的一种无创、可靠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经食管三维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颤患者左心耳及左心房容积与功能。方法:将112例房 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rAF)组(80例)和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rAF)组 (32例),对照组为40例非房颤患者。收集各组临床资料,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 左心房容积 (LA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耳最大排空速度 (LAAeV),左心耳最大充盈速度(LAAf V),左心耳最大容积(LAAVmax),左心耳最小容积(LAAVmin);计算左心房容积 指数(LA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rAF组的LAAEF,LAAeV, LAAf V明显降低,LAD,LAV,LAVI,LAAVmax, LAAVmin明显增大(P<0.05);与ParAF组相比,PerAF组的LAAEF, LAAeV,LAAf V亦明显降低,LAD,LAV,LAVI,LAAVmax,LAAVmin亦明显增大(P<0.05);两组LVEDV, LVESV, 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能证实房颤患者左心房容积增大,经食道三维超声心 动图评估能证实房颤患者左心耳扩大,提示左心耳功能减低,且PerAF患者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 在区分心房颤动( 房颤) 栓塞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6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同时接受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 和TEE 检查,根据TEE 探测到心房血栓的例数分为血栓阳性组和血栓阴性组,分别纪录以下各项指标:左房自发性超声对比现象(LASEC) 、左心耳(LAA) 血流排空速率、LAA 面积、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功能参数、二尖瓣返流( MR) 程度。结果:86 例中经TEE 探测到22 例存在左房和/或左心耳血栓,而TTE 仅探测到5 人存在左房血栓( P< 0 .0001) 。对血栓阳性和阴性组各项测值指标进行对比显示,LASEC 严重程度、LAA 血流速率降低和LAA 面积扩大在两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P< 0 .0001 和0001) 。LAA面积扩大与LASEC 严重程度及LAA 速率降低密切相关。结论: TEE 探测心房血栓具有显著优势,并可测定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的因素,在区分房颤栓塞高危人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对1例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都很高、存在心悸及气促症状的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后立即进行左心耳封堵,观察手术即刻效果、并发症,术后华法林抗凝45 d,改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随访3月,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出血及血栓事件。 结果 成功同期实施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术中无心包填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发作心悸、气促,左心耳封堵器未见血栓及残余分流,双联抗血小板期间出现牙龈出血,停用阿司匹林后未再出血。 结论 对符合适应证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是可行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在房颤射频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房颤患者及40例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肺静脉异常、左心房血栓及冠状动脉的情况。结果房颤组有23例肺静脉变异(38.3%),对照组有17例发生变异(34.0%)。房颤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病变部位方面肺静脉的变异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的左、右上肺静脉口长径、短径,左、右下肺静脉口长径、短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排CT对左心房血栓的诊断率与超声心动图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心房纤颤患者发现有42例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病变,管腔呈轻-重度狭窄。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较好地诊断房颤患者肺静脉异常的情况,可作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流动力学的TEE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M-TEE),对30例健康人和30例非瓣病房颤患者(NVAF)心底短轴切面测量了左心耳最大直径,同一心动周期内左心耳最大及最小面积及左心耳最大空速度,产将NVAF患者按照自发显影及血栓的有无分为2组。发现NVAF组左心耳增大,收缩力及血流速度均减低,且这种变化在有血栓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脂蛋白 (a) [Lp(a) ]在慢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 :对 6 2例慢性房颤患者实施经食道超声检查 (TEE)或二尖瓣置换术探查左心房血栓 ,同时检测血Lp(a)、D 二聚体 (D Dimer)和纤溶酶原活性 (PIg)等凝血指标 ,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 :(1)高Lp(a)水平患者左心房血栓检出率为 5 6 %明显高于低Lp(a)水平者血栓检出率 13 % (P =0 .0 0 13)。 (2 ) 45例慢性房颤患者经TEE检查发现左心房自发显影 (SEC)≥ 2级者 2 8例。其中 ,高Lp(a)水平者 5例 ,血栓发生率占 10 0 % ;低Lp(a)水平者 2 3例 ,发生血栓者 4例 ,血栓发生率占 17% (P =0 .0 0 135 )。 (3)血栓组D Dimer、Lp(a)水平明显高于非血栓组 ;高Lp(a)水平组D Dimer水平明显高于低Lp(a)水平组。结论 :高Lp(a)水平与左心房血栓形成高度相关 ,是慢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左心耳与心房颤动的触发及维持密切相关,且左心耳电隔离(LAAEI)策略可有效改善房颤消融预后,减少房颤复发。目前主要通过射频或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外科切除、经皮结扎左心耳等策略实现LAAEI,但加深对其并发症的认识很有必要,尤其是术后血栓事件与卒中的相关风险和预防。本文主要就左心耳的电生理特性、临床治疗进展及相关并发症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