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出入半肝血流阻断和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无血半肝切除术在肝切除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于2006年5月~2007年10月实施各类肝切除术96例,需行半肝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A组,n=24)、出入半肝肝血流阻断组(B组,n=26)、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组(C组,n=26)和第一肝门阻断组(D组,Pringle,n=20)。比较各组间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的恢复,术后血浆管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A、B、C、D四组经比较出血量有差异,以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肝切除出血量最少,但A、D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四组间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四组间术后三天的血浆引流总量分以Belghiti组引流量最少,Pringle组引流量最多;A、B、C、D四组并发症以Pringle组病人术后并发腹水显著高于A、B、C组;住院时间以D组最长,B组住院时间最短;A、B、C、D四组输血例数分别是4例(4/21)、2例(2/23)、0例(0/10)和8例(8/20)。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比第一肝门阻断更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术后恢复快的切肝方法。  相似文献   

2.
董科  温尔刚  俞小炯 《四川医学》2010,31(12):1731-1734
目的研究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出入半肝血流阻断和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无血半肝切除术在肝切除中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将同期96例需行半肝切除的患者分为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A组,n=24)、出入半肝肝血流阻断(B组,n=26)组、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组(C组,n=26)和第一肝门阻断组(D组,Pringle,n=20)。比较各组间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血浆管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A、B、C、D4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5±115)ml、(275±95)ml、(200±120)ml和(425±125)ml;C组出血量最少,但A、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分别为(135±90)min、(145±65)min、(150±70)min和(140±85)min,4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3组术后3d和7d的血清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且下降程度也较之明显。4组间术后3d的血浆引流总量分别为(185±30)ml、(150±20)ml、(100±30)ml和(250±80)ml,以Belghiti组引流量最少,Pringle组引流量最多。A、B、C、D4组出现并发症分别是4例(2/24)、3例(2/26)、2例(2/16)和6例(3/20),Pringle组患者术后并发腹水显著高于A、B、C组。住院时间以D组最长,术后平均(8±4.5)d,C组住院时间最短,术后平均(6±3.5)d。A、B、C、D4组输血例数分别是4例(4/21)、2例(2/23)、0例(0/10)和(8/20)。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比第一肝门阻断更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术后恢复快的切肝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法在肝癌肝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92例患者行三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肝癌肝切除术,其中45例行Pringle肝血流阻断(A组),30例行半肝血流阻断(B组),17例行选择性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C组),观察手术情况及术后肝功能变化和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92例患者无手术死亡,A,B,C3组在术中出血量、阻断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腹腔感染、胆漏、消化道出血及顽固性腹水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较A,C组手术时间延长,有显著差异(P〈0.05),A,C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较B,C组术后肝功能损伤严重,有显著差异(P〈0.05),B,C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选择性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法优于Pringle阻断法和半肝阻断法,为肝癌肝切除术中肝血流阻断提供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魏孟奇 《广西医学》2012,34(12):1696-169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肝门血流阻断方法在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5例肝脏疾病患者施行肝切除术,其中A组36例采用第一肝门血流阻断,B组29例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比较两种不同肝门血流阻断方法对病人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3、7天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各时点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A组术后各时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肝门阻断均能有效控制出血,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更有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32例(A组)、全肝入肝血流阻断28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肝功能情况。结果 A组肝血流阻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术后第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第3天、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时采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能显著减少肝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量并减轻肝功能损害,是一种合理有效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手术切除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60例肝癌患者行半肝血流阻断(A组),30例肝癌患者行全肝血流阻断(B组),分析两种血流阻断方式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的阻断时间及出血量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清醒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发生肝衰2例,A组术后未发生肝衰者。结论:半肝血流阻断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健侧肝脏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再灌注损伤,防止术后肝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一肝门阻断与半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优点与缺点,为临床行肝切除术选择血流阻断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n=35)及半肝血流阻断组(HVC,n=24),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4、7天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Pringle组与HVC组比较,Pringle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白蛋白明显低于HVC组(P〈0.05),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明显高于HVC组(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较第一肝门阻断操作相对复杂,但肝功能损伤较轻,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方式的安全性和对肝脏的损伤程度。方法:肝癌肝切除的60例患者,接受全肝入肝血流阻断(A组)、半肝血流阻断(B组)和保留半肝动脉阻断方式(C组)的患者各20例,比较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中失血量B组多于A组(P0.05),而肝门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A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B组和C组患者(P0.01)。A组、B组和C组患者术后1 d和7 d总胆红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半肝动脉阻断的肝切除方式手术安全性好,对肝脏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右半肝切除手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法的更佳选择。方法对67例原发性肝右叶癌行右半肝根治性切除术,行右半肝切除58例,扩大右半肝切除9例,按肝血流阻断方法不同分为3组,第一肝门血流阻断(Pringle组)27例,半肝血流阻断(SHVE组)26例,全肝血流阻断(THVE组)14例,分析应用不同肝血流控制方法对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8%,病死率4.5%;3组并发症发生率(51.9%、23.1%、57.1%)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5)。SHVE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肝癌患者右半肝切除选择不同肝血流阻断的方法与术后肝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密切;合理选择入肝血流阻断方法是有效控制失血、保证右半肝切除手术成功、术后肝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部分肝切除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进行改进,预防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方法:对25例行不规则肝切除患者采用肝门解剖半肝血流阻断技术。结果:术中出血少,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全部病例术后均未出现肝功能不全,无手术死亡。结论:术中采用肝门解剖半肝血流阻断方法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降低手术损伤,保护残肝功能,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李林鹏  王凯 《中原医刊》2011,(13):45-47
目的比较两种肝脏血流阻断方法在因肝脏恶性肿瘤行右半肝切除术中的作用,评价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右半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9例肝癌行右半肝切除的患者分为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n=22)和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组(n=27)。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患者比例、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肝功能的恢复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输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有1例患者术后死于肝脏功能衰竭。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组术后并发症数量明显减少、无患者死亡,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P〈0.05),且术后第7天的肝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P〈0.05)。结论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可以提高因肝脏肿瘤而行右半肝切除的成功率和患者对手术耐受性,为右半肝切除手术提供了一个安全、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性半入肝血流阻断法与Pringle法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选择性半入肝血流阻断法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2006年6月-2011年6月间手术切除的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26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A组),37例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B组),比较两种方法对术中情况、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结果 A、B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如ALT、AST、TBIL,A组优于B组(P<0.05),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能够有效地减轻肝细胞因缺血造成的损伤,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邓喆  刘国锋  杜学柯 《医学综述》2014,20(19):3598-3600
目的观察白眉蛇毒血凝酶麻醉前预给药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肝癌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全麻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30例)麻醉前白眉蛇毒血凝酶预给药联合AHHD;B组(30例)麻醉前使用AHHD;C组(30例)麻醉前未使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预给药和AHHD。三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时(T1)、肝门阻断前(T2)、肝门开放后(T3)、术毕(T4)各时间点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等指标,术后记录所有患者的失血量、异体输血量及术后腹腔引流量。结果三组患者T0、T1、T2、T3、T4不同时点间的PT、APTT、TT、Fib、DD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0、T1、T2、T3、T4不同时点间的Hb、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出血量、输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无肝昏迷、急性肾衰竭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白眉蛇毒血凝酶预给药联合AHHD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4.
裘品丹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16-1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3年8月~2008年3月我院临床诊断肝硬化门脉高症的80例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7例,B级30例,C级23例,测量门静脉(PV)内径、脾静脉(SV)内径、平均血流速度(cm/s)和血流量(ml/min)。结果不同肝功能级别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管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血流量明显增加(P〈0.01)。不同肝功能级别组间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血管内径增大及血流速度减慢也有显著改变(P〈0.05),但血流量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多能动态反映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是评价肝功能、肝硬化病变程度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熊英  付萍  徐克惠  罗莎  马玲  许敏 《西部医学》2009,21(1):19-21
目的探讨妥塞敏治疗放置IUD后出血过多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选择置器后出血过多的药物提供一些依据和指导意义。方法将185例放置IUD后出血过多的妇女随机分为妥塞敏组、VitK组和妇科千金片组,三组例数分别为63例,60例,62例,均在经期1—5d服药,观察两个服药周期及停药后一个周期,统计月经卡评分,用药前及停药后进行血常规,凝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等检测。结果妥塞敏、VitK和妇科千金片三组服药后三个周期月经卡评分均有降低,但妥塞敏组降低最明显,三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服药前后三组的各实验室检查指标均在参考值范围以内。结论妥塞敏用于治疗放置IUD后出血过多,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半肝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行半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分为两组:HVC组30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HVC法),Pringle组24例,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比较两种方法对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失血量、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半肝切除术中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能安全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118例接受肝大部切除术患者,其中A组36例(术后常规治疗),B组40例(术后常规治疗+PGE,20μg/d,静脉注射,连续14d)。C组42例(术中门静脉阻断再开放时行Lipo—PGE,20ug门静脉灌注+B组方案)。分别检测3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3、5、9、14、28d外周血ALT及TNF-α、IL-6、IL-10、IFN-γ水平,以及术前与术后1、7、28d门静脉血流量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术前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各组患者ALT、TNF—α、IL-6、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然后逐渐恢复,但B、C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A组(均P〈0.01),且恢复时间快于A组;A组IFN-γ水平在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但B、C组在术后28d,IFN-γ水平明显持续升高(均P〈0.01)。A组门静脉血流量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而B、C组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在观察时段内明显且逐渐增高(均P〈0.05)。以上所有PGE,干预引起的变化,C组均较B组明显。结论PGE,有利于肝切除术后早期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及增加门静脉血流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方案对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手术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9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手术患者80例,根据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分为对照组(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和观察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每组各40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指标的水平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60±75)min]、术中出血量[(429±184)mL]、肝门阻断总时间[(20.4±6.1)min]及术后住院时间[(11.5±3.6)d]与对照组[(154±86)min、(418±205)mL、(21.7±7.3)min、(10.0±3.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3、7天观察组的ALT、TBIL等肝功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腹腔积液发生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4.10±0.9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76±0.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肝功能的恢复,且减少其并发症,尤其适合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