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 ,探讨溶栓的时间窗。方法 :对 2 5例发病在 1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先行全脑血管造影 (DSA)确定闭塞血管后 ,分别进行动脉内微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结果 :17例闭塞血管再通 ,再通率为 6 8.0 %。结论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溶栓开始的时间与疗效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在神经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颈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并探讨颈动脉溶栓组不同溶栓时间窗对疗效的影响。结果:颈动脉溶栓有效率84.91%,静脉溶栓有效率70.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后评分两组平均减少分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动脉溶栓组溶栓时间<3h与3~6h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h与6~9h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溶栓时间选择以发病6h内为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例采取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回顾其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区间、给予尿激酶的剂量、溶栓前后症状衍变等资料。结果:2例基底动脉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1例颈内动脉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1例大脑中动脉溶栓后血管部分再通,4例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1例溶栓后并发少量渗血。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动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按照不同的治疗时间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超早期治疗(开始治疗距发病时间3 h内),对照组延迟治疗(开始治疗距发病时间3~6 h),观察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6 h、24 h、1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急性脑梗死发病3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在时间窗6 h内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32例急性脑梗死在时间窗6 h内的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在时间窗6 h内患者应用大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有较佳疗效,并降低再梗发生率,且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MR灌注影像指导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分别对21例发病后4.5h内和33例4.5~9h内头颅MR灌注和弥散不匹配区域≥20%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内r-tPA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NIHSS评定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治疗后和随访期用Barthel指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不同时间窗内的r-tPA溶栓静脉治疗后NIHSS的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明显。结论:在MR的PWI/DWI不匹配区域≥20%的情况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4.5h内和4.5~9h两个时间窗,用r-tPA静脉溶栓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时间延误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方法,溶栓治疗时间窗为发病时间<6 h[1-2],但目前临床上实际溶栓治疗时间常常延误.作者对2005年10月至2006年8 月本院连续收治的2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09年2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行CT、MRI检查确诊后,分别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为三组,A组≤3 h,B组4~6 h,C组7~12 h,评价临床预后。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同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10、30、90 d比较,均P<0.05;A组与B、C组治疗后同一时间Barthel指数比较,均P<0.05;A组术后出现再梗死6例,明显低于B、C两组,P<0.05。结论:溶栓时间窗6 h与7~9 h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并且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观察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至溶栓时间3~24 h(颈内动脉系统闭塞6h内,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24 h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予尿激酶行动脉溶栓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率,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急诊选择性动脉内溶栓(intra-arterial thrombolvsis,IAT)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时间窗和疗效的因素。方法: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在CT检查、MRI+MRA及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其中在6h以内溶栓11例,6~13h溶栓3例。统计各患者的侧支循环、TIMI分级及NIHSS评分情况。结果:脑血管造影发现8例患者存在较好侧支循环;溶栓后患者血管再通率为64.3%(9/14),TIMI分级达2~3级;9例成功再通患者中,7例(77.8%)神经功能显著恢复,1例再次大面积梗死;5例未再通患者中,3例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死亡1例,仅1例(20%)神经功能恢复良好。14例患者中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结论:急诊动脉溶栓有效且安全可行,可根据MRI+MRA检查后的评价适当放宽溶栓的时间窗。溶栓前侧支循环、是否再通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介入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时间窗进行分析,同时对脑前循环系统(颈内动脉系统)和后循环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的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溶栓治疗的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动脉溶栓治疗。将溶栓时间限定在发病12小时内。经头部CT或MRI明确诊断。对预后进行对比。结果:⑴溶栓治疗后发现血管完全再通16例,再通率44.4%。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其中颈内动脉系统28例有效,椎基底动脉系统6例有效。⑵经不同的时间窗(1~6小时和6~12小时)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⑶颅内的前循环系统与后循环系统应用动脉溶栓治疗,在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上,未明显差异(P>0.05)。⑷病例平均应用尿激酶剂量为84.0万单位,使用剂量较小。结论:在12小时的治疗时间窗内,对重症急性脑梗死的病人进行介入动脉溶栓治疗均取得满意的疗效,并且对于不同的脑部供血系统均有效,对扩大介入动脉溶栓应用的时间窗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华元人  谭玉林  张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26(5):437-438,F00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经超选择性插管腔内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起病至溶栓时间 <6h 2例 ,>6~ 12h 2例 ,均采用微导管技术经造影证实 ,于靶血管起始部进行溶栓。结果 :起病至溶栓时间 <6h 2例血管完全再通 ,>6~ 12h 2例 ,1例部分再通 ,1例无效。再通后相应神经功能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其时间生物学密切相关 ,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志霞  闫海霞  刘大城 《当代医学》2009,15(17):262-26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选择脑动脉内溶栓方法,起病距溶栓时间3~24h,尿激酶以1.0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120万U,辅助其它常规治疗,治疗14d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溶栓有效率为87.8%,显效率68.3%,血管再通率为80.48%,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大部分患者闭塞动脉再通,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溶栓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1,2].临床工作中发现少数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的症状,且持续时间>1h,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3],但其发病24h内的头...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上,近两年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组(ECASS)-Ⅲ研究指南提出,超早期溶栓治疗能有效减少后遗症,指南已将脑卒中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延长到脑卒中后3.0~4.5 h[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的患者选择、时间窗、治疗及并发症。方法 6个患者采用股动脉插管,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并观察其在治疗前、治疗后2h、48h、15d、30d的ESS、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结果溶栓后FSS评分、NIHSS评分和BI评分在2h,15d、30d有显著提高,在30d最为明显。结论血管内介入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为急性脑梗死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变化研究的深入,以及影像技术的发展,使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又迅速兴起并形成规模,有的甚至形成常规医疗。由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上有明显的时间窗,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3h之内,这样就显示出了静脉用药的可操作性,所以静脉溶栓治疗较为广泛。溶栓作用的效果,除与时间窗有关外,还与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与静脉溶栓对发病12 h内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对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rt-PA 0.60 mg/kg静滴,完成术前准备后,经股动脉行超选择性动脉灌注溶栓,剂量为rt-PA 0.25~0.30 mg/kg;静脉溶栓组:对16列急性脑梗死患者用rt-PA总量(0.85 mg/kg)的1/5静脉注射10 m in,余静滴60 m in。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 in,12 h,1 d,3 d,7 d,30 d行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动静脉联合溶栓优于静脉溶栓。脑卒中发生后在不同时间内开始动静脉溶栓的患者在溶栓后30 m in,12 h,1 d,3 d,7 d,30 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分减少的百分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出血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动静脉联合溶栓疗效显著,再出血率与静脉溶栓治疗无差别,且可以放宽脑卒中动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避免了动脉溶栓不能及时治疗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致残率极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超早期(6 h内)尿激酶或rt-PA溶栓治疗.对入院时已超过溶栓时间窗而失去溶栓治疗机会的患者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工作者正在探讨的问题.我院2001年6月至2004年8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加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超过6 h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患病率高,致残率和复发率也高,其中急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类型,急性脑梗死多是由于脑动脉由于急性闭塞而导致的,患者应在急性脑梗死后及早进行溶栓治疗,在发病3h内进行溶栓治疗最为有效,发病3~6h大部分溶栓治疗可能有效,但是发病超过12h溶栓效果大大降低,溶栓过程中必须注意可能出现的临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