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动态培养条件下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三维多孔支架中的成骨状况。方法  从人骨髓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将第3代细胞与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复合。对细胞/支架复合体进行动态灌注培养(动态培养组)以及静态培养(静态培养组),28d后采用MTT法检测三维支架中细胞的增殖,通过p-磷酸硝基苯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应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过程中骨桥蛋白及骨钙素的分泌。同时对培养后的细胞/支架复合体进行电镜观察及组织学检测,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成矿化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结果  培养28d后,动态培养组细胞增殖及ALP活性显著高于静态培养组(P<0.05)。整个培养过程中,动态培养组骨桥蛋白及骨钙素的分泌高于静态培养组。静态培养组中细胞仅在多孔支架周缘增殖,而动态培养组中细胞则在整个支架内增殖。另外,动态培养组支架中形成的组织及新生骨明显多于静态培养组(P<0.05)。结论  动态培养有利于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三维多孔支架中增殖并向成骨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性PLA材料与不同载体材料对关节软骨细胞的吸附作用、对软骨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其自身降解,为软骨组织工程学选择合适的支架材料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甲壳素(chitin,CH)分别加入聚乳酸(PLA)、胶原(Co)中,制成三维支架;将软骨细胞与三维支架材料进行复合培养,以单纯PLA、胶原材料为对照;利用相差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细胞生长情况及材料降解情况.免疫组化试剂盒检测Ⅱ型胶原表达.[结果]在加入软骨细胞悬液后,PLA/甲壳素(P/CH)组、胶原/甲壳素(Co/CH)组三维支架均对软骨细胞有良好吸附作用,2~3 d开始良好吸附,4 d开始分裂增殖,6 d后开始在PLA/甲壳素材料伸出的侧枝上形成软骨样组织,3周后检测具透明软骨特性;而单纯PLA组亲水性差,对软骨细胞吸附性差;胶原海绵组则降解太快(4周).[结论]PLA/甲壳素复合材料对软骨细胞有良好吸附作用,且降解较慢;在上述材料中是软骨细胞立体培养良好的三维支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取向性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源性支架对负载软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分布及排列的影响。方法:利用定向结晶及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猪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源性取向支架。分离、培养犬关节软骨细胞,接种在支架上体外培养,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和增殖,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H&E染色观察软骨细胞在支架上的形态、分布和排列情况,并以接种在非取向支架上的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作为对照。结果:软骨细胞在两种支架上均能较好的黏附生长,大部分细胞呈圆球形;但在取向支架上增殖比在非取向支架上快(P〈0.05);并且在取向性支架上软骨细胞能沿着支架孔道的取向性生长,在支架内部分布均匀,类似天然软骨组织的柱状结构;而在非取向性支架内软骨细胞呈无序排列,分布不均匀,支架内部细胞数量较少。结论:取向性软骨细胞外基质源性支架利于软骨细胞黏附、增殖,能引导软骨细胞分布排列呈类似于天然软骨细胞的柱状排列方式,是一种较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多孔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聚乳酸乙醇酸(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复合支架并研究其相关性能。方法溶液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多孔BC-PLGA-HA复合支架,扫描电镜观测所得支架表面形貌并测定其抗张强度和孔隙率;体外接种成骨样细胞MG-63培养,以细胞培养板作对照组,通过扫描电镜(SEM)、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来初步评价支架对MG-63细胞黏附、增殖活性以及ALP活性的影响。结果多孔BC-PLGA-HA支架抗拉强度为(8.923 1±0.901 2)N/mm2,孔隙率为(64.73±5.65)%;扫描电镜、MTT及ALP检测结果显示支架对成骨样细胞MG-63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及ALP活性。结论多孔BC-PLGA-HA复合支架具良好的力学性能、孔隙率和生物相容性,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5.
研究背景 关节软骨损伤临床常见,但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极差,目前的修复方法均有其局限性。在先前的研究中,我们研制了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来源的多孔支架(Cartilage ECM-derived porous scaffold, CEDPS)并观察了并在裸鼠体内异位构建软骨。但在进一步可能的临床应用之前,应进一步评估其体外培养组织工程软骨的特点及可行性。 方法 本研究利用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来源的支架及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长时间培养构建软骨组织。粉碎人关节软骨,脱细胞处理后差速离心法收集细胞外基质悬液,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三维多孔支架。扫描电镜及Micro-CT观察其微观结构,并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组织学观察,生化成分定量检测其胶原、氨基葡聚糖(GAG)、DNA含量,生物力学方法测量其干性及覆水状态下压缩弹性模量;骨髓基质干细胞经含TGF-β1, bFGF的条件培养基成软骨诱导后鉴定,种植到支架上,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情况,Dead/Live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支架内部细胞活性,体外培养1,3周后观察大体形态和组织学形态变化,同时行II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果 制备的CEDPS支架无细胞碎片残留,软骨细胞外基质特异性染色阳性,具有相互贯通的三维孔隙结构;支架生化成分定量检测:总胶原含量为708.2?44.7μg/mg,GAG含量为254.7?25.9μg/mg;支架纵向压缩弹性模量E = 1.226?0.288MPa,覆水后压缩弹性模量E = 0.052?0.007MPa。体外培养的BMSCs-CEDPS复合体形成了类软骨样组织,Dead/Live染色表明支架内部均为活细胞,电镜检查结果表明细胞广泛均匀的分布在支架内部,呈圆形或椭圆形,在支架上增殖显著,细胞基质分泌明显。组织学结果表明蕃红花“O”、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细胞在支架中增殖显著,细胞外有大量基质分泌。 结论 CEDPS支架在生化组成和结构上与软骨细胞外基质成分类似,去细胞彻底,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载体;成软骨诱导的BMSCs与CEDPS支架在体外可初步构建类软骨样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重组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国产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中软骨细胞分泌功能以及Ⅱ型胶原( typeⅡcollagen,Col-Ⅱ)、蛋白聚糖( aggrecan,AGG)和SRY相关高迁移率组基因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 9,Sox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周龄新西兰幼兔,取双膝关节软骨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细胞以1×106/mL浓度接种于多孔钽并给予不同浓度BMP-7,分为对照组(多孔钽/软骨细胞组)、5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及2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BMP-7对多孔钽/软骨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内部生长情况,二甲基亚甲蓝( dimethyl methylene blue,DMMB)比色定量法对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糖胺多糖( glycosaminoglycan,GAG)进行定量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ol-Ⅱ、AGG和Sox9 mRNA的表达。结果:原代软骨细胞培养24 h后呈梭形生长,4 d后细胞呈多角形,胞浆丰富。阿辛蓝( alcian blue)、番红O( safranin O)、Col-Ⅱ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呈阳性反应。 CCK-8法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显示,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细胞增殖水平高于其他各组( P<0.05)。扫描电镜示各组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有多个突起、伸展、叠层生长并覆盖于多孔钽表面。 GAG定量检测显示,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GAG含量比其他各组均明显升高( 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各实验组Col-Ⅱ、AGG和Sox9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以2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升高最为明显( P<0.05)。结论: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体能促进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促进软骨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狗牙周膜细胞(PDLCs)体外三维立体培养模型,探讨以狗PDLCs为种子细胞,以壳聚糖-磷酸三钙复合体为支架材料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磷酸三钙多孔复合支架材料,组织块法培养狗牙周膜细胞,取第4代细胞传代扩增后接种到三维支架上,体外继续培养。免疫组化方法鉴定细胞起源;MTT法检测支架对狗PDLCs增殖的影响;取培养3、6?d的细胞-支架复合物的标本,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及在支架上的粘附、生长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狗PDLCs抗波形丝蛋白阳性,抗角蛋白阴性,证实为中胚层来源。MTT法检测结果显示,支架材料对狗PDLCs的生长、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示壳聚糖-磷酸三钙复合体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狗PDLCs在支架上贴附牢固,伸展充分,增殖旺盛并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结论:壳聚糖-磷酸三钙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细胞相容性,狗PDLCs与之复合培养生长良好,表明以自体PDLCs为种子细胞、以壳聚糖-磷酸三钙为支架材料进行的牙周组织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陆钰  徐培  甘朝兵  王鑫  赵玫  吴海珍 《安徽医学》2011,32(11):1824-1826
目的制备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CS),对其进行细胞毒性检测。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和粒子沥滤法制备多孔nHA/CS。分离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进行成骨细胞进行鉴定,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和增殖情况。MTT检测多孔nHA/CS支架材料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评价细胞毒性。结果细胞可在多孔nHA/CS周围贴壁生长,并且附着、增殖,其生长及功能不受抑制。结论多孔nHA/CS无细胞毒性,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增殖,可以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
CPPf/PLLA支架负载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炎水  杨柳  戴刚  李忠  陈光兴 《四川医学》2005,26(8):812-813
目的探讨聚磷酸钙纤维/左旋聚乳酸(CPPf/PLLA)支架负载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接种CPPf/PLIA支架并在体外培养,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纤维软骨细胞的粘附、生长和增殖情况,培养14d,行HE、TB(甲苯胺蓝)及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纤维软骨组织形成情况。结果纤维软骨细胞在支架上粘附、生长和增殖良好,体外培养14d能形成较成熟的纤维软骨组织。结论CPPf/PLLA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负载人纤维软骨细胞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筛选出最适合用于骨组织工程的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比例。方法: 将提取的丝素蛋白溶液与壳聚糖溶液以不同质量比混合,冷冻干燥后构建以下各组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多孔支架:20%丝素蛋白 ∶80%壳聚糖(20%丝素蛋白组)、30%丝素蛋白 ∶70%壳聚糖(30%丝素蛋白组)、40%丝素蛋白 ∶60%壳聚糖(40%丝素蛋白组)、50%丝素蛋白 ∶50%壳聚糖(50%丝素蛋白组)、纯丝素蛋白组、纯壳聚糖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三维支架表面形态;将MG-63细胞与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共培养(对照组采用盖玻片培养MG-63细胞),通过细胞计数计算细胞黏附率,通过MTT检测细胞增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MG-63细胞在40%丝素蛋白、50%丝素蛋白三维支架中的形态分布;采用pNPP显色液检测40%丝素蛋白、50%丝素蛋白三维支架中MG-63细胞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结果: 不同比例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中,50%丝素蛋白、40%丝素蛋白支架表面孔隙结构相对规则;黏附率结果显示,三维支架中丝素蛋白含量最少时,支架的细胞黏附率也最低;MTT显示50%丝素蛋白组细胞增殖能力强于其他组支架;MG-63细胞与支架共培养时,50%丝素蛋白支架中细胞量多于40%丝素蛋白组;在共培养第5天,50%丝素蛋白组细胞分泌的ALP含量高于40%丝素蛋白组。结论: 质量比为1 ∶1的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孔隙结构规则,最适合成骨细胞MG-63的黏附、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隔离共培养条件下,软骨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并形成软骨组织的能力。方法分别提取并培养兔BMSCs和耳软骨细胞,以5.0×10^7/ml的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A/PLA)支架上并置于Transwell室内。实验组Transwell下方为贴壁软骨细胞,对照组Transwell下方为DMEM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两组BMSCs-支架复合物体外培养8周后植入裸鼠皮下,继续培养6周后取材。通过大体观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相关检测对新生组织进行评价。结果体外培养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BMSCs在支架上黏附良好并能分泌细胞外基质,RT-PCR检测示实验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有较强的表达,而对照组两者的表达较低或检测不到。裸鼠皮下培养6周,实验组BMSCs-支架复合物能基本保持原形,组织学染色及免疫组织染色显示新生组织有明显的软骨陷窝形成并表达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对照组BMSCs-支架复合物逐渐皱缩变形,未见形成软骨样组织。结论采用Transwell隔离共培养的方法,软骨细胞能够诱导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椎板切除术后大鼠硬膜外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手术切除L1椎板后造成0.3 cm×0.5 cm硬脊膜裸露区,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组)不作任何治疗;胶原蛋白海绵组(B组)、姜黄素胶原蛋白海绵组(C组)分别在椎板缺损处放置0.5 cm×0.7 cm胶原蛋白海绵和吸收姜黄素二甲基亚砜溶液(0.25 g/ml)的胶原蛋白海绵。术后4周进行瘢痕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并按Rydell法大体评定粘连程度。结果: B、C组硬膜外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均低于A组(P<0.05和P<0.01)。Rydell分级显示,C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能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生成,抑制胶原纤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剪应力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剪应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3×10-5,8×10-5,15×10-5N/cm2剪应力水平分别作用24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进行内皮细胞标记物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定性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进行Dil标记的乙酰化LDL(Dil-Ac-LDL)摄取实验以鉴定是否具有内皮细胞功能.结果:在剪应力作用24h后,MSCs形态变得偏圆、呈多角形,平行于流体方向排列.MSCs在接受3×10-5,8×10-5N/cm2剪应力作用24h后vWF染色阳性,提示内皮细胞表型特征,同时Dil-Ac-LDL摄取实验阳性,提示具有内皮细胞功能.而接受15×10-5N/cm2剪应力作用的MSCs,vWF染色与Dil-Ac-LDL摄取实验均阴性,提示未出现向内皮细胞分化.结论:剪应力可诱导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并且与力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股骨远端肿瘤性缺损交锁髓内钉和加压锁定钢板两种内固定方式的抗弯曲生物力学特性进行对比评价,判断何种生物力学更稳定,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选取一例健康男性全股骨进行CT断层扫描,模拟股骨远端肿瘤性缺损,采用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法,建立骨肿瘤三维有限元模型,导入ABAQUS进行有限元分析,在1000N载荷作用下,比较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抗弯曲的应变和应力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模型应力均未达到屈服应力,两种模型在1000N作用下呈线性分布,锁定钢板的抗扭转特性大于髓内钉的,锁定钢板的应力分布比较均匀,最大主应力86.52Mpa,最人应变是5.749×10^-4,髓内钉的最大应力为91.25Mpa,最大应变是5.644×10^-4。由此认为,临床上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都能成功治疗骨肿瘤,满足临床内固定需要。弯曲状态下,锁定钢板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但在抵抗变形方面,髓内钉比锁定钢板更好,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激活剂(second mitochondria-derived activator of caspase,Smac)在胎膜早破中的表达以及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胎膜早破孕妇40例,20例正常孕妇(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作为对照组,均取胎膜破口处组织(2cm×1.5cm×0.5cm),常规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细胞色素C、Smac在胎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两组病例的胎膜组织均见Cyt-c、Smac的表达;③Cyt-c实验组平均光密度值为0.18±0.04,对照组为0.10±0.02,差异有显著性(〈0.05);Smac实验组平均光密度值为0.18±0.03,对照组为0.10±0.03,差异有显著性(〈0.05);③胎膜早破组Cyt-c、Smac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0.05)。结论胎膜早破中Cyt-c、Smac高表达,推测胎膜早破的发生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俞慎林  雷泽华  乔正荣 《四川医学》2011,32(11):1685-1688
目的研究冷循环微波天线对人离体曲张大隐静脉腔内的作用机制。方法术中切取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大隐静脉主干,直径(6.5±0.5)cm,将其分成每段长10cm,两端细线结扎,腔内注入5ml生理盐水。对照组2组,每组2段;实验组4组,每组12段。将冷循环微波天线插入静脉腔中,分别以不同输出功率(0W、30W和35W)与不同退出速度(5cm/min和10cm/min)退出。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静脉壁的内膜,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外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用游标卡尺测量管腔外径的变化。结果内膜损伤率:对照组和30W×10cm/min组无内膜损伤,30W×5cm/min组为25%,35W×10cm/min组为91.67%,35W×5cm/min组为100%,后两组与第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膜损伤率:35W×5cm/min组为41.67%,其余组均无外膜损伤,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腔缩小率:对照组无管腔缩小,30W×10cm/min组为(31.67%±2.16)%,30W×5cm/min组为(36.44%±2.42)%,35W×10cm/min组为(50.60±0.39)%,35W×5cm/min组为(56.62±1.23)%,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和电镜结果显示内膜损伤组的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内膜断裂完整性破坏,肌纤维、胶原纤维变性、挛缩,排列紊乱。结论冷循环微波天线能损伤曲张大隐静脉内膜,内膜损伤率随输出功率的增加而升高,随退出速度减慢而增加。35W×10cm/min为最佳组合,既保持高内膜损伤率又避免了外膜损伤。30W×10cm/min能使静脉管腔缩小约30%,但不损伤内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比较交锁髓内钉和加压锁定钢板固定股骨远端骨肿瘤切除重建术后抗扭转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选择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临床上骨肿瘤术后病人,采用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内吲定方法,建立骨肿瘤三维有限元模型,导入ABAQUS进行有限元分析,在(0-30)Nm作用下,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的应变和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两组模型应力均未达到屈服应力,两种模型在(030)N—in扭矩作用下呈线性分布,锁定钏板的抗扭转特性大于髓内钉的,锁定钢板的应力分布比较均匀,最大主应力为0.2689Mpa,最大应变是2.378×10.髓内钉的最大应力为0.3669Mpa,最大应变是3.324×10^-6结论:在临床上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都能成功治疗骨肿瘤,交锁髓内钉的抗扭转性能弱于锁定钢板,但能满足临床内固定的需要,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复合材料负载软骨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方法 把软骨细胞种植到聚乳酸 (PLA)涂层的多孔羟基磷灰石 (HA)表面 ,培养 2周后 ,移植软骨细胞 载体的复合体修复兔膝关节股骨髁的软骨缺损 (直径约 5mm ,深约 2 .5mm ,达钙化层 )。然后对缺损的修复情况在移植后进行大体、光镜评估和电镜观察。另外对兔膝关节正常的软骨和移植后 12周缺损处的修复软骨进行胶原量的测定。结果 移植的软骨细胞能在复合材料上良好地生长 ,形成透明软骨 ,软骨缺损被修复。无细胞移植的对照组仅纤维修复。另外 ,多孔HA在修复过程中充当了软骨下骨的临时替代。胶原量的测定显示移植 12周后的修复软骨胶原量约 44 .6 9% ,自身正常的软骨胶原量约为 5 4.74%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LA涂层的多孔HA负载软骨细胞移植能以透明软骨的方式成功修复兔膝股骨髁软骨缺损。软骨细胞不成熟导致胶原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识别1 800 MHz电磁辐射对大鼠心肌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采用0.5 mW/cm^2和1.0mW/cm^2功率密度的1 800 MHz电磁辐射连续暴露雄性SD大鼠21d,每天暴露12h,然后测定其心肌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 0.5 mW/cm^2强度下暴露组心肌组织中SOD、GSH-Px和CAT活性低于虚拟暴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W/cm^2强度下的暴露组和虚拟暴露组心肌组织中SOD、GSH-Px和CA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mW/cm^2的功率密度的1 800 MHz电磁辐射致使大鼠心肌组织中SOD、CAT和GSH-Px的活性降低,产生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钬激光碎石机、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结石6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6例,输尿管中段结石4例,输尿管下段结石25例,单侧上、下段多发结石3例,异侧上、下段多发结石1例,单侧上段和下段多发结石各1例.其中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伴结石2例,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17例.结石大小0.6cm×0.5cm~2.0cm×1.0cm,平均1.1cm×0.8cm.结果53例一次手术结石碎石成功率86.9%.其中下段结石90.0%(27/30),中段结石100.0%(4/4),上段结石83.9%(26/31).手术时间15~75min,平均24min.术后住院时间3~5d,平均4.5d.所有手术无1例发生输尿管损伤,如输尿管穿孔、断裂、粘膜撕脱,无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具有高效、安全、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输尿管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但输尿管开口狭窄、结石下方输尿管扭曲、结石漂移是影响手术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