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抑癌基因P16在肺鳞癌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16基因产物在肺鳞癌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本组56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癌37例,腺癌19例。用免疫组织化学PCR法检测患者肺癌新鲜标本p1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6例肺癌标本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9%(33/56),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其阳性表达率41.4%(12/29)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16阳性表达率为77.8%(21/27),P<0.01)。P16蛋白阴性表达者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9.7%、44.1%,显著低于p16蛋白阳性表达者85.2%、71.8%。结论 p16蛋白表达与肺鳞癌和肺腺癌的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p16蛋白状态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Rb和 p16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6 7例经手术治疗的肺腺癌病人的肺癌组织石蜡切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pRb和 p16的表达。 结果  6 7例腺癌中 ,2 6例pRb表达缺失 (38 8%) ,31例 p16表达缺失 (4 6 3%)。pRb和 p16缺失率与肺癌组织恶性度、进展程度明显相关。特别是 pRb和p16均缺失病人的 5年生存期明显缩短。 结论 pRb和p16检测可用于判断肺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33ING1 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胰腺癌、癌旁组织与胰腺良性病变标本,应用组织芯片(又称组织微阵列)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33ING1、P53和MDM2在胰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33ING1在胰腺癌与癌旁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7.2%(129/167)、60.4%(61/101).P33ING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和神经受累显著相关(P<0.05);P53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淋巴结转移和神经受累均显著相关(P<0.05);MDM2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显著相关(P<0.05).胰腺癌组织中P33ING1与P53、MDM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P33ING1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33ING1与P53及MDM2的联合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原发前列腺癌中p2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RT-PCR的方法检测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p21的表达.结果 在67例前列腺癌组织中,有31例(46.29%)表达p21 mRNA;癌旁正常组织中,有49例(73.13%)表达p21mRNA.将前列腺癌组织分成2组,分别是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在41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病例中,p21 mRNA表达13例(31.71%).在26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p21 mRNA表达18例(69.23%). 结论 p21在原发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明显减少;P2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相似文献   

5.
杨波  房新志 《山东医药》2010,50(18):48-49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p73、BRCA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5例NSCLC组织、65例癌旁组织中的p73、BRCA1蛋白。结果NSCLC组织中p73、BRCA1蛋白阳性率(66.96%、60.8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3.07%、15.38%),P均〈0.05;p73、BRCA1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均〉0.05),p73与BRCA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194,P〈0.05)。结论NSCLC组织中p73、BRCA1表达上调在NSCL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p16基因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45例NSCLC组织、21例肺正常组织hTERT和p16基因甲基化的表达.结果 NSCLC、正常肺组织hTERT mRNA的表达分别为2.854±0.728、2.042±0.3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组织、肺正常组织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57.8%、14.3%(P<0.01).hTERT mRNA与NSCLC病理类型相关,p16基因甲基化与NSCLC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 05).结论 hTERT与p16基因甲基化存在相关性,hTERT和p16基因甲基化的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X-2和MMP-2在66份NSCLC及12份正常肺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NSCLC组织中COX-2、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5%、42.4%,而正常肺组织中无表达;COX-2、MMP-2与NSCLC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年龄、肿瘤体积、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两者明显相关(X2=8.262,P<0.05).结论 COX-2、MMP-2在NSCLC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其在肺癌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世栋  徐美林 《山东医药》2011,51(8):17-19,F0003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核转录因子(NF-κB)p6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5例NSCLC(NSCLC组)和27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HMGB1、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HMGB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48.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NF-κB p65蛋白在NSCL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44.2%)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22.2%)(P〈0.05)。HMGB1和NF-κB p65在转移组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1)。HMGB1和NF-κB p65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两者的表达均与NSCLC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HMGB1与NF-κB p65的高表达可能与NSCLC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BMP-2的蛋白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BMP-2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为67%,正常肺组织无阳性表达,P〈0.01。BMP-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临床分期有关。结论 BMP-2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33ING1对pcDNA3.1-p33ING1转染后的HepG2肝癌细胞p21WAF1/CI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和转染组;将pcDNA3.1-p33ING1及空载质粒pcDNA3.1转染到HepG2细胞中,最终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RT-PCR检测p33ING1表达;RT-PCR和免疫组化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Blood, urine, stool, breath, money,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Vaira D  Vakil N 《Gut》2001,48(3):287-289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EVH)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经验。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采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做为CABG血管材料患者352例。手术方式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17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5例,其中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18例,二尖瓣置换6例,主动脉瓣置换6例,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2例。结果 术后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18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0例,围术期心肌梗死6例,低氧血症6例,精神异常3例,皮下隧道内血肿、下肢肿胀疼痛3例,皮肤灼伤2例。术后死亡4例 (1.13%),原因为低心排出综合征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心室颤动1例,大面积脑梗死l例。结论 加强术后监护及治疗,及时纠正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积极防治术后心律失常等均为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其作为一种微创取血管的方法,是安全和值得推荐的大隐静脉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rare earth (RE) ions have extensively been studied because of their high potential applications to the reprocessing of used nuclear fuels and RE-containing material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fully investigated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RE(III) (La, Ce, Pr, Nd,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and Yb) ions over a Ni sheet electrode in 0.1 M NaClO4 electrolyte solution by cyclic voltammetry between +0.5 and −1.5 V (vs. Ag/AgCl). Amperometry electrodeposition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between −1.2 and −0.9 V to recover RE elements over the Ni sheet. The successfully RE-recovered Ni sheets were fully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 The newly reported recovery data for RE(III) ions over a metal electrode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RE element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