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父母是最无私的,他们常说:“自己苦点没什么。只要孩子不受苦就行。”不管生活多么艰苦,父母总要为孩子撑起一片天,让孩子吃得好,穿得满意。可是许多时候.孩子并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他们仍对自己的消费上不了档次耿耿于怀。贫家养娇子现象现在很普遍,这种现象的产生其实也不能怪孩子,因为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家底,也就无法理解父母的苦心.更难有什么家庭责任感了。  相似文献   

2.
不少父母说,我们看过了不少有关书籍,知道独生子女的很多问题是父母长期养育方式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也懂得了要给他们独立的机会。问题是,他们现在进入了两难状态:留下来,留在孩子的身边陪读会强化孩子的依赖心理;离开孩子,给他们独立的机会.让他们尝试独立的生活方式,可他们目前的这些行为连最起码的正常生活都得不到保证,如此之多的现实问题和糟糕的情绪状态又怎么能投入正常的学习之中呢?于是,这些父母也感到很苦恼,他们十分疑惑地问: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竞争的社会里,父母们的期望往往都会过高,他们总是期望孩子有天赋、聪明、什么都比别人好,最好还能是位神童。许多父母都会认为人生就是要追求成功,没有成功谈不上快乐,为了成功,即使让孩子们先“痛苦”若干年也在所不惜。“梅花香自苦寒来”嘛!于是一旦为人父母,一个问题就摆在了面前:孩子的人生开始了,这一生我是该让孩子快乐,还是该让孩子成功?若选择成功,孩子无疑会被辛苦,而选择快乐,就怕孩子快乐了,却又会变得没“出息”。所以,绝大多数父母虽然知道快乐是孩子一生的财富,但仍然舍弃了成功的诱惑。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父母以为.青春期发育前的孩子不能涉及性问题.其实不然。幼龄孩子若焦虑感较多,就可能导致他们对性问题的注意或者手淫行为增多。这种情况可能完全与他们自身的性发育无关.而是由其他刺激造成的。例如,孩子的亲人患重病或死亡:父母一方或双方情绪忧郁:母亲生了弟弟或妹妹;孩子学业功课负担重;或者因调皮而受惩罚等等。这些都可能构成或加重孩子的精神压力,而他们又太小.还不善于把心理的感受表达出来.有可能用手淫转移、缓解焦虑感.从“自体娱乐”中找快乐和安慰。  相似文献   

5.
秦岭 《健康生活》2007,(19):50-50
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家庭里,有一对双胞胎小男孩,这对双胞胎—个非常悲观忧郁.另一个则很乐观。他们的父母把他们带到心理医生那里看病,想让悲观的孩子快乐起来。并使乐观的孩子能够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和各种障碍。心理医生为他们做了一个试验:悲观的孩子被锁进一个放着五光十色的各种玩具的房间里.乐观的孩子被锁进一个装着成堆马粪的屋子里。  相似文献   

6.
送孩子上幼儿园是许多父母遇到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幼儿园门口上演“十八相送”——孩子哭哭啼啼,抓着父母大腿不放,父母不晓得说了几十遍“再见”,最后还是舍不得,抱着孩子一起掉眼泪。有什么方法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让他们开心上幼儿园呢?以下7招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健康人生》2006,(5):26-27
美国小儿科研究院建议4岁以下儿童的父母,不要再让他们的孩子过早地开始学习游泳,因为这一年龄段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还不适合接受游泳训练。  相似文献   

8.
肖雪  黄烨 《健康世界》2006,(1):54-55
父母逐渐老了,你不但担心他们生病,还要关注他们是不是快乐,就像操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可老人身心的脆弱,让他们越求越害怕孤单,也越来越依赖孩子的陪伴和照顾,甚至还不自觉地干涉你的生活,这无疑给你增添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如何帮助他们走过孤独,克服依赖心理,享受晚霞的美丽,是你迫切需要解决的家庭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李利 《健康人生》2012,(2):40-41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应该远离厨房,因为厨房有火器、刀具等物品,会对孩子产生危害,特别是年纪小的宝宝.其实,厨房不一定只能是孩子的禁地,也可以是孩子学习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课堂.让孩子早点接触厨房,不仅能让他们得到最质朴、最原始的乐趣,增进宝宝与父母的感情,还能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月分享     
《时尚育儿》2013,(6):24
海外资讯加拿大孩子的家务活在加拿大,大多数的孩子都有家务活。从孩子稍稍懂事开始,父母就会有意识地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因为父母们都认为:要让孩子有责任感,就得先给他们责任,让他们去承担。做家务事就是最好的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11.
章剑和 《健康世界》2000,8(1):14-14
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几岁时、很愿意缠着父母谈他们的想法,节假日也极愿意跟随父母外出,但到了十几岁之后,孩子就变得让父母难以理解,诸如不听劝,好顶嘴,和父母不亲近,很难沟通。孩子有了问题或想法,首先与朋友们谈,接着可能是老师,最后不得已才找父母.即使找父母,也是三言两语。  相似文献   

12.
每一位父母都期待着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成功,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多给孩子一些关爱。但是,许多父母付出的爱心都常常不被孩子理解,甚至招来他们的反感和对抗。许多家长对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感到困惑。心理学家认为:爱不仅仅是关心,爱还需要具有爱的能力。父母给予孩子心理成长所需要的有能力的爱,是孩子成功的助力;违反孩子心理所需要的缺乏能力的爱,不但是孩子成功的障碍,甚至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父母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按照孩子自身的需要,给予他们有效的关爱,会有助于孩子的成功。一些考生家长自从孩子进…  相似文献   

13.
邻家的孩子从小就有哮喘.让其父母受尽“折磨”。后经人指点.孩子爸爸便让他坚持冷水浴。几年下来.孩子不但病好了,身体也特棒。  相似文献   

14.
不少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才,不仅要求孩子牢牢地掌握课夺知识,而且还大量购买各科辅导读物和各类丛书,强迫孩子长时间伏案学习,有的甚至连孩子吃东西时也不放过,一定让孩子“做完××练习”之后再吃。这样时间—长,不但不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反而会使孩子见到书本就心慌,拿起笔来就头疼,出现”智力厌食症”.  相似文献   

15.
奠愁  林怡 《自我保健》2013,(9):64-65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是每个父母都期待的,他们期待自己的孩子可以与众不多,多才多艺,可以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有着不一般的竞争砝码,因此父母不惜重金将孩子们送到兴趣班,专家指出:“孩子的兴趣教育一般在3岁前以感受体验为主,3岁后再重点选择学习。”父母应该注意的是孩子兴趣班的选择,应以他们的意愿为主,同时也要借鉴孩子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倒行逆施只会换来父母和孩子的一声叹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健营养》2011,(11):12-12
现在的父母常常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都尽可能地让孩子在读小学前就学各种文化课。早教课程化可能造成儿童厌学恐学。重要的是不是单纯教孩子什么东西,而是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感到学习是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现在父母们都退休了,生活比较清闲,遇到老同事、老邻居总是要聊上好一会儿,和亲朋好友讲述自己的生活。对于父母们来说,他们的共同话题就是孩子,谈谈孩子的成就会让他们感到幸福,但是也会让他们产生攀比的心理,’拿孩子作比较,别人生活幸福就会很羡慕,回家再对自己的孩子夸奖人家的孩子多么多么好,让孩子心里有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18.
周明 《健康生活》2010,(2):58-58
如果你很幸运,在童年时就感受到父母的爱,你可能会很自然地将这种爱传递到孩子身上。很多入在自己的童年少年时期没有深刻地感到父母的爱,所以他们现在就担心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爱。可怜天下父母心,但仅仅爱孩子是不够的,确实父母们还需要学习表示爱、传达爱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怎样教育孩子自立自强,不仅是学校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也是家长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现介绍外国一些做法。 德国教育孩子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孩子的“勤奋、正直、乐于助人、作风正派、行为规矩”。因此,父母们从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他们将子女视作独立的个体,给他空间,让孩子学习作为独立的人应该做的事。譬如,在孩子一周岁左右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随着孩子年龄和能  相似文献   

20.
聂杰 《家庭保健》2014,(10):49-49
提供情感支持。这是父母最需要的帮助,他们希望孩子能知道自己的想法。应向父母询问他们是否遇到了来自任何人或事的困难和障碍。如果父母不慎做错事情,子女不应生气指责,而要安慰,让老人不必再担心;如果子女做错事情,要及时向老人道歉,避免他们生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