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调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运动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248例,采用心脏病运动恐惧量表、活动特异性平衡信心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及家庭关怀指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248例患者中,男性126人(占50.8%),女性122人(占49.2%);平均年龄(74.19±11.65)岁。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运动恐惧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Z=26.326,P<0.001)、职业状况(Z=9.323,P=0.009)、居住情况(Z=26.990,P<0.001)、跌倒史(Z=2.976,P=0.003)、脑卒中复发次数(Z=24.996,P<0.001)、心功能分级(Z=32.097,P<0.001);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跌倒史、脑卒中复发次数、心功能分级、运动自我效能、家庭关怀指数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患者运动恐惧水平总变异的37.6%。结论:...  相似文献   

2.
3.
吴毅 《疑难病杂志》2021,(7):726-730,735
心房颤动(AF)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相对更容易发生血栓栓塞或出血.随着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的逐渐应用,临床医生及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除抗凝治疗外,非抗凝药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也逐渐进入临床.文章就心房颤动合并慢性肾脏病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房颤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将纳入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成房颤组(40例)和非房颤组(46例),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健康卒中评分(NIHSS)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值,平均住院日,早期死亡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房颤组的NIHSS评分、平均住院日和早期死亡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高龄、房颤是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男性、高龄、糖尿病、房颤和高NIHSS分值是早期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房颤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严重中风和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评估和干预房颤高危人群对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6.
7.
8.
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相关因素并加以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0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合并ARF,患者占同期慢性肾脏病患者(152例)的26.7%,其中男25例,女17例,合并ARF主要病因:感染,药物性肾损害,高血压未有效控制.结论 慢性肾脏病基础上合并ARF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有些学者发现,慢性缺血性。肾脏病(chronic ischemic renal disease,CIRD)可能是中老年(尤其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1]西方国家中CIRD占终末期肾病(ESRD)15%~20%。正是由于CIRD发病的普遍性及病情的严重性,近年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慢性缺血性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包括轻度肾损害在内的慢性肾脏病(CKD)对冠心病(CAD)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心血管内科和胸外科符合入选标准的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冠脉造影为冠心病的诊断依据,对确诊为冠心病的579例患者,结合其再住院情况及随访情况,了解冠心病患者目前有无主要临床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梗死、心力衰竭、晕厥、脑卒中、死亡等情况.将患者按肾功能损害程度(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分为4组,比较不同程度的慢性肾脏损害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结果:不同肾功能水平相比,冠心病的各种临床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别;肾功能越差,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发生率越高.结论:肾功能损害程度与冠心病患者危险呈正相关,随着肾功能损害程度加重,冠心病的各种临床事件发生率越高,其预后也越差.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日本Aloka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97例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 97例CKD患者中,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增厚者32例(33.0%),有颈动脉斑块形成者15例(15.5%).IMT增厚的患者中有1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3/32,40.6%),IMT正常者中有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65,3.08%),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颈动脉斑块患者中有11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1/15,73.3%),无颈动脉斑块患者中只有4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4/82,4.88%),两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发生和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者比较,年龄、平均动脉压、血糖、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及清蛋白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酰甘油、肾小球滤过率、C反应蛋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应用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IMT及斑块形成情况,能够早期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肌钙蛋白(cTn)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表现,并探索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高危胸痛患者;根据肾功能水平分为CKD+组126例、CKD-组272例,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分为AMI+组122例、AMI-组276例。通过病历系统收集各组患者临床基线情况及相关血液化验结果,所有化验均要求在入院12 h内完成。结果 在未发生AMI的患者中,CKD+组cTnT较CKD-组升高(P<0.001),且cTnT与eGFR存在中等强度的负相关关系(rs=-0.501,P<0.001);但cTnI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72)。在CKD患者中,cTnT诊断AMI的最佳界值为0.177μg/L,cTnI为0.415 ng/mL;cTnI诊断特异度较cTnT更高。cTnT与cTnI联合诊断模型为P=eY/(1+eY),Y=6.928(cTnT)-0.5(c TnI)-1.491,其AUC值高于单个c Tn。结论 CKD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1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确定有无房颤,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房颤组及非房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与缺血性卒中(CIS)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巴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IS患者103例,记录其年龄、性别、血清肌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将患者分为有CKD(34例,eGFR≥60 mL·min-1·1.73m-2)组和无CKD(69例,eGFR<60mL·min-1·1.73m-2)组;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62例,mRS评分≤2分)组和预后不良(41例,mRS评分>2)组,对各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进行伴发CKD和CI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蛋白尿和IMT≥1.3mm均为急性CIS伴发CKD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273、1.237、1.308、1.347,均P<0.05),而IMT<1.0mm则是独立保护因素(OR0.443,P<0.05)。糖尿病、糖尿病前期、CKD(eGFR<60mL·min-1·1.73m-2)、蛋白尿均为急性CI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497、1.420、2.051、2.546,均P<0.05)。结论伴有CKD的CIS患者共存病较多,CKD是CI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与CIS的部分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并对CIS短期预后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ure, LAA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该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心内科接受LAAC的17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02例患者无慢性肾脏病(A组),76例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B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后3、6、12个月的器械相关血栓(device-related thrombsis, DRT)发生率、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和大出血发生率。结果与非CKD组患者相比,CKD组年龄[(77.04±6.37) vs (72.26±7.57)岁,P<0.001]、高血压比例(86.8% vs 65.7%,P=0.001)、心力衰竭比例(34.2% vs 13.7%,P=0.001)、CHA2DS2-VASc评分[(5.04±1.31) vs (4.42±1.57)分,P=0.005]和HAS-BLED评分[(3.53±0.95) vs (2.75±0.85)分,P<0.001]均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D组植入成功率为100%;非CKD组有1例术后出现封堵器脱落,封堵器植入成功率为99.0%。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内心包填塞发生率、其他大出血发生率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45~60d随访时,两组患者DRT发生率、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大出血发生率及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大出血发生率及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合并慢性肾脏病行经皮LAAC具有较高的植入成功率,对预防血栓栓塞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老年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肾毒性药物21例(40.4%),严重肺部感染11例(21.2%),心力衰竭6例(11.5%),尿路梗阻5例(9.6%),手术并发症和恶性高血压各4例(7.7%),肺心病和急性胰腺炎各1例(1.9%)。经相应治疗,治愈及好转40例(75.5%),长期维持血液净化4例(7.7%),病情恶化自动出院3例。治疗期间死亡6例(11.3%)。结论重视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危因素的控制和积极干预,是预防其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慢性肾脏病发生状况.方法 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111例,根据其肌酐清除率(GFR)结果分为慢性肾脏病(CKD)组[GFR<60 ml/( min·1.73 m2)]和非CKD组[GFR≥60ml/(min·1.73 m2)],分析CK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CKD发生率为38.74% (43/111).80岁以上患者,CKD比例在52.17% (36/69);85岁以上CKD比例在68% (17/25);90岁以上的患者100%( 6/6)均伴有CKD.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CKD的惟一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CKD比率增高,且与患者年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年龄越大,发生CKD的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18.
黄尚能  凌霄 《右江医学》2009,37(1):103-105
心房颤动(Af)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显著增加。Af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在老年人群中,脑卒中已成为Af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Af的治疗有三个主要目标:控制心室率、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以及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而Af的防治仍然是当前心律失常治疗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一大难题。现代研究认为,对所有心房颤动患者应尽可能地给予复律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应给予积极抗凝及溶栓等治疗。现就近几年来Af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鲜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113-114,116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治的120例因心房颤动而就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病因及发病情况。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纤颤的发病率增高;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血压伴糖尿病均为心房纤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原因,持续性房颤患者也比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大。结论影响心房颤动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因素主要有高龄、冠心病、高血压、持续性房颤以及高血压伴糖尿病。抗凝治疗的效果能够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刘健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13):18-20
缺血性卒中是一组由不同病因、不同危险因素和不同病理改变的突发血管事件构成的脑血管疾病。它在美国和欧洲是第三杀手,在中国则是首位死亡原因。它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二位死亡原因,而卒中的死亡率是急性心梗的4~6倍。WHO按现在卒中死亡率预测,到2030年卒中年死亡人数将增加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