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冠脉钙化病变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我中心2012年7月-2013年1月7l例冠心病患者(71处靶病变),利用血管内超声分析冠脉斑块特征、评估支架植人情况。观察钙化组与非钙化组介入操作特征、即刻疗效和院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ior adverse cardiacevents,MACE)。在钙化弧度≤180°和〉180°的病变中,对比钙化长度比〉0.5与钙化长度比〈0.5介入治疗即刻疗效。结果71处靶病变中43处钙化病变,28处非钙化病变。钙化组术后最小支架直径、最小支架横截面积明显小于非钙化组,预扩比例明显增高(P〈0.05),支架膨胀指数亦小于非钙化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在钙化弧度≤180°病变中,长钙化组支架膨胀指数明显低于短钙化组(P〈0.05)。在钙化弧度〉180°的病变中,长钙化组钙化弧度明显大于短钙化组,且支架膨胀指数倾向于小于短钙化组。所有患者均无院内MACE发生。结论冠脉钙化病变影响了支架的充分扩张;钙化弧度≤180°时,如钙化长度比〉0.5,则支架的扩张明显受限;钙化弧度〉180°时,长钙化病变往往伴随着大弧度钙化,其支架膨胀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主动脉瓣钙化(AVC)和冠状动脉受累程度的关系。方法:分析313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的冠状动脉单支受累、2支受累及3支受累在AVC组和非AVC组的构成比。结果:AVC组和非AVC组的冠脉单支病变构成比分别为23.2%、44.4%,2支冠脉病变构成比分别为27.2%、41.4%,3支冠脉病变构成比分别为49.7%、14.2%。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受累程度与AVC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宗振方 《医学综述》2012,18(17):2854-2856
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已在临床应用40多年。它只能反映血管腔被造影剂充填后的轮廓,不能真实地反映血管腔的狭窄程度。因此,CAG检查对于冠心病的评估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血管内超声(IVUS)能对血管定量分析,对斑块定性分析、指导或评价支架置入过程。随着冠心病支架置入技术日趋广泛的临床应用,人们发现支架贴壁不良及支架内血栓形成使患者再次面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IVUS能充分评估冠状动脉管壁、管腔及病变性质,有利于病情的充分评估及支架选择、支架释放应用。现就IVUS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与PTCA夹层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连群  陈良华 《海南医学》2002,13(12):147-148
目的:探讨老年人冠脉病变钙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本文对784例老年和586例中年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及PTCA治疗。结果及结论:高龄和严重狭窄是冠脉钙化重要因素,而钙化与PTCA术中并发症,特别是夹层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血运重建手段,极大地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但是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介入治疗的难点。近年来,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影像技术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钙化病变的认识,同时介入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发病机制、影像特点、治疗现状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7.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超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能够对冠心病的血管病变进行精确的定性和定量评价,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相比,能更加可靠地指导临床决策。尤其对于冠状动脉的临界病变,可以精确地测量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评价病变的性质、斑块的易损情况,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从而决定是否置入支架,以及评价支架置入的效果。总之,其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的有效补充,对临界病变的介入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高 ,如何运用血管内超声心动图 (IVUS) ,协助诊断并指导介入治疗冠心病成为目前提高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前沿课题。以往冠脉造影(CAG)是冠心病诊断及治疗的“金标准”。但CAG只能显示血管长轴的管腔投影影像 ,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长度和狭窄程度的判定 ,以及确定初步治疗方案起一定作用。但对管腔的实际形态无法分辨 ,对病变位于腔内或壁内无法区别 ,无法了解血管内斑块的组织结构特性。所以CAG对冠脉狭窄病变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的检测常常出现低估现象。IVUS可以弥补CAG的不足 ,它对冠脉血管…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逐渐成为我国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每100位40岁以上的中国人就有4~7例患病。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微创支架置入手术,随着近年来的临床应用、开发研究和不断完善,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痛苦小且恢复快等优势,但临床应用中仍存在并发症,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较高等不足。对此,本文对PCI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为指导PCI术治疗冠心病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属血管再通术的范畴,是心肌血流重建术中创伤性最小的一种.临床最早应用的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其后还发展了经冠状动脉内旋切术、旋磨术和激光成形术等,1987年又开发了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这些技术统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PTCA和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杜志民 《海南医学》2002,13(12):34-36
冠脉钙化病变是指钙质在冠状动脉管壁组织或粥样硬化斑块内沉积 ,X线透视呈部分布头X线的高密度影像 ,其分布与冠脉走行一致 ,并随心脏跳动而摆动。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内膜钙质沉积的主要原因。动脉硬化的程度与钙化程度关系密切。冠心病患者冠脉病理解剖检查时约可发现 80 %的病变有不同程度的钙化 ,但冠脉造影时仅 15 - 6 0 %的病变可见合并钙化。IVUS检查可发现 6 0 - 70 %的病变合并钙化。EBT(电子束断层扫描 )时对钙化程度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如EBT冠脉钙化积分为零 ,几乎可以否定冠脉粥样硬化的存在。EBT冠脉钙化积分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影像学特点及介入治疗研究状况.方法 以国内外文献为依据,综述钙化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结果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对钙化病变的识别优势明显,冠脉内超声较冠状动脉造影更准确.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单纯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旋磨切除术、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定向旋切术等介入治疗方法均有局限性.结论 在球囊预扩张的基础上支架植入也是钙化病变常规选择,严重钙化者,旋磨术显示出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7~12月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49例(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47例(对照组)行64层MDCT冠脉钙化积分扫描,其中30例(冠心病25例,对照组5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分为<50%、50%~75%和>75%3组,并对冠状动脉的最大狭窄程度和相应血管的钙化积分值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96例观察对象中,四大分支血管以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钙化积分最高。冠心病组的总钙化积分平均为(462±314)分,对照组钙化积分为(83±52)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50%~75%和>75%3组不同患者中,钙化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出现钙化冠脉血管中,管径的最大狭窄程度和相应血管的钙化积分值存在中等程度的直线相关(r=0.445,P<0.01)。结论冠脉钙化积分作为一种有效、无创的检查手段,虽然不能完全准确评价冠脉狭窄度,但是通过筛查冠心病高危人群,可以大大节省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靶病变钙化与相关凶素的关系。方法50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采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IVUS—VH)测量冠脉靶病变钙化负荷,结合相关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寻找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靶病变钙化与尿酸(P〈0.01)、碱性磷酸酶(P〈0.01)、骨结合蛋白(P=0.027)呈正相关性,与骨保护素(r=-1.1229,P=0.0242)呈负相关。结论尿酸、碱性磷酸酶等因素可能影响冠脉钙化。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也是全球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介入治疗是目前冠心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其便于操作,危害性相对较小,术后恢复所需时间短,在突然发病的情况下可以迅速血管重建。该文简要介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郭玉军 《医学综述》2012,18(9):1405-1407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将光学技术与超灵敏探器合为一体,应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的断层成像诊断技术。它采用低相干的近红外光线从组织反射回来的不同光学特征进行组织分析成像,成像速度快,其分辨率接近组织学水平,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血管腔内成像技术。近年来研究显示,OCT较血管内超声可更清晰地显示内膜下的病变或斑块,有利于临床对易损斑块、血栓、钙化、夹层、支架及支架表面的内膜增生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判断,OCT还能通过钙化层对钙化后的组织清晰显像。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已经逐渐成为对人类生命健康的最具危险性的疾病之一,关于冠心病的预防与诊断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最主要的类型,而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指标。对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测定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对于冠心病的预防及准确诊断,尤其是非典型冠心病的及早诊断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211例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以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局部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沙袋压迫。结果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5例,室颤1例,造影剂反应3例,穿刺部位血肿形成4例,动静脉瘘1例,栓塞并发症1例。选择性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手段,其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后扩张应用于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临床疗效.方法:血管造影成功的老年钙化病变冠心病患者107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2例行常规支架球囊释放支架术,后扩张组55例于支架常规释放后以非顺应性球囊行高压后扩张,观察两组术...  相似文献   

20.
张梅  张运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0,21(6):531-533,553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及评价介入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血管内超声对41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了研究。并观察了介入性治疗前后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 血管内超声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测量血管面积、管腔面积和面积狭窄率;血管内超声对斑块检出的敏感性高于冠脉影检查。血管造影低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后血管腔面积和血管面积增加(P〈0.05)。结论 血管内超声为定性和定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和介入性治疗效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