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血光量子治疗简称血疗,自血在体外经紫外线照谢充氧后回输给病人,可使血中丙酮酸、胆红素、葡萄糖、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和脂肪浓度降低:红细胞渗透压抵抗力增加,不易溶血,凝集力降低,不易形成缗线状,单个细胞体积增大,呈球状,易与空气中氧结合:血黏度降低,红细胞、血小板聚集作用下降,促进血流加快:蛋白水解和脂解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
中期因子(midkine,MK)作为肝素结合因子家族的成员,在胚胎期广泛分布,出生后局限于特定部位,在神经生长、血管生成、肿瘤发生、组织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它参与调节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已成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治疗中颇具前景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是一种在生理条件下血液中天然存在的抗凝物质,通过作用于依赖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对体内凝血系统起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TFPI可对多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发挥作用,其中对于冠心病(coro...  相似文献   

4.
核因子κB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核因子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基因多向性转录因子,调控着一系列有关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和细胞生长、发育等细胞基因的表达,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调节和控制核因子κB的活性是一个理想治疗靶向,将通过多重环节起效,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影响老年人和部分中年人健康,导致死亡的重要疾病。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合乎国情的既经济又能从根本上减步冠心病发病率的预防措施,具有症状的冠心患,不管是否发生过心肌梗塞,近年来,国内均已注意到进行综合性的康复治疗。(1)运动疗法:可降低血脂、减步肥胖,增强体力,则能预防冠心病,并减少心肌梗塞复发和猝死。(2)自然因子疗法:它不仅仅对部分系统器官起作用,而且具有全身性作用,可使冠状动脉循  相似文献   

6.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是细胞因子超家族转化生长因子-β中的成员。在生理条件下GDF-15在心肌中呈弱表达,而在诸多病理条件下其表达水平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DF-15水平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很有价值的预后标志物。此外,GDF-15对心肌细胞具有内源性抗肥厚和拮抗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性质。GDF-15正在成为评估和管理心脏病患者的一种很有前途的生物学标志物,并对心肌细胞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人生长激素(GH)的病理生理学及它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预防中所起的作用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超声治疗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治疗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国干,崔勇,综述刘汉英,蔡如升审校自五十年代以来,超声诊断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疾病的;临床诊断率,为心脏病得以正确的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然而,超声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以及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9.
TNF 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 ,它参与介导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来的研究表明 ,TNF α可有成熟的心肌细胞本身分泌产生并参与多种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仅就TNF 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在治疗中的潜在意义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低氧诱导因子(HIF)为缺氧敏感性转录因子,是细胞对缺氧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可诱导炎症、脂质代谢、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调控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发展。该文综述了近年来HIF在CVD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讨论HIF对血管构成细胞类型的作用及机制以及与CVD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为解析CVD的发病机制和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旨在为进一步了解HIF在C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并为设计靶向HIF的新型有效治疗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疾病是全人类的主要健康杀手,其预防及治疗已成为医务及科研工作者致力研究并改进的对象.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众多,标准的治疗方法常难以对所有患者奏效,有时还可能带来危害.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人类基因和基因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大量心血管疾病相关特异遗传变异及特征被发现,其内在致病机制逐渐明确.基于基因学的个体化治疗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正稳步开展,有望成为心血管病的最佳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γ-谷氨酰转移酶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氨酰转移酶(GGT)是谷胱甘肽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中,主要参与细胞氧化还原调控、炎性反应等过程。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了血清GGT水平升高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CVD)相关,本文简述了血清GGT水平与CVD相关性,指出血清GGT水平与CVD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促血管新生疗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治疗策略,可能为难以接受传统血管重建治疗的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模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已知最强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在促血管新生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VEGF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关系以及VEGF基因疗法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疾病是影响人类寿命的主要疾病,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这一疾病的分子水平认识更为深入,有研究表明假基因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假基因是与亲本基因高度同源的非编码基因,因无蛋白质编码功能,曾被称为"垃圾基因",与亲本基因的高度同源性使两者难以鉴别。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假基因的鉴定技术逐渐成熟,研究表明假基因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通过综述假基因的定义、鉴定、功能及在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加深心血管疾病研究者在这一领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农村体力活动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利用甘肃榆中农村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体力活动量采用梅脱-小时(MET-hr)为定量单位。结果本次研究有效问卷1087份。男女间文化程度和年收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率和吸烟率有显著差异(P〈0.01)。劳作、家务、运动和交通体力活动中,农民的劳作日均活动量最高。高血压人群及中心性肥胖人群的劳作和日均活动总量分别低于非患病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交通和休闲运动量与各类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调整人口学特征后,劳作活动量和日均体力活动总量的增加对中心性肥胖有保护作用,运动量越大保护作用越强(P〈0.05);同时高强度的劳作或增加日均活动总量对超重/肥胖有保护作用(P〈0.05)。结论我国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居民运动情况不同,国内应针对不同人群的体力活动特点制定指南,引导我国居民积极参加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16.
17.

Purpose

To derive and validate a single metric of activity tracking that associates with lower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Methods

We derived an algorithm, Personalized Activity Intelligence (PAI), using the HUNT Fitness Study (n = 4631), and validated it in the general HUNT population (n = 39,298) aged 20-74 years. The PAI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ex-specific groups (≤50, 51-99, and ≥100), and the inactive group (0 PAI) was used as the referent. Hazard ratios for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were estimated using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regressions.

Results

After >1 million person-years of observations during a mean follow-up time of 26.2 (SD 5.9) years, there were 10,062 deaths, including 3867 deaths (2207 men and 1660 women)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en and women with a PAI level ≥100 had 1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7%-27%) and 23% (95% CI, 4%-38%) reduc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inactive groups. Obtaining ≥100 PAI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lower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in all prespecified age groups, and in participants with know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all P-trends <.01). Participants who did not obtain ≥100 PAI had increased risk of dying regardless of meeting the physical activity recommendations.

Conclusion

PAI may have a huge potential to motivate people to become and stay physically active, as it is an easily understandable and scientifically proven metric that could inform potential users of how much physical activity is needed to reduce the risk of premat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eath.  相似文献   

18.
凝溶胶蛋白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溶胶蛋白是一种钙依赖性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对肌动蛋白进行切割、加帽、成核以调节细胞骨架结构和细胞的运动及代谢过程,还参与对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的调控。大量研究表明凝溶胶蛋白与临床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本文重点介绍了凝溶胶蛋白做为潜在的疾病分子标志物或治疗靶点与血小板活化、冠心病、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20.
心血管疾病仍是中国人群死亡的首要因素,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将是不得不面对的一项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穿戴远程监测设备在医疗领域的探索取得重大突破。现着重介绍目前可穿戴远程监测设备在几种常见心血管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不足之处,对可穿戴远程监测设备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