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年龄适应性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SOFA)、儿童死亡危险评分(PRISM Ⅲ)、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在儿童严重脓毒症中的预测价值和使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分析收治的193例严重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最终结局将患儿分为存活组(n=151)和死亡组(n=42)。根据入院24 h内各指标的最差值进行pSOFA、PRISM Ⅲ、PCIS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评分系统预测脓毒症死亡风险的效能,平滑曲线拟合分析各评分系统的相关性和阈值效应,决策曲线分析(DCA)各评分系统的使用价值。结果 ROC分析示PCIS与pSOFA预测价值相当(P=0.182),PRISM Ⅲ与pSOFA预测价值相当(P=0.210),但PRISM Ⅲ优于PCIS (P=0.045)。3种评分系统与预后的拟合程度为PRISM Ⅲ > pSOFA > PCIS。DCA分析显示当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风险分别为0.4和0.6时,使用3种评分系统作为紧急干预决策依据,患儿的标准净受益(SNB)为SNB (pSOFA) > SNB (PRISM Ⅲ) > SNB (PCIS)。结论 3种评分系统对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作为临床决策辅助工具可使患儿从中受益,pSOFA优于PRISM Ⅲ和PCIS。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儿61 例,按PCIS 评分标准分为非危重组(n=18)、危重组(n=20)和极危重组(n=23)。入院24 h 内检测患儿血清PCT、C 反应蛋白(CRP)、乳酸(LA)含量及血常规,比较上述指标在不同危重程度患儿中的差异;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检验PCT 与PCIS 及血清各指标相关性;再依据患儿的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n=39)和死亡组(n=22),比较PCT、PCIS 评分及其他血清指标在不同治疗结局患儿中的差异。结果 非危重组PCT 和CRP 水平均低于危重组和极危重组(均PPPr=-0.63,Pr=0.73,P=0.003);死亡组PCT 和LA 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P结论 血清PCT 和PCIS 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脓毒症患儿PCIS 评分越低,血清PCT 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两者联合是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424 名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纳入该研究,其中存活390 例,死亡34 例。收集患儿PCIS 评分系统的相关生理参数及结局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PCIS 评分系统对并发症和结局的分辨力。结果 存活组患儿PCIS 评分明显高于死亡组患儿(P结论 PCIS 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症及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但根据现有评分体系不能充分反映重症手足口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儿童器官功能障碍评分2(PELOD-2)、儿童死亡风险评分Ⅲ(PRISM Ⅲ)、儿童序贯器官功能障碍评分(pSOFA)4种重症评分系统对脓毒症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12月入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159例脓毒症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患儿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后24 h内最差的生理指标计算PCIS评分、PELOD-2评分、PRISM Ⅲ评分及pSOFA评分。按照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按照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无脏器损伤)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CIS评分、PELOD-2评分、PRISM Ⅲ评分及p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97例(61.01%), 死亡组62例(38.99%);严重脓毒症组141例(88.68%)。PCIS、PELOD-2、PRISM Ⅲ、p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0.875、0.672、0.933(均P<0.05);PCIS、PELOD-2...  相似文献   

5.
应用评分评估儿科危重患儿病情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1例ICU患者于入ICU第1,3,7天同时作我国的小儿危重评分,国外的小儿死亡危险(PRISM)评分及评估器官系统功能衰竭情况,小儿危重评分与PRISM评分和器官系统功能衰竭呈高度负相关,存活和死亡组的小儿危重评分,PRISM评分,在入ICU的1,3,7天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将小儿危重评分从高至低分为~100,~80,~70三组,代表病情非危重,危重,极危重,将PRISM评分从低于高分为0~,  相似文献   

6.
镇静治疗是危重症患儿安全、舒适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镇静评估工具的准确选择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有效评估患儿的镇静水平,指导临床护理。本文就现存的Ramsay镇静评分、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舒适量表等6种较常用的重症监护室儿童镇静评估量表和相关的镇静护理理念进行综述,旨在为选择一种适合危重症患儿的镇静评估量表以及规范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评估儿科病人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180例急诊患儿在入院1、3、7d作PCIS和SIRS指标和检查。结果:PCIS越低,SIRS病例越多,d1,d3,d7 PCIS为87.1分,92分,94.2分(P<0.001),SIRS病例占50%,19.9%,差异显著(P<0.05),PCIS危重(-80分),极危重(-70分)组SIRS病例占83.3%,较非危重组(-100分)39.9%明显升高(P<0.0001),SIRS组PCIS低,病死率高(P<0.0001),SIRS病例PCIS≤80分时,病死率显著升高(P<0.01),与PCIS动态评估不同,持续SIRS病例病经无明显升高。结论:PCIS与SIRS在评估病情,反映病情演变等方面有较高的相关和一致性,生理学危害评估系统与SIRS有密切联系,SIRS病例PCIS≤80分,死亡危险明显增加,PCIS动态评估对全面评价患儿状态和预后非常有意义,SIRS应注重早期识别和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儿童慢性危重症(pediatric chronic critical illness,PCCI)的病因组成和转归。方法以2017年1月—2022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住院并达到PCCI诊断标准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病历资料及出院诊断,对其病因进行分类。收集并分析其住院期间相关临床资料。结果2017年1月—2022年12月儿童重症监护室3955例住院患儿中,有321例(8.12%)符合PCCI诊断标准。321例PCCI患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71.3%,229例),其次为意外伤害(12.8%,41例)、手术后(5.9%,19例)、肿瘤/免疫系统疾病(5.0%,16例)、遗传/染色体疾病(5.0%,16例)。321例PCCI患儿中,好转出院249例(77.6%),家属要求出院37例(11.5%),在院死亡35例(10.9%)。死亡病例中,感染占74%(26/35),意外伤害占17%(6/35),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占6%(2/35),遗传/染色体疾病占3%(1/35)。2017—2022年PCCI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疾病中的占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5)。321例PCCI患儿中,婴幼儿148例(46.1%),学龄前儿童57例(17.8%),学龄期儿童54例(16.8%),青春期儿童62例(19.3%),其中婴幼儿组占比最高(P<0.05)。以上4个年龄组在院病死率分别为14.9%(22/148)、8.8%(5/57)、5.6%(3/54)、8.1%(5/62),其中婴幼儿组病死率最高,但4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CI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疾病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其主要病因为感染及意外伤害,引起PCCI患儿死亡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PCCI患病人群以婴幼儿为主,婴幼儿患者在院病死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危重病例评分法预测PICU患儿的预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应用国内儿科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评价儿科ICU(PICU) 患儿的病情危重度,预计病死风险率,探讨死亡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6 年1 月~1997 年12 月PICU 的650 例住院患儿进行PCIS评分和资料分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逐步Logistic 回归筛选变量分析,根据评分值建立病死风险率预计公式1 ,并观察预计模型的准确性和对个体预后的判断能力。结果 死亡97 例,病死率14.9 % 。评分值、基础疾病、心跳呼吸骤停、脏器衰竭数目、院内感染、住院日数和是否来源于其他病房与死亡密切相关( P均< 0.05) 。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为心跳呼吸骤停和脏器衰竭数目。根据入PICU最初24 小时的最低评分值建立病死风险率预计公式:Logit(p) = 8.394 - 0.123 ×评分值,敏感度、特异性和阳性预计值分别为43.3% 、94.9% 和77.2% 。结论 (1)PCIS适用于PICU 评估患儿病情危重度和个体病死风险率。(2)所得预计模型适合PICU 近期应用。(3) 防止和减少心跳呼吸骤停的发生是降低病死风险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2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病例组,进行危重病例评分.选择同期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的凝血指标,分析重症肺炎患儿凝血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凝血指标在不同危重评分患儿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血小板计数[(185.74±116.26)×109/L vs (287.10±90.01)×109/L]、纤维蛋白原[(3.51 ±0.50) g/L vs (3.15±0.15) g/L]、D-二聚体[(1.39 ±2.18) μg/ml vs (0.36 ±0.07) μ g/ml]、可溶性P选择素[(110.07±83.47) ng/ml vs (33.74±9.4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儿可溶性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与疾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血小板计数与疾病危重程度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1.154+0.003×可溶性P选择素+0.089×D-二聚体-0.001×血小板(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重症肺炎患儿D-二聚体、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和极危重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与非危重组比较,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溶性P选择素、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和儿童重症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儿童重症肺炎易伴发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炎症因子和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PICU入住24 h以上,符合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诊断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分为极危重组(<70分)、危重组(~80分)和非危重组(>80分)。检测炎症因子(血WBC、PLT和CRP、IL-6)和凝血指标(D-二聚体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炎症因子、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01例患儿进入分析,男47例,女54例。非危重组53例,危重组42例,极危重组6例。①随着危重症评分分值降低,IL-6、D-二聚体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逐渐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RP水平亦随危重症评分降低而逐渐增高,在非危重组和危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则随危重症评分降低呈降低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WBC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IL-6、可溶性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与危重症评分呈正相关,PLT计数与危重症评分呈负相关,血WBC和CRP与危重症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IL-6、可溶性P-选择素、D-二聚体和PLT水平与儿童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PICU危重患儿小儿危重评分(PCIS)和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的比较判断两种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80例PICU住院患儿按照小儿危重评分标准、死亡及器官衰竭情况进行分组,根据各组PRISM评分分析比较各组问的差异性.结果 危重组、极危重组与非危重组各组间的PRIS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死亡组与存活组的PRISM评分值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PRISM评分随器官衰竭数增加而增高(P<0.05).结论 小儿危重评分和死亡危险评分对临床危重患儿的病情危重程度、死亡危险程度的判断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儿科重症医学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危重患儿的救治中发挥巨大作用,但由于起步较晚、地区发展不平衡,全国儿童ICU构建缺乏统一的指导性文件,在《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推动下,应加快制定和完善我国儿童ICU的规范化建设.本文阐述了国际与国内儿童ICU发展现状、PICU运行模式、合理的人员和设备配置、ICU监护和救治技术、流程规范、质量指标,并提出相关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25家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主要配置及住院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中国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基本配置及住院患儿状况。方法 应用问卷调查中国25家PICU的基本配置,应用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和美国PICU出入院指南,对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各PICU 29 d至14周岁住院患儿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危重病例筛选。结果 中国25家PICU平均床位数(11.4±8.0)张,呼吸机数(6.1±3.7)台,44.0%(11/25)的PICU能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收治病例12 018例,危重病例60.5%(7 269/12 018)。危重病例中内科疾病占769%(5 590/7 269),外科疾病占16.8%(1 233/7 269),其他科室疾病占6.3%(456/ 7 269);平均住院日6.3 d;肺炎41.4%(3 013/7 269),脓毒症95%(688/7 269),外伤5.5%(397/7 269),呼吸衰竭27.6%(2 009/7 269); 行机械通气26.9 %(1 957/7 269),行机械通气>24 h 17.9%(1 300/7 269),ARDS 1.44%(105/7 269)。研究期间,危重病例中病死率为6.7%(485/7 269,95% CI:6.1%~7.3%),PICU中病死率为40%(485/12 018,95% CI:3.7%~4.4%)。主要疾病病死率为1.3%~61.0%,不同PICU间收治患儿及病死率均存在差异。结论 中国PICU配置仍处于初级水平,收治患儿标准及危重患儿病死率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临床特征以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上海市儿童医院PICU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合并肝损伤患儿的资料进行总结,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PICU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9.7%(120/1242),病死率35.8%(43/120).原发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50.0%)、腹腔感染(33.3%)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7%).病原检测结果依次为革兰阴性菌58例(51.3%)、病毒30例(26.5%)、革兰阳性菌20例(17.7%).肝功能障碍特征依次为谷丙转氨酶升高117例(97.5%)、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93例(77.5%)、白蛋白下降83例(69.2%)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升高(>17.1μmol/L)70例(58.3%).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患儿的TBIL、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总胆汁酸明显高于存活组.Logistic回归分析示TBIL升高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37,95%CI 1.179-7.315,P=0.02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6;TBIL=64.5μmol/L是判断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患者预后的最佳截点,敏感度57.7%,特异度84.8%.结论 儿童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发病率高,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是其主要病原菌;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PT延长、白蛋白下降及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儿童深静脉血栓发病逐渐增多。若栓子脱落,易引起肺栓塞等并发症,轻者致残,重者致死,严重危害患儿生活质量和生命,因此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有助于提高存活率。由于儿童病情的复杂多变性和特殊性,且缺乏大规模试验和统计,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儿童预防和治疗标准。文章综合了目前有关的临床进展,介绍了深静脉血栓的特点,为深静脉血栓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CA)患儿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1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发生CA患儿的病历资料。按CA恢复自发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48 h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50)和非AKI组(n=113),AKI组按ROSC 7 d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21)和死亡组(n=2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患儿早期发生AKI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CA后AKI发生率为30.7%(50/163)。AKI组7 d及28 d病死率分别为58.0%(29/50)、78.0%(39/50),非AKI组为31.9%(36/113)、58.4%(66/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肺复苏时间长(OR=1.164,95%CI:1.088~1.246,P<0.001)、基线血清白蛋白低(OR=0.879,95%CI:0.806~0.958,P=0.003)、CA前应用肾上腺素(OR=2.791,95%CI:1.119~6.961,P=0.028)与CA后AKI发生密切相关;基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OR=0.761,95%CI:0.612~0.945,P=0.014)、CA前应用肾上腺素(OR=7.018,95%CI:1.196~41.188,P=0.031)、CA前机械通气(OR=7.875,95%CI:1.358~45.672,P=0.021)与CA后AKI患儿死亡密切相关。 结论 CA后ROSC患儿应密切监测血清白蛋白,尤其是心肺复苏时间长、基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CA前应用肾上腺素、CA前机械通气者应及早识别和干预,以降低AKI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