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总结56例股骨上端骨肿瘤保肢人工关节重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术后易发生髋关节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做好患肢护理,加强切口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并予积极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9%,其中髋关节脱位5例、感染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护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感染、脱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护理措施,提出自己对主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结果:本组病例中感染2例,深静脉血栓5例,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全部痊愈。无一例发生脱位。结论:严格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正确指导术后锻炼和细心观察患者全身情况是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总结43例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手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髋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压疮等,认为护理要点是加强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进行预见性护理。  相似文献   

4.
罗志远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889-890
目的:探讨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应用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从术前评估、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到术后切口观察及处理、引流管护理、体位护理、功能锻炼,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30例患者均未发生髋关节感染、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及康复指导能有效预防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总结54例骨盆恶性肿瘤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手术后严密观察创口及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活动、感觉、肿胀、疼痛等情况,做好引流管护理、体位护理,加强对感染、血肿及创口不愈合、坐骨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6.
将9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重要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按THA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重要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包括伤口感染、肺部及泌尿道感染、髋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溃疡、营养和电解质失调的预防等。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感染、髋关节脱位、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溃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有效护理干预降低了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黄青莲 《全科护理》2011,9(35):3232-3233
对1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人,做好体位及疼痛护理,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结果12例病人均顺利通过手术,未出现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部位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目的:从护理角度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的预防。方法:4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通过营养支持、充分引流、感染相关体征的观察及处理、加快静脉血流速度、注意观察深静脉血栓的症状、正确卧位、妥善搬动、指导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技巧指导等护理支持,预防早期并发症。结果:45例中发生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2例、脱位1例、应激性胃溃疡1例。结论:有效的护理支持能减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报告17例(21髋)髋部疾病施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术后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加强患肢的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锻炼、步态训练,重视股骨颈骨折的预防和健康教育。17例均未发生股骨颈骨折,亦未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髋关节疼痛基本缓解,Harris评分明显提高,步态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护理经验,并对围手术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30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康复功能训练,防止脱位、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对30例患者进行随访,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率达92.3%。结论:翻修手术较初次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经验。方法:对13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适应性锻炼、术后病情观察、康复锻炼,防止脱位、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对136例患者随访1-6年,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牢达93.2%。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直接影响手术和治疗的效果,因此,术前对患者作出正确的护理评估,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报告了2例腰髋退行性病变分期手术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指导体位和排便训练,呼吸功能训练。术后保持正确体位和病情观察,注意伤口引流情况;防止髋关节脱位及腰部扭曲、防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止压疮发生。正确进行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如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病人实施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护理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12例经溶栓治疗7d后明显改善,3例治疗症状好转,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进行溶栓治疗的病人,应重视术后早期活动和保暖,避免患肢行静脉穿刺,抬高患肢并禁烟,加强患肢肿胀、皮温、疼痛、血运的观察。溶栓治疗应注意药物现配现用,密切观察有无黏膜出血,定时监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家庭访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海安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延续护理中予以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家庭访视护理。护理干预3个月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髋关节脱位、褥疮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延续护理中予以患者家庭访视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55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疾病转归、随访情况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55例患者术后经积极护理干预均痊愈出院,3个月后复查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积极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肢功能康复,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重视术前评估、健康教育,术后肢体功能锻炼,避免在患肢行静脉穿刺,抬高患肢并禁烟,加强对患肢肿胀、皮温、疼痛、血运的观察,饮食、心理护理及采用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本组无1例发生DVT并发症。结论早期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由个案管理小组提供入院到出院后的整体、连续性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者有无假体脱位、深静脉血栓、疼痛控制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未发生假体脱位及深静脉血栓,观察组的疼痛控制、髋关节Harris评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案管理可减少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有效控制患者疼痛、提高髋关节Harris评分、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9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出院时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率为86.67%,对照组为71.11%,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并发症及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经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早期观察组患者在护士指导下积极完成康复内容及相关要求,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比较,该组患者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降低术后肺部、泌尿系感染,可预防下肢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在护理指导下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