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桑葚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正常饲料)和造模组50只(高脂饲料),持续8周。于第9周起,再将造模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桑葚低、中、高剂量组、异甘草酸镁对照组,每组各10只。干预组灌胃给予对应药物,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6周。赖氏法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观察肝脏大体观,计算肝脏指数,油红O染色及HE染色观察肝组织脂滴分布状况及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肝脏大体色泽较为苍白,肝指数下降[(2.86±0.10)比(3.79±0.55),P <0.01],肝脏油红O染色强阳性,脂肪沉积明显,肝脂肪变显著,血清ALT、AST、TG、TC及LDL-C升高,HDL-C下降[(38.70±7.87)U/L比(72.50±6.20)U/L、(93.60±16.61)U/L比(267.00±40.70)U/L、(0.99±0.09)mmol/L比(1.52±0.24)mmol/L、(1.11±0.07)mmol/L比(1.52±0.14)mmol/L、(0.41±0.07)mmol/L比(0.57±0.04)mmol/L、(0.43±0.03)mmol/L比(0.38±0.05)mmol/L,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肝脏大体色泽的红润度均有一定改善,以桑葚高剂量组的改善最为明显。肝脏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桑葚中、高剂量组及异甘草酸镁对照组的改善显著[(3.12±0.14)、(3.22±0.10)及(3.16±0.22)比(2.86±0.10),P均<0.01]。肝组织油红O染色强度随桑葚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轻,桑葚高剂量组及异甘草酸镁对照组的肝脏脂肪沉积改善显著;肝脂肪变均不同程度改善。桑葚各剂量组血清ALT、AST均下降,呈剂量依赖性[(54.80±5.16)U/L、(53.00±8.65)U/L及(43.30±2.36)U/L比(72.50±6.20)U/L,(135.40±26.68)U/L、(124.60±35.29)U/L及(93.90±8.91)U/L比(267.00±40.70)U/L,P均< 0.01];TG、LDL-C均下降,呈剂量依赖性[(1.05±0.22)mmol/L、(0.95±0.17)mmol/L及(0.79±0.03)mmol/L比(1.52±0.24)mmol/L,(0.48±0.05)mmol/L、(0.47±0.05)mmol/L及(0.39±0.02)mmol/L比(0.57±0.04)mmol/L,P均< 0.01];桑葚高剂量组血清TC降低[(1.21±0.08)mmol/L比(1.52±0.14)mmol/L,P < 0.01],低、中剂量组HDL-C升高[(0.46±0.05)mmol/L及(0.43±0.04)mmol/L比(0.38±0.05)mmol/L,P<0.05、<0.01]。结论 桑葚对高脂饮食诱导NAFLD大鼠的脂质代谢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桑葚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6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正常饲料)和造模组50只(高脂饲料),饲养8周.于第9周起,再将造模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桑葚低(2.5g/kg)、中(5g/kg)、高(10g/kg)剂...  相似文献   

3.
自噬是在基础或应激状态下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机制,是细胞的自我消化过程,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均有重要作用。现认为自噬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相关,自噬功能异常可能是NAFLD的根本病因,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发生及肝星状细胞的激活等密切相关,故自噬有可能成为NAFLD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蔡泓  陈赟  张治芬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4):10-12, 16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可能导致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严重后果。临床研究表明绝经是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现绝经不仅增加女性胰岛素抵抗和中心性肥胖的风险,还可在血脂成分、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肝细胞脂质抗氧化作用等多方面对NAFLD的发生起促进作用。本文从7个方面就绝经与女性NAFLD发生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葱白提取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潜在作用靶点,并通过小分子RNA干扰(RNAi)技术在NAFLD大鼠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葱白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再利用GeneCards网络数据库搜索NAFLD关键靶点,运用Perl语言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再通过R语言软件、Cytoscape软件以及String网络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及作图。最后以RNAi技术抑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PPARG)辅助活化因子A(PPARGC1A)PPARGC1A的表达,在NAFLD模型大鼠中验证葱白提取物的疗效。[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得到两个化合物,即山奈酚(kaempferol)与儿茶素(catechin),具有潜在疗效,并得到关键作用靶点PPARGC1A和PPARG。动物实验结果证实,与模型组相比葱白提取物可以改善脂肪肝病变,同时上调PPARGC1A及PPARG的表达(P<0.01)。[结论] 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了葱白治疗NAFLD的关键靶分子,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了葱白提取物通过诱导PPARGC1A治疗NAFLD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部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和NASH相关性肝纤维化、肝硬化,是一类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的肝脏疾病谱.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患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本文从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回顾近年来的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丽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7,36(8):715-7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发展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1].近年来NAFLD发病率不断攀高,发病年龄渐趋低龄化,是目前导致肝功能异常的最常见的原因,且与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因素密切相关,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NAFLD的治疗不仅是医生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政府十分重视的社区课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脂饮食诱导的实验小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形成不同阶段,核因子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 Nrf2)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模型(实验组),同期设正常饮食组作为对照组。并在8、12周末分批处死,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胆固醇(cholesterol, CHOI)、血糖(glucose, GLU),计算肝指数;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rf2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小鼠第8周末病理变化呈单纯脂肪肝改变,第12周末进展为脂肪性肝炎。8、12周末实验组小鼠血清ALT、CHOI和肝脏组织Nrf2表达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与8周末实验组小鼠比较,12周末实验组小鼠的肝脏组织Nrf2表达明显增高(P<0.01)。Nrf2表达与ALT、GLU、CHOI、肝指数成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Nrf2表达上调,提示其对该病中氧化应激所致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12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2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62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对2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BMI、腰臀比值、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胰岛素浓度、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比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γ-氨酰转肽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两组水平相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变量分析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IMT及斑块呈显著相关(OR 8.3,95% CI 1.2~7.7,P=0.001).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机制可能与内脏性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状态下增加的氧化应激特性及血脂紊乱、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以肝脏脂肪异位、脂肪变性为特征的肝脏疾病.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加,与肥胖的流行程度相伴行.此外,NAFLD与整体死亡率的增加,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增加有关.至今,NAFLD的作...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严重影响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肝病之一。近年来,在诊断和治疗NAFLD方面涌现出许多新的方法。临床上通常采用超声、FibroScan或FibroTouch等方法对其进行筛查,并结合相关血清学指标对NAFLD进行诊断,而对一些难以确诊的病例还可考虑采用肝组织活检。在治疗方面主要依据患者发病诱因、生活习惯及NAFLD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药物治疗、监测及随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对NAFLD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二次打击"理论、"肠-肝轴"学说,现在又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对NAFLD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本文从NAFLD基因组学研究、NAFLD转录组学研究、NAFLD标志物组学研究、NAFLD发病机制组学研究四个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提高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7,36(8):679-68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近年来逐渐认识到的十分常见的慢性肝病.它不仅是临床上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常见病因,还与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但在许多患者思维中,认为它只是营养过剩对人体并无大碍,从而耽误拖延诊治.然而,NAFLD却是当今影响人们健康的最常见的"文明病"、"富裕病",值得高度重视[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左卡尼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A组(治疗组)20例,静脉点滴左卡尼丁,每天1.5g;B组(对照组)30例,常规保肝、降脂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A组与B组相比,降低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改善肝酶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卡尼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朱超慧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7,36(15):1546-154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脂肪肝是一个病理学概念,指肝脏弥漫性脂肪浸润,肝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储积大于肝湿重的5%,光镜下每单位面积>30%的肝实质细胞出现脂变,称为脂肪肝(fatty liver,FL).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a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脂肪肝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1].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病,以脂类物质在肝脏异常沉积为主要发病机制,故调节脂类代谢可以缓解NAFLD进展.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是一种应激反应细胞因子,与脂类代谢的调控密切相关.GDF15在高脂环境下的表达与肝细胞内质网应激、肝细胞雌激素受体激活、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降低、DNA甲基化修饰...  相似文献   

19.
20.
藤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藤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8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12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以复方高脂饮食建立NAFLD小鼠模型;阳性对照组在模型组喂养的基础上从第14天开始给予易善复150 mg/kg,治疗42 d;藤茶治疗组在模型组喂养的基础上从第14天开始给予藤茶300 mg/kg,治疗42 d.实验第60天处死小鼠,比较4组小鼠的肝脏形态学及肝指数,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肝脏TC、TG含量,肝脂肪变性程度.结果 藤茶治疗42 d后,NAFLD小鼠的肝指数,血清TC、TG、ALT、AST水平,以及肝脏TC、TG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且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藤茶治疗组小鼠肝脂肪变性程度较模型组显著减轻(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藤茶具有降脂及治疗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