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脓毒症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脓毒症性脑病(SAE)是指缺乏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由全身炎性反应引起的弥散性脑功能障碍。SAE是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脑病之一,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而常被漏诊。SAE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晚期SAE常并多脏器衰竭,早期SAE则在多脏器衰竭发生前出现;意识障碍是SAE的主要表现,诊断要首先排除其他病因。脑电图和诱发电位等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脑功能障碍的严重性及预后。目前针对SAE还缺乏特效治疗,是否对SAE采取及时、有效的整体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由脓毒症所引起的弥漫性脑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以精神状态异常改变为主, 病死率高, 预后差。目前SAE尚无统一诊断标准, 多采取排除性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其中, 大脑磁共振成像和量化脑电图能够早期发现脑功能异常并预测患儿预后, 对SAE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脑氧监测可动态反映脑功能变化, 可用于长期监测重症脑功能损伤患儿。SAE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病死率会随着在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因此早期识别SAE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水平与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入住儿童危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评分或脑电图结果将患儿分为SAE组、非SAE组,将SAE组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不同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并发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深圳市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152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合并SAE分为SAE组( n=46)和非SAE组( n=106)。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儿童SAE发生及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52例脓毒症患儿中,合并SAE 46例,发病率30.3%,合并SAE患儿的病死率(8/46,17.4%)显著高于无SAE患儿的病死率(2/106,1.9%)(χ2=13.234,P<0.001)。其中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不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80分是SA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血功能障碍是SAE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AE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高,对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不全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80分的患儿需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脓毒症进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并SAE患者病死率较高,远期认知功能障碍显著影响幸存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明,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目前仍以脓毒症综合救治为主,多种针对脑病的干预措施尚处于研究阶段。未来研究需明确减少脓毒症大脑炎性反应、保护血脑屏障、抑制神经递质传递异常等病理生理损伤关键点的方法,从而防治SAE患者脑功能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进一步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现今,在世界范围内,脓毒症仍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评估脓毒症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并无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的指标用于脓毒症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血小板在脓毒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血小板计数为影响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独立因素。到目前为止,脓毒症引起血小板计数下降的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现就血小板减少对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正>脓毒症为感染或可疑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可引起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重症监护室中发病最多及死亡的主要原因。2007年美国约有711 736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为脓毒症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又称脓毒性脑病,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和第10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脓毒症患儿血清总胆汁酸(TBA)与其他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探讨TBA与脓毒症患儿肝脏损伤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收住PICU的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患儿22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住院的92例普通感染患儿作为对照,测定TBA及肝功能并进行危重病例评分。结果224例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患儿中,TBA升高128例(57.12%)。TBA水平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高,脓毒症组高于普通感染组(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BA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STB)呈正相关,与危重病例评分、白蛋白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TBA与ALT、γ-GT、STB、白蛋白均相关。TBA升高,预后相对较差。结论TBA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脓毒症患儿病情的危重程度,是反应脓毒症患儿肝脏损伤的敏感指标,对判断脓毒症患儿预后有参考价值,炎症反应的参与可能是TBA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尤其是重症脓毒症仍是危重症抢救中的临床难点问题,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目前的观点认为脓毒症是由于机体过度的炎症反应所致,这其中包括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补体系统及凝血纤溶系统、氧化系统的激活等.严重脓毒症导致凝血系统紊乱早已被人们注意到,但近年才对其在严重脓毒症发生发展及影响预后方面有一定的认识.本文仅就脓毒症抗凝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患者能量代谢严重紊乱,主要表现为蛋白质分解、糖原异生和脂肪动员增强,这可能与脓毒症引起机体产生炎症介质、激素分泌及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异常有关.探讨脓毒症高代谢机制,对于指导临床,推进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脓毒症高代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儿的早期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 对9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儿,根据其临床表现,按个体化原则采用早期综合加强策略控制脓毒症外,尽早大剂量血浆、丙种球蛋白(IVIG)调整免疫平衡,并加用小剂量甘露醇、鲁米那等保护脑功能并积极控制抽搐状态.结果 9例脓毒症患儿存活6例,死亡3例.结论 针对脓毒症复杂的病理生理和免疫失衡,运用早期综合加强策略控制脓毒症,防止多器官功能不全加重,早期诊断和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可显著提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在判断新生儿败血症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301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入院时血乳酸、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生化指标。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估入院时血乳酸水平对判断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价值。结果 足月儿血乳酸重度升高组病死率(26.1%)较轻度升高组(3.1%)和乳酸正常组(0%)明显升高(P < 0.017)。预后不良组入院时血乳酸水平(6.5±5.1 mmol/L)较预后良好组(3.6±1.7 mmol/L)明显升高(P < 0.05)。入院时血乳酸水平(临界值为6.15 mmol/L)对判断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545、0.919。结论 早期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判断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生化指标,特异性高,但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早期识别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及早启动有效干预,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重点介绍脓毒症分阶段诊断系统(即PIRO分级系统)、系统的预警及快速反应系统等临床识别方法;多种生物学标记物及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目前尚无单一完美的指标可以早期识别脓毒症,因此,临床医生更应该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和生物学标记物综合判断,动态观察监测参数变化,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相似文献   

14.
王莉  蔡强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11):1079-1083
目的 探讨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第1天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RPR)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PICU中186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151)和死亡组(n=3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PR对死亡的预测效果。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儿分为高RPR组和低RPR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28 d生存率。结果 死亡组RDW、降钙素原、RPR高于存活组(P < 0.05);死亡组PLT、白蛋白低于存活组(P < 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低白蛋白、高降钙素原、高RPR为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ROC分析显示,RPR值对脓毒症患儿预后有预测价值(P < 0.05),曲线下面积为0.937,最佳截断值为0.062,灵敏度为94.29%,特异度为77.48%。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曲线显示,高RPR组28 d生存率低于低RPR组(P < 0.05)。结论 入住PICU第1天RPR值与脓毒症患儿预后密切相关,对脓毒症患儿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浓度与脓毒症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象为PICU收治的57例脓毒症患儿,其中存活44例(脓毒症存活组),死亡13例(脓毒症死亡组).另有65例非脓毒症患儿为对照(非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儿新发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重度脓毒症(34例)与非重度脓毒症(69例)患儿新发功能障碍发生率和入院、出院功能状态及其变化。结果重度脓毒症组新发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重度脓毒症组(38% vs 6%,P < 0.05)。非重度脓毒症组入院功能状态相对良好,出院总体功能状态较入院时改善。重度脓毒症组入院功能状态较差,出院时神志、感觉、沟通、呼吸功能状态处于轻、中度异常状态。结论非重度脓毒症患儿新发功能障碍率低,预后较好。重度脓毒症患儿新发功能障碍发生率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