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和传统气管切开术(0T)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2-06 ~2013-06间在我院ICU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PDT组)及对照组(OT组),并对生命征、经皮血氧饱和度(Sp02)、操作时间、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生命征稳定,操作时间及并发症比对照组少,两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PDT是一项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且并发症少的快速建立人工气道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上比较常见,起病急,病情危重,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昏迷状态.常发生呕吐、误吸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增多,治疗上首要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我科自2007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危重颅脑损伤102例,其中48例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改善了缺氧和呼吸道阻塞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包新月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1)
【】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气管切开病人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的时机选择。方法:选取2009 年 1 月~2014年 1 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108 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将24 h 内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早切组,将24 h 后的分为晚切组,两组各5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肺部感染、低氧血症、皮下气肿)。结果:(1)临床疗效:早切组的治愈率为87.0%,远高于晚切组7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切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0.54± 1.21)d,少于晚切组的为(19.71± 2.3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早切组肺部感染率为9.3%,低于晚切组的22.2%;早切组的低氧血症出现率为5.6%,低于晚切组的11.1%;早切组的皮下气肿出现率为9.3%,低于晚切组的18.9%,三者统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切组的临床疗效优于晚切组,不良反应低于晚切组,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早期行气管切口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上比较常见,起病急、病情危重,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昏迷状态,常发生呕吐、误吸、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增多,或者脑脊液鼻漏,填塞鼻腔。治疗上首要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因为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自1999年到2002年4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60例,其中42例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均改善了其缺氧和呼吸道阻塞的症状。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在14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岁,其中GC…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燕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1)
气管切开后因环境变化细菌易侵入,痰液滞留,加之患者脱水、痰液黏稠,使通气功能和血氧饱和度下降,严重者气道完全阻塞,造成窒息.因此,气管切开后及时有效地治疗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谭翱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4):578-579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69例行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进行手术65例,操作时间为6.5±3.5min,术中出血2~5ml。4例中转做传统气管切开术。结论此术操作安全、简单、快速,保证了患者通气,赢得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2月~2009年2月,我院共收治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到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两组,A组47例:伤后12 h内行气管切开术;B组43例:伤后12 h后行气管切开术。结果:A组治愈25人,中残11人,重残5人,死亡6人,病死率为12.7%;B组治愈16人,中残10人,重残7人,死亡10人,病死率为23.2%。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症颅脑损伤的重要环节,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治愈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董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9)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 对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结果 本组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79.3%.正确呼吸道湿化及吸痰是气管切开后气道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能够缩短带管时间,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因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吞咽反射抑制,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且各种分泌物、呕吐物易被误吸入呼吸道。因此,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死腔,降低呼吸阻力,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脑组织缺氧及促进脑细胞恢复,常需行气管切开术。但这种有创性人工气道失去了正常气道温暖、湿润气体和阻止细菌入侵的功能,且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极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而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9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气管切开术的有关资料。结果:气管切开后的氧分压明显高于切开前(P〈0.01),抢救成功率69.6T,病死率30.4%,无一例因气管切开术直接造成死亡,结论:对于有适应症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行气管切开术可提高氧分压,防治呼吸障碍,并对降低此类伤员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菌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危重病人呼吸道的菌群进行了分析。发现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粪肠球菌所致感染最为常见,院内肺部感染率达43.9%,本文又对常见致病菌耐药性及有效抗生素应用,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与其术后生存的关系。方法对82例因各种因素造成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予以气管切开处置,观察患者抢救后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34例在痊愈后可实现基本生活自理,18例仅能实现部分生活自理,16例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4例沦为植物人,其余10例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因呼吸道不畅或低氧血症而最终死亡,故尽早对患者病情发展进行科学评估、及时为其进行气管切开处置,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4~5天)和晚期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9—10天)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呼吸机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和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67例在ICU行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呼吸机治疗时间〉48小时,且插管前无肺部感染,均预期行气管切开,入ICU即行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将这些病人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予早期气管切开,对照组予晚期气管切开,观察2组病人:建立人工气道3天、7天、14天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差异;呼吸机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和28天病死率的差异。结果:2组病人建立人工气道3天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建立人工气道7天、14天观察组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呼吸机治疗时间、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8天病死率稍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予早期气管切开可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及住ICU时间,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但不能降低病死率,对远期预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蒋宁以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哈尔滨)》2006,7(1):14-1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36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4h内行气管切开26例,死亡7例,病死率26.92%;24h后切开10例,死亡4例,病死率40.00%。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由于患者病情危重且并发症较多,因此给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98例,其中男72例,女26例,年龄最小23岁,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危急重症,病情变化快,治疗护理难度大,死亡率与致残率高。临床表现常为意识障碍程度深,呼吸紊乱,血压不稳定等,需积极干预病情发展,果断处置,以免病情恶化,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意义、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2006年治疗的14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基本治愈116例(78.9%),好转25例(17.0%),自动出院7例(4.8%),植物生存4例(2.7%),死亡5例(3.4%)。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通气,防止脑缺氧加重及肺部感染,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冯云侠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9,7(1)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临床致死率很高、呼吸障碍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颅内压高伤势重、昏迷、常因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积聚喉头不能咳出而引起呼吸困难、窒息。因此,确保呼吸道通畅是十分必要的,气管切开术是预防和控制呼吸障碍最有效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