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2010年8月诊断为IC的30例患者,其临床表现、内镜特点、治疗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比例1:3.3,23例伴有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腹痛及便血,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黏膜新鲜出血等,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多位于左半结肠.活血、扩血管及内科综合治疗获得良好效果,均于2周左右好转出院.结论 中老年人突发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IC,早期进行结肠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 IC)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壁血流减少所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现将我院近5年来诊断的22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分析1975年6月至2000年12月经结肠镜发现,病理确诊的36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5d内行全结肠内镜及病理检查,并于首次检测后2周至2个月内复查大肠镜,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3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男12例,女24例,年龄为35-84岁,平均年龄为60.5岁,其中50岁以上3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一过性炎症型者30例,狭窄型5例,仅有1例坏疽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及内镜特征。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有相关的基础疾病,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表现,内镜检查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改变,预后良好。结论具有相关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发生腹痛、便血者,应考虑到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任权  杨兵  黄涛 《临床内科杂志》2008,25(9):634-635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临床与内镜下特点及临床疗效,探讨其诊断方法,防止误诊误治.方法 分析42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及治疗等相关资料.结果 5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35例(83.3%),女性较易发生,男:女为1:1.8,伴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及便秘等基础疾病及诱因33例(78.6%).临床特点主要为突发性的腹部剧痛、腹泻和血便.内镜下表现为局限性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溃疡.36例(85.7%)为一过型,经及时诊断和治疗后痊愈.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患者预后良好的关键是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表现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变主要位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为一过型,及早诊治后恢复良好。结论具有相关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发生腹痛、便血者,应尽早行结肠镜等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及时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和转归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70  
目的 观察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 对60例缺血性结肠炎病人的临床经过及内镜表现进行总结。结果 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87%),女性多见(男:女为1:2),且多数(76.7%)伴有可能相关的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病或腹腔手术史。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出血、糜烂及溃疡。病变大多为一过型,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病变转归与发病年龄、病变程度及病程长短、伴随的基础疾病以及有无并发症可能相关。结论 结肠镜在诊断早期缺血性结肠炎中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8.
28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和内镜下的特点,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8年6月期间本院消化内科确诊28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及结肠镜下表现,病理检查及相关的化验检查,诊疗经过和转归情况.结果 患者28例,男:女为1:6,60岁以上22例,占78.5%;伴有相关基础疾病患者占57%.临床上多以腹痛(82.1%)、腹泻(28.5%)、血便(92.8%)为首发表现,或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本组28例均行结肠镜检查,其中一过型26例,狭窄型2例,无坏死型者.病理学检查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病变部位主要于左伴结肠25例(89%),均予以扩血管、抗炎等内科保守治疗.28例均痊愈.平均住院时间为8 d.结论 IC好发于老年女性,多急性发作,大多伴有基础疾病.其临床典型表现为突然腹痛和便血.结肠镜检查是早期诊断IC的主要方法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结肠炎内镜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肠壁血流灌注不良,引起缺血性肠道损害,使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凡全身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疾病引起肠壁缺血时,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该病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是临床严重的急腹症之一。随着近年来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深入,开始出现相关病例报道。本文回顾分析72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旨在提高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85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内镜表现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征,以引起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重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镜中心2005年5月至2008年3月85例I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周内行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结果 85例IC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可伴有低热等.结肠镜下所见病变主要在左半结肠(80%,68/85).85例IC患者中非坏疽型82例和坏疽型3例.非坏疽型中一过性IC内镜表现为点状出血,黏膜水肿、发脆.节段性红斑,散在糜烂和纵行溃疡,病变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非可逆性IC内镜表现为黏膜发紫或发黑、伪性、假息肉及假性肿瘤,其中狭窄性IC内镜表现为全壁增厚、肠腔狭窄及结肠袋消失.坏疽型IC内镜表现为黏膜发紫和假息肉形成.IC病理特征为黏膜组织炎症伴糜烂和肉芽组织增生、腺体萎缩、固有层出血,特别是黏膜下层见含铁血黄素沉着的巨噬细胞.结论 尽管IC内镜及病理改变缺乏特异性,但早期行结肠镜检是诊断IC的重要方法,有助于临床医师提高对IC的诊治,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结肠炎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经临床、结肠镜确诊的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资料,89例患者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10天内行全结肠镜检查,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经临床、结肠镜确诊为老年缺血性结肠炎者90例,其中男25例、女65例,男女之比为1:2.6,年龄为60~90岁,平均年龄(73.31±6.63)岁,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血便,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一过型者86例,狭窄型4例,无坏疽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老年病人出现急性腹痛、便血时,及时结肠镜检查对明确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和分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83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8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结肠镜下特点。结果 IC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多数患者伴有可能的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和腹泻,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病变类型以一过型最为多见。结论结合临床表现与结肠镜结果,该病基本可诊断。经及时治疗,IC预后良好,早期行结肠镜检查对诊断IC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下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7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下表现.结果 31例患者年龄大于50岁,29例伴有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便秘、腹部手术等基础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腹痛、腹泻及便血.结肠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  相似文献   

15.
轻型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与病理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典型的缺血性结肠炎的黏膜病变在结肠镜下的表现并不具有明显特异性特征,其中的一过型与发病较为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鉴别困难,坏疽型和狭窄型则易与结肠癌等混淆。轻型(早期)缺血性结肠炎的肠镜下表现不典型,更难做出正确诊断,极易误诊、漏诊。我院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通过结肠镜检查取黏膜活检,结合临床现病史、既往史及病理改变,诊断了8例肠镜下轻型缺血性结肠炎,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缺血性结肠炎(IC)和与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的住院患者,确诊IC 43例,UC 36例,对其临床特征、内镜特点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和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要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组以老年女性多见,病程短,多伴发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29/43,67.0%).IC组C反应蛋白高于UC组,血小板低于UC组(P<0.05).IC多累及乙状结肠,直肠少见;病变为区域局限性,溃疡为纵形或不规则形,病灶愈合迅速,病理以黏膜炎症为主.UC组病变多起源于直肠,一般累及肠壁全周,病变为倒灌连续性,以散在针尖样地图状溃疡为主,病理表现为隐窝炎和脓肿.结论 年龄、病程、基础疾病、C反应蛋白、内镜及病理特征是鉴别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背景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 IC)是缺血性肠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临床诊断困难,因此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IC的临床特点,提高IC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8-08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50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IC患者平均年龄61.8岁±12.9岁,以女性为主(70%),临床多表现为腹痛、便血、腹泻,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降压药、他汀类等药物史, 3例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肠镜下病变呈节段分布,多表现为糜烂、充血、水肿、溃疡,部分可见狭窄,病理结果以慢性炎症为主.所有患者经内科治疗好转出院,随访2 mo-72 mo, 1例死亡, 6例复发.结论 IC的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全面了解患者可能的危险因素及早期结肠镜、活检检查(48 h内)有助于早期识别IC.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结肠炎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6月44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下腹痛和便血。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糜烂、坏死及溃疡。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表现,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预后良好。结论急性腹痛和便血且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应考虑有缺血性结肠炎可能,病变转归与发病年龄、病变程度及病程长短、伴随的基础疾病及有无并发症可能相关。内镜检查在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缺血性结肠炎(IC)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及内镜表现的差异,研究对两者的鉴别以利对其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8月诊断为IC 30例和UC 40例患者的资料,重点分析两者在年龄分布、性别构成、病程、基础疾患、临床和内镜表现及病理诊断的异同点.结果 IC组和UC组在年龄分布、病...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分析了1975年6月至2001年8月经结肠镜发现、病理确诊的缺血性结肠炎39例的相关临床资料,按年龄是否大于60岁分为老年组29例与非老年组10例,进行对比分析,所有病例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5天内行全结肠内镜及病理检查,大多于治疗后2周至2个月内复查结肠镜,部分病例取病变粘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临床主要表现均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本组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老年组一过性炎症型有24例,狭窄型有4例,仅有1例坏疽型。而非老年组一过性炎症有9例,狭窄型有1例,无坏疽型。两组的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早期行结肠镜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