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疝气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安塞县人民医院2013-01~2015-01期间收治的70例疝气患儿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咪达唑仑+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诱导,观察组患儿给予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诱导不仅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儿的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与咪达唑仑、氯胺酮复合麻醉在小儿疝气及鞘膜积液及隐睾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选择1~5岁ASAⅠ级患儿:疝气100例,鞘膜积液80例,隐睾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Ⅰ组选择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Ⅱ组选择咪达唑仑、氯胺酮复合麻醉.结果:Ⅰ组效果均满意,术后苏醒迅速,无恶心、呕吐发生,具有术后躁动发生少的优点,与Ⅱ组比较,苏醒时间、恶心呕吐及术后噪动发生率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较咪达唑仑、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有优越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刘睿  缪冬梅  赵薇 《海南医学》2014,25(4):506-508
目的 比较研究小儿麻醉前口服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围术期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1~4岁行腹腔镜疝气手术儿童随机平分为两组,七氟醚诱导前30 min,D组患儿口服盐酸右美托咪定4 μg/kg,M组患儿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最大剂量15 mg).持续监测心率(HR)、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 SEV)等指标,记录镇静评分、麻醉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前镇静评分及术中BIS值相近,D组患儿用药后HR、SBP值及术中Cet SEV低于M组(P<0.05),而M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D组且麻醉苏醒时间较长(P<0.05).结论 小儿麻醉前口服右美托咪定4 μg/kg与口服咪达唑仑0.5 mp/kg镇静效果相当,且比咪达唑仑术中七氟醚用量少,术后躁动发生率低,苏醒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与比较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同阿托品、咪达唑仑、氯胺酮三者复合骶管阻滞在疝气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提高麻醉剂在疝气患儿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东阳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3—11月收治的84例行疝气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给予阿托品0.01 mg/kg、咪达唑仑0.1 mg/kg和氯胺酮1.0 mg/kg(分2次静注),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吸入七氟烷诱导(初期比例为8%,后期调至3%),同时静注给予丙泊酚1 mg/kg,复合骶管阻滞麻醉。麻醉期严密监测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麻醉后观察患儿的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麻醉时间、清醒时间。数据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和MAP)、手术麻醉后恢复情况(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观察组患者HR及MAP均呈下降趋势,但与麻醉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麻醉后对照组Tb、Tc、Td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睁眼时间(11.76±4.28)min和定向力恢复时间(19.43±6.38)min都明显低于对照组(13.94±5.04)min、(28.38±7.25)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明显低于对照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为(18.9±5.3)min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1.5±7.7)min(P〈0.05)。结论在疝气患儿手术中采用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效果明显优于阿托品、咪达唑仑、氯胺酮三者复合骶管阻滞,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儿科会阴部手术的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不给予麻醉诱导前药物.实验组给予麻醉诱导前0.05mg/kg咪达唑仑,两组患者均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无差异,P>0.05;实验组躁动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小剂量咪达唑仑对小儿七氟醚麻醉期间的躁动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会延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七氟醚在小儿短小手术的应用中的优点。方法:选取2012—02—2013—06在我院进行小儿短小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七氟醚麻醉,对照组使用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诱导时间、手术时长、患儿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苏醒时间方面治疗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为(5.26±1.48)min,对照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为(21.42±7.85)min,治疗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的术中体动、喉咙痉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的应用中,有操作简单、可控性强、苏醒时间短、患儿的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优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将面罩下吸入七氟醚应用于小儿麻醉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与氯胺酮肌肉注射相比较,探讨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该院收治的择期手术的患儿228例,ASAⅠ~Ⅱ级,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二组,其中氯胺酮组100例,给予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麻醉,七氟醚组128例,给予4L/min纯氧吸入,经面罩吸入七氟醚,吸入浓度从3%逐渐增加至8%.在手术前后对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 饱和度(SPQ)进行监测,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观察二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二组患儿麻醉效果、手术时间、麻醉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0.77、0.31,P>0.05),七氟醚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显著短于氯胺酮组,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3、30.42,P<0.05);二组患儿在插管前后HR、MAP、SPQ平稳,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下吸入七氟醚应用于小儿麻醉手术较氯胺酮肌肉注射效果显著,其具有起效快、苏醒时间短、患儿易于接受、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为小儿麻醉诱导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8.
向太  刘馨烛 《四川医学》2010,31(10):1535-1536
目的比较七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与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幼儿斜疝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七氟醚组以七氟醚为主行静吸复合麻醉,氯胺酮组行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及拔管后的心率(HR)、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t),以及患儿苏醒时的安静情况等。结果插管前及插管后七氟醚组患儿的心率明显慢于氯胺酮组(P〈0.01),苏醒时间七氟醚组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1)。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婴幼儿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安全平稳,效果好,明显优于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静注咪达唑仑、芬太尼对七氟醚吸入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 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4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咪达唑仑、芬太尼静注组(A组)及对照组(B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8%七氟醚+吸氧(5 L/min)诱导.A组在麻醉诱导后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2~3 μg/kg,七氟醚2%~3%+吸氧(2 L/min)维持麻醉.B组七氟醚3%~5%+吸氧(2 L/min)维持麻醉.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静注咪达唑仑、芬太尼可以有效地预防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中 《基层医学论坛》2016,(23):3214-3215
目的:对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七氟醚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选出不良反应少、起效快的麻醉药。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5月我院90例需进行麻醉手术患者,分为氯胺酮组和七氟醚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组,每组45例。氯胺酮组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进行麻醉,七氟醚组采用常规剂量七氟醚进行麻醉。观察分析2组麻醉效果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七氟醚组较氯胺酮组用药量多(P<0.05);七氟醚组较氯胺酮组清醒时间、完全阻滞时间、起效时间用时长(P<0.05);2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氯胺酮组为17.8%,七氟醚组发生率高达28.9%,七氟醚组较氯胺酮组不良反应多(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麻醉效果比七氟醚好,不良反应少,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氯胺酮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疗效。方法将66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均分为面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两组,记录两组患儿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手术室时间,术中摇头、肢体活动以及术后呕吐等指标。结果两组的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七氟醚组的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1);七氟醚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安全离开手术室的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5)。从术中摇头、肢体活动来看,七氟醚组明显少于氯胺酮组(P0.01)。两组术后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外科手术明显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其诱导及苏醒迅速,术中摇头、肢体活动率低,是一种应用于小儿较理想的麻醉诱导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普外科全身麻醉手术病人180例,年龄25-60岁,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60例,麻醉维持和诱导均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5 min A组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1μg/kg(5 min),B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5 mg/kg,C组静脉推注0.9%生理盐水10 mL,记录给药即刻、给药后5 min、给药后10 min患者血压、心率以及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苏醒恢复室时间、评估苏醒期躁动分级。结果 A、B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期呼吸、循环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苏醒后恢复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疗效效果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七氟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包皮环切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组(B组),每组20例。观察两组患儿从麻醉开始到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时诱导顺从性、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儿能较好接受麻醉,麻醉起效快、苏醒时间短,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苏醒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能较好地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手术。  相似文献   

14.
杨丽娟 《大家健康》2016,(12):143-144
目的:探究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麻醉诱导用药不同将68例行全麻手术患儿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七氟醚吸入和氯胺酮肌注,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平均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入室时和插管后的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应用于患儿全身麻醉中,起效快、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芬太尼在外科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短小手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醚吸入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2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①观察组苏醒时间为(5.45±1.5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1.45±17.30)min(P<0.05)。②观察组术中体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可明显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适合于在外科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而且不用气管插管,对呼吸道无刺激无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李娜,陈勇,林冠文,等.复合七氟醚时舒芬太尼抑制患儿气管插管反应的剂量-效应关系[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6):721-72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儿唇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估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婴儿唇裂修复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唇腭裂患儿,ASAⅠ-Ⅱ,年龄3-10月,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七氟醚组以7%七氟醚+氧气3 L/min面罩吸入诱导;氯胺酮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5 mg/kg诱导。患儿入睡后2组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 mg/kg,经口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七氟醚组持续吸入1%-3%七氟醚,氯胺酮组分单次追加氯胺酮1 mg/kg。2组术中各追加1次芬太尼1μg/kg。记录诱导和苏醒时间;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术中及拔管后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全程观察有无咳嗽、屏气、喉痉挛、分泌物增加,术后躁动或嗜睡的发生。结果2组麻醉诱导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苏醒时间七氟醚组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1)。七氟醚组诱导后HR明显慢于氯胺酮组(P〈0.01),MAP低于氯胺酮组(P〈0.01)。氯胺酮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七氟醚组(P〈0.01)。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婴幼儿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无术后躁动和嗜睡现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麻醉效果好,安全可控,明显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儿唇裂整复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对48例实施唇裂整复手术的婴儿采用肌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为主的基础麻醉、以静脉输注氯胺酮为主的非气管插管的静脉全麻、或以异氟醚吸入复合静脉输注氯胺酮或瑞芬太尼为主的气管插管全麻,同时复合了局部麻醉,术中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术毕予以患儿充分的苏醒。结果非气管插管全麻16例、气管插管全麻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气管插管的全麻病例,术中SPO2平均为(99.2±1.6)%;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的病例,平均苏醒时间为(7.6±2.2)min。结论两种方式麻醉,可保证实施唇裂整复手术婴儿围麻醉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陈翔 《中国医学创新》2013,(28):128-130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氯胺酮麻醉与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在疝气修补术麻醉中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行疝气修补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S组和PK组,每组40例,S组患者采用七氟醚联合联合氯胺酮麻醉,PK组患者则采用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麻醉。麻醉过程中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中追用氯胺酮例数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S组术中追加氯胺酮例数明显少于PK组(P〈0.05);S组术中血氧饱和度〈95%例数明显少于PK组(P〈0.05);S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K组(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氯胺酮麻醉下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苏醒更迅速,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麻醉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0例手术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记录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4.05±1.14)min;对照组患儿苏醒时间(19.63±4.21)min,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肢体活动2例,恶心呕吐3例,分泌物增多未发生,术后躁动1例;对照组患儿发生肢体活动10例,恶心呕吐15例,分泌物增多8例,术后躁动7例,组间对比,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在小儿短小手术中诱导迅速,苏醒时间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石红星 《当代医学》2014,(28):36-37
目的研究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疝气修补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江西省都昌县中医院70例腹股沟疝患儿,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复合组(n=35),均行疝修补术。常规组应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组联合七氟醚与氯胺酮全身麻醉。结果常规组的平均动脉压(术前(9.93±1.31)mmHg,诱导时(13.14±1.65)mmHg,术毕(12.26±0.89)mmHg)与心率(术前(86.67±12.31)次/分,诱导时(106.23±6.23)次/分,术毕(100.36±7.69)次/分)在不同时间段对比与2组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5.7%,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疝气修补术,术中更加平稳,术后患儿出现躁动等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