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大面积烧伤休克患者的早期补液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抗休克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04到2012年我院接收的35例大面积烧伤休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是TBSA>50%的患者,对患者进行了早期抗休克补液治疗,对补液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接收补液治疗后,均顺利的度过了休克期,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休克症状可以通过早期补液治疗来进行改善,患者的病情有较大的改善,对于后续的治疗可以提供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严重烧伤会导致机体发生休克,休克期渡过不平稳是大面积烧伤患者全身感染和内脏并发症发生的基本原因之一。通过静脉补充液体,可增加机体血容量,维持血压,纠正休克,降低烧伤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近年来,随着烧伤静脉补液成分的发展,休克期的监测指标的进步及烧伤补液公式的演变,个体化补液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原地区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休克液体复苏方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2年3月~2005年6月大面积烧伤及时复苏(A组)124例和延迟复苏(B组)54例病人,入院后在多指标监测下快速补液,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尿量、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各种并发症发病率等指标,并收集烧伤后8h、第1个24h、第2个24h补液量与国内通用公式理论计算量相比较。结果烧伤后及时复苏组、延迟复苏组补液量均大于国内通用公式理论计算量。及时复苏组较延迟复苏组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国内通用烧伤补液公式满足不了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需要,改进补液公式可快速纠正休克,减少烧伤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28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补液治疗进行回顾,探讨烧伤病人液体量对病人的影响。方法 将280例特重烧伤病人按休克与未发生休克分开,根据补液公式,计算延迟复苏液体总量。结果 168例休克病人中有166例输液量超载,而112例未发生休克病人仅有23例液体超量。结论 对于特重烧伤病人应尽早、尽快的补液治疗,避免发生休克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治疗之一。  相似文献   

6.
烧伤休克是由于烧伤后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引起组织和器官缺血、缺氧和细胞代谢紊乱的结果[1]。烧伤早期休克的复苏好坏,直接关系到大面积烧伤救治的成功率,而体液复苏是休克治疗的关键,其直接影响着休克的纠正,组织灌注,关系到脏器功能的维持,2002年1月~2004年1月,本研究对早期烧伤休克患者采用升温补液的方法进行体液复苏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烧伤病例60例,男性48例,女性12例;烧伤总面积(50.32±3.22)%;年龄6~70岁,平均41.5岁。年龄>70岁者剔除,烧伤合并严重复合伤者剔除,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4h内入院。根据住院号随机…  相似文献   

7.
周宁 《医学综述》2009,15(22):3473-3475
补液是烧伤休克的主要治疗措施。体质量和烧伤面积是决定补液量的主要因素,但同时应考虑致伤原因、地点等其他影响因素。现行的补液公式源于50%总体表面积烧伤犬的实验,补液的安全值范围小,易产生并发症,故应个体化补液,并持续监测尿量、体温、心率、血压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烧伤休克期补液公式的改进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2个烧伤补液公式对烧伤休克复苏的近期影响,探讨补液公式的改进.方法 特重度烧伤患者89例分为2组,参考教科书中"国内常用公式,补液量(mL)=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iea,TBSA)%×体质量(kg)×1.5+水分2 000 mL"进行补液的为对照组(38例),依据"改进公式,补液量(mL)=TBSA(%)×体质量(kg)×2(TBSA/50)+水分3 000 mL"补液的为试验组(51例).比较2组复苏即刻和48 h的心率、尿量、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及血液浓缩情况.结果 ①伤后8 h内,试验组心率较慢为(101.33±15.28)次/min,与对照组(122.08±20.83)次/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尿量较多为(2.11±0.78)mL*h-1*kg-1,与对照组(1.53±0.41)mL*h-1*kg-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伤后48 h,对照组血浆渗透压为(317.15±11.05)mmol/L,试验组为(303.87±9.52)m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钠(Na+)离子(149.12±9.64)mmol/L,与试验组(141.52±5.84)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特重度烧伤休克复苏时,依据"改进公式"补液,心率减慢,尿量增加,血液浓缩情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烧伤休克期的补液及护理 ,大面积烧伤病人易出现低血容量休克 ,所以需补液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和纠正功能性细胞以外液量的不足 ,做为护理人员要正确掌握补液及护理知识 ,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并提出了补液的原则、方法、指标、作用 ,补液护理等概念。  相似文献   

10.
烧伤患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体液的丢失和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是逐渐发生的,且有一定的规律性。烧伤治疗过程中如何使患平稳渡过休克关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而护理工作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对预防烧伤休克的发生或减轻其程度,对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烧伤患者在合并吸入性损伤时,与合并肺挫伤患者症状早期不易分辨,但在休克补液过程中不论从质和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现将1998年起我科收治的62例烧伤病人分类并在补液的质和量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烧伤休克期补液疗法和切痂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运严  梁自乾 《广西医学》2004,26(8):1152-1155
烧伤休克是严重烧伤后早期出现并影响病情发展与救治后果的全身性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与临床综合征,也是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 。对于烧伤休克期的补液疗法和切痂治疗,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其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概述如下。1 补液疗法体液渗出既是烧伤休克的主要发病原因,也是机体烧伤后的主要病理性变化。对体液渗出尚无有效的对抗治疗方法,故及时正确地补液是防治休克的有效措施。1 1 补液公式 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数种计算输液量的公式,其基本原理大致相同,对烧伤休克的治疗起了积极的作用。(1)Evans公式:是美国E…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成人严重烧伤休克期复苏补液量的参考公式,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笔者单位自2004年-2010年收治的45例严重烧伤成人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按第三军医大学公式补液组(三医大公式组)及高原补液组(高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以常规抗休克补液,按三医大公式组即按照第三军医大学公式补液,高原组即在按三医大公式组的基础上等比例增加晶胶体补液量,并根据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做调整.两组均于补液前、补液后2h、6h及12h、伤后24h及48h 6个时相点,监测患者的尿量、心率、血压指标,并采集股静脉血检测主要脏器功能及损伤指标.结果:高原组较按三医大公式组复苏补液量多,差异非常显著 (P<0.01),两组尿量、心率、脉压差及主要脏器功能及损伤指标也有显著差异(P<0.05),高原组主要脏器损伤轻.结论:根据本临床研究结果,提出高原地区成人严重烧伤休克期复苏补液的参考公式如下:①第一个24h预计补液量(mL)=TBSA(%)×体重(kg) × 2.9mL+水分2 500mL,晶体与胶体之比为2.21;②第二个24h预计补液量(mL)=TBSA(%)×体重(kg) × 1.6mL+水分2 500mL,晶体与胶体之比为21.  相似文献   

15.
16.
17.
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危重烧伤10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补液不足,出现休克.现将补液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依据血流动力学变化改进烧伤休克期补液方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Guo ZR  He L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3):1585-1587
严重烧伤患者救治的第一道难关是休克,因为烧伤后48h内大量血浆成分外渗,兼有血细胞的破坏,极易产生低血容性休克。近20年来伴随休克期复苏水平的提高,休克的发生率日趋降低,直接死于休克者亦见减少,但这绝不意味着休克问题已经解决,尤其一些基层单位,仍有许多模糊认识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19.
自1998年以来我科共收治烧伤病人350例。烧伤面积最小20%,最大90%,其中在休克期补液过多,致“水中毒”合并肺、脑水肿5例。因补液不足导致休克加重或死亡2例。临床主要特征:嗜睡、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高热,脉搏增快,呼吸浅快,血压偏低,呕吐,腹泄,尿少或无尿,双肺可闻及水泡音及湿罗音,咯、吐出粉红色泡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烧伤创面深度与患者休克期补液量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烧伤面积≥25%总体表面积(TBSA)且休克期采用瑞金公式进行液体复苏患者的病史资料。记录入选患者的体表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以及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 h的补液量;计算Ⅲ度烧伤创面面积与体表烧伤总面积的比值(Ⅲ度创面比),换算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 h的实际补液系数(VIWB);分析Ⅲ度创面比与VIWB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并换算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 h 的修正VIWB。结果 166例患者资料入选。与单纯Ⅱ度烧伤患者(n=53)比较,单纯Ⅲ度烧伤患者(n=7)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 h 的VIWB分别增加了37%和41%(均P<0.05)。Ⅲ度创面比与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 h 的VIWB均呈显著正相关(R2=0.138,P<0.001;R2=0.108,P<0.001);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537x+1.595和y=0.314x+0.775。与相同面积的Ⅱ度烧伤创面比较,Ⅲ度烧伤创面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 h的修正VIWB分别增加了35%和41%;Ⅲ度创面比每提高20%,第1个和第2个24 h的VIWB-修正公式需分别增加0.1和0.06。结论 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量与Ⅲ度创面比有关;修正公式适用于不同深度烧伤创面VIWB的换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