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柴德君 《大家健康》2015,(3):114-115
目的:探讨早期手法刺激躯干肌对患者平衡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药物治疗相同,对照组卧床期间良肢位摆放,被动活动,定时翻身,恢复坐位平衡、站立平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按摩手法中的按法,刺激脊柱两旁夹脊穴,摩法、擦法刺激斜方肌及背阔肌,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6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经t检查,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按摩手法刺激可以增强患者早期本体感觉的输入,按法、摩法、擦法可以有效的增加躯干肌肌肉张力。早期躯干肌手法刺激有利于提高偏瘫患者平衡能力,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中医手法按摩对患者产后腹直肌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就诊的36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中医手法按摩,观察组实施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中医手法按摩.观察2组患者的腹直肌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3.
探讨调制中频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屈曲双侧主动肌及躯干屈曲双侧协同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调制中频电刺激治疗。2组疗程均为40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表面肌电信号(sEMG)特征值[最大值(MAX)和均方根值(RMS)]和躯干屈曲双侧主动肌、躯干屈曲双侧协同肌MAX、RMS及躯干屈曲双侧主动肌MAX/躯干屈曲双侧协同肌MAX比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Fulg-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评定)、Barthel指数(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表面肌电MAX、RMS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表面肌电MAX、RM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躯干屈曲双侧主动肌、躯干屈曲双侧协同肌MAX、RMS值及躯干屈曲双侧主动肌MAX/躯干屈曲双侧协同肌MAX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 ADL指数评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ADL指数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调制中频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屈曲双侧主动肌及躯干屈曲双侧协同肌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动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疗效影响。方法6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4例。均行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加行中医按摩、运功功能训练、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神经电刺激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促脑梗死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推拿六步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补虚泻实,调整阴阳,采用一指禅推法、揉法、抹法、按法、扫散法、拿法、摩法在头面、颈肩及腹部操作。治疗组采用推拿六部法治疗,分为开关通经法、安抚脏腑法、导阳入阴法、补肾填精法、振腹调气法及护脑安神法,六步手法补泻结合,调和阴阳气血,恢复人体自身的平衡。两组患者共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和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87.0%,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及PSQI量表各因子评分比较,治疗组下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推拿六步法"治疗失眠其手法全面和完善,且临床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龙氏手法联合施罗斯疗法对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竖直肌表面肌电、Cobb角及躯干畸形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新余市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硬币抛掷法分为联合组(n=42)与对照组(n=38)。对照组接受施罗斯疗法,联合组接受龙氏手法联合施罗斯疗法,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竖脊肌表面肌电相关指标、Cobb角、躯干畸形程度、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凹凸两侧竖脊肌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及平均肌电值(AEM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Cobb角、躯干倾斜角(ATI)、躯干旋转角度(ATR)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健康调查量表36(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龙氏手法联合施罗斯疗法能显著改善竖脊肌协调性与稳定性,使Cobb角降低,有助于恢复脊柱形态,改善躯干畸形,疗效显著,且能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何成奇  韩梅 《四川医学》2003,24(12):1261-1263
目的观察复康牌药磁腰托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躯干肌肌力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①腰椎牵引;②中频电疗法;③推拿按摩.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复康牌药磁腰托疗法(腰托内含磁片和中药).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分别进行躯干肌肌力的评估.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躯干肌肌力较治疗前都有改善(P<0.05或P<0.001);但随时间推移试验组的疗效逐渐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复康牌药磁腰托疗法能有效恢复躯干肌肌力,值得进一步研制.  相似文献   

8.
药磁腰托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躯干肌肌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成奇  韩梅 《四川医学》2003,24(12):1261-1263
目的 观察复康牌药磁腰托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躯干肌肌力的影响。方法 按纳入标准将 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对照组采用①腰椎牵引 ;②中频电疗法 ;③推拿按摩。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复康牌药磁腰托疗法 (腰托内含磁片和中药 )。治疗前及治疗后 1、2、4周分别进行躯干肌肌力的评估。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t检验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躯干肌肌力较治疗前都有改善 (P <0 0 5或P <0 0 0 1) ;但随时间推移试验组的疗效逐渐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P <0 0 5 ) 结论 复康牌药磁腰托疗法能有效恢复躯干肌肌力 ,值得进一步研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一指禅推法结合摩腹手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受试者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一指禅推法结合摩腹手法单纯以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芪蓉润肠口服液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症状体征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指禅推法结合摩腹手法对老年性便秘疗效较好,作为一种绿色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n=80)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80),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电刺激小脑治疗,10d 1个疗程,而B组对照组(n=80)。仅按常规治疗。然后观察其疗效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发现接受电刺激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15d以及60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dP〈0.05,60d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1.
假球麻痹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昭 《中原医刊》2004,31(24):17-18
目的:分析假球麻痹后营养支持对其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假球麻痹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2组,早期营养组18例,对照组14例,早期营养组为经外周静脉给予营养,对照组为鼻饲流质。两组同时给予治疗卒中药物,14d为一疗程。结论:早期给予静脉营养有利于假球麻痹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在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128例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躯干功能[躯干损伤量表(TIS)]评分和移动能力[改良Rivermead指数(MRM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BBS、TIS和MRM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BBS、TIS和MRM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躯干控制训练。  相似文献   

13.
王鸿雁 《大家健康》2014,(9):144-144
目的:探究同时采用针灸和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09月-2013年0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采用针灸和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接受治疗时间、功能恢复时间都比观察组多,观察组的恢复程度明显比对照组快。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同时采用中医针灸和推拿手法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躯干扳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 48例脑外伤及脑卒中所致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正确肢位摆放、被动运动、牵张训练、神经促通抑制技术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推拿中的板法对躯干进行板牵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肌张力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肌张力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结合躯干扳法治疗痉挛性偏瘫,可明显改善患者肌张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命质量改善的意义。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进行观察。两组均按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以早期康复训练,包括常规患侧肢体各关节的按摩和被动运动、体位变化训练、床边坐位平衡训练、坐站转移和站立平衡训练、步行和上下阶梯训练。随着患者站立平衡和负重能力的提高即开始迈步训练、平行杠内的步行训练和上下阶梯的训练、语言治疗、ADL训练,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结果:脑梗死患者出院和随访时患者肢体语言等功能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和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颈源性头痛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按摩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口服布洛芬对症治疗,6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通过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r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通过数字评价量表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VA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2.1%(46/56),对照组50%(28/56).结论 手法按摩较单纯药物止痛可以明显缓解患者颈源性头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按摩配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康复组予以运动疗法的同时,配合作业疗法和中医按摩,对照组仅予以运动疗法。两组均治疗6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Fugl-Mayer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提高(P〈0.05),但康复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按摩配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对乳腺不通、乳房胀痛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手法按摩及热敷乳房(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观察比较治疗护理效果。结果经手法按摩,乳腺不通、乳房胀痛治愈率及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按摩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热敷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捏脊、穴位按摩后中药外敷及中药内服综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USI)的疗效。方法将138例US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中医内治法,即中药内服,治疗组采用中医内外疗法综合治疗:中药内服(组方同治疗组)同时应用中医外治法:先捏脊,然后主选足太阳膀胱经之背腧穴、督脉、任脉等经穴,用三位八法(先后采用仰卧位、俯卧位、自由体位及八种手法),行穴位按摩,后施以穴位贴敷。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0%,对照组为81.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内外结合疗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核心肌群训练对卒中患者平衡、步行功能的影响,分析卒中患者规避跌倒风险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实验组同时辅以核心肌群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患者进行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相关量表评定,并使用Zebris平衡测试仪分析足底压力,椭圆中心轨迹等参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明显改善(P<0.05),上述指标均以实验组的改善幅度显著,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具有积极影响,可以显著降低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