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谦  陈小晶  孙静 《黑龙江医学》2021,45(10):1047-1049
目的:主要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间出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30例患者中,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呼吸系统损伤和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主,占全部不良反应例次总数50%以上.不良反应最早出现于输液2 min,最晚出现在连续输液10 d后,既有速发型变态反应,也有迟发型变态反应.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十分重要,必须加强用药安全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00例应用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的患者进行认真观察,倾听患者的自觉症状并实施护理措施。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8例出现局部皮肤过敏症状,2例患者有头痛、头晕、胸闷,2例患者有恶心、呕吐,另有3例患者有畏寒、发热等症状。结论 对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加强巡视、观察,及早发现药物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及时解除患者的痛苦,使药物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关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以保证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安全使用。方法: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总结、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其药物因素、溶媒选择、配伍问题,输液速度、温度及个人差异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其不良反应的产生。结论:正确认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静脉输液引起的136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涉及药物共有48个品种,其中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抗菌药物;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最多;ADR发生的年龄分布广泛,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29.41%),其次是10岁以下儿童(23.53%)。结论在临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要谨慎用药,加强对输液过程的监测,及时整理分析不良反应报告,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急症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输液的高血压急症老年患者294例,针对本组病例均开展不良反应情况的统计,并针对不良反应表现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患者输液期间不良反应共发生59例(20.1%),主要包括药物不良反应26例(8.8%),静脉炎及静脉渗漏19例(6.5%),循环负荷过重10例(3.4%),热源反应4例(1.4%)。结论:高血压急症老年患者在临床输液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较高,临床护理人员在保障基础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还需给予预防干预,以抑制不良事件的发生,存在不良反应者需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减轻病患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程艳红 《吉林医学》2016,(4):1002-1003
目的:评价不同输液器引起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效果,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使用中药注射液患者8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一次性微量输液器(带滴管)进行输液,研究组患者选择一次性输液精密输液器进行输液,统计患者在输液时的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输液器材后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主要有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神经毒性反应,皮肤及附件损害,呼吸系统反应及肝肾系统反应,对照组416例患者使用中药注射液患者中,有78例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而研究组的416例患者中,3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45%,研究组患者不同类型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注射剂输液采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时可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09年3月门急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并与2005年2月至2006年3月门急诊输液患者189例相比较,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防范措施的实施,减少输液室的纠纷,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结论:输液室护理人员了解掌握门急诊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掌握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综合分析我院因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108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涉及药物品种进行分类整理.结果 108例不良反应涉及4类21种中药注射剂.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症状多见,其次为消化道反应及发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比40岁以下高.结论 中药注射剂可引起不良反应,使用时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联合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6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原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某院使用中药注射剂输液后发生不良反应病例共计16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差异,药物在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情况,不良反应所累积的系统以及预后情况,统计发生不良原因的原因。结果:30岁共计发生不良反应38例;30~60岁患者发生94例。60岁患者发生36例。10 min出现症状的患者36例,10~60 min出现症状患者109例。1~24 h出现症状患者18例,24 h以后出现症状患者5例。最常累及的是皮肤,占48.81%,其次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分别占13.10%、10.71%。其中123例患者症状轻微,不需治疗,停药后自愈,占73.21%,42例患者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后痊愈,占25.00%,3例患者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占1.79%。在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中,医源性因素150例,占89.29%,居于首位的是药证不符73例,占43.45%。个体因素18例,占10.71%。结论:只有临床医生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辨证施治,提高用药水平,注意输液反应,才能降低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6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原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某院使用中药注射剂输液后发生不良反应病例共计16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差异,药物在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情况,不良反应所累积的系统以及预后情况,统计发生不良原因的原因.结果:<30岁共计发生不良反应38例;30~60岁患者发生94例.>60岁患者发生36例.<10 min出现症状的患者36例,10~60 min出现症状患者109例.1~24 h出现症状患者18例,24 h以后出现症状患者5例.最常累及的是皮肤,占48.81%,其次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分别占13.10%、10.71%.其中123例患者症状轻微,不需治疗,停药后自愈,占73.21%,42例患者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后痊愈,占25.00%,3例患者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占1.79%.在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中,医源性因素150例,占89.29%,居于首位的是药证不符73例,占43.45%.个体因素18例,占10.71%.结论:只有临床医生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辨证施治,提高用药水平,注意输液反应,才能降低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13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时间、注射方式与发生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男女比例差异不显著,与年龄有一定关联,药品不良反应在超过60岁患者中易于发生,出现时间大部分在给药1小时左右。结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严格掌握药用药指征以减少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并加强监控中药注射剂制药质量,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中老年患者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以皮疹、恶心、呕吐、发热、寒颤为主,多在注射过程出现;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不良反应药物以脉络宁注射液最多。结论:临床应辨证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加强对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门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100例于2010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出现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探讨和分析,医护人员通过进行健康教育、规范化管理等护理干预措施提高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治愈率。结果:对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100例发生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全部得到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加强门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能够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及早康复并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王棋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0-50,52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的原因及预防策略进行评价,以指导临床医生的用药安全。方法将引起ADR的药物及临床表现等导入Microsoft Excel进行分析。结果引起ADR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药物、处方及护理因素。引起中药注射剂ADR的常见药物以双黄连注射液居多,共39例,占33.91%;死亡1例,占0.87%。结论积极防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医生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陛。  相似文献   

15.
蔡利元 《中外医疗》2010,29(14):23-23,25
针对我院门急诊病人在输注中药制剂过程中引起的32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后采取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制剂;严把药液配置关;减少输液微粒;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回与观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对输液不良反应的应对能力等有效措施对因输注中药制剂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达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为临床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22日至2014年4月22日期间,对这200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发生时间进行探讨。结果:200例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中,共有5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5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共有32例患者在药物使用当天出现不良反应,占总比的64.00%。结论:中药注射剂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多,且在用药当天就可出现明显症状,因此,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应对患者的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及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症处理,进一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行中药制剂静脉输液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满意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1.2%,对照组为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中药制剂静脉输液患者采取对症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液在临床的应用情况以及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患者100例资料,通过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100例患者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0%,结论 在辩证论治的前提下,简单、合理、有效、安全的科学应用中药注射液,不仅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中药注射剂必也将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9.
刘玉强 《大家健康》2016,(12):34-35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60例,分析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发病年龄阶段为>60岁(21.7%)。不良反应发生时间46例(76.7%)发生在用药当天,31例(51.7%)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出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共涉及6类,其中理血剂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多(45.0%)。共累及6个系统,其中以皮肤附件与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均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50例(83.3%)治愈、10例(16.7%)好转,无后遗症与死亡病例。结论:为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应在使用过程中规范合理用药、加强预防与监测。  相似文献   

20.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8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81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老年患者(≥40岁)发生不良反应率高,占77.8%;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全身性损害;用药后6~60 min不良反应率高,占79.0%。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对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高危药物、高危患者、高危时间段重点观察,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