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与改良式剖腹产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生产的剖腹产孕妇80名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改良式剖腹产手术,对对照组实施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手术,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手术的满意度高。结论:两种剖腹产手术相比,改良式剖腹产的效果明显优于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剖腹产手术中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与改良式剖腹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进行剖腹产的80例孕妇作为样本,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采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术,观察组产妇采用改良式剖腹产术,对比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恢复时间以及产妇的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在经过不同的剖腹产手术之后,观察组产妇的效果要由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满意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良式剖腹产术的作用下,产妇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方面都要由于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在临床方面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和改良式剖腹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行剖腹产生的产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3例,观察组产妇应用改良式剖腹产,对照组应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对两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改良式剖腹产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和改良式剖腹产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妊娠妇女98名,分成A、B两组,A组56名孕妇为治疗组,给予改良式剖腹产方法;B组42名孕妇为对照组,给予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方法。结果:经治疗,A组孕妇伤口愈合好于B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孕妇满意度高于B组,并发症概率低于B组。结论:改良式剖腹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和改良式剖腹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行剖腹产生的产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3例,观察组产妇应用改良式剖腹产,对照组应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对两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剖腹产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Misgav Ladacv剖腹产与传统下纵切口子宫下段剖腹产这两种手术方式对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和恢复,抗生素的应用和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08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用MisgavLadach式剖腹产,对照组用传统下腹纵切口子宫下段剖腹产。  相似文献   

7.
我院 2 0 0 0年 10月开始对腹部横切口剖腹产术式进行改良 ,经 12 5例临床观察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收治剖腹产患者 191例 ,12 5例采用腹部横切口剖腹产改良术式 ,作为观察组 ;6 6例采用传统腹部横切口剖腹产术式 ,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为 2 5~ 32岁 ,初产妇116例 ,经产妇 8例 ;对照组年龄为 2 2~ 31岁 ,初产妇6 0例 ,经产妇 6例 ,两组均以社会因素、头盆不称、臀位、瘢痕子宫等为剖腹产指征 ,两组手术原因构成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有剖宫产术指征的146例初产妇分成两组。观察组110例行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宫产术;对照组36例行传统式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结果:观察组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后,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良性病变实施腹式横切口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998年12月。2002年1月共收治子宫切除病人408例,随机选择腹式横切口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08例为研究组,选择传统纵切口子宫切除术108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指征,子宫大小等均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住院时间及术后性生活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子宫良性病变实施腹式横切口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迟新红 《中外医疗》2011,30(16):68-68
对81例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按照传统的剖宫产和高位横切口剖宫产分成2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择于宫下段高位横切口剖腹产既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也减少了出血量,同时减少产后病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腹产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及腹膜层的可操作性和优点.方法从我院2006年以来收治的剖腹产病例中,随机抽取20例腹部横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及腹膜层的病例为观察组,另取20例采用传统腹部横切口缝合皮下脂肪层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硬结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切口愈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腹部横切口剖腹产术后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及腹膜层,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率高,住院时间短,为患者减轻痛苦和负担,患者非常满意,故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方法将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式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术后两组静脉滴注青霉素预防感染。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新生)L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以及术中损伤(血尿、切口延裂)、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手术时间、取胎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中血尿、切口延裂、术后疼痛、术后病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腹式横切口剖宫产术比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汪丽霞 《当代医学》2016,(26):108-109
目的:观察剖腹产术后出血产妇护理及剖腹产术后出血预防效果。方法选择50例剖腹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剖腹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对症护理措施。总结出血原因,对比2组产妇护理满意率和止血时间、产后出血量。结果经护理,观察组产妇护理服务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腹产术后出血影响因素较多,实施对症护理措施,有利于迅速控制出血,减少出血量,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采用Stark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98例,结果说明,其切口愈合率100%,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病率,皆显著短于采用腹部纵切口的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的对照组,并对其机理进行讨论。结论:新式的剖宫术式效果良好,完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腹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腹膜层的可操作性和优点.方法:随机选取68例采用腹部横切口剖腹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与腹膜层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79例采用传统腹部横切口剖腹产术缝合皮下脂肪层与腹膜层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分别为:总手术时间为(25.6±7.35)min和(42.1±5.6)min,术中出血量(176.3±32.3)mL和(235.2±45.5)mL,术后排气时间(19.2±10.1)h和(20.3±10.9)h.结论:腹部横切口剖腹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与腹膜层,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该术式值的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6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改良式的意义及理论依据。方法:腹膜横切口:横行撕开子宫膀胱反折腹膜;上下钝性分离子宫下段肌层,缝合子宫切口两侧角时不超越切口顶端,结果:进腹快,视野广,子宫切口很少有撕裂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减少缝合子宫切口顶端时损伤血管及术后腹腔粘膜连的可能,结论:改良式手术并发症较传统方法少,并对子宫下段横切口单层缝合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7.
腹部小横切口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云  何群双  龙春花 《海南医学》2004,15(12):11-13
目的探讨腹部小横切口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手术方法、适应症、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腹部小横切口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88例(观察组)和传统子宫全切除术102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率及恢复期阴道出血率等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腹部切口愈合情况、阴道保真度及性生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部小横切口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有美容效果,性生活影响小;但要注意手术适应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剖腹产腹部横切口最后一层缝合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腹产腹部横切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手术最后一步,以往为了腹部皮肤美观,常规缝合方法为细线缝合皮下组织,可吸收细线真皮内缝合,此种缝合方法增强异物反应出现硬结,脂肪层液化、排线、不利于伤口愈合,而且延长手术时间。本研究对剖腹产横切口的缝合进行了改良,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术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周基杰等介绍的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剖宫产术式进行操作,并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结果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剖宫产术组100例中,手术并发症如平均出血量、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和娩头困难明显低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组。结论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比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减少出血量、娩头困难等手术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单丹 《当代医学》2013,(23):99-100
目的探讨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在瘢痕子宫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行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的60例瘢痕子宫孕妇(观察组)的资料,与再次分娩选择传统剖宫产术的60例瘢痕子宫孕妇(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孕妇的备皮及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瘢痕形成、盆腔粘连、新生儿出生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备皮及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明显增加(均P<0.05),切口愈合效果好、瘢痕形成率则明显降低(均P<0.05),而新生儿出生情况、产后出血等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在瘢痕子宫剖宫产中仍具有切口愈合良好、瘢痕形成不明显等优点,具有美学效果。但同时较传统术式术中创伤增加、术后恢复时间延长,应结合患者和家属意愿及实际情况,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