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田金艳  张晓静  谢斯炜 《新中医》2013,(11):104-106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三阴交、昆仑穴在足月孕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缩短产程,减轻产痛的作用。方法:将80侧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40例,针刺组针刺双侧合谷、三阴交及昆仑;对照组不予任何催产镇痛及其他治疗措施,待其自然分娩。观察总产程及各个产程时间;潜伏期及活跃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子宫活动力;宫口扩张速度;产时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结果:2组总产程、第1产程、第2产程、第3产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2组潜伏期和活跃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子宫活动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宫口扩张速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产时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gAS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促进产程进展方面的总有效率针刺组81.5%,对照组55.0%..提示针刺组在总产程及各个产程时间、VAS评分、子宫活动力、宫颈扩张速度、产时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合谷、三阴交、昆仑穴针刺对足月孕产妇具有催产镇痛作用、能减少产程及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合谷、内关、腰骶部穴位电刺激对产妇分娩疼痛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自愿使用穴位镇痛仪的产妇与未使用的产妇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程处理,于分娩过程中不给予任何镇痛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合谷、内关穴位及腰骶部电刺激镇痛。比较2组宫缩痛各时点VAS评分、产程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宫缩开始0 min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宫缩15 min、30 min、60 min、第一产程结束、第二产程结束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产妇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合谷、内关穴、腰骶部穴位电刺激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疼痛感,明显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对产程进展有促进作用,且操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电针穴位的镇痛作用规律。方法 :采用电刺激正常人下肢胫后神经获得痛相关成分P2 50 —N350 复合波作为反映疼痛的客观指标 ,观察不同频率电针穴位对痛相关成分P2 50 —N350 波幅、潜伏期变化的影响。结果 :2Hz组针中 1 0、2 0minP2 50 —N350 波幅明显降低 ,差异显著 ,分别为P <0 0 1、P <0 0 0 1 ;40Hz组针中 2 0minP2 50 —N350 波幅明显降低 ,差异显著 ,P <0 0 0 1 ;2Hz、40Hz组针后波幅仍维持较低水平 ,差异显著 ,分别为P <0 0 0 1、P <0 0 1。结论 :2Hz、40Hz电针对SEPS 皮层痛成分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针后具有强而持久的后效应  相似文献   

4.
<正> 痔科手术后的急性尿潴留,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痛苦较甚,且延长住院时间。我们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一般资料23例中,女性8例,男性15例;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62岁,大多在30—50岁之间。治疗方法1、取穴:痔科手术病人因肛门部疼痛,大多取俯卧位,故选用秩边穴为主,三阴交为配穴。2、操作方法:秩边穴位于骶骨裂孔旁侧3寸(即腰俞穴旁3寸)。常规消毒后用30号毫针,先取两侧秩边穴,再刺双侧三阴交。针刺秩边穴要求针尖稍向内斜刺,使酸麻胀感传至前阴部,并有尿意感后为最好。三阴交向上传至膝、大腿内侧或前阴部为佳。待有针感后,  相似文献   

5.
针刺与静滴催产素治疗产妇继发性宫缩乏力疗效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本文共观察220例,均为妊娠足月初产、头位、第二产程继发宫缩乏力、头盆相称的产妇。其中针刺组124例,催产素组96例,按随机原则进行划分。年龄最小21岁,最大43岁多在23~28岁之间。两组平均年龄相仿。宫缩乏力诊断指标: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后2小时以上,宫口扩张仍小于1cm/H;宫缩频率小于2次/10分钟,排除产道难产因素。治疗方法针刺组:针刺选择主穴合谷、足三里,配穴选三阴交。操作方法:产妇取仰卧位,双膝屈曲;穴位区常规消毒;用1.5~2寸30号不锈钢毫针直刺双侧合谷,刺入5~7分,得气后合谷、足三里二穴轻捻针,使针感向  相似文献   

6.
产痛     
<正> 治疗方法:取三阴交、合谷,次髎、足三里穴。针刺全部穴位外,同时可以选配气海、曲骨、归来、天枢等穴中1~2配穴。均用强刺激法,留针20分钟。疗效:治疗40例,经针刺后疼痛消失者  相似文献   

7.
针刺加远红外照射治疗失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卫生 《中国针灸》2003,23(2):97-98
治法:肝阳上扰型,取主穴三阴交,配穴神门、肝俞、太冲;心肾不交型,取主穴心俞,配穴合谷、神门、三阴交、太冲;心脾两虚型,取主穴三阴交,配穴神门;胃腑不和型,取主穴中脘,配穴丰隆、厉兑、隐白、胃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针刺、按摩及舒适护理在催产及镇痛方面的效果。方法:4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针刺合谷、三阴交等穴位、按摩下腹部及腰骶部穴位配合舒适护理用于催产、镇痛,对照组不采用任何辅助方法助产,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比正常分娩既可减轻疼痛,又可缩短产程,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刺合谷、三阴交、百会、足三里穴,按摩下腹部及腰骶部穴位配合舒适护理用于催产、镇痛,方法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贴压对临产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缓解分娩疼痛的临床效应。方法:将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选取双侧合谷、三阴交、太冲、内关、次髎和中髎穴,于宫口大小为2~3cm时进行穴位贴压;对照组不给予穴位贴压。在产妇宫口大小为2~3cm、5~6cm、7~8cm、9~10cm时,各评定1次疼痛反应级别(包括医生镇痛评分、产妇镇痛自评分),比较缓解两组产妇分娩疼痛的差异,并比较两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及剖宫产率。结果:(1)镇痛效果:在宫口大小为2~3cm、5~6cm、7~8cm、9~10cm时,观察组在各时间点上产妇镇痛自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医生镇痛评分镇痛有效为213人次,无效为18人次,对照组有效178人次,无效44人次,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产程:两组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8.07±2.08)h vs(9.58±2.79)h,(8.91±2.80)h vs(10.51±2.83)h,均P0.05]。(3)剖宫产率: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5.0%(3/60)vs 10.0%(6/60),P0.05]。结论:穴位贴压对于缓解分娩疼痛的疗效是肯定的,且可以缩短产程、控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指压穴位缩短产程及减轻分娩阵痛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丽宏  韩云 《陕西中医》2007,28(3):333-334
目的:探讨指压穴位对产妇缩短产程及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观察组采用指压合谷、三阴交、内关等穴位,对照组采用导乐陪产,分别对分娩疼痛变化、疼痛程度和总产程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减轻疼痛,加快产程等方面有优势,和对照组比较P<0.1~0.001。结论:指压穴位是一种无创伤,无副作用,简单有效无痛分娩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肾俞、次髎、膀胱俞、会阴和秩边为主穴,三阴交、中极和关元为配穴,针刺治疗5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并口服高特灵治疗47例为对照.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和70.2%,前者好于后者(P<0.05).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局限性硬皮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针刺治疗局限性硬皮病30例。病变在前额者主穴取上星、阳白、头维,配穴取印堂、太阳;病变在上肢者主穴取大椎、扶突,配穴取血海、三阴交;腰背下肢合并病变者主穴取腰阳关、环跳、秩边,配穴为三阴交、承山。使用烧山火手法,使局部产生温热感。经过1~6个疗程治疗,30例全部治愈。表明针刺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卒中后尿失禁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脑卒中患者合并尿失禁多见急迫性尿失禁,通过电针次Liao、会阳、肾俞、三阴交、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症状评分P〈0.01),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检查提示逼尿肌压力、膀胱最大容积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尿道闭合压力有显著意义(P〈0.05),证实该组穴位通过改善逼尿肌功能和膀胱顺应性,从而治愈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14.
电针增强药物流产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药物流产中畏以电针合谷、三有交穴的方法,期望坦步提高其效果并减轻副反应。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加速排囊,减轻药物引起的下腹痛,缩短转经时间,其作用大小受电针连线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建华  李亚新  刘影 《中国针灸》2007,27(12):907-909
目的:观察早期针灸介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手术和西药(甘露醇、胞二磷胆碱、头孢他啶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48小时~1周、病情稳定以后,在痰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穴位针刺治疗,主穴取内关、曲池、外关、合谷、臂臑、肩髃、风市、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冲等。采用简式Fugl-Meyer(FMA)积分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同组治疗前后比较,FMA评分均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FMA评分提高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P<0.01)。结论:早期针灸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电针"合谷""三阴交"穴促分娩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王美卿  朱江  张露芬  袁红 《中国针灸》2003,23(10):593-59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电针“合谷”“三阴交”穴促分娩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健康成年Wistar大鼠55只,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合谷”组、“三阴交”组、“合谷”加“三阴交”组。以子宫颈及子宫体组织前列腺素E2(PGEa)、血清及羊水雌二醇(E2)和孕酮(P)为指标。结果:电针“合谷”穴使晚孕大鼠宫体及宫颈组织PGEa、血清E2、羊水中P含量显著升高;电针“三阴交”穴仅使晚孕大鼠羊水中P含量显著升高;同时电针“合谷”“三阴交”穴对本实验所测各项内分泌指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次髎和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5个电针组:次髎/中髎组、委中组、三阴交组、通天组、合谷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均先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基线Ⅰ),继以0.25%乙酸膀胱灌注建立大鼠膀胱过度活动模型(基线Ⅱ)。造模成功后,5个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5分钟,模型组不予电针治疗。电针后再次以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观察灌注期间大鼠排尿间隔时间、膀胱排尿压力、膀胱基础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的改变。结果与基线Ⅰ相比,基线Ⅱ时各组排尿间隔时间显著缩短(P〈0.01)、膀胱排尿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显著下降(P〈0.01)。电针干预后,各组排尿间隔时间较基线Ⅱ均显著延长,仅次髎/中髎组与基线Ⅰ比较差异不显著,并且其增加值显著大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1,或P〈0.05)。次髎/中髎组电针后膀胱排尿压力较基线Ⅱ显著升高(P〈0.05)、与基线Ⅰ差异不显著,并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5)。结论次髎、中髎可有效抑制膀胱过度活动,此抑制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囊腺型增生性功血11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针灸与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囊腺型增生性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子宫内膜囊腺型增生性功血患者随机分成针灸治疗组110例和西药对照组120例.针灸组采用针灸疗法,主穴为百会、关元、合谷、三阴交等,对照组采用口服安宫黄体酮等常规西药治疗.结果:两组间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囊腺型增生性功血疗效显著且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及其对血清补体C3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有效提高慢性荨麻疹疗效的方法及其免疫机理。方法 :9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50例和对照组 42例 ,观察组采用针刺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穴联合抗组胺药仙特敏治疗 ,对照组单纯使用仙特敏 ,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补体C3 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2 0 % ,对照组有效率 73 6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补体C3 治疗前平均水平较健康成人低 ;观察组补体C3 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针刺联合抗组胺药仙特敏疗效优于单纯仙特敏 ,且能相应提高患者的补体C3 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带状疱疹腧穴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数据库中收录的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数据库,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针灸治疗带状疱疹腧穴配伍规律。结果纳入51篇文献,提取出75条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处方,复杂网络分析拓扑结构发现以阿是穴、夹脊穴、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外关、三阴交、曲池、支沟、合谷穴为核心穴位。其中主穴多选取阿是穴、夹脊穴,肝胆湿热证多配太冲、阳陵泉、外关、支沟穴,脾虚湿盛证多配足三里、三阴交穴,实热证多配合谷、曲池穴。且腧穴多选用特定穴中的五输穴。结论针刺治疗带状疱疹腧穴配伍规律为以局远配穴、辨证配穴为主要的配穴方法,主穴多选取阿是穴、夹脊穴,辨证选取四肢穴位作为常用腧穴。腧穴多选用特定穴,以五输穴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