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我院检验科采集的93例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放置时间、采血部位与温度条件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静脉血的 RBC、WBC 与末梢血相比明显较低,PLT 相对较高;立即送检的 PLT、RBC 与 HGB 水平低于放置2h、4h 后的送检结果,WBC 相对较高,上述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室温放置与冰箱保存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人员应当全面掌握影响因素,加强检测前后质量控制,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我院检验科采集的93例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放置时间、采血部位与温度条件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静脉血的RBC、WBC与末梢血相比明显较低,PLT相对较高;立即送检的PLT、RBC与HGB水平低于放置2h、4h后的送检结果,WBC相对较高,上述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与冰箱保存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人员应当全面掌握影响因素,加强检测前后质量控制,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孙永翠 《求医问药》2014,(18):50-51
目的 :调查分析导致血常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方法 :对2013年5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154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首先对这154例受检者进行了门诊血常规检查,然后再对他们连续进行3次标准的血常规检查,并将这3次标准血常规检查的结果作为最终结果。我们将这154例受检者最终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其进行的门诊血常规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有9例受检者的门诊血常规检测结果存在误差,误差的发生率为5.9%。我们对这9例受检者血常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经过调查分析,在这9例血常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受检者中,有1例受检者血常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为血常规检测仪器未校准,有3例受检者血常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为血液标本受到了污染,有5例受检者血常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为血液标本自身存在问题。结论 :血常规检测仪器未校准、血液标本受到污染和血液标本自身存在问题是临床上导致血常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上述情况应引起临床检测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临床血常规检测过程中,导致常见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避免误差的相应对策。方法选取86例患者血常规标本。对86例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同一血常规标本,在不同保存温度、不同检测时间和不同抗血凝剂浓度的条件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含量的检测结果是否会存在差异。结果当温度条件为常规6℃~25℃时,白细胞检测含量明显高于4℃冷藏条件下的检测数值,血小板检测含量明显低于4℃冷藏条件下的检测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置10 min内进行检测的血液标本,相较于放置120 min以上才进行检测的同一标本,后者白细胞与血小板含量均高于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EDTA盐作抗血凝剂,在抗血凝剂浓度为2.8 mg/mL时,标本血液中红细胞平均体积与比容的检测值,明显高于抗血凝剂浓度为1.6 mg/mL时的检测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时,血液标本的保存温度、测定时间与抗血凝剂浓度差异,均会造成检验值产生偏差。因此,为最大化降低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的偏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医疗机构应拟定完善的血常规检验标准与守则,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全方位监督医护人员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检测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原因与相应的解决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22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行血常规检验,对检验误差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检测方法、血液样本放置时间以及存放温度等差异均可使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检验过程中的仪器、试剂、患者自身以及检测人员是血常规检验误差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提高血液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守血常规相关规定进行检验,检验方法的合理选用,血液放置时间的合理放置,调整血液样本存放温度是解决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有效措施,可使血常规中常见误差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周凤华 《中外医疗》2013,32(8):182+184-182,184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造成误差的原因,并探讨如何做好临床血常规检验工作。方法随机抽取来该院就诊的50例患者的血常规标本进行检验。结果通过对临床50例患者血常规进行检验发现,造成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因素主要与储存温度、放置时间、不同的采血部位、抗血凝剂和检验方法有关。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选用操作技术高,综合能力强以及综合素质高的人员维护和使用血常规标本,并且还应该制定必要的守则,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操作守则进行血常规检验。这样才能有效减少血常规检验误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的一些引起误差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总结,为以后的血液检验工作提供参考,提升检验质量。方法:2013年期间我院选取了100例常规血液检验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对从这些患者采集到的100份血液样本进行了测量,计算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含量,根据不同的温度、时间、抗血凝剂条件来进行检验指标的不同变化对比,将所得的数据进行记录。结果:血液检验常规温度是8~25℃,在这个温度环境下的白细胞含量要比4℃时高,血小板含量比较低;放置10分钟后,对白细胞含量、血小板含量进行测定,均要比放置2小时时低;抗凝血剂浓度为1.8 mg/ml时的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比容要比2.6 mg/ml时低。结论:血液常规检验时,血液的保存温度、采集部位、测定时间、抗凝血剂条件等均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所以临床中引起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因素也是以上几种,医务人员应该要对这些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给予重视,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尽量的避免其造成的误差,进行质量控制,提升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健 《中外医疗》2011,30(12):20-20
目的讨论血常规检验工作中误差的问题。方法 随机抽取血常规的样本对其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影响血常规测定的因素有温度、时间和方法。结论 对于血常规的样本需要专业的、高素质的人员对其进行使用及保存,同时守则中要规定在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一定要推血涂片,必要时行染色镜检。尽量减少并避免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就要求检验人员要有过硬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血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检验及患者生理因素等因素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血标本的采集方法、采血部位、保存、检验及患者的生理因素均会影响血常规结果的精确度。结论: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按规程操作进行血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及检验是保障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151份血常规检验结果及病例资料进行验证分析,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不断完善血常规检验的各项操作规范、患者调节好检验前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准备、加强和提高医护工作人员责任心和技能水平等,可保证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血常规检测中常见的误差来源,从而开展相应措施确保准确率。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住院并接受治疗8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运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不同温度、不同采血部位和方法以及存放时间差异的样品进行比较。结果血常规的测定往往会受到存放时间、温度以及方法学的综合影响,标本在采集后4 h与及时测量相比较发现,在立刻测量WBC、RBC、PLT、HGB四指标数值分别为5.21×109/L、4.43×109/L、168.32×109/L以及118.47g/L与4 h后测量数值3.12×109/L、5.21×109/L、303.12×109/L、129.51g/L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与2 h数值间变化不大,2 h内进行相应测定最为准确;标本室温保存以及在冰箱冷藏48 h内WBC总数变化不明显;自动稀释器和微量加样器采样结果基本一致,而一次性血红蛋白吸管的结果明显偏低,准确性差。结论医院需要加大对检验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熟悉掌握血液样品的各种影响因素,严格把控样本检测前后及过程中的质量关,降低人为因素误差。  相似文献   

12.
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血常规检测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临床诊治,在临床工作中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错综复杂,本文仅就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质量的因素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抚顺市第五医院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4200份,使用BC56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对误差原因进行记录分析,分析温度、放置时间对误差的影响。结果:血常规检查出现异常的样本数为261份,误差率为6.2%;4℃保存的样本各项指标均略低于室温保存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放置时间延长,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均增大,白细胞计数(WBC)则减少。结论:血常规检查误差多为人为原因造成,通过规范化管理和定期考核能够减少误差发生,同时需要定期对仪器性能进行评价,防止出现仪器误差。  相似文献   

14.
李爱民  李静  刘丙峰 《基层医学论坛》2004,8(3):246-246,200
随着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微量、高精度、自动化的检测方式正日益深入各基层医疗单位。临床检验技术虽然不断完善、改进和更新,但是全面质量管理、特别是影响检验质量的标本误差.在某些基层医疗单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对检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注重和控制影响检验结果真实性的标本误差更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代苏忠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648-2649
目的:分析不合理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如何正确采集标本,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血标本1124,尿标本1045份,大便标本224份,细菌培养标本67份。结果:血标本合格率99.6%,尿标本门诊合格率95.5%,住院患者合格率75%,大便标本合格率82%,细菌培养标本合格率82%。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合格的标本采集,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才能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血液检验标本当中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总结其原因,并且尝试着提出对策进行解决。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出现了一定的误差的血液标本60例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情况下,造成血液样本当中出现了误差的原因有很多,外界原因和患者本身身体机能的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误差。结论:血液样本出现误差会造成医生对患者诊断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减少血液样本当中的误差概率,医疗机构的各级部门需要投入较大精力,保证样本准确。  相似文献   

17.
18.
吴燕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6,(29):4121-4122
目的:探讨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血液检验并出现误差的12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标本误差原因为:标本采集因素24例,占20.0%;标本送检因素52例,占43.3%;标本检验因素20例,占16.7%;患者自身因素24例,占20.0%。结论临床上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较多,可发生在血液标本检验的各个环节,需加强重视,规范检验过程,减少血液检验误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做好血常规检验工作。方法随机抽取血常规检验标本100例,从温度、时间两方面进行检测,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均有影响,放置时间越久对检测结果影响越大。结论应选派高素质的检验人员使用和维护血常规标本,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送和保存的时间,以获得最佳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探讨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60例,随机分成室温保存组和冷藏保存组,测定结果进行对照,记录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变化情况。结果:室温保存24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Hb、MC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CT、PLT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冷藏保存72 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MCH、Hb比较稳定,HCT、PLT在48 h内比较稳定,超过48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温度下保存血液样品随着时间的增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时要结合保存条件在最优时间内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