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黄平  王科科 《华夏医学》2015,28(2):48-50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患者按照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用传统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观察组使用急诊胃镜的治疗方式,分别对其进行分析记录。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良好,可以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2.
宗丽香  李世平 《吉林医学》2014,(6):1260-1260
目的:研究急诊胃镜与普通胃镜诊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应用急诊胃镜诊治,对照组应用普通胃镜诊治,比较两组病因检出率、镜下止血率、镜下输血率。结果:对比病因检出率,试验组(90.0%)高于对照组(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镜下止血率、镜下输血率,试验组分别为90.6%、45.0%,对照组分别为90.0%、60.0%。结论:胃镜诊治与普通胃镜诊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都能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但试验组病因检出率更高,急诊胃镜检出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胃镜黏膜下药物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的疗效。方法经急诊胃镜检查发现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56例,分为2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急诊胃镜下行病灶处肾上腺素黏膜下药物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急诊胃镜下去甲肾上腺素局部喷洒止血治疗,观察2组治疗方法 48 h止血成功率和再出血率急诊手术率差异。结果观察组28例48 h成功止血26例,成功率92.8%;对照组28例止血成功20例,成功率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药物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方法简单,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方法,适合基层医院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4.
周杰  罗显克 《微创医学》2011,6(2):140-142
目的观察急诊胃镜诊治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后,于胃镜下行止血治疗,按出血情况分别给予肾上腺素喷洒止血或黏膜下注射等方法进行止血治疗。结果胃镜下出血病因确诊率93.5%。采用局部喷药28例,黏膜下注射止血18例,45例止血,1例3 d后再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有效率97.8%。结论急诊胃镜是检查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出血病因及止血治疗的重要方法,具有出血灶检出率高、止血治疗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216-1217
目的:探讨胃镜下钛夹和注射肾上腺素联合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胃镜下钛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即时止血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有效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下钛夹和注射肾上腺素联合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优于单纯钛夹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内科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行内镜止血联合注射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情况、再出血情况、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优于内科常规止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挑选我院所收治的5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7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止血时间、再出血率与住院时长。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比对照组74.0%要高。对比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再出血率为7.4%,明显比对照组25.9%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显著,提高止血成率,减少再出血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黄亚军  肖建兵  肖传沛 《中外医疗》2012,31(27):134-135
目的探讨胃镜下微波联合中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胃镜下微波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近期出血率、近期急诊手术率、平均住院时间、病死率、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3例(71.7%),有效10例(16.7%),无效7例(11.6%),总有效率88.4%;对照组显效21例(52.5%),有效8例(20%),无效11例(27.5%),总有效率72.5%。止血效果、近期出血率、近期急诊手术率、平均住院时间、病死率、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微波联合中药治疗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简便易行、可靠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不同时机的胃镜检查及治疗结果,探讨急诊胃镜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94例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其中27例患者进行急诊胃镜诊治(A组),23例患者进行普通胃镜诊治(B组),20例患者为活动性出血急诊胃镜组(C组),24例患者选择保守药物治疗.比较胃镜检查和治疗结果.结果:70例患者接受胃镜检查,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4.29%)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43例(61.43%)患者经胃镜检出出血部位,C组出血部位检出率(80.0%)明显高于A组(66.67%)和B组(39.13%),有统计学差异.61例患者进行胃镜辅助止血治疗,止血成功率达到53.19%.A组(66.67%)、B组(60.87%)和C组(50.0%)患者的止血成功率高于D组(33.33%),有统计学差异.另外A(7.41%)、B(4.35%)、C(10.0%)组患者早期再出血率明显低于D组(37.5%),有显著地统计学差异.而四组患者迟发性再出血的几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急诊胃镜诊治可尽早明确出血部位以及出血原因,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地提高患者止血部位检出率和止血成功率,降低早期再出血率以及患者1年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46例,根据患者胃镜诊断的时间分为急诊胃镜组86例,非急诊胃镜组60例,分析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以及内镜治疗的疗效。结果:急诊胃镜组中上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为96.5%,活动性出血率为82.6%,而非急诊胃镜组中上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为80.0%,活动性出血率为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内镜下治疗的止血成功率高达95.9%,死亡率为1.4%。结论:急诊胃镜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以及检出准确率高,且在内镜下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联合金属止血夹治疗,止血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胃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断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9例),观察组采用胃镜下止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止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再出血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显效61例,总有效率92.4%,对照组显效42例,总有效率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临床治疗效果好,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柳勋法  刘莉  钟源波  龙连宫 《医学综述》2013,(23):4381-4383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胃镜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输血量及治疗后止血与再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分别为[(7.2±0.9) d vs(11.3±1.4) d]和[(225.8±39.1) mL vs(363.1±60.7) 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情况:试验组显效2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13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74.0%,试验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成功止血5 d后,试验组再出血1例,对照组再出血7例,再出血率分别为2%和14%;需转为外科手术治疗,试验组3例,对照组10例,手术治疗率分别为6%和20%.结论 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46例,根据患者胃镜诊断的时间分为急诊胃镜组86例,非急诊胃镜组60例,分析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以及内镜治疗的疗效.结果急诊胃镜组中上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为96.5%,活动性出血率为82.6%,而非急诊胃镜组中上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为80.0%,活动性出血率为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内镜下治疗的止血成功率高达95.9%,死亡率为1.4%.结论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艾春杰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15-115
目的探讨分析经胃镜止血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护理观察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行胃镜止血钛夹治疗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全面护理方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0%,优于对照组的68.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提高经胃镜止血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需辅以治疗全过程的护理观察。  相似文献   

15.
黄宇 《中外医疗》2014,(34):13-14
目的分析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疗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以1 d为界限,将24 h内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急诊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急诊组患者采取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胃镜诊治,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结果急诊组患者确诊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患者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患者住院时间、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确保较高的确诊率,缩短止血时间,降低输血量,切实保证患者身心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及疗效,分析胃镜检查的时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于出血24h内进行急诊内镜诊治,成功止血73例(97.3%),内镜下治疗有效率90.7%;77例于出血24~48h内进行内镜下诊治,成功止血有68例(88.3%),内镜下治疗有效率76,6%:出血24h内治疗组确诊率、治疗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积极改善一般情况、血压稳定后,应尽快行急诊内镜检查治疗,可快速明确病因并控制病情,胃镜检查时间越早,成功止血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梁高林 《华夏医学》2006,19(4):665-666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术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诊断及病灶内镜下治疗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电子胃镜对7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及酌情镜下止血治疗。结果:经急诊胃镜检查,病变确诊率95.9%,出血主要原因为消化性溃疡64.8%,急性胃粘膜病变18.3%。内镜下止血有效率95.4%。结论: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病情允许前提下应尽早行内镜检查,内镜下止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方式,观察组采用内镜止血,比较两组止血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 33%(P <0. 05);观察组止血成功率、72h再次出血率及相关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采用内镜止血,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出血率,缩短患者相关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采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40岁以上9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住院时间、止血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显著,住院时间短,止血迅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胃镜止血夹止血与药物喷洒联合治疗后所存在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收治的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胃镜止血夹止血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胃镜止血夹止血联合药物喷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5%)比观察组(92.5%)低(P<0.05);在止血时间及输血量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胃镜止血夹止血与药物喷洒联合治疗后,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止血时间及输血量明显减少,且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