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站接受献血的136例初次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n=68)和实验组(n=68),常规组实施献血的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8.82%,明显低于常规组22.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初次献血者的紧张情绪,预防献血反应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按编号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单号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献血护理,双号为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观察2组献血者的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献血者的不良心理总发生率5.56%,不良献血反应总发生率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9%和17.78%(P<0.01)。结论: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消除献血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刘先敏 《吉林医学》2012,(10):2216-22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460例献血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献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3%,对照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5.2%,两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时宝红  雷庆  蒋媛媛  刘娟 《当代医学》2012,(31):126-127
目的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6000例无偿献血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献血前后进行护理,对照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9例,发生率为0.3%;对照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32例,发生率为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献血者更容易发生献血反应,针对性的干预护理可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热情,促进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6月期间接待的初次捐献血小板献血者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献血者在献血小板的同时均给予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心理状态发生忧虑、紧张、恐惧的比率明显减少,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干预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并有效减少献血反应发生率,对保证献血者身心健康及血液质量,促进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再次招募及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初次献血者因对献血知识缺乏了解,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且可能会发生献血反应[1]。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轻初次献血者的不良情绪,进而减少献血反应。本文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作用,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4-6月在我站献血的初次献血者960例为观察对象,献血者均符合国家(GB18467)标准。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153-155+16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到单位采血点初次献血者78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918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3918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初次献血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献血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献血者SAS、SD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4、1.374,P0.05),干预后,观察组献血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968、37.476,P0.05);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3%,低于对照组的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252,P0.05)。观察组在信息需求、人文关怀、服务态度、隐私保护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40、3.555、3.210、3.946,P0.05)。结论对于初次献血者,给予一定的健康教育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减轻其焦虑的心理情绪,减少献血后的不良反应,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在献血及献血反应人群中的应用效果,为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在献血及献血反应人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献血站接受献血的600例献血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献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献血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献血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献血反应变化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献血者SA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献血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2.7%,对照组为33%,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为87.3%,对照组为57%,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在献血及献血反应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了献血者心理状况,降低了献血反应,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赵艳杰 《中外医疗》2015,(6):150-15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入选的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该血站400例无偿献血者均为初次献血者,所选对象均在献血前测定其相关生理指标,相关生理指标正常者可实施无偿献血。上述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献血护理干预措施:无偿献血者来献血、测定相关生理指标、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采集血液,而后献血者离开。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对象的献血前和献血后进行心理焦虑情绪评定;记录两组对象献血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献血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对照组献血前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本组献血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对照组献血后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无反应189例、轻度反应8例、中度反应3例、重度反应0例。观察组中中度和重度反应所致比例为1.5%;对照组中无反应176例、轻度反应8例、中度反应14例、重度反应2例。对照组中中度和重度反应所致比例为8.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血站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情绪,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献血过程全程护理对献血者的心理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艳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127-128
目的探讨献血全程护理对献血者的心理影响。方法我站2007年1月~2009年1月初次无偿献血者1000例采血过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例,观察组接受良好的心理护理、宣教工作和心理测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献血者献血过程中的采血顺利性和出现的不良反应几率。结果观察组顺利采血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结论全程有效的护理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心理存在良好影响,可以提高顺利采血率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采血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招募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在2017年进行无偿献血的360例献血者实施研究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献血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献血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献血者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二次献血率以及三次献血率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为无偿献血招募中的献血者实施优质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显著增加献血者献血积极性,而且可以明显提高固定献血者的数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意在探讨认知干预在高校学生初次献血者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9月在长春市某高校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140例初次献血的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献血前根据1周内的实际情况自行填写SAS焦虑自评量表,全程给予常规采血护理;观察组在献血前给予认知干预,干预后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填写SAS焦虑自评量表,并联合常规采血护理;献血后2组分别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对比2组焦虑量表得分情况、献血量变化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得分为明显低于对照组、献血总量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对高校初次献血者实施认知干预,降低了这部分献血者的心理焦虑程度,提高了献血总量以及献血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杨堃 《当代医学》2016,(22):115-116
目的:分析探讨心理护理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到血站主动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60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2组,各2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心理护理,对比2组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比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0.71%)显著低于对照组(3.2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牟文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7):2045-2046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献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80例献血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40例,对照组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献血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献血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83%VS3.75%),实验组献血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9.58%VS 8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献血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降低了献血者的献血反应,提高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推动了献血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初次献血者心理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的观察初次献血者的心理反应,做好初次献血者的心理护理。使血站能得到安全的足够的血液供应。方法翌2005年的7231例无偿献血者着为调查对象,分别在采血前、中、后进行观察、询问、交流。结果初次献血者对瞪安心理反应与再次献血者对献血的心理反应有较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过对初次献血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护理,消除了献血者对献血恐惧,愉快地完成献血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6例我站于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进行无偿献血的志愿者,将其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两组献血者在进行献血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为其提供护理服务。对照组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提供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整理两组献血者在进行不同方式护理服务后,无偿献血志愿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献血者在经过护理后,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之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站进行采血工作的过程中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帮助献血者更好的满足心理需求,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效的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站无偿献血的420例献血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献血前、中、后都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的疼痛感受程度和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和再次无偿献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应用在无偿献血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相关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中心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集的符合条件的无偿献血者共计230人,将全部献血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15人)与干预组(115人),两组献血者均知情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对两组对象实施的护理措施不同。给予对照组一般的宣教护理,给予干预组实施全程早期护理措施,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在献血过程中发生的献血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干预组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有2人,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7%,在对照组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有25人,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1.7%,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无偿献血者实施全程早期护理干预,使献血反应显著降低,确保献血的顺利完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本站首次行机采血小板献血者3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献血者心理、认知、行为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机采血小板后持续献血及成为献血小板志愿者比例高,担心机采血小板对身体影响和存在安全顾虑人数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护理干预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献血者献血的依从性和对献血服务的满意度,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王少珍 《求医问药》2014,(19):109-110
目的 :探究分析对大学生输液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输液的大学生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18.57%,对照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48.5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大学生输液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其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临床疗效显著,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