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二聚体胶乳试验在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D-二聚体(D-D)胶乳试验,检测52例正常人,30例心血管疾病、28例肺心病、25例脑梗塞、20例DIC、41例脑外科手术和20例其它疾病的患者。结果表明D-D水平除肺心病缓解期和脑外科手术前与正常对照比较P>0.05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5)。D-D胶乳法与传统的止凝血检验相比较,对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60.3%)和敏感性(90.6%),能提示继发性纤溶亢进,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D—二聚体在血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王东风  王凡 《临床医学》1998,18(10):1-2
小动脉阻塞性血栓在脑梗塞、心肌梗塞及糖尿病合并症等疾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D-二聚体(DD)是纤维蛋白降解后的特异性产物,升高表明体内血栓形成和溶解均增强。血小板功能直接影响血栓形成,而阿斯匹林可拮抗血小板功能。作者测定了一组血栓性疾病血清DD浓度,并观察阿斯匹林对其影响,旨在探讨阿斯匹林对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脑梗塞病人90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病人28例,心肌梗塞病人11例,风心病伴心源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4.
5.
6.
三种血浆D—二聚体检测方法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 评价三种检测血浆D-二聚体方法诊断血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胶乳凝集试验(L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GIA)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三种检测血浆D-二聚体方法对血栓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大于90%,LAT,ELISA和GIA在正常人中的假阳性率分别为23.33%,10.87%,6.06%,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7.
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制单克隆抗体,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灵敏度达8ng/ml。检测30例正常青壮年为0.13±0.03mg/L,13例健康老年人为0.44±0.18mg/L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检测50例肝脏疾病、28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35例急性心肌梗塞、60例脑血管疾病和22例外科手术的患者,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01);同时急性心肌梗塞组和脑血管疾病组也较健康老年人组为高(P<0.01,P<0.001)。表明D-二聚体检测是一项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胶乳法快速检测血浆(清)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进口胶乳试剂检测了64例住院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结果表明脑梗患者D-二聚体检出率较高,高血脂患者检出率71.3%。实验表明该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操作简便,反应快速,适用于急诊和小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塞病人血中D—二聚体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血栓降解产物D-二聚体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中、重度狭窄并发左房活动性血栓15例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DFI发现所有病例二尖瓣均增厚、粘连,瓣口面积小于1.12cm2,左房扩大至4.8~6.2cm,内有直径2.0~3.5cm大小的等回声球状物,边缘清楚、内部结构疏松,能随心动周期呈拍球样跳动或随血流旋转运动。狭小的二尖瓣口舒张期喷出五彩镶嵌血流射入心尖部,Vmax1.96~2.89m/s。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血液中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为体内血栓形成的特异指标。本组测值5.60±1.50μ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5μg/ml)和左房粘液瘤组(0.75±0.25μg/ml)。当其中11例活动性血栓在CDFI监测下,行静脉溶栓治疗10~15天、血栓完全溶解消除后,D-二聚体测值均降至近正常组。两种方法为诊断左房活动性血栓提供了定性定量的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24,自引:0,他引:124  
  相似文献   

12.
血清栓溶二聚体又名D二聚体(D-dimer)是纤维蛋白单体(SFM)经活化因子XⅢα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D二聚体浓度升高反映体内纤溶性增强,有助于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本文应用免疫学原理,取McAb与D二聚体的联结键发生特异性反应,其检测结果有较高的特异性,操作简捷,一滴标本3分钟出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检测健康组和各类疾病782例:男性420例、女性362例,年龄25~35岁272例、36~50岁510例,其中脑血管病180例…  相似文献   

13.
光电散射比浊法与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二聚体 (D- dimer,DD)是已交联的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 ,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 ,其血浆中的水平可代表体内凝血酶的活性及纤维蛋白的生成情况 ,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 [1 ]。我们用光电散射比浊法对 1 0 8例患者血浆和 5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进行定量检测 ,并与当前使用较多的胶乳凝集法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1 0 8份血浆标本来自本院患者 ,临床已明确诊断 ,并有相应的阳性检测指标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42例 ,脑梗死 50例 ,重症肝炎 1 2例 ,肺静脉栓塞 4例 ,年龄 42~ 78岁。 50…  相似文献   

14.
流式细胞仪在血栓与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式细胞仪(FCM)是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对血小板表面特异的抗原与糖蛋白(GP)的检测,FCM日益成为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FCM在血栓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以及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血栓降解产物D-二聚体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中,重度狭窄并发左房活动性血栓15例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DFI发现所有病例二尖瓣均增厚,粘连,瓣口面积小于1.12cm^2,左房扩大至4.8-6.2cm,内直径2.0-3.5cm大小的等回声球状物,边缘清楚,内部结构疏松,能随民动周期呈拍球样跳动或随血流旋转运动。  相似文献   

16.
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一组以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者栓子脱落栓塞到某处血管所引起的疾病。包括血栓性疾病与栓塞性疾病两大类。根据其形成部位可分为:动脉血栓(包括冠状动脉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动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如上肢、下肢、门静脉、盆腔等和浅静脉血栓形成);局部微血管血栓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导致血栓栓塞的根本原因是血液的高凝状态,血管内形成血栓。据统计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逐年增高,为在血管事件发生前及早发现,提出了血栓前状态的定义及概念和血栓前诊断的问题。1 血栓前状态的定义血栓前状态(pr…  相似文献   

17.
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包承鑫作者单位:300020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形成的机制十分复杂,不同部位所形成的血栓存在着不同的生化过程。通过血液检测来预告血栓形成或即将形成是临床医师一直期望的目标。鉴于血栓形成的精确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而...  相似文献   

18.
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东升 《临床荟萃》1997,12(19):867-869
近年来,经血管造影、血管镜和尸检证实血栓形成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发病中起着主要作用,在冠状动脉(CA)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间接证据为:①应用抗血小板(PLt)药物可明显减少发生AMI的危险性;②已证实血浆纤维蛋白原(Fg)升高是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③溶栓治疗可减少AMI梗塞面积并有助于保存心肌功能。作为可反映凝血活动和纤溶活性的交联纤维蛋白(cross-linked fibrin,CLFb)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D-dimer,D-D)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就D-D对冠心病(CHD)的诊断,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指标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血管内皮细胞、凝血、纤溶、血小板活化指标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5 1例血栓性疾病患者、2 1例非血栓性疾病患者以及 35例正常人 ,分别以ELISA法检测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Ag)、组织因子 (TF)、凝血酶原片段 1 2 (F1 2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Ag)、血栓烷B2 (TXB2 )和以发色底物法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 (PAI:Ac)及α2 纤溶酶抑制剂活性 (α2 PI:Ac)等。结果 血栓病组与非血栓病组患者的t PA :Ag、PAI:Ac、α2 PI:Ac、vWF :Ag、F1 2都较对照组高 (P <0 0 5 ) ,其中α2 PI:Ac、vWF :Ag、F1 2在血栓病组和非血栓病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栓病组的血浆TXB2 、TF较非血栓病组偏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常规止凝血试验如PT、APTT、FIB和PLT在血栓病组和非血栓病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t PA :Ag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数比以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6 6 7%、6 6 7%、4 0和 0 6 90 ,而PAI:Ac分别为 94 1%、6 0 7%、2 4 7和 0 84 9。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PAI:Ac在诊断血栓性疾病中的敏感度较高 ,其次为t PA ,但需扩大样本进行前瞻性研究和证实 ;其它指标包括vWF :Ag、α2 PI:Ac、TF、F1 2、TXB2 以及常  相似文献   

20.
D—二聚体测定在各型肝炎诊治中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变化与各型肝炎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检测了166例各型肝炎及治疗后的肝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慢性肝炎(中度、重度)、重症肝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D-二聚体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慢性肝炎(轻度)患者D-二聚体增高不明显(P>0.05)。且不同临床分型肝炎患者之间,D-二聚体含量差异非常显著(P<0.01)。随肝炎患者病情加重,D-二聚体含量呈递增趋势。结论;D-二聚体不仅可以反映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而且可以作为肝炎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