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俊丽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2,(2):43-43
近年巨大儿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为避免分娩巨大儿受到产伤,保护母、婴健康,现将我院近两年分娩的巨大儿有关资料分析如下:一、资料与分析1.临床资料 1999年6月至2001年6月在我院住院2314例,其中巨大儿152例,发生率为6.57%,高于文献报道,初产妇122例,占80.26%,经产妇30例,占19.74%,同期分娩的非巨大儿2162例,经产妇243例,占11.24%,两组 相似文献
2.
3.
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称巨大儿,属高危妊娠。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摄入营养过量,运动量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因为巨大儿孕妇分娩并发症多,为了保证母儿健康,对孕妇进行正确的产前诊断和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院近两年来分娩巨大儿的420例孕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420例巨大儿的相关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2结果2.1巨大儿的发生率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共住院分娩4 316人,其中巨大儿420例,发生率9.73%。2.2巨大儿孕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巨大儿的发生率有不断上升趋势,而临床上尚无可靠估计胎儿体重的方法,增加了母婴并发症。本文总结我院1998年出生的巨大儿169例,取资料完整的114例作为巨大儿组,另取住院号紧接着巨大儿后的非巨大儿孕妇114例(均为单胎、孕周≥38周)作为对照组,以探讨巨大儿的发生特点及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降低母婴并发症。临床资料我院1998年1月至10月分娩总数为2744例,其中巨大儿169例,巨大儿发生率6.2%,较罗来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巨大儿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进行早期识别,预防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192例巨大儿资料。结果初产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经产妇(P〈0.01),孕周〉41周时剖宫产率明显增高(P〈0.05),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巨大儿11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儿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进行早期识别,预防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 192例巨大儿资料。结果初产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经产妇(P<0.01),孕周>41周时剖宫产率明显增高(P<0.05),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称巨大儿,≥4500g称为特大胎儿,属高危妊娠。近年来,巨大儿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由于胎儿大,母婴并发症也相应增加。现对我院近4年144例巨大胎儿做回顾性临床分析,从中寻求识别巨大儿的因素,力求做到产前正确诊断,产程中妥善处理,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巨大儿2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发生因素、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280例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诊断、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结果:280例巨大儿孕妇有112例(40.00%)身高≥162cm,103例(36.79%)超重,138例(49.29%)经产妇,孕周>40周占53.93%;宫高+腹围≥138 cm者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14.07,P<0.01),双顶径和股骨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产程异常率和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身高、体重、产次、孕周及遗传因素有关;巨大儿的诊断要通过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等多项指标综合判断;巨大儿不宜作为剖宫产的常规指征,但出现异常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跟踪管理服务对100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分析. [方法] 2008~2009期间,随机抽取的某院糖尿病病区100例住院患者,待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跟踪管理服务.每月回访1次,每次大约20~30 min. [结果]与跟踪管理前的FBG、PBG和HbA1c相比,跟踪管理后3个月的FBG、PBG和HbA1c有所降低;跟踪管理后6个月的FBG、PBG和HbA1c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跟踪管理后12个月的FBG、PBG和HbA1c显著性降低,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跟踪管理前的收缩压(136.9±16.3) mmHg和舒张压(81.3±8.8) mmHg相比,跟踪管理后3个月有所下降,但跟踪管理后6和12个月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跟踪管理前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好、自觉进行食疗和主动参与运动相比,跟踪管理后3个月有所提高,跟踪管理后6和12个月明显提高,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跟踪管理前的发生低血糖、漏诊相比,跟踪管理后3个月、后6个月和后12个月都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跟踪管理服务,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满意的控制,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产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手术指征及母婴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间23例产妇子宫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多次孕产、刮宫、剖宫产是产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胎盘因素为子宫切除术的主要原因,手术时机的选择关系到母婴预后.结论 做好围产期保健和计划生育,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以有效降低产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子宫切除是抢救产科大出血,挽救孕妇生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胎儿窘迫7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4月~198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071例婴儿中,共发生胎儿宫内窘迫715例,发生率为23.28%。其中发生于临产前93例,占13%,临产后622例,占87%。本文采取的监护手段有胎心监护,羊水性状,胎动,B型超声,E/C值测定等。监测结果为胎心异常224例,羊水污染254例,E/C值低31例,羊水少10例,胎动少10例,羊水污染+胎心异常134例,E/C低+羊水污染22例,E/C低+羊水污染+胎心异常12例。本组胎儿窘迫的原因有:脐带因素(24.2%),产时因素(26%),高危因素(27%),胎儿因素(9.37%),胎盘因素(7.97%),原因不明(5.45%)。单项监护与新生儿Apars评分阳性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产科子宫切除术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及并发症发生.[方法]对达县人民医院近7年产科行子宫切除的孕产妇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子宫切除占分娩总人数的0.33%,其发生率的高低与产前保健预防、围产期的处理、剖宫产率密切相关: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子宫破裂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急诊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产前保健和计划生育,提高基层医院产科诊疗水平,早期发现和处理高危妊娠以及正确掌握剖宫产指针,可以有效地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和最佳临床方案。方法分析215例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产妇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的发生情况和分娩方式。结果215例中行剖宫产153例,占71.2%;阴道助产37例(产钳30例,负压吸引2例,臀助产5例),占17.2%;自然分娩25例,占11.6%。结论对于有胎儿窘迫相关因素者,应密切监护,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适时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这样可挽救胎儿生命,也是减少新生儿神经系统等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院》2015,(8)
目的探讨胎儿肾脏多囊性病变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诊断中心检出的28例胎儿肾脏多囊性病变的超声影像特点、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及临床随访情况。结果 28例胎儿肾脏多囊性病变,婴儿型多囊肾3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24例,成人型多囊肾1例。3例婴儿型多囊肾,2例胎儿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1例胎儿核型为46,XY,inv(9)(p11q13),3例孕妇均选择终止妊娠。1例成人型多囊肾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t(6;22)(p21;q11.2),出生后随访至今体健。24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胎儿,其中1例47,XY,+18,1例46,XY,13pss,1例46,XX,inv(9)(p11q13),其余21例染色体未见异常。24例中7例引产,14例随访至今身体健康,3例失访。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能及时诊断胎儿肾脏多囊性疾病,并建议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查胎儿染色体,为判断胎儿预后及临床干预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子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1688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病例324例,胎膜未破病例136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母亲产褥病率两组间无差异。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及早产与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关系密切。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尽量减少母子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