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肉瘤样癌及膀胱癌肉瘤组织学特性。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和膀胱癌肉瘤的病理学和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膀胱肉瘤样癌和1例膀胱癌肉瘤的病例资料。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0岁、66岁。1例以肉眼血尿就诊,膀胱镜、CT和B超检查均诊断为膀胱肿瘤,肿瘤呈侵润性生长,术前活检提示为移行上皮细胞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全身化疗和膀胱灌注化疗;病理检查为癌肉瘤。另1例以膀胱血块填塞就诊,急诊手术行血块清除、止血及肿瘤姑息性切除,术后均行全身化疗和膀胱灌注化疗,术后病理检查为肉瘤样癌。结果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者,术后病理可见上皮和肉瘤样间质2种恶性成分,且可见到横纹肌肉瘤成分,诊断为膀胱癌肉瘤,3个月后复查局部肿瘤复发。行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目前仍在随访中。另1例术后病理可见上皮和肉瘤样间质2种恶性成分,癌与肉瘤样区有移行,诊断为膀胱肉瘤样癌,1个月后死于全身衰竭、多处转移。结论膀胱肉瘤样癌和癌肉瘤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化疗、放疗都不太敏感,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膀胱肉瘤样癌二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膀胱肉瘤样癌组织学特性,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和膀胱癌肉瘤病理学上区别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膀胱肉瘤样癌病例资料。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76、59岁。均以肉眼血尿就诊,膀胱镜、CT和B超检查均诊断为膀胱肿瘤,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术前活检均提示为移行上皮细胞癌。结果2例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术后病理可见上皮和肉瘤样问质2种恶性成分,但癌与肉瘤样区有移行,诊断为膀胱肉瘤样癌。术后均行全身化疗和膀胱灌注化疗,3个月后复查局部肿瘤复发。1例5个月后死于心脏疾病,另1例仍在随访中。结论膀胱肉瘤样癌为尿路上皮癌的一种亚型,具有呈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在制定治疗方案尤其是化、放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3.
膀胱憩室癌临床分析(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 方法 膀胱憩室癌 5例。男 4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73岁。术前膀胱镜下活检确诊 3例 ,术中冰冻切片确诊 2例。其中移行细胞癌2例 ,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鳞状细胞癌、腺癌和混合性癌 (鳞状细胞癌和移行细胞癌 )各 1例 ,均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回肠膀胱术。术后辅以化疗 3例 ,化疗加放疗 1例。 结果  5例随访 6~ 72个月 ,平均 2 3个月。 2例移行细胞癌分别于术后 6、8个月局部复发 ,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回肠膀胱术 ,术后 1例死于肿瘤转移 ,1例随访 6年无瘤存活。鳞癌者术后 14个月死于多器官转移。腺癌者术后 11个月死于心肌梗死。混合性癌者目前术后 6个月无瘤存活。 结论 膀胱憩室癌的诊断以膀胱镜和影像学检查为主 ,治疗应采取外科手术特别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必要时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4.
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平均年龄66.2岁,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均为II至III级)。1例术前既往诊断为前列腺癌,4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4级至6级;2例行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例行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1例行径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1例因身体原因仅行姑息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后随访8个月至26个月。1例术后20个月后死于全身广泛转移;1例随访14个月带瘤存活;余3例经胸片、CT、同位素和PSA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膀胱癌患者,如合并的前列腺癌,如果重视不够容易被漏诊。血清PSA测定、前列腺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活检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当诊断膀胱癌同时存在局限性前列腺癌时,治疗方案应根据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分期、分级综合而定。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并不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膀胱癌肉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水平。方法报告1例膀胱癌肉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伴排尿困难为主要症状,CTU提示膀胱占位,膀胱镜下见巨大膀胱内肿物,活检病理提示癌肉瘤可能性大。结果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癌肉瘤,显微镜下主要由高分化移行细胞癌和肉瘤成分组成,辅以GC方案化疗。结论诊断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膀胱癌肉瘤具有高度恶性和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治疗主要是以行根治性手术为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分析6例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方法及预后,结合文献讨论诊治方案.结果:6例患者中原发性移性细胞癌1例,与膀胱癌伴发的前列腺移性细胞癌5例.接受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后,1例原发患者术后12个月死于肿瘤转移, 1例5个月后死亡,3例分别于术后9、10和17个月死于肿瘤转移,1例发生肺转移生存至今22个月.结论:多中心、多次复发以及三角区、颈部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和原位癌易并发前列腺移行细胞癌,前列腺移行细胞癌预后差, 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癌肉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2例膀胱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均以尿痛、间断肉眼血尿就诊。2例均行膀胱部分切除 输尿管移植术,术后3个月和8个月因肿瘤复发再次行全膀胱切除 回肠膀胱术。结果:病理检查报告为膀胱癌肉瘤。2例分别在术后82天和91天死于肝、肺广泛转移。结论:膀胱癌肉瘤罕见,易复发,转移快,预后极差。诊断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8.
膀胱肉瘤样癌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2例膀胱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2例患者均有肉眼血尿或伴有膀胱刺激症,膀胱镜检查为实体瘤,表面有坏死组织;病理表现,肿瘤主要由移行上皮癌细胞和恶性间叶细胞(梭形或多形性细胞)组成,之间可见移行过渡;免疫组化CK(+)、CEA(+)、SMA(+)。结果 2例Ⅰ期治疗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常规膀胱灌注,1例术后5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及多处转移;1例半年后复发改行部分膀胱切除,至今健在。结论 膀胱肉瘤样癌是一种高度恶性、预后差的肿瘤。确诊需依赖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早期诊断和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肉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膀胱癌肉瘤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方法:报告2例膀胱癌肉瘤病例资料.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7、83岁.均以间歇性血尿或伴尿痛入院,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肿瘤.结果:2例病理检查发现同时存在癌与肉瘤成分.1例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于术后3个月死于肿瘤全身转移.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随访16个月,无肿瘤转移及复发.仍健在.结论:膀胱癌肉瘤恶性程度高,浸润性强,易早期转移.诊断依赖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早期发现及根治性切除,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膀胱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61岁,行膀胱全切术2例,分别存活18、25个月。膀胱部分切除8例,2例术后1年内出现膀胱内复发,1年以上无复发者4例.2例失随访。本组患者生存时间6-72个月,平均生存16.4个月,1例膀胱鳞癌伴移行细胞癌(TCC)患者生存5年以上。结论膀胱鳞癌在诊断时临床分期较高,顸后差,对化疗不敏感,术前放疗和根治性膀胱切除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泌尿生殖系罕见癌肉瘤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癌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2例阴茎癌肉瘤、1例肾脏癌肉瘤、1例膀胱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行手术切除。结果: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为癌肉瘤,1例于术后2个月死于呼吸衰竭、1例失访、另2例现已分别生存6个月和10个月。结论:泌尿生殖系癌肉瘤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尽早行根治性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膀胱憩室癌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5例膀胱憩室癌患者均行CT和膀胱镜检查确诊。3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手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病理诊断移行细胞癌2例,鳞状细胞癌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3例于术后2个月内死亡,均为非移行性细胞癌;另外2例术后随访10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CT和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憩室癌的重要方法;膀胱憩室癌的临床分期不同,预后明显不同,非移行细胞癌病理类型有早期浸润行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肉瘤样癌和癌肉瘤的组织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 泌尿系统肉瘤样癌和癌肉瘤8例.其中膀胱肉瘤样癌4例,男3例,女1例,年龄58、63、78、79岁,均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肿瘤直径平均4.5(1.5~6.7)cm,为不规则、广基的浸润性肿物.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TURBt 1例,膀胱癌根治术1例.肾肉瘤样癌1例,男,64岁,因肉眼血尿就诊,伴同侧肾上腺和胰腺转移,行肾癌根治术和胰腺体尾切除术.转移性右肾上腺肉瘤样癌1例,男,47岁,原发灶为左肺肉瘤样癌,行左肺下叶和右肾上腺切除术.肾盂癌肉瘤1例,女,64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行左肾、输尿管及部分膀胱切除术.膀胱癌肉瘤1例,男,77岁,无痛性肉眼血尿,肿瘤直径2.5~3.0 cm,行TURBt术.8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96个月.结果 膀胱肉瘤样癌4例中:1例G_3、T_(2a)者行TURBt,术后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随访96个月无瘤生存;1例63岁女性先行TURBt,术后病理为肉瘤样癌、T_1伴有原位癌(T_m),1个月后行膀胱癌根治切除术.随访36个月无瘤生存;1例T3a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随访36个月无瘤生存;1例T4a者行姑息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术后2个月死于肿瘤多脏器转移.肾肉瘤样癌患者术后2个月开始化疗(盐酸吉西他滨加卡铂),又出现肝、肺转移,术后5个月死亡.转移性右肾上腺肉瘤样癌患者术后在外院行3个疗程化疗(顺铂加依托泊苷),5个月后出现左肾上腺转移,术后7个月死亡.肾盂癌肉瘤患者的肿瘤以软骨肉瘤为主,伴少许鳞状细胞癌及未分化癌,随访60个月无瘤生存.膀胱癌肉瘤患者肿瘤病理分期为T2a,主要是平滑肌肉瘤,伴有鳞状细胞痛和腺癌,术后予以全身化疗(盐酸吉西他滨加卡铂),随访12个月死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部感染.结论 泌尿系统肉瘤样癌和癌肉瘤少见,多见于老年男性,恶性程度高,浸润性强,预后差.肿瘤的病理分期和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早期诊断和积极的综合治疗可望获得较好的治疗结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孤立肾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5例孤立肾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患者行保肾手术,1例行开放手术,3例行腔内技术治疗。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得到随访,时间2个月~60个月,平均21个月。1例肾盂癌患者于术后2个月死于肺部疾病,1例肾盂癌术后19个月肿瘤局部并膀胱复发死于尿毒症,1例肾盂癌伴输尿管癌于术后25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另2例无瘤存活。结论孤立肾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施行保肾手术的适应症,采用腔内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和可行的术式。保肾手术后应行肾盂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并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浸润性前列腺移行细胞癌(PTCC)的病理以及诊治.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分析6例PTCC的临床资料.6例年龄67~74岁,平均71岁.3例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血尿和排尿困难,有BPF{史,经系统检查术前诊断为多发性浅表性膀胱癌和BPH,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1例尿频尿急血尿,经膀胱镜检查并活检诊断为膀胱原位癌(Tis)G3,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Briker术);1例诊断BPH,行TURP;1例有2次膀胱癌手术史.进行性排尿困难,前列腺质硬,诊断为膀胱颈挛缩,行TUR切除膀胱预及前列腺.所有病例术前的临床表现、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均未提示前列腺肿瘤.结果:3例TURBT加TURP者膀胱病理为移行细胞癌(TCC)P1aG2、P1bG2、P1bG2,前列腺标本中发现前列腺导管内TCC细胞簇未穿透管壁,随访3~5年,其中1例死于脑出血,1例膀胱癌复发再次TURBT;经Briker术者膀胱病理为PisG3,前列腺导管内非侵润性移行细胞癌,随访7年无癌生存;1例TURP后病理发现PTCC,膀胱镜随访,于术后10周发现膀胱多发性TCC G3,拒绝再次手术,1年后死亡;有膀胱癌史者的TUR标本发现TCC已穿透前列腺导管侵犯基质,2月后发现肝脏转移而于术后5月死亡.本组6例PTCC均因术后病理而诊断,占本院同期所有TCC的1.9%.结论:PTCC多与膀胱癌伴发,早期因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和生化、影象学提示而容易漏诊.病理是目前唯一的诊断途径.危险因素包括:①高级别膀胱TCC;②多发性膀胱TCC;③膀胱Tis.相比前列腺穿刺活检,TUR获取的组织标本阳性率高.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疗效肯定,TURP亦可作为治疗PTCC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肿瘤的相关因素与临床干预措施.方法:报告9例(10次)此种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肾移植术后均行免疫抑制治疗.肿瘤均发生在自体肾、输尿管和膀胱:肾透明细胞癌、肾肉瘤和膀胱腺癌各1例,肾盂输尿管膀胱移行细胞癌6例,其中1例先发生膀胱腺癌后又发生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肿瘤发生于移植术后8~146个月,且8例发生在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之后.患者均有服用龙胆泻肝丸或冠心苏合丸史.8例接受了根治性手术,1例未能手术切除.结果:9例随访8~44个月,未能手术切除1例于术后5个月肝转移死亡.1例肉瘤复发后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膀胱肿瘤复发,行膀胱全切腹壁造瘘术,1例腺癌已出现肺和胸膜转移.另5例最后随访时存活良好.结论: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肿瘤以移行细胞癌为多;可能与服用含马兜铃的中药和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有关;根治性手术治疗、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和更换免疫抑制剂种类是主要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列腺肉瘤样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 方法 前列腺肉瘤样癌患者2例.例1,51岁.因排尿困难、会阴部不适2个月,急性尿潴留入院.实验室检查PSA值2.31 ng/ml,CT检查示前列腺密度不均,左叶弥漫性增大、浸润膀胱.经直肠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肉瘤样癌.行全膀胱、前列腺切除加尿流改道(Bricker手术),术后行局部放射治疗和内分泌治疗.例2,54岁,因排尿困难伴间歇性肉眼血尿1个月入院.实验室检查PSA 2.61 ng/ml.B超检查示低回声块.CT检查示前列腺密度不均.经直肠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肉瘤.行全膀胱、前列腺切除加尿流改道(Bricker手术). 结果 2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前列腺肉瘤样癌.镜下肿瘤组织由上皮癌细胞和肉瘤样间质2种成分组成,之间可见移行区过渡.免疫组化:2种成分中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均呈阳性表达.癌细胞波形蛋白阴性,肉瘤样细胞阳性.例1术后41个月出现广泛转移,2个月后死亡.实验室检查PSA正常.例2术后16个月出现骨转移并有局部复发,手术去势联合比卡鲁胺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3个月无效,术后19个月死亡.实验室检查PSA<4.0 ng/ml.结论前列腺肉瘤样癌是一种罕见、高度恶性的肿瘤,预后不良,确诊需依赖病理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根治性切除辅以局部放射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18.
膀胱癌肉瘤二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膀胱癌肉瘤的组织发生、临床及病理特点。 方法 报告 2例膀胱癌肉瘤 ,男女各 1例 ,均以间断性无痛肉眼血尿收入院 ,对其组织病理及临床经过进行分析。 结果  2例膀胱镜均示息肉或菜花样肿物 ,呈浸润性生长 ,表面可见钙化 ,CT示膀胱壁实质性占位。 2例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中所见与膀胱癌基本相同。病理可见上皮和间质两种恶性成分 ,上皮部分由高分级移行细胞组成 ,上皮之间混杂有恶性间质成分 ,呈异常增殖状 ,可见有丝分裂相。术后应用溶肉瘤素治疗 ,1例术后 11个月死亡 ,另 1例术后 16个月死亡。 结论 膀胱癌肉瘤具有高度恶性和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 ,预后不良。对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患者应警惕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年龄51~75岁,平均68岁。9例均有肉眼血尿,呈间歇性发作;8例有尿频尿急症状;1例有进行性排尿困难;2例有尿痛。直肠指诊:前列腺增生8例,正常1例。2例质硬并可触及结节者行穿刺活检,均为前列腺低分化腺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示前列腺包膜下低回声结节。PSA阳性5例,阴性2例,未查2例。膀胱镜检查肿瘤0.5 cm×0.5 cm×0.5 cm~3.0 cm×3.5 cm×5.0 cm大小,病理检查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结果2例在术前明确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余7例均为膀胱前列腺全切术后病理检查证实。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并前列腺癌根治术,余8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病理结果:9例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Ⅰ~Ⅱ级1例,Ⅱ级2例,Ⅱ~Ⅲ级3例,Ⅲ级3例;前列腺腺癌,高分化6例,中分化1例,低分化2例。7例随访2~28个月。2例术后1年内死于转移和并发症,5例无瘤存活时间平均17.5个月。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是较少见的一种多发性原发癌,包括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临床期前列腺癌及伴发偶发性前列腺癌2种。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癌预后并不差于单纯膀胱癌和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42~75岁,平均62岁。间歇无痛全程肉眼血尿4例,间歇全程肉眼血尿伴右侧腰痛1例。B超、IVU及CT提示肾肿瘤并发尿路肿瘤4例,肾癌不除外合并同侧肾盂占位1例。结果 5例均行根治性手术,4例同时行不同部位肿瘤根治术,1例行分次手术。病理为肾癌并发膀胱癌3例,肾癌并发同侧输尿管癌1例,肾癌并发同侧肾盂癌1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1例术后10个月膀胱肿瘤局部复发,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4例无瘤生存。结论 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临床少见,对肾癌患者行泌尿系超声、IVU和术中肾脏剖开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根治性手术宜同时切除肾癌侧输尿管,以避免残余输尿管发生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