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等医学数据库中比较DPPHR与PD治疗慢性胰腺炎的对照试验[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非RCT],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22年9月。提取的数据分别由两位研究者独立使用Stata15.1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最终纳入个17研究。其中包含5项RCT,3项前瞻性非RCT,9项回顾性研究。17项研究中,共1 3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被纳入评估,包括652例接受PD/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PPPD)的患者(PD组)和700例接受DPPHR的患者(DPPHR组)。DPPHR组与PD组在术后疼痛缓解率(OR=1.29,95%CI:0.88~1.90,P=0.19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68,95%CI:0.45~1.03,P=0.068)和术后新发糖尿病发生率(OR=0.48,95%CI:0.22~1.01,P=0.054)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新发外分泌功能不全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30例患者,经过常规的Whipple术式治疗,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胆肠吻合口狭窄1例,胰漏4例,胆漏3例,发生率为26.7%,住院时间为(14.9±5.3)d;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组30例患者,胰腺空肠吻合口狭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住院时间为(8.4±3.0)d;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病例资料:女、16岁,因反复发作上腹疼痛两年,再发5 d入院。辅检:WBC 5.5×109/L;胸片提示III型肺结核;彩超发现胰腺后上方有一大小约6.2 cm×5.4 cm无回声区;CT示:胰腺后方约7 cm×8 cm×8 cm3大小囊性包块,胰腺向前方推移,胰尾部胰管扩张,胰体与囊性病变界限不清;ERCP检查术中于其降部距大乳头2 cm处见一陈旧性内瘘口,直径约0·5 cm,瘘口无溢液,周边附着浅绿色薄苔,经瘘口造影仅显1 cm长不规则细窦道,包块不显影。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6周后行剖腹探查,术中分离探查胰腺,于胰头上方、胃窦后壁见一结节样囊性包块,质韧,胰体、尾部呈结节… 相似文献
4.
5.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不可逆性的以胰腺实质持续性破坏和纤维化改变为特征,并引起顽固性疼痛和/或胰腺永久性功能丧失的进行性炎症性疾病,迄今尚无根治性治疗[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控制CP患者疼痛和并发症的有效术式,但因其创伤大,并发症多而引发争议.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病变主要集中于胰头的慢性胰腺炎,比较两种胰头切除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包括传统术式和保留幽门的术式)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包括不切开主胰管和切开主胰管的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将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我院收治并行各类胰头切除手术的4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n=19)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组(n=22),比较两种术式的疼痛缓解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长短等临床指标。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组的疼痛总缓解率、疼痛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4%、84%和95%、81%(P>0.05);而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和0%(P<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d和8.5d(P<0.01)。结论针对胰头病变为主的慢性胰腺炎及其导致的并发症,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具有良好的疼痛缓解率,但前者的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更短,因此,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可能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CP)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2月至2010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对收治的CP患者中顽固性腹痛或合并阻塞性黄疸、胰管结石的21例患者实施了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31~48岁,平均(39±6)岁.14例采用改良DPPHR术式,7例采用Frey术式.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空腹血糖(FPB)、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OGTT)、体重、疼痛评分(VAS视觉法)、腹泻症状及生活质量评估(GLQI量表)等诸项指标的改变.结果 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主要并发症是胰漏,5例患者术后出现胰漏,发生率为23.8%(5/21).术后18例患者腹痛明显缓解,3例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但仍间或有上腹部疼痛发作.疼痛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下降(7.8±3.6与81.1±5.6,P<0.05).患者术后FPB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0.4)mmol/L与(5.4±0.4)mmol/L,P>0.05].术后2 h-OGTT值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8.0±0.6)mmol/L与(7.9±0.6)mmol/L,P>0.05].未出现新发糖尿病病例.术后6个月患者体重均较术前有所增加,平均增加了(4.8±0.7)kg[(58.8±1.8)kg与(53.9±2.0)kg,P<0.05)].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术后较术前亦明显提高(7 8.1±7.3与61.0±6.2,P<0.05).结论 DPPHR手术能确切缓解CP患者的疼痛,并不加重胰腺功能的破坏,有助于提高CP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慢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98例行手术治疗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术式在手术时间、疼痛缓解率、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疼痛总缓解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87.5%vs71.4%)(z=5.34,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大于对照组[(310±91)min vs(249±71)min]、[(332±103)mL vs(241±74)mL](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14.0±2.6)d vs(8.5±3.2)d](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有效缓解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疼痛,但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胃吻合术(PG)与胰空肠吻合术(PJ)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2010年12月以前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协作网随机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纳入前瞻性对照试验,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资料,应用RevMan5.0对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纳入6个前瞻性对照试验,其中4个随机对照试验(RCT),2个非随机的前瞻性对照试验,共867例PD病例,行PG手术患者440例,PJ手术患者426例.采用前瞻性研究(包括RCT)和单纯RCT分组进行荟萃分析:前瞻性对照试验组(包括RCT)荟萃分析中PG在术后并发症[OR0.53,95% CI(0.30,0.95),P=0.03]、胰瘘[OR 0.47,95% CI(0.22,0.97),P=0.04]、腹腔积液[OR 0.42,95%CI(0.25,0.72),P=0.001],这3项指标中明显优于PJ,腹腔内并发症、病死率等指标上两种吻合方式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RCT研究组荟萃分析中PG在术后腹腔积液[OR 0.46,95% CI(0.26,0.79),P=0.005]这项指标中明显优于PJ,在术后并发症、胰瘘、腹腔内并发症、病死率、胃排空延迟这些指标上两种吻合方式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瞻性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后可以发现PG在术后并发症、胰瘘、腹腔积液方面优于PJ.单纯对RCT进行荟萃分析后发现PG仅在术后腹腔积液方面优于PJ.表明PG在安全性上并不低于PJ. 相似文献
10.
马晋平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125(21)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与胰空肠吻合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2010 年12月以前EMBASE 、MEDLIN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 协作网随机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纳入前瞻性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 分析。结果 纳入6个篇前瞻性对照试验,其中4篇RCT,2篇非随机的前瞻性对照试验,共867例PD病例,行PG手术病人440例,PJ手术病人426例。采用前瞻性研究(包括RCT)和单纯RCT分组进行Meta分析:前瞻性对照试验组(包括RCT)Meta分析中胰胃吻合在术后并发症[OR 为0.53,95%CI(0.30,0.95),P=0.03],、胰瘘[OR 为0.47,95%CI(0.22,0.97),P=0.04]、腹腔积液[OR 为0.42,95%CI(0.25,0.72),P=0.001],这三项指标中明显优于胰空肠吻合,在胆瘘、腹腔内并发症、病死率这三个指标上两种吻合方式未见明显差异;RCT研究组Meta分析中胰胃吻合在术后腹腔积液[OR 为0.46,95%CI(0.26,0.79),P=0.005]这项指标中明显优于胰空肠吻合,在术后并发症、胰瘘、胆瘘、腹腔内并发症、病死率、胃排空延迟这些指标上两种吻合方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目前绝大部分回顾性分析支持胰胃吻合优于胰空肠吻合,而大部分RCT研究并没有发现PG优于PJ;对前瞻性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后可以发现胰胃吻合在术后并发症、胰瘘、腹腔积液方面优于胰空肠吻合。单纯对RCT进行Meta 分析后发现胰胃吻合仅在术后腹腔积液方面优于胰空肠吻合。表明胰胃吻合在安全性上并不低于胰空肠吻合。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胆肠吻合、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E)治疗慢性胰腺炎胰头肿大合并胆总管狭窄(梗阻)的疗效。方法 131例患者,其中行胆肠吻合的DPPHE术21例(A组),未行胆肠吻合的DPPHE术51例(B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9例(C组),观察3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时疼痛、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C组术中出血量最多,手术时间最长(P<0.05),3组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术后3组再手术、死亡、胰瘘、胆瘘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胆管梗阻比例高于其他两组,C组新增糖尿病比例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胆肠吻合DPPHE治疗慢性胰腺炎胰头肿大合并胆总管狭窄(梗阻)效果好,可减少胆道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4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术前不能排除胰头癌,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发生胰漏1例,其余恢复顺利,效果良好。结论: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困难,应与胰头癌鉴别。对不能排除胰头癌或出现胆管,胰管及十二指肠梗阻,顽固性疼痛时,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与标准Whipple手术治疗壶腹周围肿瘤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3例PPPD与29例Whipple作对照观察。结果PPPD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减少,手术并发症略低,术后营养状况相当,术后存活月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PPD组病人留置胃管时间、胃排空延迟发生率>Whipple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PPD手术安全、有效,术式本身并不影响胃排空延迟的发生及病人术后恢复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测定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和痰中α1 抗胰蛋白酶 (α1 AT)含量及活性、弹性蛋白酶 (NE)、白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含量 ,探讨蛋白酶 抗蛋白酶失衡与COPD急性发作的关系。对象与方法一、对象(一 )COPD组 2 6例患者均为住院治疗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男 2 1例 ,女 5例 ,年龄 46~ 72岁。因咳嗽、咳痰、气促、胸闷等症状加重而入院 ,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1 ] 。入院后经积极抗感染、祛痰和解痉平喘治疗 ,根据病情变化 ,将患者分为好转和恶化两组。1.COPD… 相似文献
17.
徐章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
目的:观察粪弹性蛋白酶-1(FE-1)试验在急性胰腺炎后外分泌功能不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40例急性胰腺炎后有腹痛、腹泻的患者根据FE-1水平分为A组(FE-1< 200ug/g)和B组(FE-1≥200ug/g),同时与尿BT-PABA值进行对比.同时选择非胰腺炎后有腹痛腹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E-1值、尿BT-PABA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尿BT-PABA值、症状积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1值与尿BT-PABA值及症状积分的相关性较好(P<0.05).结论:FE-1试验对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α1-抗胰凝乳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α1-抗胰凝乳蛋白酶基因(ACT)A/T多态性和中国人群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220例脑出血和276例健康对照者的ACT基因多态性,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脑出血的相关性。结果:经年龄、性别、饮酒、吸烟、文化程度、糖尿病、高血压调整后,可见(1)ACT AT、TT基因型导致脑出血发病危险性显著增加(OR值分别为2.33,2.17,P<0.05),但与高血压无相关性。(2)高血压导致脑出血发病危险性显著增加(OR=8.17,P=0.000)。(3)ACT AT/TT和高血压对脑出血的发生有明显交互作用,显著增加脑出血的危险性,交互作用系数为2.84,OR值为15.92,为4型交互作用中的超相乘模型。ACT AT/TT和糖尿病对脑出血的发生为3型交互作用中的相加模型,OR值为2.89。结论:ACT基因A/T多态性和高血压是脑出血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T/TT基因型和高血压及糖尿病对脑出血均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一种复杂且创伤较大的腹部手术,是目前治疗胰腺及壶腹部周围某些良恶性疾病的主要方法,该术式包括胰肠、胃肠及胆肠吻合,而胰肠吻合则是决定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主要因素。随着医学的发展,胰肠吻合术式不断改良,已发展为数种不同的手术方式,且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该文就PD中胰肠吻合的不同方式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与标准Whipple手术治疗壶腹周围肿瘤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3例PPPD与29例Whipple作对照观察.结果 PPPD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减少,手术并发症略低,术后营养状况相当,术后存活月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PPD组病人留置胃管时间、胃排空延迟发生率>Whipple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PPD手术安全、有效,术式本身并不影响胃排空延迟的发生及病人术后恢复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