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专女生自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中专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对研究对象的自杀态度进行评定,同时对其生活事件、应对方式、自我意识和家庭亲密度等进行评价。结果大多中专女生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对自杀行为的性质、自杀者和安乐死持矛盾或中立态度者分别为58.0%,55.4%和45.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和安乐死持肯定或理解态度的女生家庭亲密度较低(F值分别为:11.888和6.388,均P<0.0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持肯定态度者各项负性生活事件因子分较高(P<0.05),消极应对分高(P<0.0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安乐死和自杀者家属持肯定态度的女生自我意识偏低(均P<0.05)。持否定或歧视态度者情况相反。自杀态度各维度分别与自我意识和积极应对正相关,与生活事件呈负相关。结论中专女生对自杀的态度受多种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学生自杀态度和自我和谐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SAQ)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554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医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安乐死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医学生自我和谐总分大多处于中(77.08%)、高分组(12.45%)水平;医学生的自杀态度及自我和谐程度在人口学上存在差异(P〈0.05)。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及自我的刻板性均对自杀态度有影响作用(P〈0.05)。结论:医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以中立为主,其自我和谐程度不高,自我和谐程度是影响自杀态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专女生自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中专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对研究对象的自杀态度进行评定,同时对其生活事件、应对方式、自我意识和家庭亲密度等进行评价.结果大多中专女生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对自杀行为的性质、自杀者和安乐死持矛盾或中立态度者分别为58.0%,55.4%和45.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和安乐死持肯定或理解态度的女生家庭亲密度较低(F值分别为:11.888和6.388,均P<0.0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持肯定态度者各项负性生活事件因子分较高(P<0.05),消极应对分高(P<0.0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安乐死和自 杀者家属持肯定态度的女生自我意识偏低(均P<0.05).持否定或歧视态度者情况相反.自杀态度各维度分别与自我意识和积极应对正相关,与生活事件呈负相关.结论中专女生对自杀的态度受多种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的自杀态度等影响因素及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自尊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自评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广西医科大学2009级500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9.07%,大学新生对自杀的性质、对安乐死的态度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2.5分-〈3.5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持肯定和宽容的态度(≤2.5分)。有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对自杀的性质、对安乐死的态度倾向于认可和宽容,而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则倾向于否认和排斥,个体的自尊水平较高。有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获得的总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较少,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较低,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焦虑情绪,较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抑郁、消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总分3个指标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14,-0.020)。结论:抑郁、消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总分是影响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其对自杀的态度,分析影响高职生自杀态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0名高职生采用SCL-90和QSA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调查对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SCL-90)显示总分阳性率为28.5%,其中有轻度心理问题者占19.6%,有中度心理问题者占6.2%,有重度心理问题者占2.8%;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各因子分均偏高。对于自杀态度调查(QSA)显示,学生对自杀态度四个维度主要持矛盾中立和赞同支持的态度。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杀行为性质认识和对安乐死态度之间无差异(P0.05),而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杀者态度和自杀者家属态度之间有差异(P0.05)。结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降低自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城乡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方法采用选点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应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然后对两组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共完成调查277人,两组之间在对自杀性质的认识及安乐死态度上存在差异,两组对自杀态度4个维度持矛盾或中立态度的人数在58%-81%。结论城乡中学生对自杀各维度的态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城市社区人群自杀态度,为城市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择对象,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SA进行调查。结果:有效问卷470份,有效率89.5%。人群自杀态度各维度均处于中立或矛盾水平;不同性别人群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P0.05)和对安乐死的态度(P0.01)存在差异;40岁及以下组和40岁以上组在对待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和安乐死的态度方面均存在差异(P0.01)。结论:对社区人群进行生命意义教育,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各级干预机制,注重个体化干预措施,以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LAP)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温州市3所高校660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高校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总体上持宽容理解态度;自我和谐能够有效预测自杀态度;生命意义在自我和谐与自杀态度之间具中介作用。结论:自我和谐能够影响自杀态度,自我和谐能够通过生命意义间接影响自杀态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护生的自杀态度与一般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护生自杀态度和相关因素调查表。结果:在校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对自杀者的态度和自杀家属的态度呈负相关,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和安乐死的态度呈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结论:护生自杀态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护生的自杀态度与一般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护生自杀态度和相关因素调查表。结果:在校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对自杀者的态度和自杀家属的态度呈负相关,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和安乐死的态度呈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结论:护生自杀态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杀姿势的分离性障碍患者自杀态度及可能原因。方法 采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QSA)对自杀姿势的分离性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并与正常群体进行对照。结果 自杀姿势的分离性障碍患者QSA总分、因子Ⅲ、因子Ⅳ分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分离性障碍自杀未遂者在自杀态度上与正常人存在着矛盾的反应倾向,这种矛盾性主要表现为对安乐死及自杀者家属的矛盾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医学生的自杀企图、自杀态度状况及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自编的自杀企图调查题目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昆明医科大学567名本科生和130名研究生进行测查,对不同群体进行比较.结果14.46%的医学生有自杀意念,4.23%的医学生有过自杀行为的尝试,男、女生无显著差异(P〉0.05);医学生总体自杀态度为矛盾、中立态度,自杀态度在性别、学历、年级、家庭所在地、经济状况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学生虽然对采取自杀这一行为本身并不认可,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及对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的尊重和追求;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医学生自杀态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自杀态度的认识,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的主要因素。方法使用QSA及SCL-90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对调查结果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比较不同类别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13.7%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男生自杀意念的比例比女生高;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存在性别差异(F=0.691,P=0.015),女生对安乐死的认可、理解和宽容程度较高,而男生则持中立态度(t=2.145,P=0.032);不同性别、专业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存在差异,不同宗教信仰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存在差异(P<0.05)。大学生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亟待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杀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骨折住院患者自杀态度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为骨科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28例骨折住院患者,选用自行设计的骨折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杀态度问卷(QS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和测试,以89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骨折住院患者对自杀态度的四个因子均持矛盾和中立的态度:四个维度均分F1=3.247±0.538; F2=2.864±0.411; F3=2.583±0.528;F4=2.641±0.815.骨折组与对照组在对待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因子)和安乐死的态度(F4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骨折患者对自杀者的态度(F2因子)与其焦虑、抑郁呈正相关(r=0.192和r=0.177,P<0.05);对安乐死的态度(F4因子)与其焦虑呈正相关(r=0.217,P<0.05).结论骨折住院患者在创伤后焦虑、抑郁水平升高,对自杀普遍持不赞成的态度且其求生、康复期待强烈.提示骨折患者需要临床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而且干预的内容及方式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自杀态度的认识,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的主要因素.方法使用QSA及SCL-90对1 000名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对调查结果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比较不同类别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13.7%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男生自杀意念的比例比女生高;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存在性别差异(F=0.691,P=0.015),女生对安乐死的认可、理解和宽容程度较高,而男生则持中立态度(t=2.145,P=0.032);不同性别、专业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存在差异,不同宗教信仰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存在差异(P<0.05).大学生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亟待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杀率.  相似文献   

16.
应用自杀态度问卷(QSA)、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应付方式问卷,了解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及应付方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总体上是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影响大学生的事件主要来自于学习和人际关系的压力,76.46%的人是以成熟的应付方式来处理问题,有无自杀意念的人无显著差别,男女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不同年级护生对安乐死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护理伦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对四年制护理本科二、三及四年级学生就其对安乐死的认知和态度进行典型案例测试.结果 717名本科护生,绝大多数护生对安乐死持积极态度,有正确的认识,赞成安乐死的648人,占90.4%,持中立观点的15人,占2.1%.但不同年级的护生对安乐死的认知程度有所不同.二年级护生中赞成安乐死的占93.2%;三年级护生中赞成安乐死的占77.1%;四年级护生中赞成安乐的占82.7%.结论 护生随着受教育的程度及走向临床,对安乐死的态度发生着改变,存在着差异.护理伦理教学中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使护士对安乐死有科学的认识.妥善面对和解决伦理问题,提升对患者的护理品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农村自杀未遂人群对自杀行为的认知与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山东省6个县及县级市收集发生在2009年10月1日~2011年3月31日的病例409例,采用相关自杀态度问卷进行访谈。结果 成功获得386例病例的自杀态度资料。自杀知识3个问题知晓率分别为24.7%、59.6%和52.6%,家庭经济和精神疾病影响自杀知识的知晓率(P<0.05);14.5%的病例对自杀行为持肯定、认可、理解或宽容的态度,51.6%的病例对自杀行为持中立或矛盾的态度,33.9%的病例对自杀行为持反对、否定、排斥或歧视的态度,患精神疾病的病例倾向于肯定、认可的态度(P<0.05);81.3%的病例同意自杀行为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但是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例倾向于否定自杀的社会重要性。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不同程度自杀意图的病例对于自杀的态度有所不同。结论 不同特征的自杀未遂人群对自杀行为的认知与态度不同,干预时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我国在校研究生自杀行为态度,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自杀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我国在校研究生自杀态度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研究生自杀行为肯定态度报告率。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总调查人数8 833人。Meta分析显示,我国在校研究生自杀行为肯定态度报告率为22.0%,合并计算的自杀态度问卷总分为(2.80±0.33)分。结论 我国在校研究生自杀行为肯定态度报告率较高,对自杀行为总体持矛盾或中立态度。高校及导师要给予积极引导,预防研究生自杀。  相似文献   

20.
医学大学生对安乐死之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些医学生中,赞成安乐死者占多数,持反对与中间态度占少数。在我国,安乐死立法势在必行,而且宜早不宜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