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50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患者实施了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通气方式:压力预设通气(吸入气压≤30 cm H2O);允许性高CO2通气(潮气量4~7 ml/kg);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5~10 cm H2O);反比通气(吸呼比1.1:1~2:1);限制吸氧浓度(FiO2 50%~60%).结果死亡5例,死亡率为10%,其余45例均顺利脱离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72~168 h).结论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能有效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使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机械通气更为合理化,从而提高其成活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窘迫以及难治性低氧血症,常规氧疗难以缓解症状及纠正低氧血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目前ARDS机械通气的标准治疗策略,允许高碳酸血症及限制平台压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重要手段,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平台压监测能提高ARDS的机械通气效果及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并发症,合理设置符合个体化原则的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  相似文献   

3.
一、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定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本身即为呼吸系统的急危重症,80%以上ARDS患者需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1]。如今的标准通气策略是采用小潮气量(6 mL/kg)通气,限制平台压≤3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允许高碳酸血症,并加用适当呼气末正压(PEEP),所谓"肺保护通气策略"。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的ARDS患者,若24 h内氧合改善,病情减轻,死亡率为13%~23%[2,3],这些患者可继续应用原来的通气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开放策略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重症ARDS患者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预设吸气压40~45 cmH2O,通气频率15~20次/min,吸呼比1.5~2:1,FiO2 80%~100%.外加呼气末正压(PEEP)25~30 cmH2O持续约1 min后,均在20 cmH2O时维持约15~30 min,同时降低吸气压达到潮气量稳定、动脉血气指标理想(PaCO2 PaO2>400 mmHg).肺完全开放后逐渐降低吸气压和PEEP到最佳水平,继续进行肺保护性通气.动态观察肺开放策略实施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中心静脉压(CVP)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 18例重症ARDS患者采用肺开放策略治疗,肺的顺应性明显提高,氧合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有效率为83.3%.结论 肺开放策略治疗重症ARDS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氧合功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肺保护性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的影响。方法40例ALI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机械通气(SIMV模式),随机分为传统通气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每组各20例。记录ALI患者机械通气后即刻2、h6、h2、4 h及48 h的动脉血气结果、氧合指数(PaO2/FiO2)、气道平台压(PPlat)、吸入峰值压(PPeak)、呼吸系统顺应性(Crs)、呼气末正压(PEEP)、内源性PEEP(PEEPi)及28 d死亡率。结果肺保护性通气组在机械通气48 h后PaCO2明显增加[(48.6±3.5)mm Hg比(37.7±3.1)mm Hg,P<0.05],同时伴pH值明显下降[(7.25±0.16)比(7.33±0.23),P<0.05];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后PaO2/FiO2均有改善,且肺保护性通气组在通气后6 h明显优于传统通气组[(156±12)比(146±15),P<0.05];传统通气组的PPlat和PPeak均明显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通气24 h后分别为:(22.1±1.3)cm H2O比(16.6±2.1)cm H2O,(28.3±3.7)cm H2O比(24.6±2.1)cm H2O;通气48 h后分别为:(24.4±1.6)cm H2O比(16.5±1.7)cm H2O,(31.7±3.5)cm H2O比(25.3±2.3)cm H2O;P均<0.05];肺保护性通气组的PEEPi略高于传统通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保护性通气组的28 d死亡率小于传统通气组(10%比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可改善ALI患者的氧合而不增加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策略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两组,观察组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调整PIP使VT保持6~8 ml/kg,调整FIO2和PEEP,使SPO2维持在85%~95%,呼吸频率为40~60次/min,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通常以调节FiO2和呼吸频率为主,潮气量基本保持不变。对照组用传统机械通气。对照组潮气量10~15 ml/kg,气道峰压(PIP)〈25 cm H20,呼气末正气(PEEP)5.0±1.5 cm H20,呼吸频率(R)40~60次/min;并观察两组并发症,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肺保护性策略组急性肺损伤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通气组。结果PDA、IVH发生率、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VALI、IVH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肺保护性策略进行机械通气,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保护性机械通气对肺挫伤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将44例严重肺挫伤患者分为两组保护性通气组21例,传统通气组23例.保护性通气组潮气量采用6-8ml/kg,传统通气组为12-15ml/kg,其它呼吸机参数按同一策略调整,比较两组间呼吸机使用天数及ARDS、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保护性通气组机械通气治疗天数及肺部感染率较传统通气组明显缩短(P<0.05),且ARDS的发生率低于传统通气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机械通气能减少肺挫伤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并降低肺部感染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多种原因所致呼吸系统危重症,机械通气是救治ARDS的关键措施,本研究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 ARDS 救治成功率方面的改善.方法:30例病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20例采用传统机械通气,比较两组病例动脉血气,生存率等.结果:自2001年8月份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以来,我院ARDS死亡率从55%降低至27%左右.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运用使ARDS救治成功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最佳通气策略,对肺复张手法的安全性进行监测。方法:入选的ARDS病人均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型号为PB840)。20例ARDS病人随机分为小潮气量组(对照组)和小潮气量+肺复张通气组(实验组)。每组10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取基础通气模式即:小潮气量(6mL/Kg)+个体化PEEP的通气模式。实验组联合肺泡复张治疗,其余同对照组。肺泡复张手法具体操作如下:镇静状态下将FiO2调至100%,持续5min,在非肌肉松弛状态下将呼吸机模式调整为持续气道正压(CPAP),给予30cmH2O的压力,持续30s后,恢复原通气模式及条件。比较两种通气策略下,病人的临床疗效、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1)治疗组氧分压、氧合指数、肺顺应性与对照组比较从开始30Min就有明显改善(P<0.01),24、48h也均维持在较高数值。(2)气道峰压、平台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3)实施肺复张策略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影响(P>0.05)。结论:以个体化PEEP为基础,适时采用肺复张通气策略治疗ARDS,与小潮气量通气策略相比更适合病人呼吸力学特征,改善顺应性、改善氧合、减少肺外器官损害,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重要补充。肺复张策略是ARDS病人机械通气时安全有效的通气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开胸术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开胸术后45例ALI/ARDS患者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同步间隙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呼气末正压通气(SIMV PSV PEEP),潮气量6~8ml/kg,PEEP8~15cmH2O.结果 全组死亡16例(35.5%),机械通气时间3~23天,平均13.3±2.4天,与机械通气相关的发生并发症23例次.结论 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ALI/ARDS最重要、最具肯定疗效的方法,早期介入行机械通气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